第3章 藝文
- 明倫匯編皇極典法令部
- (清)陳夢雷
- 1454字
- 2015-12-27 00:24:13
號令策 唐白居易
問號令者所以齊其俗一其心故圣王重之慎之
然則號令既出而俗又未齊者其故安在令既下
而心猶未一者其失安歸欲使下令如風行出言
如響應導之而人知勸防之而人不逾將致于斯
豈無其要
臣聞王者發號施令所以齊其俗一其心俗齊則和
心一則固人于是乎可任使也傳曰人心不同如其
面焉故一人一心萬人萬心若不以令一之則人人
之心各異矣于是積異以生疑積疑以生亂除亂莫
先乎令者也故圣王重之然則令者出于一人加于
百辟被于萬姓漸于四裔如風行如雨施有往而無
返也其在周易渙汗之義言號令如汗渙然一出而
不可復也故圣王慎之然則令既出而俗猶未齊者
由令之不一也不一者非獨朝出夕改晨行暮止也
蓋謹于始慢于終則不一也張于近弛于遠則不一
也急于賤寬于貴則不一也行于囗廢于親則不一
也且人之心猶不可以不一而理況君之令豈可二
三而行者乎然則令既一而天下之心猶未悅隨者
由上之不能行于己推于誠者也凡下之從上也不
從口之言從上之所好也不從力之制從上之所為
也蓋行諸己也誠則化諸人也速求諸己也至則感
諸人也深若不推之于誠雖三令五申而令不明也
茍不行之于己雖家至日見而人不信也圣王知其
如此故以禮自修以法自理慎其所好重其所為有
諸己者而后求諸人責于下者必先禁于上是以推
之而往引之而來導之斯行禁之斯止使天下之人
颙颙然惟望其令聽其言而已故言出則千里之外
應如響令下則四海之內行如風故曰禁勝于身則
令行于人者矣又曰下令如流水之源蓋謂是也如
此則何慮乎海內之令不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者
哉
懸法象魏賦
以正月之吉
懸法象魏為韻
蘇囗
建皇極者存乎正名體元命者存乎作程彼宗周之
創業遂體制而緣情職命六官必先庚而著令歷分
三統因建子而為正當是時也元律司候黃鍾紀月
伊歲序之元初懿陽和之始發于是懸邦國之六典
致象魏之兩闕俾萬人觀而取象罔敢逾越者也大
矣哉示人有則布政惟時既當途而明矣亦浹日而
斂之是則是效念茲在茲乃人君之大象諒王國之
元龜是知象魏之章煥為故實分章授事典司非一
或以理象為理人之規或以教象為教人之術觀之
者仰而可見從之者貞而且吉俯黃道而高懸與蒼
龍而迥出法之不朽雖草創于前王體有可傳亦恢
張于是日國家以務人為本以施命為先拱北極之
六星庶官咸備張南端之雙闕舊典常懸是知大圣
君臨名臣不乏欽承帝道足以為法以之安人其國
斯廣敢引此以為喻亦因茲而取象懸法魏闕其教
可以普施懸法禮闈其人可以外獎夫然則青云可
期于影響
王建立傳論 五代史
嗚呼道德仁義所以為治而法制綱紀亦所以維持
之也自古亂亡之國必先壞其法制而后亂從之亂
與壞相乘至蕩然無復綱紀則必極于大亂而后返
此勢之然也五代之際是矣若文珂守恩皆位兼將
相漢大臣也而周太祖以一樞密使頭子易置之如
更戍卒是時太祖與漢未有間隙之端其無君叛上
之志宜未萌于心而其所為如此者何哉蓋其習為
常事故特發于喜怒頤指之間而文珂不敢違守恩
不得拒太祖既處之不疑而漢廷君臣亦置而不問
其上下安然而不怪者豈非朝廷法制綱紀壞亂相
乘其來也遠既極而至于此歟是以善為天下慮者
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漸也可不戒哉
論詔令數易改 宋包拯
臣竊見朝廷凡降詔令行之未久即有改張故外議
紛紜深恐于禮不便且詔令人主之大柄而國家治
亂安危之所系焉可無慎乎緣累年以來此弊尤甚
制敕纔下未逾月而輒更請奏方行又隨時而追改
民知命令之不足信則賞罰何以沮勸乎臣欲乞今
后朝廷凡處置事宜申明制度不可不慎重或臣僚
上言利害并請先下兩制集議如可為經久之制方
許頒行于后或有小異同非蠹政害民者不可數有
更易如此則法存畫一國有常格伏望少留圣意天
下幸甚
信任正人賞者必當其功不可以恩進罰者必當其
罪不可以幸免邪佞者雖近必黜忠直者雖遠必收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在
陛下力行而已亢旱之災天之常數固不足貽陛下
深憂惟陛下留神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