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補清軍府、調署宜蘭縣正堂彭,為給照管耕事。光緒九年四月二十日,據紳士黃纘緒、黃鏘、李春瀾、李及西等稟稱:緣蒙鈞諭,據楊廷柳與林先進控爭鎮平莊浮復園地,業經斷將該地充入仰山書院,仰即招佃承耕,議定租額等因。現經招得佃人王協記到地指明四至,東至大溪,西至李世明田,南至王江海田,北至曾和春田。各田丈明一甲四分零,交佃管耕,每甲年定園租谷八石,全年共應納租谷一十一石二斗,列入充公書院征簿,遞年赴房納清,以資各生童膏伙之需。又有余埔四分零,并交該佃墾耕;但該地實系傍溪瘠劣,沖復靡常,日后倘被沖沒,準予退納。僉講給照管耕等情,并繳認耕結狀紙。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給照。為此,照給佃人王協記遵照后開四至界址管耕,遞年租谷務須照數完納清款,截串執憑,不得越界侵占,凜之,毋違,此照。
計開:
佃人王協記承耕充公書院租鎮平莊浮復園地一甲四分零,并未墾余地四分零,東至大溪,西至李世明田,南至王江海田,北至曾和春田各為界。
右照給佃人王協記準此。
光緒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給。
縣
光緒十五年三月初六換給司單一紙。
第一六執照
準補澎湖海防分府、代理宜蘭縣正堂蕭,為給照永耕事。本年閏五月初六日,據糧總書黃隆稟稱:竊隆稟舉民人張簡銘招贌職員黃纘緒與呂傳輝互控案內,充入仰山書院之魚鰍斗莊埔地一甲八分,赴房當場議定,每甲年納租谷四石八斗,全年共應納該租谷八石六斗四升,不敢少缺;如有少缺,惟該保耕是問,任憑起退。該埔地若遇洪水沖沒,應請準予具呈退耕,稟乞賜準給照承耕等情。計繳陳紳輝煌保耕狀并張簡銘認耕狀各一紙前來。據此,除批示準耕外,合行給照。為此,仰民人張簡銘即便遵照后開四至界址,前去管耕,逐年應納租谷八石六斗四升,務須年款年清,不得絲毫蒂缺,致干究追。其課租仍歸于佃人照則完納,凜遵,毋違,此照。
計開:
魚鰍斗莊充公埔地一甲八分,東至周振三田園,西至周振三田園,南至游家并馮家埔園,北至呂傳輝田園各為界。
右照給佃人張簡銘準此。
光緒十八年閏六月初八日給縣行。
第一七執照
福建臺灣噶瑪蘭撫民理番糧捕海防分府、加五級紀錄十次翟,為給照事。案據羅東莊佃戶莊永泰等,認墾該莊門口充公地段六甲,經批準填給丈單,付該戶等墾辟,限年報丈在案。現已屆限,飭差書差大量去后,茲據該經書稟繳丈冊一本前來,除批示外,合行給照。為此,照給羅東南門口充公佃戶莊永泰,即便遵照后開四至甲份,管田掌業。每甲年納公租谷八石,依照折征余租之式,每石折納番銀一元,務于開征期限赴柜交納,截給完串,毋得藉照越界侵占以及抗缺公租,致干查究,各宜凜遵,毋違,須照。
計開:
羅東南門口佃戶莊永泰田一段,二分一厘九毛九絲七忽,東至馬鞍并阿里史田,西至簡光成田,南至自田,北至阿里史。又厝地一分零一絲九忽,東至張稟田,西至蘇森陽厝地,南至馬鞍,北至水溝。
右給佃戶莊永泰準此。
嘉慶二十二年五月初二日給。
分府
第一八退耕杜賣盡根田園契字
立退耕杜賣盡根田園契字人林廷源,即林濕,緣有承伯父明買過芭荖蔚莊林本戶名請給永耕水田一大段,計共九甲零。因前年間與兄弟侄等鬮分,濕應得一段二甲二分五厘零,并帶浮溝、埔堀一概在內,東至長房英才田為界,西至次房英敏田為界,南至水溝為界,北至水溝為界;四至界址俱載在鬮約字內明白;原配圳水通流灌溉充足。今因乏銀別創,愿將此鬮分應得之田業盡行永遠退耕盡根出賣,先盡問叔兄弟侄人等俱不欲承賣,外托中招得與黃協記出首前來承買,當日憑中三面議定依時值盡根田價佛面銀八百二十大元正。其銀即日同中交濕親收足訖;隨即將田園踏明四至界址,交付銀主前去掌管,收租納課,永為己業。自此一賣終休,四至界內寸土無留,日后價值萬金,亦是買主之鴻福。如界內倘有浮溝、埔堀,日后浮復開辟成業,任從買主報升領單,收租納課,永為己業,濕等以及子孫亦不敢言贖言找生端滋事。保此業系是濕與兄弟侄等鬮分濕應得之業,與叔兄弟侄房親人等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財帛,亦無上手來歷交加不明等情;如有此情,濕等出首一力抵擋,不干買主之事。此系明買明賣,二比甘愿,各無抑勒反悔,口恐無憑,字有可據,合立退耕杜賣盡根田園契字一紙,并帶照單一紙,又帶鬮分約字一紙,計共三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濕親收過退耕杜賣盡根田園契字內佛面銀八百二十大元正足訖,是實,再照。
光緒十一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陳翼清
為中人王溫輝
知見人侄英才、男建興
場見人妻李氏
立退耕杜賣盡根田園契字人林廷源(即林濕)
第一九杜賣盡根田契字
立杜賣盡根田契字人張神佑,有明買過宗親溪泉明給充公水田四段,址在東勢羅東西門外浮侖仔莊七份尾。共報出丈單一紙,內抽出水田二段立契杜賣與佑接連一份,計田一甲六分正,每年配納大租粟一十二石八斗,折銀一十二元八角。那一份,東至水溝尖角,西至溪泉田,南至水溝,北至何對田。又一段,東至何對田,西至張含沛田,南至溪泉田,北至簡允芳、張含沛田。四至界址面踏分明,并帶竹圍、厝地、稻埕、牛路、曠地、溝堀一應在內,又配食圳水通流灌溉充足。令因欲銀別創,情愿將此水田接連二段,實田一甲六分正出賣,先盡問胞伯叔親兄弟侄人等俱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與宗親張鼎出首承買,當日三面議定時值盡根契價銀五百五十大元正。其銀、契即日同中兩相交收足訖;隨即將此水田二段踏明界址,交付買主前去起耕招佃,收租納課,永為己業。保此業系佑明買物業,與親疏人等無干,亦無重張典掛他人財物以及上手不明等情;如有情弊,系佑一力抵擋,不干買主之事。一賣千休,四至之內寸土不留,日后價值萬金以及子孫不敢言及增贖找洗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杜賣盡根田契字一紙,并帶臺約鬮書一紙,明給充公丈單一紙,上手繳連印書契一紙,合共四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親收過盡根契字內佛銀五百五十大元足訖,再照。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日。
代筆人藍火艷
為中人張溪泉
在場見男乞、德旺
立杜賣盡根田契字人張神佑
第二○諭示
署福建臺灣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葉,為示諭事。本年三月二十四日,據彰屬北投保登瀛書院梯云社總理莊文蔚,生員何宗海、洪耀東,童生洪德常、洪冠英等赴行轅僉稱:緣洪先進永管伊父洪如歸明典林恒隆水田五甲,共大租配納梯云社作為祀租,因前被洪番所霸占,致為王、鄭二委員誤抄。蔚等社祀有關,不得不將情稟請起封等情,并繳契白保領一紙到行署。據此,察閱所稟,此田系文社祀租,向為童生膏伙之費,因被洪番霸占,以致前次委員誤抄等情,核與所呈契據尚屬相符,除稟批示暨諭飭起封歸管外,合亟示諭。為此,示仰萬室新莊各佃民人等知悉:爾等須知驗明契據,批準起封歸管,如有承耕前次水田址在萬室新莊前中路者,務須前向業主洪先進認佃贌耕,納配祀租,毋得觀望藉詞延欠,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同治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給。
實貼新莊曉諭
第二一呈及批
具僉稟羅山書院齋長葉唐歇、陳登云、莊學海、張登鰲、韋國琛、陳鴻儒、施嘉言、陳熙年、王源本、韋國梁、韋國模、施春年、黃搏九、林芳愧、魏德音、張春霖、蔡以莊、吳謙光、韋國材、李蔭輝、黃秀南、陳國駿、李仰曾、魏汝錫、張際春、胡劍光、郭春闊、蔡本仁、李光華、李登金、洪一鶴、林嵩慶、林炳元、蔡鴻業、蔡錫仁、陳青黎、盧正常、陳商霖等,為僉請菁棫造士,棫樸作人事。緣嘉義自邑令張泰鴻先生、副郎王沁亭先生等創建羅山書院,廣置田疇,以為作養多士之所。爾時文物之盛,頗有可觀。自后人事不齊,征收頓減,遂至停之;又久不能考試,加以逆賊作亂,廢壞門庭宮室,幾為禾黍仁人君子未有不目擊心傷者也。幸也公祖下車之始,損俸延師,克廉待士,且淳淳以修理為囑,仰見樂育人才之至意;然而貴可久,功期勿壞,書院所收有限,撥出有經,非蒙破格栽培,竊恐盛極難繼。于是近稽臺郡海東書院每年完納正供十石,連耗以十六元為制,乞恩比例一視同仁。如允所請,即此后羅山書院延師有藉,獎士有資,文風丕振,士品日端,皆公祖之賜也。望祈俯準批示立案,以垂永久,切稟。
本年九月初二日,蒙即用分府攝理臺灣府嘉義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再批:查本邑額征供谷,系遵奏定國計折收,不容顆粒短折,茲據稟請書院經費租谷征收頓減,以致不能延師課士,請將每年應完供谷按照郡城海東書院定例完納。此系該生等整頓文風,培養多士之見,自應俯如所請,所完供谷查照海東書院定例完納,以示體恤。一切經費事宜務須籌議周詳,辦理妥洽,俾得逐年延師課士,行之久遠,無虞廢墜,本縣實有厚望,專原稟拈單備存等因,合行勒石,以垂久遠。
咸豐五年九月日立。
第二二諭示
特調臺灣府嘉義縣正堂、加十級又軍功三級紀錄十次王,為遵批繳驗事。本年八月十三日,據下茄苳保大排竹街民婦吳周氏、吳彌氏本年四月間呈請:欲將夫遺下產業充入大排竹文祠祀業,并請將業契存衙給示勒石,以綿不朽等情。蒙批:該氏欲將夫產業充入大排竹各莊共祀先賢之意,實堪嘉尚,該氏姑將業契繳驗,如無交加不明之產,準予存案,給示勒石可也。仰讀金批,誠見謹慎。但氏欲將產業充入文祠祀業,原系輸誠敬圣,焉敢以交加不明之業藉端充入文祠,拖連輿臺,是殆非敬圣之心,而且慢圣實甚。氏雖女流,頗知大義。茲所檢三宗業契計值銀一千一百八十元,俱系清白,毫無稍異,合遵批將業契呈繳,伏乞電驗存衙,恩準予給示勒石,以彰文祠祀業,以綿不朽等情,并繳印契三紙、各聯司單到縣。據此,除批示驗契立券外,合行諭示。為此,示仰該處紳衿士庶人等知悉:爾等迅即妥議誠實之人管理此項租業,逐年收存登賬,永為大排竹街文祠先圣、先賢春秋致祭祀業,毋許恃強,私相典賣以及爭收混占滋事;倘有一、二不肖奸徒爭占變發者,仰即批錄呈官究治,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吳周氏產業印契三紙:
一、吳振合買陳歡生等砂園一所,坐落土名土地公崎,東至林家園,西至大路,南至陳家園,北至林家園,四至明白,年納業主林大租銀五元五毫。又承墾園一所,坐落土名北埔坑口,東至林家園,西至溝,南至溝,北林家至園,四至各明白,契價銀六百四十元,印契司單各一紙。
一、吳振合買林榮三等田一段,受丈七分,年納官租谷三石八斗,坐落土名過陂洋,坵數不計,東至林家田,西至路,南至埤,北至林家田,四至明白,契價銀二百四十元,印契司單各一紙。
一、吳友文買吳厚義等田一段,坐落土名北勢汴頭,年納業主陳李沈大租谷一石八斗,道東至本家田,西至李家田,南至圳,北至李家竹圍,四至明白,契價銀三百四十元,印契司單各一紙。
道光六年十一月日給。
第二三嘉助文祠業信字
同立嘉助文祠祀業信字人李聯泰、李聯拔,二房派下子孫等,有承祖上買店地,二房應份,合共二十三坎,址在大排竹街、西街、北街。今因新建碧溪社文祠,我二房人等愿將此二十三坎店地為文祠祀業,立即踏明界限,付文祠永遠掌管,日后永無異情,當事之人亦不得變賣私侵。合立信字一紙,并繳聯上手印契一紙,付執為照,行。
道光四年八月日。
李聯泰、李聯拔派下子孫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