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總論二

鄭氏女孝經

進女孝經表

妾聞天地之性貴剛柔焉夫婦之道重禮義焉仁義

禮智信者是謂五常五常之教其來遠矣總而為主

實在孝乎夫孝者感鬼神動天地精神至貫無所不

達蓋以夫婦之道人倫之始考其得失非細務也易

著乾坤則陰陽之制有別禮標羔雁則伉儷之事實

陳妾每覽先圣垂言觀前賢行事未嘗不撫躬三復

嘆息久之欲緬想余芳遺蹤可躅妾侄女特蒙天恩

策為永王妃以少長閨闈未閑詩禮至于經誥觸事

面墻夙夜憂惶戰懼交集今戒以為婦之道申以執

巾之禮并述經史正義無復載乎浮詞總一十八章

各為篇目名曰女孝經上至皇后下及庶人不行孝

而成名者未之聞也妾不敢自專因以曹大家為主

雖不足藏諸巖石亦可以少補閨庭輒不揆量敢茲

聞達輕觸屏扆伏待罪戾妾鄭氏誠惶誠恐死罪死

開宗明義章第一

曹大家閑居諸女侍坐大家曰昔者圣帝二女有孝

道降于媯汭卑讓恭儉思盡婦道賢明多智免人之

難汝聞之乎諸女退位而辭曰女子愚昧未嘗接大

人余論曷得以聞之大家曰夫學以聚之問以辨之

多聞闕疑可以為人之宗矣汝能聽其言行其事吾

為汝陳之夫孝者廣天地厚人倫動鬼神感禽獸恭

近于禮三思后行無施其勞不伐其善和柔貞順仁

明孝慈德行有成可以無咎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

弟此之謂也

后妃章第二

大家曰關雎麟趾后妃之德憂在進賢不淫于色朝

夕思念至于憂勤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后

妃之孝也詩云鼓鐘于宮聲聞于外

夫人章第三

居尊能約守位無私審其勤勞明其視聽詩書之府

可以習之禮樂之道可以行之故無賢而名昌是謂

積殃德小而位大是謂嬰害豈不誡歟靜專動直不

失其儀然后能和其子孫保其宗廟蓋夫人之孝也

易曰閑邪存其誠德博而化

邦君章第四

非禮教之法服不敢服非詩書之法言不敢道非信

義之德行不敢行欲人不聞勿若勿言欲人不知勿

若勿為欲人不傳勿若勿行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

祭祀蓋邦君之孝也詩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

用之公侯之事

庶人章第五

為婦之道分義之利先人后己以事舅姑紡績裳衣

社賦烝獻此庶人妻之孝也詩云婦無公事休其蠶

事舅姑章第六

女子之事舅姑也敬與父同愛與母同守之者義也

執之者禮也雞初鳴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溫夏凊

昏定晨省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禮義立而后行詩云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三才章第七

諸女曰甚哉夫之大也大家曰夫者天也可不務乎

古者女子出嫁曰歸移天事夫其義遠矣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天地之性而人是則之則天之

明因地之利防閑執禮可以成家然后先之以泛愛

君子不忘其孝慈陳之以德義君子興行先之以敬

讓君子不爭道之以禮樂君子和睦示之以好惡君

子知禁詩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孝治章第八

大家曰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也不敢遺卑弱之

妾而況于娣侄乎故得六親之歡心以事其舅姑治

家者不敢侮于雞犬而況于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歡

心以事其夫理閨者不敢失于左右而況于君子乎

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

鬼享之是以九族和平萋菲不生禍亂不作故淑女

之以孝治上下也如此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賢明章第九

諸女曰敢問婦人之德無以加于智乎大家曰人肖

天地負陰抱陽有聰明賢哲之性習之無不利而況

于用心乎昔楚莊王晏朝樊女進曰何罷朝之晚也

得無倦乎王曰今與賢者言樂不覺日之晚也樊女

曰敢問賢者誰歟曰虞丘子樊女掩口而笑王怪問

之對曰虞丘子賢則賢矣然未忠也妾幸得充后宮

尚湯沐執巾櫛備掃除十有一年矣妾乃進九女今

賢于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愛奪

妾之寵然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見博聞也今虞丘

子居相十年所薦者非其子孫則宗族昆弟未嘗聞

薦賢而退不肖可謂賢哉王以告之虞丘子不知所

為乃避舍露寢使人迎孫叔敖而進之遂立為相夫

以一言之智諸侯不敢窺兵終霸其國樊女之力也

詩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又曰辭之輯矣民之洽矣

紀德行章第十

大家曰女子之事夫也纚笄而朝則有君臣之嚴沃

盥饋食則有父子之敬報反而行則有兄弟之道受

期必誠則有朋友之信言行無玷則有理家之度五

者備矣然后能事夫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

居上而驕則殆為下而亂則辱在丑而爭則乖三者

不除雖和如琴瑟猶為不婦也

五刑章第十一

大家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妒忌故七出之

狀標其首焉貞順正直和柔無囗理于幽閨不通于

外目不囗色耳不留聲耳目之欲不越其事蓋圣人

之教也汝其行之詩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

式威儀是力

廣要道章第十二

大家曰女子之事舅姑也竭力而盡禮奉娣姒也傾

心而罄義撫諸孤以仁佐君子以智與娣姒之言信

對賓侶之容敬臨財廉取與讓不為茍得動必有方

貞順勤勞勉其荒怠然后慎言語省嗜欲出門必掩

蔽其面夜行以燭無燭則止送兄弟不逾于閾此婦

人之要道汝其念之

廣守信章第十三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陰陽剛柔

天地之始男女夫婦人倫之始故乾坤交泰誰能間

之婦地夫天廢一不可然則丈夫百行婦人一志男

有重婚之義女無再醮之文是以芣苡興歌蔡人作

誡匪石為嘆衛主知慚昔楚昭王出游留姜氏于漸

臺江水暴至王約迎夫人必以符合使者倉卒遂不

請行姜氏曰妾聞貞女義不犯約勇士不畏其死妾

知不去必死然無符不敢犯約雖行之必生無信而

生不如守義而死會使者還取符則水高臺沒矣其

守信也如此汝其勉之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廣揚名章第十四

大家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忠可移于舅姑事姊

妹也義故順可移于娣姒居家理故理可聞于六親

是以行成于內而名立于后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諸女曰若夫廉貞孝義事姑敬夫揚名則聞命矣敢

問婦從夫之令可謂賢乎大家曰是何言歟是何言

歟昔者周宣王晚朝姜后脫簪珥待罪于永巷宣王

為之夙興漢成帝命班婕妤同輦婕妤辭曰妾聞三

代明王皆有賢臣在側不聞與嬖女同乘成帝為之

改容楚莊王耽于游畋樊女乃不食野味莊王感焉

為之罷獵由是觀之天子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天

下諸侯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雖無

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不離于令名父有諍子則

不陷于不義夫有諍妻則不入于非道是以衛女矯

齊桓公不聽淫樂齊姜遣晉文公而成霸業故夫非

道則諫之從夫之令又焉得為賢乎詩云猷之未遠

是用大諫

胎教章第十六

大家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習也感善則善感

惡則惡雖在胎養豈無教乎古者婦人囗子也寢不

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惡色耳不聽靡聲口不出傲言

手不執邪器夜則誦經書朝則講禮樂其生子也形

容端正才德過人其胎教如此

母儀章第十七

大家曰夫為人母者明其禮也和之以恩愛示之以

嚴毅動而合禮言必有經男子六歲教之數與方名

七歲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歲習之以小學十歲從

以師焉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必有業居

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不登高不臨

深不茍訾不茍笑不有私財立必正方耳不傾聽使

男女有別遠嫌避疑不同巾櫛女子七歲教之以四

德其母儀之道如此皇甫士安叔母有言曰孟母三

徙以教成人買肉以教存信居不卜鄰令汝魯鈍之

甚詩云教誨爾子式榖似之

舉惡章第十八

諸女曰婦道之善敬聞命矣小子不敏愿終身以行

之敢問古者亦有不令之婦乎大家曰夏之興也以

涂山其滅也以妹喜殷之興也以有莘氏其滅也以

妲己周之興也以太任其滅也以褒姒此三代之王

皆以婦人失天下身死國亡而況于諸侯乎況于卿

大夫乎況于庶人乎故申生之亡禍由驪女愍懷之

廢釁起南風由是觀之婦人起家者有之禍于家者

亦有之至于陳御叔之妻夏氏殺三夫戮一子弒一

君走兩卿喪一國蓋惡之極也夫以一女子之身破

六家之產吁可畏哉若行善道則不及于此矣

涑水家儀

子婦

凡為子為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

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

凡子事父母婦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櫛總具冠

帶昧爽適父母舅姑之所省問父母舅姑起子供藥

物婦具晨饈供具畢始退各從其事將食婦請所欲

于家長退具而供之尊長舉筋子婦乃各退就食丈

夫婦人各設食于他所依長幼而坐其飲食必均一

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長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

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將寢則安置

而退居閑無事則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執

事必謹言語應對必下氣怡聲出入起居必謹扶衛

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側父母舅姑不命

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凡父母舅姑有疾子婦無故不離側親調嘗藥餌而

供之

婦人無故不窺中門婦人有故身出必擁蔽其面男

仆非有繕修及有大故不入中門入中門婦人必避

之不可避亦必袖遮其面女仆無故不出中門有故

出中門亦必擁蔽其面

鄭氏家范

訓諸婦

諸婦必須安詳恭敬奉舅姑以孝事丈夫以禮待娣

姒以和然無故不出中門夜行以燭無燭則止如其

淫狎即宜屏放若有囗忌長舌者姑誨之誨之不悛

則責之責之不悛則出之

諸婦媟言無恥及干豫閫外事者當罰跪以媿之

初來之婦一月之外許用便服

諸婦工作當聚一處機杼紡績各盡所長非但別其

勤惰且革其私

主母之尊欲使家眾悅服不可使側室為之以亂尊

每歲畜蠶主母分給蠶種與諸婦使之在房畜飼待

成熟時卻就蠶屋上箔須令子弟直宿以防風燭所

得之蠶繭當聚一處抽絲更須先抄寫各房所蓄多

寡之數照什一之法賞之

諸婦每歲公堂于九月俵散木棉使成布匹限以次

年八月交收通賣錢物以給一歲衣資之用公堂不

許侵使或有故意制造不佳及不登數者則準給本

房甚者住其衣資不給有能依期登數者照什一之

法賞之其事并系羞服長主之

諸婦育子茍無大故必親乳之不可置乳母以饑人

之子

諸婦之于母家二親存者禮得歸寧無者不許其有

慶吊勢不可已者則弗拘此

諸婦親姻頗多除本房至親與相見外余并不許可

見者亦須子弟引導方入中門見燈不許入會眾罰

其夫主母不拘婦人親族有為僧道者不許往來

朔望后一日令諸生聚揖之時直說古列女傳使諸

婦聽之

女子年及八歲者不許隨母到外家余雖至親之家

亦不許往違者重罰其母

男女不共圊混不共湢浴以謹其嫌春冬則十日一

浴夏秋不拘

男女不親授受禮之常也諸婦不得刀鑷工剃面

小學外篇

嘉言

司馬溫公曰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茍慕一時之富

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

養成驕囗之性異日為患庸有極乎借使因婦財以

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茍有丈夫之志氣者能無愧乎

安定胡先生曰嫁女必須勝吾家者勝吾家則女之

事人必欽必戒娶婦必須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則

婦之事舅姑必執婦道

或問孀婦于理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然凡取

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又問或

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餓

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柳開仲涂曰皇考治家孝且嚴旦望弟婦等拜堂下

畢即上手低面聽我皇考訓誡曰人家兄弟無不義

者盡因娶婦入門異姓相聚爭長競短漸漬日聞偏

愛私藏以致背戾分門割戶患若賊讎皆汝婦人所

作男子剛腸者幾人能不為婦人言所惑吾見多矣

若等寧有是耶退則惴惴不敢出一語為不孝事開

輩祇此賴之得全其家云

袁采世范

睦親

凡人之婦性行不相遠而有小姑者獨不為舅姑所

喜此固舅姑之偏愛然為兒婦者要當一意承順則

尊長久而自悟

人家不和多因婦女以言激怒其夫及同氣蓋婦女

所見不廣不遠不公不平又其所謂舅姑伯叔妯娌

皆假合強為之稱非自然天屬故輕于割恩易于修

怨非丈夫有遠識則為其役而不自覺一家之中乖

變生矣

婦女之易生言語者又多出于婢妾之閑斗婢妾愚

賤尤無見識以言他人之短失為忠于主母若婦女

有見識能一切勿聽則虛佞之言不復敢進

寡婦再嫁或有孤女年未及嫁如內外親姻有高義

者寧若與之議親使鞠養于舅姑之家俟其長而成

親若隨母而歸義父之家則嫌疑之間多不自明

婦人不豫外事者蓋謂夫與子既賢外事自不必豫

若夫與子不肖掩蔽婦人之耳目何所不至今人多

有游蕩賭博至于鬻田園甚至于鬻其所居妻猶不

覺然則夫之不賢而欲求豫外事何益也子之鬻產

必同其母而偽書契字者有之重息以假貸而兼并

之人不憚于論訟貸茶鹽以轉貿而官司責其必償

為母者終不能制然則子之不賢而欲求豫外事何

益也此乃婦人之大不幸為之奈何茍為夫能念其

妻之可憐為子能念其母之可憐頓然悔悟豈不甚

婦人有以其夫蠢懦能自理家務計筭錢谷出入人

不能欺者有夫不肖而能與其子同理家務不致破

蕩家產者有夫死子幼而能教養其子敦睦內外姻

親料理家務至于興隆者皆賢婦人也而夫死子幼

居家營生最為難事托之宗族宗族未必賢托之親

戚親戚未必賢賢者又不肯豫人家事惟婦人自識

書筭而所托之人衣食自給稍識公義則庶幾焉不

然鮮不破家

人言光景百年七十者稀為之倏忽易過而命囗之

人晚景最不易過大率五十歲前過二十年如十年

五十歲后過十年不啻二十年而婦人之享高年者

尤為難過大率婦人依人而立其未嫁之前有好祖

不如有好父有好父不如有好兄弟有好兄弟不如

有好侄其既嫁之后有好翁不如有好夫有好夫不

如有好子有好子不如有好孫故婦人多有少壯富

貴而暮年無聊者蓋由此也凡其親戚所宜矜念

處己

婦女衣飾惟務潔凈尤不可異眾且如十數人同處

而一人之衣飾獨異眾所指目其行坐能自安否

治家

司馬溫公居家雜儀令仆子非有警急修葺不得入

中門婦女婢妾無故不得出中門只令鈴下小童通

傳內外治家之法此過半矣

尼姑道婆媒婆牙婆及婦人以買賣針黹為名者皆

不可令入人家凡脫漏婦女財物及引誘婦女為不

美之事皆此曹也

明仁孝文皇后內訓

德性章第一

貞靜幽閑端莊誠一女子之德性也孝敬仁明慈和

柔順德性備矣夫德性原于所稟而化成于習匪由

外至實本于身古之貞女理情性治心術崇道德故

能配君子以成其教是故仁以居之義以行之智以

燭之信以守之禮以體之匪禮勿履匪義勿由動必

由道言必由信匪言而言則厲階成焉匪禮而動則

邪僻形焉閾以限言玉以節動禮以制心道以制欲

養其德性所以飭身可不慎歟無損于性者乃可以

養德無累于德者乃可以成性積過由小害德為大

故大廈傾頹基址勿固也己身不飭德性有虧也美

玉無瑕可為至寶貞女純德可配京室檢身制度足

為母儀勤儉不妒足法閨閫若夫驕盈嫉忌肆意適

情以病其德性斯亦無所取矣古語云處身造宅黼

身建德詩云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修身章第二

或曰太任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若

是者修身之道乎曰然古之道也夫目視惡色則中

眩焉耳聽淫聲則內褫焉口出傲言則驕心侈焉是

皆身之害也故婦人居必以正所以防慝也行必無

陂所以成德也是故五彩盛服不足以為身華貞順

率道乃可以進婦德不修其身以爽厥德斯為邪矣

諺有之曰治穢養苗無使莠驕囗荊剪棘無使涂塞

是以修身所以成其德也夫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

立而能成化于家者蓋寡矣而況于天下乎是故婦

人者從人者也夫婦之道剛柔之義也昔者明王之

所以謹婚姻之始者重似續之道也家之隆替國之

廢興于斯系焉嗚呼閨門之內修身之教其勖慎之

慎言章第三

婦教有四言居其一心應萬事匪言曷宣言而中節

可以免悔言不當理禍必從之諺曰誾誾謇謇匪石

可轉訾訾囗囗烈火燎原又曰口如扃言有恒口如

注言無據甚矣言之不可不慎也況婦人德性幽閑

言非所尚多言多失不如寡言故書斥牝雞之晨詩

有厲階之刺禮嚴出捆之戒善于自持者必于此而

加慎焉庶乎其可也然則慎之有道乎曰有學南宮

絳可也夫緘口內修重諾無尤寧其心定其志和其

氣守之以仁厚持之以莊敬質之以信義一語一默

從容中道以合乎坤靜之體則讒慝不作而家道雍

穆矣故女不矜色其行在德無鹽雖陋言用于齊而

國以安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謹行章第四

甚哉婦人之行不可以不謹也自是者其行專自矜

者其行危自欺者其行驕以污行專則綱常廢行危

則疾戾興行驕以污則人道絕有一于此鮮克終也

夫干霄之木本之深也凌云之臺基之厚也婦有令

譽行之純也本深在乎栽培基厚在乎積累行純在

乎自力不為純行則戚疏離焉長幼紊焉貴賤淆焉

是故欲成其大當謹其微縱于毫末本大不伐昧于

冥冥神鑒孔明百行一虧終累全德體柔順率貞潔

服三從之訓謹內外之別勉之敬之始終惟一由是

可以修家政可以和上下可以睦親戚而動無不協

矣易曰恒其德貞婦人吉此之謂也

勤勵章第五

怠惰恣肆身之災也勤勵不息身之德也是故農勤

于耕士勤于學女勤于工農惰則五谷不獲士惰則

學問不成女惰則機杼空乏古者后妃親蠶躬以率

下庶士之妻皆衣其夫效績有制愆則有辟夫治絲

執麻以供衣服冪酒漿具菹醢以供祭祀女之職也

不勤其事以廢其功何以辭辟夫早作晚休可以無

憂縷績不息可以成匹戒之哉毋荒寧荒寧者劌身

之廉刃也雖不見其鋒陰為所戕矣詩曰婦無公事

休其蠶織此怠惰之慝也嗚呼貧賤不怠惰者易富

貴不怠惰者難當勉其難毋忽其易

節儉章第六

戒奢者必先于節儉夫淡素養性奢靡伐德人率知

之而取舍不決焉何也志不能帥氣理不足御情是

以覆敗者多矣傳曰儉者圣人之寶也又曰儉德之

共也侈惡之大也若夫一縷之帛出女工之勤一粒

之食出農夫之勞致之不易而用之不節暴殄天物

無所顧惜上率下承靡然一軌孰勝其弊哉夫錦繡

華麗不如布帛之溫也奇饈美味不如糲粢之飽也

且五色壞目五味昏智飲清茹淡祛疾延齡得失損

益判然懸絕矣古之賢妃哲后深戒守此故絺绤無

斁見美于周詩大練粗疏垂光于漢史敦廉儉之風

絕侈麗之質天下從化是以海內殷富閭閻足給焉

蓋上以導下內以表外故后必敦節以率六宮諸侯

之夫人以至士庶之妻皆敦節儉以率其家然后民

無凍餒禮義可興風化可紀矣或有問者曰節儉有

禮乎曰禮與其奢也寧儉然有可約者焉有可腆者

焉是故處己不可不儉事親不可不豐

警戒章第七

婦人之德莫大于端己端己之要莫重于警戒居富

貴也而恒懼乎驕盈居貧賤也而恒懼乎敗失居安

寧也而恒懼乎患難奉囗在手若將傾焉擇地而旋

若將陷焉故一念之微獨處之際不可不慎謂無有

見能隱于天乎謂無有知不欺于心乎故肅然警惕

恒存乎矩度湛然純一不干于非僻舉動之際如對

舅姑閨門之間如臨師保不惰于冥冥不驕于昭昭

行之以誠持之以久顯隱不貳由是德宜于家族行

通于神明而百福咸臻矣夫念慮有常動必無過思

患豫防所以免禍一息不戒災害攸萃累德終身悔

何追矣是故鑒古之失吾則得焉惕勵未形吾何尤

焉詩曰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禮曰戒慎乎其所

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此之謂也

積善章第八

吉兇災祥匪由天作善惡之應各以其類善德攸積

天降陰騭昔者成周之先世累忠厚繼于文武伐暴

救民又有圣母賢妃善德內助故上天陰騭福慶攸

長我國家世積厚德天命攸集我太祖高皇帝順天

應人除殘削暴救民水火孝慈高皇后好生大德助

勤于內故上天陰騭奄有天下生民用乂天之陰騭

不爽于德昭著明鑒夫享福祿之報者由積善之慶

婦人內助于國家豈可以不積善哉古語云積德成

王積怨成亡荀子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

蛟龍生焉積善成德神明自格自后妃至于士庶人

之妻其必勉于積善以成內助之美婦人善德柔順

貞靜樂乎和平無乖戾也存乎寬洪無忌嫉也敦乎

仁慈無殘害也執禮秉義無縱越也祇率先訓無愆

違也不厲人以適己不縱欲以戕物積而不已福祿

萃焉嘉祥被于夫子余慶流于后昆可謂賢內助矣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書曰作善降之百祥此之

謂也

遷善章第九

人非上智其孰無過過而能知可以為明知而能改

可以跂圣小過不改大惡形焉小善能遷大德成焉

夫婦人之過無他惰慢也嫉囗也邪僻也惰慢則驕

孝敬衰焉嫉囗則刻災害興焉邪僻則佚節義頹焉

是數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

螣遠之如蜂蠆蜂蠆不遠則螫身蟊螣不遠則傷稼

己過不改則累德若夫以惡小而為之無恤則必敗

以善小而忽之不為則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

于小惡終無大戾故諺有之曰屋漏遷居路紆改涂

傳曰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崇圣訓章第十

自古國家肇基皆有內助之德垂范后世夏商之初

涂山有莘皆明教訓之功成周之興文王后妃克廣

關雎之化我太祖高皇帝受命而興孝慈高皇后內

助之功至隆至盛蓋以明圣之資秉貞仁之德博古

今之務艱難之初則同勤開創平治之際則弘基風

化表壸范于六宮著母儀于天下驗之往哲莫之與

京譬之日月天下仰其高明譬之滄海江河趨其浩

溥然史傳所載什裁一二而微言奧義若南金焉銖

兩可寶也若谷粟焉一日不可無也貫徹上下包括

巨細誠道德之至要而福慶之大本也后妃遵之則

可以配至尊奉宗廟化天下衍慶源諸侯大夫之夫

人與士庶人之妻遵之則可以內佐君子長保富貴

利安家室而垂慶后人矣詩曰太姒嗣徽音則百斯

男敬之哉敬之哉

景賢范章第十一

詩書所載賢妃貞女德懿行備師表后世皆可法也

夫女無姆教則婉娩何從不親書史則往行奚考稽

往行質前言模而則之則德行成焉夫明鏡可以鑒

妍媸權衡可以擬輕重尺度可以測長短往轍可以

軌新跡希圣者昌踵弊者亡是故修恭儉莫盛于皇

英求誠莊莫隆于太任孝敬莫純于太姒儀式刑之

齊之則圣下之則賢否亦不失于從善夫珠玉非寶

淑圣為寶令德不虧室家是宜討曰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其謂是與

事父母章第十二

孝敬者事親之本也養非難也敬為難以飲食供奉

為孝斯末矣孔子曰孝者人道之至德夫通于神明

感于四海孝之至也昔者虞舜善事其親終身而慕

文王善事其親色憂滿容或曰此圣人之孝非婦人

之所宜也是不然孝悌天性也豈有間于男女乎事

親者以圣人為至若夫以聲音笑貌為樂者不善事

其親者也誠孝愛敬無所違者斯善事其親者也縣

衾斂簟節文之末紉箴補綴帥事之微必也恪勤朝

夕無怠逆于所命祇敬尤嚴于杖履旨甘必謹于馂

余而況大于此者乎是故不辱其身不違其親斯事

親之大者也夫自幼而笄既笄而有室家之望焉推

事父母之道于舅姑無以復加損矣故仁人之事親

也不以既貴而移其孝不以既富而改其心故曰事

親如事天又曰孝莫大于寧親可不敬乎詩曰害澣

害否歸寧父母此后妃之謂也

事君章第十三

婦人之事君比昵左右難制而易惑難抑而易驕然

則有道乎曰有忠誠以為本禮義以為防勤儉以率

下慈和以處眾誦詩讀書不忘規諫寢興夙夜惟職

愛君居處有常服食有節言語有章戒謹讒慝中饋

是專外事不涉教令不出遠離邪僻威儀是力毋擅

寵而怙恩毋干政而撓法擅事則驕怙恩則妒干政

則乖撓法則亂諺云汨水淖泥破家妒妻不驕不妒

身之福也詩曰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夫受命守分僭

黷不生詩曰夙夜在公實命不同是故姜后脫珥載

籍攸賢班姬辭輦古今稱譽我國家隆盛孝慈高皇

后事我太祖高皇帝輔成鴻業居富貴而不驕職內

道而益謹兢兢業業不忘夙夜德蓋前古垂訓萬世

化行天下詩曰思齊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

之婦此之謂也縱觀往古國家興廢未有不由于婦

之賢否事君者不可以不慎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

人茍不能胥匡以道則必自荒厥德若網之無綱眾

目難舉上無所毗下無所法則胥淪之漸矣夫木瘁

者內蠹攻之政荒者內嬖蠱之女寵之戒甚于防敵

詩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可不鑒哉夫上下之分尊

卑之等也夫婦之道陰陽之義也諸侯大夫士庶人

之妻能推是道以事其君子則家道鮮有不盛矣

事舅姑章第十四

婦人既嫁致孝于舅姑舅姑者親同于父母尊擬于

天地善事者在致敬致敬則嚴在致愛致愛則順專

心竭誠毋敢有怠此孝之大節也衣服飲食其次矣

故極甘旨之奉而毫發有不盡焉猶未嘗養也盡勞

勚之力而頃刻有不恭焉猶未嘗事也舅姑所愛婦

亦愛之舅姑所敬婦亦敬之樂其心順其志有所行

不敢專有所命不敢緩此孝事舅姑之要也昔太任

思媚周業基隆長孫盡孝唐祚以固甚哉孝事舅姑

之大也夫不得于舅姑不可以事君子而況于動天

地通神明集嘉禎乎故自后妃以下至卿大夫及士

庶人之妻壹是皆以孝事舅姑為重詩曰夙興夜寐

無忝爾所生

奉祭祀章第十五

人道重夫昏禮者以其承先祖共祭祀而已故父醮

子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母送女命之曰往之

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國君取夫人辭曰共有敝

邑事宗廟社稷分雖不同求助一也蓋夫婦視祭所

以備外內之官也若夫后妃奉神靈之統為邦家之

基蠲潔烝囗以佐其事必本之以仁孝將之以誠敬

躬蠶桑以為元紞備儀物以共豆籩夙夜在公不以

為勞詩曰君婦莫莫為豆孔庶夫相禮罔愆威儀孔

時宗廟享之子孫順之故曰祭者孝之本也茍不盡

道而忘孝敬神斯弗享矣神弗享而能保躬裕后者

未之有也凡內助于君子者其尚勖之

母儀章第十六

孔子曰女子者順男子之教而長其理者也是故無

專制之義所以為教不出閨門以訓其子者也教之

者導之以德美養之以廉遜率之以勤儉本之以慈

愛臨之以嚴恪以立其身以成其德慈愛不至于姑

息嚴恪不至于傷恩傷恩則離姑息則縱而教不行

矣詩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夫教之有道矣而在己

者亦不可不慎是故女德有常不逾貞信婦德有常

不逾孝敬貞信孝敬而人則之詩曰其儀不忒正是

四國此之謂也

睦親章第十七

仁者無不愛也親疏內外有本末焉一家之親近之

為兄弟遠之為宗族則同乎一源矣若夫娣姒姑姊

妹親之至近者矣宜無所不用其情夫木不榮于干

不能以達支火不灼于中不能以照外是以施仁必

先睦親睦親之務必有內助一源之出本無異情間

以異姓乃生乖別書云惇睦九族詩云宜其家人主

乎內者體君子之心重源本之義敦頍弁之德廣行

葦之風仁恕寬厚敷洽惠施不忘小善不記小過錄

小善則大義明略小過則讒慝息讒慝息則親愛全

親愛全則恩義備矣囗戚之際藹然和樂由是推之

內和而外和一家和而一國和一國和而天下和矣

可不重哉

慈幼章第十八

慈者上之所以撫下也上慈而不懈則下順而益親

故喬木竦而枝不附焉淵水清而魚不藏焉甘瓠藟

于樛木庶草繁于深澤則子婦順于慈仁理也若夫

待之以不慈而欲責之以孝則下必不安下不安則

心離心離則忮忮則不祥莫大焉為人父母者其慈

乎其慈乎然有姑息以為慈溺愛以為德是自蔽其

下也故慈者非違理之謂也必也盡教訓之道乎然

亦有不慈者則下不可以不孝必也勇于順令如伯

奇者乎

逮下章第十九

君子為宗廟之主奉神靈之統宜蕃衍嗣續傳序無

窮故夫婦之道世祀為大古之哲后賢妃皆推德逮

下薦達貞淑不獨任己是以茂衍來裔長流慶澤周

之太姒有逮下之德故樛木形福履之詠螽斯揚振

振之美終能昌大本枝綿固宗社三王之隆莫此為

盛故婦人之行貴于寬惠惡于囗忌月星并麗豈掩

于末光松蘭同畝不嫌于并秀自后妃以至士庶人

之妻誠能貞靜寬和明大孝之端廣至仁之意不專

一己之欲不蔽眾下之美務廣君子之澤斯上安下

順和氣丞融善慶源源肇于此矣

待外戚章第二十

知幾者見于未明禁微者謹于抑末自昔之待外戚

鮮不由始縱而終難制也雖曰外戚之過亦系乎后

德之賢否耳漢明德皇后修飾內政患外家以驕肆

取敗未嘗加以封爵唐長孫皇后慮外家以富貴招

禍請無屬以樞柄故能使之保全其余若呂霍楊氏

之流僭逾奢靡氣焰熏灼無所顧忌遂致傾覆良由

內政偏陂養成禍根非一日矣易曰馴致其道至堅

冰也夫欲保全之者擇師傅以教之隆之以恩而不

使之撓法優之以祿而不使之豫政杜私謁之門絕

請求之路謹奢侈之戒長謙遜之風則其患自弭矣

若夫恃恩姑息非保全之道恃恩則侈心生焉姑息

則禍機蓄焉蓄禍召亂其患無斷盈滿招辱守正獲

福慎之哉

附女教篇

坤道成女厥性陰柔幼而不學長也多尤所學伊何

先論女德閫范既端婦順可則方其成童當立女師

出入與俱夙夜必稽勿離親側勿出中門勿窺穴隙

勿越墻垣男女當遠嫌疑早避不親授受不相游戲

食不共案眠不共榻衣不共架櫛不共匣勿蓄悍仆

勿延優娼勿近尼婆勿結緇黃勿為夜飲勿為暗行

勿觀淫戲勿習謳吟凡此數者皆為德累一有不謹

家法斯潰及其稍長當習女工無作淫巧無敢惰慵

或事蠶績或作衾裳或治葅醢或善酒漿上供祭祀

下養父母身不辭勞口不言苦惟女之言貴乎謹默

勿為強辯勿恃長舌勿談人短勿夸己長勿訐人非

勿稱己良詐不可逞眾不可欺巧言亂德利口貽譏

惟女之容貴乎和婉坐立恭莊步履詳緩頭容常直

目容常端淑爾威儀正爾衣冠勿為巧飾勿為侈靡

冶容誨淫麗服禍己四善既備三從宜知在家從父

古語有之供奉食飲補綴衣褶夏扇蚊蠅冬暖褥席

言則必從呼則必應晨昏侍側出入稟命有過勸解

有疾扶持有勞必代有難必馳張儉之女幼事雙親

晝夜省視宛如成人若呂良子痛父不起焚香祝天

父疾乃已河東女勝哀母之終不入水漿不絕啼聲

竇氏二女執節而亡一身投崖萬古流芳有彼不良

兇狠暴戾傲其尊長凌其奴婢高聲笑謔任意奔趨

習巧言語擇美飲食不務女工不修女德有一于斯

女中之賊為父母者宜戒之亟無使長惡貽家之戚

長而適人克遵古禮父母有命無違夫子合囗而飲

誓與終身必敬必戒永堅此心翼日之辰乃拜舅姑

必恭必謹無敢怠忽三日夙興乃謁宗廟必誠必信

冀守先祧每事舅姑雞鳴而起整其面發固其衣履

適舅姑所親執箕帚蠲除堂室拂拭幾斗釜甑必潔

器用必凈飲食必精供奉必敬悅其心志樂其耳目

候其寒暖省其安不命不敢違怒不敢怨言不敢訾

物不敢玩或赴其難或侍其疾喪事盡哀祀事竭力

漢陳孝婦奉養其姑夫戍不還孝心彌篤元有張氏

輿載其舅害及乃身名垂于后唐氏乳姑姑為康寧

聞氏舐目目為復明似彼不良悖逆天理蔑視乃姑

對翁乳子或恃其財或驕其貴倫理罔知國法奚畏

明有人責幽有鬼誅惡報昭然嗟爾之愚及相夫子

婉娩聽從既嫁從夫傳有明征朝侍巾櫛暮司枕被

晝營家務夜思防衛有食必待有怒必勸有命必記

有過必諫勸夫遠色助夫延賓戒其安逸禁其貪淫

克勤克儉惟寬惟明盡此四者室家以寧何以曰勤

助此中饋日不遑食夜不暇寐何以曰儉量人為出

禁止華麗撙節飲食其寬維何器量洪廓不責小過

不念舊惡其明維何貴有遠慮勿斂群怨勿貪小利

勿生猜疑勿為爭競勿私財蓄勿責報應勿傲伯叔

勿凌妯娌善事宗親和睦州里奉祀必豐自奉必約

責人必恕自責必苛父母歸寧歲不再適兄弟來謁

見不逾閾有故而出必掩其面有變而逃寧死不亂

姜后脫簪待罪勸勤少君屏裝短衣從貧樂羊子妻

斷織勉學李仲義妻愿烹求活若彼不良婦道罔聞

晏安奢侈刻薄愚囗淫蕩無恥強悍無忌助夫為惡

家業乃墜良人有子教以義方寧為嚴峻無使驕狂

或訓以禮或授以書勸交賢友敦禮嚴師優給食飲

時供水薪生理既足學業自勤孟母遷居柳母和丸

教子向學俱成大賢嗟彼不良務為姑息溺愛不明

子多忤逆良人乏嗣置妾與處勿懷囗嫉勿為間沮

忌美者奸專寵者強肆讒者佞祝壓者亡太姒仁明

群妃進御趙姬謙讓外妻獲續恨彼不良狼狠蛇毒

視妾如讎遑恤其夫潛取異姓亂爾宗系為人夫者

所宜深忌良人云亡婦失其天夫死從子昔有格言

身不可更心不可轉忠諫即聽讒言即遠慎勿夜哭

慎勿修容慎勿延客慎勿禮僧不幸無子亦完乃節

堅如鐵石勁如松柏或依其姑或從其女或貧而生

或縊而死泰山可頹此心不易白刃可蹈此志不屈

衛有共姜以死自誓晉有荀采以帶自縊柳氏投井

王氏嚙指身殞一時名傳萬紀羞彼不良二三其心

夫骨未寒乃適他人夫若驛舍妻同寄游綱常掃地

風俗曰偷余為此訓作女之程善者可勸惡者可懲

凡爾女子所當深體朝誦數句夕書一紙大義既通

允矣其良追古賢淑此為梯航

王節婦女范捷錄

統論篇

干象乎陽坤象乎陰日月普兩儀之照男正乎外女

正乎內夫婦造萬化之端五常之德著而大本以敦

三綱之義明而人倫以正故修身者齊家之要也而

立教者明倫之本也正家之道禮謹于男女養蒙之

節教始于飲食幼而不教長而失禮在男猶可以尊

師取友以成其德在女又何從擇善誠身以格其非

耶是以教女之道猶甚于男而正內之儀宜先乎外

也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師可端模范能師古

人又何患德之不修而家之不正哉

后德篇

鳳儀龍馬圣帝之祥麟趾關雎后妃之德是故帝嚳

三妃生稷契唐堯之圣文王百子紹姜任太姒之徽

溈汭二女紹際唐虞之盛涂莘雙后肇開夏商之祥

宣王晚朝姜后有待罪之諫楚昭晏駕越姬踐心許

之言明和嗣漢史稱馬鄧之賢高文興唐內有竇孫

之助暨夫宋室之宣仁可謂女中之堯舜烏林盡節

于世宗弘吉加恩于宋后高帝創洪基于草莽實藉

孝慈文皇肅內治于宮闈爰資仁孝稽古興王之君

必有賢明之后不亦信哉

母儀篇

父天母地天施地生骨氣像父性氣像母上古賢明

之女有娠胎教之方必慎故母儀先于父訓慈教嚴

于義方是以孟母買肉以示信陶母封鲊以教廉和

熊知苦柳氏以興畫荻為書歐陽以顯子發為將自

奉厚而御下薄母拒戶而責其無恩王孫從君主失

亡而己獨歸母倚閭而言其不義不疑尹京寬刑活

眾賢哉慈母之仁田稷為相反金待罪卓矣孀親之

訓景讓失士心母撻之而部下安延年多殺戮母惡

之而終不免柴繼母舍己子而代前兒程祿妻甘己

罪而免孤女程母之教恕于仆妾而嚴于諸子尹母

之訓樂于菽水而忘于祿養是皆秉坤儀之淑訓著

母德之徽音者也

孝行篇

男女雖異劬勞則均子媳雖殊孝敬則一夫孝者百

行之源而尤為女德之首也是故楊香搤虎知有父

而不知有身緹縈贖親則生男而不如生女張婦蒙

冤三年不雨姜妻至孝雙鯉涌泉唐氏乳姑而毓山

南之貴裔盧氏冒刃而全垂白之孀慈劉氏嚙姑之

蛆刺臂斬指和血以丸藥聞氏姑之目斷發矢志

負土以成墳陳氏方于歸而夫卒于戍力養其姑五

十年張氏當雷擊而恐驚其姑更延厥壽三十載趙

氏手戮讎于都亭以報父娟女躬操舟于晉水以活

親曹娥抱父尸于旴江木蘭代父征于絕塞張女割

肝以蘇祖母之命陳氏斷首兩全夫父之生是皆感

天地動神明著孝烈于一時播芳名于千載者也可

不勉歟

貞烈篇

忠臣不事兩國烈女不更二夫故一與之醮終身不

移男可重婚女無再適是故艱難苦節謂之貞慷慨

捐生謂之烈令女截耳劓鼻以持身凝妻牽臂劈掌

以明志共姜髧髦之詩之死靡他史氏刺面之文中

心不改皇甫夫人直斥逆臣膏鈇鉞而罵不絕口竇

家二女不從亂賊投危崖而憤不顧身董氏封發以

待夫歸二十年不施膏沐妙慧題詩以明己節三千

里復見生逢桓夫人義不同庖而吟匪石之詩平夫

人持兵閉巷而卻闔閭之犯夫之不幸妾之不幸宋

女之言哀使君有婦羅敷有夫趙王之意止梁節婦

之卻魏王斷鼻存孤余鄭氏之責唐帥嚴詞保節代

夫人深怨其弟千秋表磨笄之山杞梁妻遠訪其夫

萬里哭筑城之骨唐貴梅自縊于樹以全貞不彰其

姑之惡潘妙圓從夫于火以殉節而活其舅之生譚

貞婦廟中流血雨漬猶存王烈女崖上題詩石刊尚

在崔氏甘亂箭以全節劉氏代鼎烹而活夫是皆貞

心貫乎日月烈志塞乎兩儀正氣凜于丈夫節操播

乎青史者也可不勉歟

忠義篇

君親雖曰不同忠孝本無二致古云率土莫非王臣

豈謂閨中遂無忠義詠小戎之駟勉良人以君國同

讎伐汝濆之枚慰君子以父母孔邇美范滂之母千

秋尚有同心封卞壸之墳九泉猶有喜色江油降魏

妻不與夫同生蓋國淪戎婦恥其夫不死陵母對使

而伏劍經母含笑以同刑池州被圍趙昴發節義成

雙金川失守黃侍中妻女同盡朱夫人守襄陽而筑

城以卻秦寇梁夫人登金山而擊鼓以破金兵虞夫

人勉子孫力勤王事謝夫人甘俘虜以救民生齊桓

尸蟲出戶晏娥逾垣以殉君宇文白刃犯宮貴兒捐

生以罵賊魯義保以子代先公之子魏節乳以身蔽

幼主之身孫姬婢也匍伏湖濱以保忠臣血蔭毛惜

妓也身甘刀斧恥為叛帥謳歌劉母非不愛子知軍

令之不可干章母非不保家愿闔城之俱獲免是皆

女烈之錚錚坤維之表表其忠肝義膽足以風百世

而振綱常者也

慈愛篇

任恤睦囗根于孝友慈惠和讓本于寬仁是故螽斯

緝羽頌太姒之仁銀鹿繞囗紀恭穆之德士安好學

成于叔母之慈伯道無兒終獲子綏之報義姑棄子

留侄而卻齊兵覽妻與姒均役以感朱母趙姬不以

公女之貴而廢嫡庶之儀衛宗不以君母之尊而失

夫人之禮莊姜戴媯淑惠見于國風京陵東海雍睦

著乎世范是皆秉仁慈之懿敦博愛之風和氣萃于

家庭德教化于邦國者也不亦可法歟

秉禮篇

德貌言工婦之四行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人而無禮

胡不遄死言禮之不可失也是故文伯之母不逾門

而見康子齊華夫人不易駟而從孝公孟子欲出妻

母責以非禮申人欲娶婦女恥其無儀頃公吊杞梁

之妻必造廬以成禮漂女哀子胥之餒寧投溪而滅

踵羊子懷金妻孥譏其不義齊人乞墦妾婦泣其無

良宋伯姬保傅不具不下堂寧焚烈焰楚貞姜符節

不來不應召甘沒狂瀾是皆動必合義居必中度勉

夫子以匡其失守己身以善其道秉禮而行至死不

變者洵可法也

智慧篇

治安大道固在丈夫有智婦人勝于男子遠大之謀

豫思而可料倉卒之變泛應而不窮求之閨閫之中

是亦笄幃之杰是故齊姜醉晉文而命駕卒成霸業

有緡娠少康而出竇遂致中興顏女識圣人之后必

顯喻父擇婿而禱尼丘陳母知先世之德甚微令子

因人以取侯爵剪發留賓知吾兒之志大隔屏窺客

識子友之不凡楊敞妻促夫出而定策以立一代之

君周顗母因客至而當庖能具百人之食晏御揚揚

妻恥之而令夫致貴寧歌浩浩姬識之而喻相尊賢

徒讀父書知趙括之不可將獨聞妾慟識文伯之不

好賢樊女笑楚相之蔽賢終舉賢而安萬乘漂母哀

王孫而進食后封王以報千金樂羊子能聽妻諫以

成名寧宸濠不用婦言而亡國陶答子妻畏夫之富

盛而避禍乃保幼以養姑周才美婦懼翁之橫肆而

辭榮獨全身以免子漆室處女不績其麻而憂魯國

巴家寡婦能捐己產而保鄉民凡此皆女子之嘉猷

婦人之明識誠可謂知人免難保家國而助夫子者

勤儉篇

勤者女之職儉者富之基勤而不儉枉勞其身儉而

不勤甘受其苦儉以益勤之有余勤以補儉之不足

若夫貴而能勤則身勞而教以成富而能儉則守約

而家日興是以明德以太后之尊猶披大練穆姜以

上卿之母尚事紉麻葛覃卷耳詠后妃之賢勞采蘩

采蘋述夫人之恭儉七月之章半言女職五噫之詠

實賴妻賢仲子辭三公之貴己織屨而妻辟纑少君

卻萬貫之妝共挽車而自出汲是皆身執勤勞躬行

節儉揚芳譽于詩書播令名于史冊者也旃其勖諸

才德篇

男子有德便是才斯言猶可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

殊非蓋不知才德之經與邪正之辨也夫德以達才

才以成德故女子之有德者固不必有才而有才者

必貴乎有德德本而才末固理之宜然若夫為不善

非才之罪也故經濟之才婦言猶可用而邪僻之藝

男子亦非宜禮曰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

役心志君子之教子也獨不可以訓女乎古者后妃

夫人以逮庶妾匹婦莫不知詩豈皆無德者歟末世

妒婦淫女及乎悍妻潑媼大悖于禮豈盡有才者耶

曷觀齊妃有雞鳴之詩鄭女有弋之警緹縈上章

以救父肉刑用除徐惠諫疏以匡君窮兵遂止宣文

之授周禮六官之巨典以明大家之續漢書一代之

鴻章以備孝經著于陳妻論語成于宋氏女誡作于

曹昭內訓出于仁孝敬姜紡績而教子言標左史之

章蘇蕙織字以致夫詩制回文之錦柳下惠之妻能

謚其夫漢伏氏之女傳經于帝信宮閨之懿范誠女

學之芳規也由是觀之則女子之知書識字達禮通

經名譽著乎當時才美揚乎后世亶其然哉若夫淫

佚之書不入于門邪僻之言不聞于耳在父兄者能

思患而豫防之則養正以毓其才師古以成其德始

為盡善而兼美矣

昏前翼

女子禮

世俗養女第驕之耳使女終于女即驕也無道得逞

無長幼尊卑胥讓焉一為婦而人人下之矣姑舅也

夫也娣姒也夫之兄弟姊妹也同室之尊若長也亦

讓之乎假令胥讓若母家也婦乎非婦乎若積漸不

平厲以辭色拂其氣習非死即病是驕之乃所以殺

之也夫女修之家習為婦也婦道習則夫家女之矣

所獲不既多乎作女子禮

口腹

女子最戒尚口腹作飲食之人在家常令淡素雖肉

食有余無令饜足肉食謂之下飯但令飯能下咽足

矣至于飲酒喪敬慎之心長放肆之膽尤宜節戒

從命

女子德性婉娩溫柔事無大小稟命而行不宜剛強

執拗惟父母之言是聽若任意抗違是為大惡雖小

不可放過

節儉

女德尚儉蓋丈夫經營家計女子不能生財能知撙

節少使儉用愛惜薪水念及米鹽不暴殄天物是謂

儉德若吝嗇刻薄亦非所宜

職業

帝王生女尚弄之瓦則紡織女功第一要務也八歲

學作小履十歲以上即令紡綿飼蠶繅絲十二以上

習茶飯酒漿醬醋十四以上學衣裳織布染蘸凡門

內之事無所不精至于描鸞刺鳳挑花繡枕雖終身

不會不害其為女子近世養女家家挑繡甚者歲囗

數婦日夜為之惡陋之俗最宜禁革

卑遜

近日鄙俗母女并坐或讓女于左曰客出嫁與弟婦

同席弟婦叩頭告坐公然受之遂致尊卑無倫長幼

失序不知女子在家子道也一切禮節與諸子同豈

可橫逞陷之不義乎余家女子出嫁歸寧父母終身

無上坐與母同席則側之但告坐不叩頭耳

衣服

女子在家但與布衣鮮明者止是綢縑不與紗羅緞

絹其衣朝夕架閣務令整齊或有垢膩點污者宜戒

佩飾

富貴之家金珠固所不廢然不必滿頭遍體至于德

佩事佩近日止圖觀美不必有用好禮君子宜考定

之荊釵布裙儒妝淡掃者自是貧賤之常若竭力營

辦君子恥之

雅素

女子有雅素之風恥奢華之尚可謂賢矣如孟光桓

少君固難但不驕矜不靡麗老成樸實見者自知為

有德之女矣

書史

女子固不宜弄文墨但古之賢女未嘗不讀書如孝

經論語女誡女訓之類何可不讀婦女邪正不專于

此如魏李孫朱固為可戒若班婕妤徐賢妃何害于

文墨乎詩詞歌詠斷乎不可

女容

窈窕淑女朱子解云幽閑貞靜最好女子家只是精

神不露意態深沉第一美德若輕淺浮薄逞聰明學

輕佻最為可恨至于囗族相與卻要親洽詩稱樂只

任只終溫且惠女子不可不知

勤勵

女子先策懶惰懶惰最易慣身每見人家女子晝寢

母常令人揮扇驅蠅戒無驚動以積惰之身遇勤苦

之家廢時失事何以事舅姑佐雞鳴之夫子乎且懶

人易病勤者寡疾愛女者但不至雞初鳴盥櫛斯可

性情

女子先要慈悲寬大此是積陰德福子孫之人難事

之女性如烈火慘刻暴戾小女奴身無完膚鞭笞常

加饑寒不恤有不得其死者天理心亡惡怒橫逞不

但壽命不長將必子孫乏絕故擇婦先善良之家如

此性行切無與昏

昏后翼

婦人禮

婦道所系之重也六禮以聘之三周以御之三月以

逸之其重之也如此非以貴新也先祖之續絕舅姑

之憂樂家道之興亡邦國之毀譽門戶之榮辱夫子

之死生于斯人焉系之婦人者伏于人者也離家之

少女入門之孤雛如金入爐錘惟夫镕鑄雖有頑悍

之惡而刑于所化家教所束孰敢自肆婦之無良夫

道之茍也始嫁來時承奉以艷之狎以悅之柔溺

以逞之卑屈以驕之恣其所欲以囗之雖有怒目不

敢忤視也雖有惡聲不敢驟加也積漸所浸劫于受

斧夫權潛移婦人為政雖舅姑不敢誰何他可知矣

易曰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諺曰教婦初

來此婦女終身善敗之始也嘻嘻已縱其始矣欲閑

有家而志已變終身之悔不可食已吾不罪他人而

罪其夫作婦人禮

拜跪

夫婦交拜敵體之義也余家節序生辰兄姊受弟再

拜夫亦受妻再拜有過則長跪而遜謝之待免而起

雖覺過嚴亦抑陰之道也

居室

室中夫婦不并坐畫無褻言匡衡有云情欲之感不

介于容儀宴昵之私不形于動靜可為夫婦居室之

無遂

內政稟于姑嫜姑嫜亡稟于夫子茍無害于義亦當

曲體若不告而明行是謂專權私行是謂欺罔雖理

所當行亦不縱恣當懲其再

內譖

婦人視夫之兄弟如路人視妯娌如寇讎鮮有和睦

而親愛者背面告夫之言但涉是非兄弟謗說妯娌

或忿怒以激之或涕泣而訴之夫當以理反復教之

忍讓如有造言妄語為第一大惡痛加懲創若深信

莫覺積漸日久遽逞一朝之忿是謂昏愚之夫姑舅

審實婦出夫亦重加戒飭

母家

婦家父母最聽女子膚受之言輒生嫌怨懟其舅姑

不知女子之言果實亦當教之婦道況易聽以長其

長舌非愛之也余女遠嫁其姑難事女歸寧輒以為

苦余曰惟遇難事之姑方顯子婦之孝若姑慈婦順

何難之有弗聽嗣后不敢復言其姑聞之悔曰父母

曉理我奈何為其笑從此遂睦

忍性

婦人之禮雖不悅于夫子不敢征色發聲廢食使氣

嫂姊亦然降心以遜謝之彼自愧悔至于待下亦不

可過刻輒加凌虐常是寬平低聲下氣纔是賢人

體婦

婦人不妒忌自是盛德亦宜曲體其情夫有妾婢婦

止從一待其嫉妒以損名節亦夫子之過也既以嗣

續為重便當和其室家待之以禮處之有情夫道盡

矣乃一無所容甚至房闥多死者則出之夫無悔心

婦無怨口矣

重夫

婦人所天止有一夫其饑寒疾痛起居衣食離別患

難自宜關心若于夫子無情薄惡相報則路人矣古

人思夫未嘗不以為賢而世俗皆以為恥可嘆

和家

夫家弟妹妯娌舅姑女奴固能閃爍誣陷新婦要當

處之有道不過慢不囗嫌不忿疾謙厚和平一團和

氣各得其歡心則百釁不作至于隨嫁女仆常加戒

飭勿生事端其所學語言虛多實少切勿聽信倘相

爭競只責己仆又勿過激嫌于賭氣此一家禍福生

死所關長幼尊卑皆當如此各無偏聽戒其多言愚

者每導之言是自求禍也

遠別

古禮遠別止是授受不親而舅婦不遠別末代兒婦

非節序生辰不見翁家庭之間避翁猶可至于婦行

翁前只可趨過甚者前導婦人令翁回避則妄矣弟

婦夫兄相避不妨而叔嫂妻弟婦小姨姐夫不惟不

遠別且相謔罵是謂惡俗宜相與禁之

內慎

夜行以燭晝行擁面乘車下簾升下車避男子童仆

十二以上不入中門此內外之大閑也至于婦人夜

宴及男仆侍從尤非所宜

姑教

女子無入門便熟為婦之理故舅姑夫子必耐心教

導假之歲月始可繩其違犯不然彼此怨惡終相齟

齬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比如县| 南召县| 许昌县| 湖口县| 奉化市| 旅游| 沽源县| 盐源县| 白山市| 东兴市| 巴林左旗| 德昌县| 津南区| 谷城县| 徐水县| 石狮市| 神木县| 巨野县| 尖扎县| 肇源县| 延安市| 澳门| 民和| 清水县| 嘉定区| 遂溪县| 施秉县| 汾西县| 陕西省| 乐昌市| 九龙县| 当阳市| 大邑县| 梓潼县| 阳江市| 开封市| 绥中县| 阿巴嘎旗| 安西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