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紀(jì)事三

唐書張士貴傳士貴虢州盧氏人本名忽囗彎弓百

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fā)隋大業(yè)末起為盜攻剽城邑

當(dāng)時患之號忽囗賊

李守素傳李守素者趙州人王世充平召署天策府

倉曹參軍通氏姓學(xué)世號肉譜虞世南與論人物始

言江左山東尚相酬對至北地則笑而不答嘆曰肉

譜定可畏許敬宗曰倉曹此名豈雅目耶宜有以更

之世南曰昔任彥升通經(jīng)時稱五經(jīng)笥今以倉曹為

人物志可乎

李淳風(fēng)傳淳風(fēng)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棄官為

道士號黃冠子以論撰自見

李靖傳靖弟客師右武衛(wèi)將軍累戰(zhàn)功封丹陽郡公

致仕居昆明池南善騎射喜馳獵雖老猶未衰自京

南屬山西際灃水鳥鵲皆識之每出從之翔噪人謂

之鳥賊

蕭瑀傳瑀武德元年遷內(nèi)史令帝委以樞管內(nèi)外百

務(wù)悉關(guān)決或引升御榻呼曰蕭郎

薛收傳元敬隋選部郎邁之子與收及族兄德音齊

名世稱河?xùn)|三鳳收為長雛德音為鸑鷟元敬年最

少為鹓雛

竇威傳威父熾在周為上柱國入隋為太傅太穆皇

后其從兄弟女也威沈邃有器局貫覽群言家世貴

子弟皆喜武力獨威尚文諸兄詆為書癡

王績傳績游北山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高祖武德

初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耶

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

斗酒學(xué)士

薛大鼎傳大鼎以功遷浩州刺史累徙滄州無棣渠

久廞塞大鼎浚治屬之海商賈流行里民歌曰新溝

通舟囗利屬滄海魚鹽至昔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

德滂被又疏長蘆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為害是時

鄭德本在瀛州賈敦頤為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稱

鐺腳刺史

谷那律傳那律魏州昌樂人貞觀中累遷國子博士

淹識群書褚遂良嘗稱為九經(jīng)庫

韋湊傳湊祖叔諧貞觀中為庫部郎中與弟吏部郎

中叔謙兄主爵郎中季武同省時號三列宿

戴至德傳至德遷尚書右仆射時劉仁軌為左人有

所訴率優(yōu)容之至德乃詰究本末理真者密為奏終

不顯私恩由是當(dāng)時多稱仁軌者號仁軌為解事仆

射嘗更日聽訟有嫗詣省至德已收牒嫗?zāi)藦?fù)取曰

初以為解事仆射今乃非至德笑還之

李嗣真?zhèn)魉谜孀殖须汹w州柏人人多藝舉明經(jīng)累

調(diào)許州司功參軍賀蘭敏之修撰東臺表嗣真直弘

文館與學(xué)士劉獻臣徐昭皆少有名號三少

田游巖傳游巖京兆三原人永徽時補太學(xué)生罷歸

入太白山母及妻皆有方外志與共棲遲山水間自

蜀歷荊楚愛夷陵青溪止廬其側(cè)長史李安期表其

才召赴京師行及汝辭疾入箕山居許由祠旁自號

由東鄰

張薦傳薦祖鷟為鴻臚丞四參選判策為銓府最員

外郎員半千數(shù)為公卿稱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

中時號鷟青錢學(xué)士

裴敬彝傳敬彝七歲能文章性謹敏宗族重之號甘

露頂

裴漼傳漼絳州聞喜著姓父琰之永徽中為同州司

戶參軍年甚少不主曹務(wù)刺史李崇義內(nèi)輕之鐫諭

曰同三輔吏事繁子盍求便官毋留此琰之唯唯吏

白積案數(shù)百崇義讓使趣斷琰之曰何至逼人乃命

吏連紙進筆為省決一日畢既與奪當(dāng)理而筆詞勁

妙崇義驚曰子何自晦成我過耶由是名動一州號

霹靂手

盧從愿傳從愿為刑部尚書數(shù)充校考使升退詳確

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用事將以括田戶功為上下考

從愿不許融恨之乃密白從愿盛殖產(chǎn)占良田數(shù)百

頃帝自此薄之目為多田翁后欲用為相屢矣卒以

是止

岑長倩傳輔元者汴州浚儀人父處仁仕隋為剡丞

與同郡王孝逸繁師元靖君亮鄭祖咸鄭師善李行

簡盧協(xié)皆有名號陳留八俊

蘇颋傳颋字廷碩弱敏悟一覽至千言輒覆誦第進

士調(diào)烏程尉武后封嵩高舉賢良方正異等除左司

御率府胄曹參軍吏部侍郎馬載曰古稱一日千里

蘇生是也

陸元方傳元方從父余慶以博學(xué)稱雅善趙貞固盧

藏用陳子昂杜審言宋之問畢構(gòu)郭襲微司馬承禎

釋懷一時號方外十友

元萬頃傳萬頃為著作郎武后諷帝召諸儒論撰禁

中萬頃與周王府戶曹參軍范履冰苗神客太子舍

人周思茂右史胡楚賓與選凡撰列女傳臣軌百僚

新戒樂書等九千余篇至朝廷疑議表疏皆密使參

處以分宰相權(quán)故時謂北門學(xué)士

楊再思傳張昌宗坐事司刑少卿桓彥范劾免其官

昌宗訴諸朝武后意申釋之問宰相昌宗于國有功

乎再思曰昌宗為陛下治丹餌而愈此為有功后悅

昌宗還官自是天下貴彥范賤再思左補闕戴令言

賦兩腳狐以譏之

蘇味道傳味道趙州欒城人九歲能屬辭與里人李

嶠俱以文翰顯時號蘇李延載中以鳳閣舍人檢校

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味道練臺閣故事善占奏

然其為相特具位未嘗有所發(fā)明脂韋自營而已常

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摸棱持兩端可也

故世號摸棱手

張嘉貞傳嘉貞性簡疏與人不疑內(nèi)曠如也或時以

此失有嗜進者汲引之能以恩終始所薦中書舍人

苗延嗣呂太一考功員外郎員嘉靜殿中侍御史崔

訓(xùn)皆位清要日與議政事故當(dāng)時語曰令君四俊苗

呂崔員

郭弘霸傳弘霸舒州同安人仕為寧陵丞天授中由

革命舉得召見自陳往討徐敬業(yè)臣誓抽其筋食其

肉飲其血絕其髓武后大悅授左臺監(jiān)察御史時號

四其御史

吉溫傳溫與羅希奭相勖以虐號羅鉗吉網(wǎng)

盧藏用傳藏用始隱山中時有意當(dāng)世人目為隨駕

隱士

王紹宗傳紹宗兄元宗隱嵩山號太和先生傳黃老

術(shù)

尹元凱傳元凱瀛州樂壽人由慈州司倉參軍坐事

免棲遲不出者三十年與張說盧藏用厚詔起為右

補闕時又有富嘉謨吳少微皆知名嘉謨武功人舉

進士長安中累轉(zhuǎn)晉陽尉少微新安人亦尉晉陽尤

相友善有魏谷倚者為太原主簿囗負文辭時稱北

京三杰

淮安王神通傳神通子孝節(jié)孝節(jié)曾孫皓少孤事母

孝始為枝江丞荊州長史張柬之曰帝宗千里駒吾

得其人

王勃傳勃弟助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初囗囗勃皆著才

名故杜易簡稱三珠樹其后助劼又以文顯劼早卒

福畤少子勸亦有文福畤嘗詫韓思彥思彥戲曰武

子有馬癖君有譽兒癖王家癖何多耶使助出其文

思彥曰生子若是可夸也勃與楊囗盧昭鄰駱賓王

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biāo)慕茑韲L曰我愧

在盧前恥居王后議者謂然

武三思傳三思奸亂竊國比司馬懿其忌阻正人特

甚嘗曰我不知何等名善人唯與我者殆是哉與宗

楚客兄弟紀(jì)處訥崔湜甘元柬相驅(qū)煽王同皎周憬

張仲之等不勝憤謀殺之為冉祖雍宋之愻李悛所

白皆坐死因逮染五王而崔湜遣周利貞就殺之故

祖雍與御史姚紹之等五人號三思五狗司農(nóng)少卿

趙履溫中書舍人鄭愔長安令馬構(gòu)司勛郎中崔日

用監(jiān)察御史李托其權(quán)熏炙內(nèi)外其尤干政事者

天下語曰崔冉鄭亂時政

竇懷貞傳懷貞進左御史大夫兼檢校雍州長史會

歲除中宗夜宴近臣謂曰聞卿喪妻今欲繼室可乎

懷貞唯唯俄而禁中寶扇鄣衛(wèi)有衣翟衣出者已乃

韋后乳媼王所謂莒國夫人者故蠻婢也懷貞納之

不辭又避后先諱而以字稱世謂媼婿為阿懷貞

每謁見奏請輒自署皇后阿而人或謂為國軒

然不慚以自媚于后時政令多門赤尉由墨制授御

史者眾或戲曰尉入臺多而縣辦否對曰辦于異日

問其故答曰佳吏在僥幸去故辦聞?wù)呓孕τ指阶?

楚客安樂公主等以取貴位為素議所斥名稱盡矣

韋后敗斬妻獻其首貶濠州司馬再徙益州長史乃

復(fù)故名景云初以殿中監(jiān)召閱月遷左御史大夫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封中山縣公再遷侍中方太平公

主干政懷貞傾己附離日視事退輒詣主第刺取所

欲睿宗為金仙玉真二公主營觀費巨萬諫者交疏

不止唯懷貞勸成之躬護役作族弟維鍌諫曰公位

上袞當(dāng)思獻可替否輔天子而計校瓦木廁工匠

間使海內(nèi)何所瞻仰乎不答督繕益急時語曰前作

后國后為主邑丞言事公主如邑官屬也

王志愔傳志愔博州聊城人擢進士第中宗神龍中

為左臺侍御史以剛鷙為治所居人吏畏詟呼為皂

裴耀卿傳耀卿遷秘書正字相王府典簽與掾丘悅

文學(xué)韋利器更直備顧問府中號學(xué)直

齊澣傳澣開元初姚崇復(fù)相用為給事中中書舍人

論駁及誥詔皆援準(zhǔn)古誼朝廷大政必咨之時號解

事舍人

王琚傳太平公主事平帝于琚眷委特異豫大政事

時號內(nèi)宰相

盧懷慎傳懷慎開元元年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自

以才不及姚崇故事皆推而不專時譏為伴食宰相

元德秀傳德秀為魯山令李華兄事德秀而友蕭囗

士劉迅及卒華謚曰文行先生天下高其行不名謂

之元魯山

蕭囗士傳囗士客死汝南逆旅年五十二門人共謚

曰文元先生囗士樂聞人善以推引后進為己任如

李陽李幼卿皇甫冉陸渭等數(shù)十人由獎目皆為名

士天下推知人稱蕭功曹

烏承玭傳承玭開元中與族兄承恩皆為平盧先鋒

沈勇而決號轅門二龍

貴妃楊氏傳貴妃三娣皆美劭帝封韓虢秦三國為

夫人秦國早死故韓虢與國忠貴最久而虢國素與

國忠亂頗為人知不恥也每入謁囗驅(qū)道中從監(jiān)侍

姆百余騎炬密如晝靚妝盈里不施幃障時人謂為

雄狐

賀知章傳知章晚節(jié)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

李白傳白天才奇特喜縱橫術(shù)擊劍為任俠輕財重

施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zhǔn)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

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

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

曰子謫仙人也

張旭蘇州吳人每大醉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以為

神不可復(fù)得也世呼張顛

劉晏傳包佶父融集賢院學(xué)士與賀知章張旭張若

虛有名當(dāng)時號吳中四士

李邕傳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貫古

今不能屬辭故人號書簏邕之文于碑頌是所長人

奉金帛請其文前后所受巨萬計邕雖詘不進而文

名天下時稱李北海

王旭傳旭官御史為人苛急少縱貸人莫敢與忤每

治獄囚皆逆服制獄械率有名曰驢駒拔撅犢子縣

等以怖下又縋發(fā)以石脅承之時監(jiān)察御史李嵩李

全交皆嚴(yán)酷取名與旭埒京師號三豹嵩為赤全交

為白旭為黑里閭至相詛曰若違教值三豹

白履忠傳履忠汴州浚儀人貫知文史居古大梁城

時號梁丘子

李囗傳囗通左氏春秋頗殖產(chǎn)伊川占膏腴自都至

闕口疇墅彌望時謂地癖

殷踐猷傳踐猷博學(xué)尤通氏族歷數(shù)醫(yī)方與賀知章

陸象先韋述最善知章嘗號為五總龜謂龜千年五

聚問無不知也

賈循傳循父會有高節(jié)嘗稱疾不答辟署里中號一

龍親亡負土成墓廬其左手蒔松柏時號關(guān)中曾子

衛(wèi)大經(jīng)傳大經(jīng)邃于易人謂之易圣

元結(jié)傳結(jié)授著作郎益著書作自釋曰河南元氏望

也結(jié)元子名也次山結(jié)字也世業(yè)載國史世系在家

諜少居商余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為稱天下兵

興囗亂入猗玗洞始稱猗玗子后家瀼濱乃自稱浪

士及有官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既客

樊上漫遂顯樊左右皆漁者少長相戲更曰聱叟彼

誚以聱者為其不相從聽不相鉤加帶笭箵而盡船

獨聱齖而揮車酒徒得此又曰公之漫其猶聱乎公

守著作不帶笭箵乎又漫浪于人間得非聱齖乎公

漫久矣可以漫為叟于戲吾不從聽于時俗不鉤加

于當(dāng)世誰是聱者吾欲從之彼聱叟不慚帶乎笭箵

吾又安能薄乎著作彼聱叟不羞聱齖于鄰里吾又

安能慚漫浪于人間取而醉人議當(dāng)以漫叟為稱直

荒浪其情性誕漫其所為使人知無所存有無所將

待乃為語曰能帶笭箵全獨而保生能學(xué)聱齖保宗

而全家聱也如此漫乎非邪

鄭虔傳虔嘗為天寶軍防錄言典事該諸儒服其善

著書時號鄭廣文

郗士美傳士美父純自拾遺七遷至中書舍人為宰

相元載所忌時牙將李琮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純

詣載請速處其罪載不納遂辭疾還東都號伊川田

楊炎傳炎父播舉進士退居求志元宗召拜諫議大

夫棄官歸養(yǎng)肅宗時即家拜散騎常侍號元靜先生

崔造傳造永泰中與韓會盧東美張正則三人友善

居上元好言當(dāng)世事皆自謂王佐才故號四夔

張志和傳志和十六擢明經(jīng)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

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后坐事貶南浦

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fù)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著元真子亦以自號

陸羽傳羽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

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

時謂今接輿也

李揆傳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修國史封姑臧縣伯

揆美風(fēng)儀善奏對帝嘆曰卿門第人物文學(xué)皆當(dāng)世

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絕

常袞傳袞為相懲元載敗窒賣官之路然一切以公

議格之非文詞者皆擯不用故世謂之濌伯以其濌

濌無賢不肖之辨云

李程傳程為翰林學(xué)士學(xué)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程

性囗日過八磚乃至?xí)r號八磚學(xué)士

呂元膺傳元膺拜東都留守東畿西南通鄧虢川谷

曠深多麋鹿人業(yè)射獵而不事農(nóng)遷徙無常皆趫悍

善斗號曰山棚

關(guān)播傳李元平游播門下播請帝用之李希烈叛帝

以元平兼汝州別駕知州事希烈遣將李克誠以精

騎薄城縛元平馳見希烈遺矢于地希烈因嫚罵曰

盲宰相使?fàn)柈?dāng)我何待我淺邪

馮宿傳宿字拱之弟定字介夫偉儀觀與宿齊名人

方漢二馮

于囗傳囗請升襄州為大都督府初襄有囗器天下

以為法至囗驕蹇故方帥不法者號襄樣節(jié)度

陸贄傳贄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輩行呼

而不名在奉天朝夕進見然小心精潔未嘗有過由

是帝親倚至解衣衣之同類莫敢望雖外有宰相主

大議而贄常居中參裁可否時號內(nèi)相

王方翼傳方翼早孤哀毀如成人時號孝童

李紳傳紳為人短小精悍于詩最有名時號短李穆

宗召為右拾遺翰林學(xué)士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三

李宗閔傳宗閔為中書舍人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

若唐沖薛庠袁都等世謂之玉筍

李逢吉傳逢吉為尚書右仆射帝暴疾中外阻遏逢

吉因中人梁守謙劉弘規(guī)王守澄議請立景王為皇

太子帝不能言頷之而已明日下詔皇太子遂定鄭

注得幸于王守澄逢吉遣從子訓(xùn)賂注結(jié)守澄為奧

援自是肆志無所憚其黨有張又新李續(xù)張權(quán)輿劉

棲楚李虞程昔范姜洽及訓(xùn)八人而傅會者又八人

皆任要劇故號八關(guān)十六子有所求請先賂關(guān)子后

達于逢吉無不得所欲

竇鞏傳鞏有名于時平居與人言若不出口世號囁

嚅翁

李棲筠傳棲筠喜獎善而樂人攻己短為天下士歸

重不敢有所斥稱贊皇公云

鄭注傳注本姓魚冒為鄭故當(dāng)時號魚鄭及用事人

庾謂曰水族

王播傳播弟起為皇太子侍讀文宗上文好古學(xué)是

時鄭覃以經(jīng)術(shù)進起以敦博顯帝數(shù)訪逮時政因積

雨愿寬逐臣過惡又短鮑叔終身不忘人過以解帝

錮人意俄兼太常卿禮儀使帝題詩太子笏以賜詔

畫象便殿號當(dāng)世仲尼其寵遇如此

穆寧傳寧四子贊質(zhì)員賞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

之贊少俗然有格為酪質(zhì)美而多入為酥員為醍醐

賞為乳腐云

楊虞卿傳虞卿柔善諧麗權(quán)幸倚為奸利歲舉選

者皆走門下署第注員無不得所欲升沉在牙頰間

當(dāng)時有蘇景引張元夫而虞卿兄弟汝士漢公為人

所奔向故語曰欲趨舉場問蘇張?zhí)K張猶可三楊殺

我宗閔待之尤厚就黨中為最能唱和者以口語軒

輊事機故時號黨魁

白居易傳居易自號醉吟先生為之傳暮節(jié)惑浮屠

道尤甚至經(jīng)月不食葷稱香山居士

元稹傳稹長于詩與白居易名相埒天下傳諷號元

和體往往播樂府穆宗在東宮妃嬪近習(xí)皆誦之宮

中呼元才子

李嗣業(yè)傳嗣業(yè)從平石國及突騎施以跳蕩先鋒加

特進虜號為神通大將

李景讓傳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顯景讓宅

東都樂和里世稱清德者號樂和李公云

杜悰傳悰于大議論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雖出

入將相而厚自奉養(yǎng)未嘗薦進幽隱佑之素風(fēng)衰焉

故時號禿角犀

杜牧傳牧于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以別杜甫云

鄭肅傳肅子仁表累擢起居郎嘗以門閥文章自高

曰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鄭仁表傲縱多所陵藉人

畏薄之

高駢傳駢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也家世禁衛(wèi)幼

頗修飭折節(jié)為文學(xué)與諸儒交硁硁譚治道兩軍中

人更稱譽之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雕并飛駢曰我

且貴當(dāng)中之一發(fā)貫二雕焉眾大驚號落雕侍御

鄭熏傳熏既老號所居為隱巖蒔松于庭號七松處

路巖傳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年三十六居位八歲

進至尚書左仆射于是王政秕僻宰相得用事巖顧

天子荒暗且以政委己乃通賂遺奢肆不法俄與韋

保衡同當(dāng)國二人勢動天下時目其黨為牛頭阿旁

言如鬼陰惡可畏也

張允伸傳允伸卒軍中推張公素為留后公素范陽

人以列將事允伸擢累平州刺史允伸卒以兵來會

喪軍士素附其威望簡會知不可制即出奔詔公素

為節(jié)度使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暴厲眸子多白

燕人號白眼相公

陸龜蒙傳龜蒙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

馬升舟設(shè)蓬席赍束書茶筆囗釣具往來時謂江

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

丈人后以高士召不至

朱泚傳初源休為京兆尹使回紇將還盧杞畏其辯

能結(jié)主恩次太原奏為光祿卿休怨望故導(dǎo)泚僭號

為調(diào)兵食署拜百官事一咨之時訂其逆甚于泚脅

辱大臣多殺宗室子孫幾于盡每王師不利喜見眉

宇與姚令言勸泚圍奉天晝夜為賊謀二人爭自比

蕭何休顧令言曰成秦之業(yè)無囗我者我視蕭何子

當(dāng)曹參可矣即收圖籍貯府庫效何者人皆笑謂為

火迫酇侯

司空圖傳圖自目為耐辱居士其言詭激不常以免

當(dāng)時禍災(zāi)云

崔遠傳遠有文而風(fēng)致整峻世慕其為目曰饤座梨

言座所珍也

李墉傳墉子拭拭子磎干寧元年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磎好學(xué)家有書至萬卷世號李書樓

王潮傳潮弟審知攻福州乘白馬履行陣望者披靡

號白馬將軍

珍珠船唐高祖以十二人破草賊號無端兒數(shù)萬

摭言高祖呼裴寂為裴三明皇呼宋濟為宋五德宗

呼陸贄為陸九

耳目記唐柴駙馬紹之弟有材力輕趫迅捷踴身以

上挺然若飛十?dāng)?shù)步乃止嘗著吉莫靴上磚城直至

女墻手無扳引又以足指緣佛殿柱至檐頭捻椽覆

上越百尺樓閣了無障礙文武圣睿皇帝奇之曰此

人不可以處京邑出為外官時人號為壁飛

龍城錄武居常天后高祖也少時游洛下人呼為猴

頰郎以居常頤下有須若猿頷也

大唐新語太宗嘗出行有司請載書以從太宗曰不

須虞世南在此行秘書也南為秘書監(jiān)于省后堂集

群書中奧義皆應(yīng)用者號北堂書鈔今此堂猶存其

書盛行于代

王德儉許敬宗之甥也癭而多智時人號曰智囊

張易之昌宗方貴寵用事時朝列呼易之昌宗為五

郎六郎宋璟獨以官呼之天官侍郎鄭杲謂璟曰中

丞奈何喚五郎為卿璟曰鄭杲何庸之甚若以官職

正當(dāng)卿號若以親故當(dāng)為張五郎六郎矣足下非張

氏家僮號五郎六郎何也杲大慚而退

南部新書劉蕡精于儒術(shù)嘗看文中子奮然言曰才

非殆庶擬上圣述作不亦過乎客曰文中子于六籍

何如蕡曰若以人望人文中子于六籍猶奴婢之于

郎主也世遂以文中子為六籍奴婢

朝野僉載周秋官侍郎周興推劾殘忍法外苦楚無

所不為時人號牛頭阿婆百姓怨謗興乃榜門判曰

被告之人問皆稱枉斬決之后咸悉無言

周張元一腹粗而腳短項縮而眼跌吉頊目為逆流

蝦蟆

王怡為中丞憲臺之穢姜晦為掌選侍郎吏部之穢

崔泰之為黃門侍郎門下之穢號為京師三穢

陽滔為中書舍人時促命制敕令史持庫鑰他適無

舊本撿尋乃斫取得之時人號為斫舍人

唐王及善才行庸猥風(fēng)神鈍濁為內(nèi)史時人號為鳩

集鳳池俄遷文昌右相無他政但不許令史雙驢入

臺終日迫逐無時蹔舍時人號為驅(qū)驢宰相

云仙雜記盧記室多作脯臘夏則委人于十步內(nèi)扇

上涂餳以撲蠅脯以青紗障隔塵土?xí)r人呼為獵蠅

記室

袁利見為性頑獷方棠謂袁生已封三鹿郡公蓋譏

其大麤疏也

唐楊囗每呼朝士為麒麟楦或問之曰今假弄麒麟

者必修飾其形覆之驢上宛然異物及去其皮還是

驢耳無德而朱紫何以異是

陸余慶為洛州長史善論事而繆于決判時嘲之曰

說事即喙長三尺判事則手重五斤

鳳閣侍郎杜景儉文章知識并高遠時號鶴鳴雞樹

談苑宋璟愛民恤物時人謂之有腳陽春言所至之

處如陽春及物也

酉陽雜俎世說曹著輕薄才長于題目人常目一達

官為熱鏊上猢猻其實舊話也朝野僉載云魏光乘

好題目人姚元之長大行急謂之囗蛇鸛鵲侍御史

王旭短而黑丑謂之煙熏水囗楊仲嗣躁率謂之熱

鏊上猢猻

記事珠汝陽王琎取云夢石甕泛春渠以置酒作金

銀龜魚浮沉其中為酌酒具自稱釀王兼曲部尚書

開元天寶遺事進士楊光遠惟多矯飾不識忌諱游

謁王公之門干索權(quán)豪之族未嘗自足稍有不從便

多誹謗常遭有勢撻辱略無改悔時人多鄙之皆曰

楊光遠慚顏厚如十重鐵甲也

右拾遺張方回精神不爽時人呼為癡漢子每朝政

有失便抗疏論之精彩昂然進不懼死明皇常謂右

拾遺張方回忠賢人也

長安富民王元寶楊崇義郭萬金等國中巨豪也各

以延納四方多士競于供送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門

下每科場文士集于數(shù)家時人目之為豪友

李林甫為性狠狡不得士心每有所行之事多不協(xié)

群議而面無和氣國人謂林甫精神剛戾常如索斗

楊國忠于冬月常選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風(fēng)

蓋藉人之氣相暖故謂之肉陣

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xié)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

眾謂林甫為肉腰刀又云林甫嘗以甘言誘人之過

譖于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

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囗也

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譽每與人談?wù)摻猿删渥x如春

葩麗藻粲于齒牙之下時人號曰李白粲花之論

李白嗜酒不拘小節(jié)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

而與不醉之人相對議事皆不出太白所見時人號

為醉圣

太平清話盧同自號癖王陸龜蒙自號怪魁

全唐詩話陶峴彭澤之孫也開元末家昆山泛游江

湖自制三舟與孟彥深孟云卿焦遂共載吳越之士

號為水仙

朝野僉載袁守一性行淺促時人號為料斗鳧翁雞

元嘉少聰俊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口誦經(jīng)史目數(shù)群

羊兼成四十字詩一時而就足書五言一絕六事齊

舉代號神仙童子

唐國史補竇參之?dāng)〗o事中竇申止于配流德宗曰

吾聞申欲至人家謂之鵲喜遂賜死

因話錄元和中柳柳州書后生多師效就中尤長于

章草為時所寶湖湘以南童稚悉學(xué)其書頗有能者

長慶已來柳尚書公權(quán)又以博聞強識工書不離近

侍柳氏言書者近世有此二人尚書與族孫璟開成

中同在翰林時稱大柳舍人小柳舍人

實賓錄金牛御史周攝侍御史嚴(yán)升嗜牛肉凡到處

金牛為之涌貴江南人號金牛御史

暌車志世目長吉為鬼才

唐國史補進士何儒亮自外州至訪其從叔誤造郎

中趙需宅白云同房會冬至需家致宴揮霍需曰既

是同房便令引入就宴姊妹妻女囗在坐焉儒亮食

畢徐出需細審之乃何氏子也需大笑儒亮歲余不

敢出京師自是呼為何需郎中

任迪簡為天德軍判官軍燕后至當(dāng)飲觥酒軍吏誤

以醋酌迪簡以軍使李景略嚴(yán)暴發(fā)之則死者多矣

乃強飲之吐血而歸軍中聞?wù)呓愿衅缶奥砸驗?

之省刑及景略卒軍中請以為主自衛(wèi)佐拜御史中

丞為軍使后至易定節(jié)度使時人呼為呷醋節(jié)帥

實賓錄三相張家唐張嘉貞相元宗延賞相德宗弘

靖相憲宗時號曰三相張家

好腳跡門生唐李太師逢吉知貢舉榜成未放而入

相及入第就中書見座主時謂好腳跡門生前世未

全唐詩話張林言毀佛寺時御史有蘇監(jiān)察者檢天

下廢寺見銀佛一尺以下者多袖而歸時號蘇囗佛

溫庭筠遽曰好對蜜陀僧

溫庭筠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

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多為鄰鋪假手日救

數(shù)人而士行玷缺縉紳薄之

摭言溫庭筠燭下未嘗起草籠袖憑幾每賦一詠一

吟而已場中號溫八吟

全唐詩話張又新時號張三頭謂進士狀頭宏詞敕

頭京兆解頭

張為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取其讀史詩云含沙

射人影雖病人不知巧言誣人罪至死人不疑掇蜂

殺愛子掩鼻戮寵姬弘恭陷蕭望趙高謀李斯陰德

既必報陽禍豈虛施人事雖可罔天道終難欺明即

有刑辟陰即有神祇茍免勿私喜鬼得而誅之

夢溪筆談唐白樂天居洛與高年者八人游謂之九

清異錄唐文皇虬須壯觀人號髭圣

摭言杜紫微覽趙渭南卷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

笛一聲人倚樓因目嘏為趙倚樓

沈云翔十人交通中貴號芳林十哲芳林門名由此

入內(nèi)

盧暉進士自號白衣卿相

謝廷浩以詞賦著名號錦繡堆

薛保遜好巨編自號金剛杵太和中公卿之門卷軸

填委率為閽媼脂燭之費因之平易者曰若薛保遜

卷即所得倍于常也

因話錄司徒鄭貞公每在方鎮(zhèn)崇樹公家陳設(shè)器用

無不精備至于宴犒之事未嘗刻薄而居常奉身過

于儉素中外婚嫁無日無之凡是禮物皆經(jīng)神慮公

與其宗叔太子太保絪俱住招國太保第在南出自

南祖司徒第在北出自北祖時人謂之南鄭相北鄭

相司徒堂兄文憲公前后相德宗謂之大鄭相小鄭

實賓錄看馬仆射唐李德權(quán)也田令孜擢為牙職令

孜敗德權(quán)畏誅遁入復(fù)州為太守圉人有識之者能

話其事號為看馬仆射

三戟崔家唐崔林伯仲多至大官囗列棨戟時號三

戟崔家

萬石張家唐張文權(quán)四子父子皆三品時謂萬石張

真書盧家唐盧詹尚書為吏部押官誥楷署其名字

時人謂之真書盧家

三戟張家唐張儉兄弟三人門皆立戟時號三戟張

闕下林家唐林攢親亡廬墓有白頭來甘露降林作

二闕于母墓前時號闕下林家

點頭崔家崔雍兄弟八人皆登進士一科世謂點頭

崔家

鳳閣王氏唐王釋從昆弟四人皆擢進士至鳳閣舍

人時號鳳閣王氏

珍珠船京師語曰太牢筆少牢口東西南北何處走

太牢牛僧孺少牢楊虞卿喙長三尺

裴廷裕干寧中在內(nèi)庭文書敏捷號下水船姚洎號

急灘船上水船

韓偓姚洎俱為翰林學(xué)士從昭宗幸岐渥每與兩使

敕會棋兩使不勝洎即以手壞之渥呼為白鸚鵡若

洎不在兩使將輸韓必大呼曰白鸚鵡洎應(yīng)聲至

零陵總記薛調(diào)季瓚同年進士調(diào)美姿貌人號為生

菩薩瓚俊爽人號為劍調(diào)寬恕而瓚猜忌論者以時

人所稱協(xié)其性也

酉陽雜俎荊州街子葛清勇不膚撓自頸已下遍刺

白居易舍人詩成式嘗與荊客陳至呼觀之令其自

解背上亦能暗記反手指其去處至不是此花偏愛

菊則有一人持杯臨菊藂又黃夾纈林寒有葉則指

一樹樹上掛纈纈窠鎖勝絕細凡刻三十余處首體

無完膚陳至呼為白舍人行詩圖

聞奇錄崔端己字安道善酒令著庭萱譜稱同塵先

生有魏溫者不知是崔撰嘗問曰君曾覽同塵先生

庭萱譜乎崔正顏對曰不知同塵先生何姓氏左右

稱號部雜錄一

賈誼新書懷王問于賈君曰人之謂知道者為先醒

何也賈君對曰此博號也彼世主不學(xué)道理則嘿然

惛于得失不知治亂存亡之所由忳忳然猶醉也而

賢主者學(xué)問不倦好道不厭惠然獨先乃學(xué)道理矣

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亂也知所以亂未安也知所

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

故曰先醒辟猶俱醉而獨先發(fā)也故世主有醒者有

后醒者有不醒者昔楚莊王即位退僻邪而進忠正

能者任事內(nèi)領(lǐng)國政辟草而施教百姓富民恒一路

不拾遺國無獄訟當(dāng)是時也會諸侯于漢陽申天子

之辟禁而諸侯說服莊王歸過申侯之邑申侯進飯

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請罪莊王喟然嘆曰非子之罪

也吾聞之曰其君賢君也而又有師者王其君中君

也而有師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

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榖恐亡自憂也莊

王圣知在身而自錯不肖思得賢佐日中忘飯可謂

明君矣謂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昔宋昭公出亡

至于境喟然嘆曰嗚呼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

發(fā)政舉吏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者數(shù)百人被服而

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吾外內(nèi)不聞吾過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二年美聞于宋宋人車徒

迎而復(fù)位卒為賢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

者也昔者虢君驕恣自伐諫臣誅逐政治蹖亂晉師

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澤中曰吾渴而欲飲

其御乃進清酒曰吾饑而欲食御進腶脯粱糗虢君

曰何給也知寡人亡耶對曰知之君曰吾之亡者誠

何也其御曰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賢也虢君曰賢人

之所以存也亡何也對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君

君之獨賢也故亡虢君據(jù)式而嘆曰賢固若是苦耶

遂徒行即于山中餓死為禽獸食此已亡矣猶不悟

所以亡此不醒者也故先醒者時而伯后醒者三年

而復(fù)不醒者死為虎狼食嗚呼戒之哉

異苑介子推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屐每

懷割股之功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始此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篇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谷自茲以

降雖孔子圣師與門人言皆稱名也后雖有臣仆之

稱行者蓋亦寡焉江南輕重各有謂號具諸書儀北

人多稱名者乃古之遺風(fēng)吾善其稱名焉

唐國史補開元日通不以姓而可稱者燕公曲江太

尉魯公不以名而可稱者宋開府陸兗公王右丞房

太尉郭令公崔太傅楊司徒劉忠州楊崖州段太尉

顏魯公位卑而著名者李北海王江寧李館陶鄭廣

文元魯山蕭功曹張長史獨孤常州杜工部崔比部

梁補闕韋蘇州戴容州二人連言者岐薛姚宋

亦曰

蘇宋

燕許

手筆

元王

權(quán)

常楊

蕭李

又有羅鈐吉網(wǎng)(

酷吏

羅希奭吉溫)

員推韋狀

能吏員

結(jié)韋元甫

又有四夔四兇

宰相相呼為元老或曰堂老兩省相呼為閣老尚書

丞郎郎中相呼為曹長外郎御史遺補相呼為院長

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唯侍御史相呼為端公

酉陽雜俎秦漢以來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

下將言麾下使者言節(jié)下轂下二千石長史言閣下

父母言膝下通類言足下

因話錄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閣所

以世之書題有閣下之稱前輩呼刺史太守亦曰節(jié)

下與宰相大僚書往往呼執(zhí)事言閣下之執(zhí)事人耳

劉子元為史官與監(jiān)修宰相書呼足下韓文公與使

主張仆射書呼執(zhí)事即其例也其記室本系王侯賓

佐之稱他人亦非所宜執(zhí)事則指斥其左右之人尊

卑皆可通用侍者士庶可用之近日官至使府御史

及畿令悉呼閣下至于初命賓佐猶呼記室今則一

例閣下亦謂上下無別矣其執(zhí)事纔施于舉人侍者

止行于釋子而已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閣下雖出于

浮薄相戲亦是名分大壞矣又中表疏遠卑行多有

座前之目尤可懲怪夫閣下去殿下一階座前降幾

前一等此之乖僭其可行耶宗從叔姑及姨舅之行

施之可也

清異錄人君號能選才者莫如唐太宗然瀛州十八

人許敬宗乃得與如擿瓜手耳取之既多其中不容

無濫

錢氏私志燕北風(fēng)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宣和間

有遼國右金吾衛(wèi)上將軍韓正歸朝授檢校少保節(jié)

度使對中人以上說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

家每日到漏舍誦天童經(jīng)數(shù)十遍其聲朗朗然且云

對天童豈可稱我自皇天生我皆改為小人云皇天

生小人皇地載小人日月照小人北斗輔小人前后

二十余句凡稱我者皆改為小人誦畢贊笑云這天

童極靈圣王少師云若無靈圣如何持得許多小人

然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小人之稱其來古矣施

之于經(jīng)是可笑也

東坡志林王僧虔居建康里馬糞巷子孫皆篤實謙

和時人稱馬糞諸王為長者東漢贊論李固云視胡

廣趙戒猶糞土之穢也一經(jīng)僧虔便為佳號而以比

胡廣則糞土有時而不幸

清波雜志蜀先主傳載漢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之

語裴松之注按漢靈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獻帝為丈

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后呼丈人為外舅

其本此乎然漢匈奴傳書且鞮單于云漢天子我丈

人行若曰此語止為尊老言非專指妻之父則可若

謂古無丈人之名后學(xué)竊有疑焉

緗素雜記家訓(xùn)云晉羊曼常頹縱任俠飲酒誕節(jié)兗

州號為濌伯此字更無音訓(xùn)梁張纘呼為嚃羹之嚃

亦不知所出但耆老相傳世間又有濌濌語蓋無所

不施無所不容之意也顧野王玉篇誤為黑旁沓顧

雖博物猶出張纘之下顏氏云吾所見數(shù)本并無作

黑者重沓是多饒積厚之意從黑更無義旨故唐常

袞窒賣官之路一切以公議格之非文辭者悉擯不

用世謂之濌伯以其濌濌無賢不肖之辨云蓋兗州

之遺意也

希通錄東坡詩三郎官爵如泥土爭唱弘農(nóng)得寶歌

注皆不載出處懶真子錄嘗記開元中有劉朝霞獻

俳文于明皇云遮莫你古來五帝怎如我今代三郎

明皇兄弟六人一人早亡故明皇為太子時號五王

宅寧王薛王明皇兄也申王岐王明皇弟也

今人以寄居之官為寓公禮記郊特牲諸侯不臣寓

公注寄公之子寄公字尤新

左傳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史記鄭

使謂秦穆曰君何不解鄭得為東道后漢彭寵傳以

一身從我不如以一代為北道主人今世專以主人

為東道古人各指其地之所向而言之

漢昌邑王賀清狂不惠注如今白癡也仆謂以清狂

對白癡字亦新后讀左氏傳成十八年周兄無慧蓋

世所謂白癡則知師古之注本于杜預(yù)惠慧字異而

意同

宜齋野乘唐世舉人呼已第者為先輩其自目則曰

前進士按魏文帝黃初五年立太學(xué)初詣學(xué)者為門

人滿歲試通一經(jīng)補弟子滿二歲試通二經(jīng)者補文

學(xué)掌故不通經(jīng)者聽須后試故后試稱先試而得第

者為先輩由此也前進士云者亦放此猶曰早得進

士而其輩行在先也此皆演繁露載通典語枋即容

齋續(xù)筆載貽子錄云同年小錄是雙只先輩各一人

分寫宴上長少分雙只相向而坐以東為上儭以西

為首給舍員外遺補多來突宴東先輩不遷而西先

輩避位又紹圣間王圣涂澠水燕談云蘇德詳漢相

禹珪之子建隆四年進士第一人登第初還鄉(xiāng)里太

守置宴以慶之樂作伶人致語曰昔年隨侍嘗為宰

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狀元先輩又司馬溫公勸學(xué)

歌云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亞等呼先輩詳味溫公

之言則登云路者方呼先輩如今黃甲并呼狀元一

般先輩猶言前名也又葛常之丹陽集云小說載優(yōu)

人有以李義山服藍縷之衣而出或問曰先輩之衣

何在曰為館中諸學(xué)士挦將去矣人以為笑又王直

方詩話蕭貫嘗夢至宮庭中賦詩有一人曰先輩異

日必貴又春渚紀(jì)聞載棋待詔劉仲甫聞祝不疑先

輩名品高著人傳今秋來試南省若以二家所載觀

之則以先輩稱呼決非前輩之比又韋莊浣花集有

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詩又墨客揮犀言今人于榜

下?lián)裥鎏栐慌L婿有一新先輩少年為貴家所慕欲

以女妻之又彭應(yīng)來有賀新先輩二十八人及第詩

結(jié)句云回頭應(yīng)念差池者重待陽和振羽毛言新先

輩則為狀元為前名明矣若以為長上先生則安得

加一新字又曰少年摭言載牛僧孺應(yīng)舉時韓愈皇

甫湜見之于青龍寺稱牛為即先輩又田表圣錫咸

平集與胡旦書云秀才即先輩乃即日可為先輩也

其義甚明今人詩集中因見唐詩有先輩二字不深

考其故皆誤作前輩近時有稱道士為先輩尤可笑

小人二字見于左傳若小生則漢書朱云傳小生欲

相吏耶張禹傳新學(xué)小生皆是責(zé)人之語若自稱小

生則始于唐韓退之與孟東野寄孟幾道聯(lián)句云小

生何足道又酬司馬盧四兄云夫院長望秋作云嗟

我小生值強伴又呂和叔渭海昏集序云不遠數(shù)千

里授簡小生

孔氏雜說謂人為明公合下之類亦可謂之高明孔

融傳李膺謂融曰高明必為偉器又曰高明父祖與

仆有舊恩明公亦可謂之仁公溫嶠書與陶侃謂侃

為仁公明府亦可謂之明庭張儉傳李篤謂毛欽曰

雖好義明庭今日載其半矣賢相亦可謂之賢宰左

雄傳論曰陳蕃楊秉世稱賢宰

懶真子今之書尺稱人之德美繼之曰不不意

謂不敢諂非也左氏昭公二十一年載奮揚之言

曰臣不注云才也漢文帝曰寡人不注云才

也論語云不有祝鮀之注亦云才也古人能通

用故訓(xùn)才左氏載祝鮀之言行極備蓋衛(wèi)之君子

也衛(wèi)之宋朝姿貌甚美衛(wèi)靈公夫人南子通之孔子

之意蓋為無祝鮀之才而有宋朝之容則取死之道

故曰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仆友孫亞之自呼曰雅朱耆卿自呼曰刑或問有故

事乎仆曰孟施舍之養(yǎng)勇也又曰舍豈能為必勝哉

注曰施舍自呼其名但曰舍蓋其好勇而氣急也恐

起于此

雞肋編大人以大對小而言耳而世惟子稱父為然

若施之于他則眾駭笑之矣今略舉經(jīng)史子傳之所

云以證其失焉易干卦九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注

大人賢人君子論語畏大人注大人即圣人孟子大

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注大人謂國君惟大人為能

格君心之非謂輔臣大人正己而物正為大丈夫不

為利害動搖者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

注務(wù)口腹者為小人治心志者為大人如大人弗為

大人者言不必信義亦類此惟漢高祖云始大人以

臣為亡賴霍去病云不早自知為大人遺體崔豹有

大人少有英稱晉陳騫云大人大臣唐裴彝云大人

病痛苦輒然皆呼其父而疏受扣頭曰從大人議則

又名其叔張傳云王遇大人益解范滂云惟大人割

不忍之恩蓋謂其母唐柳宗元謂劉禹錫之母亦曰

無辭以白其大人注大人長老之稱尊事之也岑彭

傳韓歆南陽大人注謂大家豪右高駢傳女巫王奉

先謂畢師鐸曰揚州有大人死秦彥曰非高公邪

呼韓單于傳大人相難久之后漢北匈奴大人車?yán)?

涿唐蓋麻父為東都大人則匈奴亦指尊長為大人

也梁元帝金樓子云荊間有人名我地大人向父稱

我向子恒稱名此其異也又有名子為大人者北人

恒呼子為大人此尤異也又且鞮使單于謂漢天子

我丈人又曰丈人行注云丈人尊長之稱也故荊軻

傳高漸離家丈人召使前擊筑杜甫贈韋濟詩云丈

人試靜聽而柳宗元呼妻父楊詹為丈人母獨孤氏

為母故今時惟婿呼婦翁為然亦不敢名尊老以畏

人笑至呼父為爺謂母為媽以兄為哥舉世皆然問

其義則無說而莫知以為丑風(fēng)俗移人咻于眾楚豈

特是而已哉爹字雖見于南史梁始興王憺云始興

王人之爹救人急如水火何時復(fù)來乳哺我荊楚方

言謂父為爹乃音徒我切又與世人所呼之音不同

愛日齋藂抄古之稱公有不以爵者如董公呂公夏

黃公蓋公泄公申公毛公吳公殆以老成尊之諸老

歷秦漢間齒既宿矣司馬德操年少龐德公十歲兄

事之呼作龐公可見尊稱也雖于定國父為獄吏決

曹亦稱于公正以年德見推唯史于夏侯嬰稱滕公

時為滕令后方賜侯爵班書云嬰為滕令奉車故號

滕公此猶項羽所使薛公郯公或例以令長稱公也

孔融告高密縣為鄭康成立鄭公鄉(xiāng)有云昔太史公

廷尉吳公謁者仆射鄧公皆漢名臣又商山四皓有

園公夏黃公潛光隱耀世嘉其高皆悉稱公然則公

者立德之正號不必三事大夫也柳子厚書相國房

公管銘陰曰天子之三公稱公諸侯之人為王卿士

亦曰公有土封其臣稱之曰公尊其道而師之稱曰

公楚之僭凡為縣者皆曰公古之人通謂年之長老

者曰公言三公若周公召公王者之后若宋公為卿

士若衛(wèi)武公虢文公鄭桓公其臣稱之則列國皆然

師之尊若太公楚之為縣者若葉公白公舉之長老

若毛公申公浩公而大臣罕能以姓配公者雖近有

之然不能著也唐之大臣以姓配公最著者曰房公

東坡記墨君堂云凡人相與號呼者貴之則曰公是

足證公者不專以爵貴也洪景盧采子厚東坡語記

公為尊稱又曰范漢史惟三公乃以姓配之未嘗

或紊如鄧禹稱鄧公吳漢稱吳公伏公湛宋公弘牟

公融袁公安李公固陳公寵橋公元劉公寵崔公烈

胡公廣王公龔楊公彪荀公爽皇甫公嵩曹公操也

三國亦有諸葛公馬公顧公張公其在本朝唯韓公

富公歐陽公司馬公蘇公為最著洪氏偶不引孔融

語宋顏延之與何偃同從上南郊偃遙呼延之曰顏

公延之以其輕脫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

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偃羞而退或

以田舍公阿公皆當(dāng)為翁豈延之不知其義疑其不

欲當(dāng)尊稱語因過激耳自時俗崇謬敬若彼猶賢矣

班書書公主亦云翁主公翁古亦雜用

陳無己云世人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項平

仲家說云汪司業(yè)言九百草書喬字也朱彧可談云

青州王大夫為辭鄙俚每投獻當(dāng)路以為笑具季父

為青錄王亦與詩他日季父見其子謝之其子曰大

人九百亂道玷瀆高明蓋俗謂神氣不足者九百豈

以一千即足數(shù)耶以書釋之不若陳朱之說通予讀

張平子西京賦云小說九百本自虞初注者為小說

九百篇本虞初著又曰九百四十三篇言九百舉大

數(shù)也漢志云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

聽涂說者之所造也如淳曰街談巷說其細碎之言

也俗豈云九百或取喻細碎之為者俚語本于史錄

固有矣故漫記之東坡作文字中有一條以彭祖八

百歲其父哭之以九百者尚在李方叔問東坡曰俗

語以憨癡駘騃為九百豈可筆之文字間乎坡曰子

未知所據(jù)耳張平子西京賦云乃有秘書小說九百

蓋稗官小說凡九百四十三篇皆巫醫(yī)厭祝及里巷

之所傳言集為是書西漢虞初洛陽人以其書事漢

武帝出入騎從衣黃衣號黃衣使者其說亦號九百

吾言豈無據(jù)也方叔后讀文選見其事具文選注始

嘆曰坡翁于世間書何往不精通耶近見雜說載此

乃知前輩考證無所不至

林謙之詩驚起何波理殘夢自注述夢中所見何使

君蜀人以波呼之猶丈人也范氏吳船錄記嘉州王

波渡云蜀中稱尊老者為波又有所謂天波月波日

波雷波者皆尊之稱此王波蓋王老或王翁也宋景

文嘗辨之謂當(dāng)作皤字魯直貶涪州別駕自號涪皤

或其俗云按景文所記云蜀人謂老為皤音波取皤

皤黃發(fā)義

鄰幾雜志府史胥徒乃四名男臣女妾是兩號都下

吏人連名府史婦女表狀皆稱臣妾非也

韓文公鄭儋碑文自號白云翁令狐楚白云表奏取

使府為名耳

研北雜志歐陽公號醉翁林中子稱醒老兩公不同

如此

臆乘宰相稱號史傳載居相位妍丑之稱如漢袁盎

呼申屠嘉曰愚相公孫弘贊曰儒相田千秋曰車丞

相張蒼贊曰名相翟方進曰通明相后漢杜林曰任

職相晉謝安曰風(fēng)流宰相武后呼杜景佺憲宗稱李

絳俱曰真宰相唐盧懷慎曰伴食宰相蘇蘇颋贊

曰再世為賢宰相關(guān)播曰盲宰相楊再思曰癡宰相

本朝李沆曰圣相丁謂曰鶴相杜衍曰清白宰相陳

升之曰筌相蔡確曰三旨丞相呼人爵之崇莫若秉

軸淑慝之行皆得而議焉不可不謹也

古人自以公稱者獨范蠡曰陶朱公人號之者晉諸

葛恢曰黑頭公宋沈慶之群蠻號曰蒼頭公梁張綰

曰百六公齊何戢曰小斯楮公后魏于栗磾曰黑稍

公古弼曰筆頭公北齊欣惇曰長鬣公齊鬣公崔日

謙曰白須公后周韋瓊帝呼曰逍遙公唐李德裕稱

牛僧孺曰太牢公

若翁號則漢田蚡罵竇嬰曰一禿翁北齊武成帝小

字曰鳧翁唐盧從愿帝稱曰多田翁竇鞏人號曰囁

嚅翁陸羽自稱曰桑苧翁杜牧自號曰樊川翁本朝

黃魯直自號涪翁張師雄人嘲之曰蜜翁

郎如晉桓沖小字曰買得郎人稱吳周瑜曰周郎晉

謝道韞稱夫王凝之曰王郎何晏曰何郎粉郎潘岳

曰潘郎檀郎宋王僧虔曰王郎齊江曰江郎劉顯

父曰劉郎梁顧協(xié)曰顧郎北齊盧師道曰盧郎袁聿

修曰清郎后周獨孤信曰獨孤郎隋滕穆王曰楊郎

宇文晶曰宇文三郎唐明皇曰三郎張昌宗曰六郎

元結(jié)曰漫郎錢起曰錢郎程元振曰十郎蕭悅曰蕭

郎劉禹錫自稱曰劉郎五季閩王王審知曰白馬三

郎乃皆郎稱也

如晉王敦曰可兒司馬曰犬子唐白居易侄曰羅兒

龜兒皆是小字也后漢賈復(fù)稱其子曰大宛兒崔暹

曰癩兒人稱者漢東方朔曰偷桃小兒蜀譙周曰長

兒晉王衍呼裴逸曰白眼兒山濤稱王衍曰寧馨兒

后魏長孫業(yè)諸子曰鐵小兒罃曰圣小兒唐楊儉蘇

特曰黃面兒五季李業(yè)曰僂羅兒李信曰牧羊兒乃

皆兒稱也

以童得名則漢終軍曰終童后漢杜安晉潘岳唐李

百藥俱曰奇童齊郁林王曰顛童

以奴得名晉桓嗣曰豹奴王蒙曰阿奴石崇曰齊奴

潘岳曰檀奴后漢古弼帝稱曰齊奴孫騰曰僧奴皆

小字也晉陸機人罵曰貉奴明帝人號曰鮮卑奴宋

廢帝稱父武帝曰齄奴后魏古弼帝稱曰筆頭奴唐

顏杲卿罵安祿山曰牧羊羯奴本朝梅圣俞呼謝師

直曰錦衣奴

二老堂詩話白樂天為忠州刺史有東坡種花二詩

又有步東坡詩云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

所愛愛此新成樹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

樂天屢形詩篇蓋其文章皆主辭達而忠厚好施剛

直盡言與人有情于物無著大略相似謫居黃州始

號東坡其原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

臆乘前輩以第行稱多見之詩少陵稱謫仙為十二

鄭虔為鄭十八嚴(yán)武為嚴(yán)八鄭賁為鄭十八蘇溪為

蘇四張建封為張十三唐診為唐十五裴虬為裴二

李御為十一文公稱王涯為王二十李建為李十一

李程為李二十崔立之為崔十六熊署為熊十一熊

籍為熊十八李正封為李二十八馮宿為馮十七侯

喜為侯十一柳州稱韓文公為韓十八劉禹錫謂元

稹為元九又韋蘇州稱李淡為李十九歐陽瞻稱徐

晦為徐十八錢起稱李勸為李四李勉為李七嚴(yán)父

高適俱稱少陵為杜二樂天稱劉夫敦為劉三十二

李大略為李二十王夫為王十八崔元亮為崔十

八李義山稱杜勝為杜二十七李潘為李十七趙滂

為趙十五令狐绹為令狐八高適稱張旭為張九陳

子昂稱王兢無為王二韋虛乙為韋五趙真固為趙

六李崇嗣為李三儲光羲稱王維為王十三皇甫冉

稱柳柳州為柳八鄭堪為鄭三孟浩然稱張子容為

張八王摩詰稱韋穆為韋十八山谷稱東坡為蘇二

后山稱少游為秦七少游稱后山為陳三山谷為黃

能改齋漫錄以恩地為恩府始于唐焉戴著大中初

為掌書記于太原李司空幕正言被斥貶郎州龍陽

尉戴著曰自痛不得盡忠于恩府而動天下之浮議

見金華子

老學(xué)庵筆記唐小說載李紓侍郎罵負販者云頭錢

價奴兵頭錢猶言一錢也故都俗語云千錢精神頭

錢賣亦此意云

予在南鄭見西郵俚俗謂父曰老子雖年十七八有

子亦稱老子乃悟西人所謂大范老子小范老子蓋

尊之以為父也建炎初宗汝霖留守東京群盜降附

者百余萬皆謂汝霖曰宗爺爺蓋此比也

陳瑩中遷謫后為人作石刻自稱除名勒停送廉州

編管陳某撰劉季高得罪秦氏坐贓廢后雖復(fù)官去

其左字季高緘題及作文皆去左字不以為愧也孫

仲益亦坐以贓罪去左字則但自稱晉陵孫某而已

至紹興末復(fù)左朝奉郎乃署銜

南朝謂北人曰傖父或謂之鹵父南齊王洪軌上谷

人事齊高帝為青冀二州刺史勵清節(jié)州人呼為鹵

父使君今蜀人謂中原人為鹵子?xùn)|坡詩久客厭鹵

饌是也因目北人仕蜀者為鹵官晁子止為三榮守

民有訟資官縣尉者曰縣尉鹵官不通民情子止為

窮治之果負冤民既得直拜謝而去子止笑諭之曰

我亦鹵官也汝勿謂鹵官不通民情聞?wù)呓孕?

晉語兒人二字通用世說載桓溫行經(jīng)王大將軍墓

望之曰可兒可兒蓋謂可人為可兒也故晉書及孫

綽與庾亮箋皆以為可人又陶淵明不欲束帶見鄉(xiāng)

里小兒亦是以小人為小兒耳故宋書云鄉(xiāng)里小人

東齋記事主者稱臣蓋是謙卑而已上下通行不特

稱于君上之前也如齊太子對醫(yī)者文摯云臣以死

爭之虢君見扁鵲曰寡臣幸甚呂公謂漢高祖曰臣

少好相人高祖謝項羽曰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之

類是也晉宋間彼此相呼為卿自唐以來唯君上以

呼臣庶士大夫不復(fù)敢以稱謂矣

溪詩話溫公自稱為叟香山居士亦嘗以自號其

詩云初時被目為叟近日蒙呼作隱人司馬豈慕

其洛居有閑適之樂邪

致虛雜俎今人以人性不爽利者曰溫暾湯蓋言不

冷不熱也溫暾二字唐詩常用

東皋雜錄古人通上下稱朕皋陶曰朕言惠可底行

象曰干戈朕琴朕弤朕離騷曰朕皇考曰伯庸至秦

天子始自稱曰朕漢唐人稱父母伯叔通曰大人疏

受謂其叔廣曰囗大人議唐劉禹錫曰無辭以白其

大人稱父曰大人蓋近語也

容齋隨筆東坡云凡人相與號呼者貴之則曰公賢

之則曰君自其下則爾汝之雖王公之貴天下貌畏

而心不服則進而君公退而爾汝者多矣余謂此論

特后世之俗如是爾古之人心口一致事從其真雖

君臣父子之間出口而言不復(fù)顧忌觀詩書所載可

知矣箕子陳洪范對武王而汝之金縢冊祝周公所

以告太王王季文王三世祖考也而呼之曰爾三王

自稱曰予至云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fàn)柮?

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殆近乎相質(zhì)責(zé)而邀索也

天保報上之詩曰天保定爾俾爾戩谷閟宮頌君之

詩曰俾爾富而昌俾爾昌而熾及節(jié)南山正月板蕩

卷阿既醉瞻卬諸詩皆呼王為爾大明曰上帝臨汝

指武王也民勞曰王欲玉汝指厲王也至或稱為小

子雖幽厲之君亦受之而不怒嗚呼三代之風(fēng)俗可

復(fù)見乎晉武公請命乎天子其大夫賦無衣所謂不

如子之衣亦指周王也

容齋四筆南齊陸慧曉立身清肅為諸王長史行事

僚佐以下造詣必起迎之或曰長史貴重不宜妄自

謙屈答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未嘗卿

士大夫或問其故慧曉曰貴人不可卿而賤者乃可

卿人生何容立輕重于懷抱終身常呼人位今世俗

浮薄少年或身為卑官而與尊者言話稱其儕流必

曰某丈談其所事牧伯監(jiān)司亦然至于當(dāng)他人父兄

尊長之前語及其子孫甥婿亦云某丈或妄稱宰相

執(zhí)政貴人之字皆大不識事分者習(xí)慣以然元非簡

傲也予常以戒兒輩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黎川县| 华宁县| 府谷县| 兴仁县| 巫山县| 哈尔滨市| 鄂尔多斯市| 富阳市| 岳西县| 大名县| 民县| 古蔺县| 丹东市| 西平县| 阿合奇县| 繁昌县| 武宣县| 马关县| 石泉县| 太仆寺旗| 隆子县| 新闻| 东丰县| 宜昌市| 浏阳市| 萨嘎县| 华阴市| 庄浪县| 甘洛县| 林芝县| 名山县| 六枝特区| 霍城县| 合水县| 盐源县| 酒泉市| 沙坪坝区| 彭山县| 上思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