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紀事四
- 明倫匯編人事典稱號部
- (清)陳夢雷
- 9311字
- 2015-12-27 00:01:52
宋史李重進傳周顯德三年以重進為廬壽等州招
討使時李繼勛王壽春重進駐軍城北聞城南洞屋
為淮人所焚將議退軍會太祖自六合歸道出壽州
因駐師旬余重進倚以為援兵威復振吳人大懼以
重進色黔號黑大王
謝德權傳德權字士衡福州人父文節初仕王氏為
候官令后入南唐為忠烈都虞候饒州團練使以驍
勇聞周世宗南征文節獨擐甲度大江潛覘敵壘吳
人號為鐵龍
聶冠卿傳冠卿字長孺歙州新安人五世祖師道楊
行密版奏號問政先生鴻臚卿
朱昂傳昂字舉之少與熊若谷鄧洵美同學朱遵度
好讀書人號之為朱萬卷目昂為小萬卷
荊南世家孫光憲傳光憲博通經史尤勤學聚書數
千卷或自抄寫孜孜讎校老而不廢好著撰自號葆
光子
錢守俊傳守俊濮州雷澤人少勇鷙嘗為盜陂澤中
稱轉陂鶻
趙逢傳太祖征太原以逢為隨軍轉運使逢揚歷清
近所至有聲然傷慘酷又言多詆訐故縉紳目之為
鐵橛
王彥升傳彥升字光烈性殘忍多力善擊劍號王劍
兒
祈廷訓傳廷訓為左領軍衛上將軍形質魁岸無才
略臨事多規避時人目為祈橐囗以其龐大而無所
取也
符彥卿傳彥卿將家子勇略有謀善用兵存審之第
四子軍中謂之符第四前后賞賜巨萬悉分給帳下
故士卒樂為效死遼人自陽城之敗尤畏彥卿或馬
病不飲龁必唾而咒曰此中豈有符王邪
柳開傳開字仲涂大名人著書自號東郊野夫又號
補亡先生作二傳以見意
陳思讓傳思讓累歷方鎮無敗政然酷信釋氏所至
多禁屠宰奉祿悉以飯僧人目為陳佛子
王景傳景子廷義性驕傲好夸誕每言我當代王景
之子聞者咸笑之因目為王當代
張昭傳昭父直躬耕海濱青州王師范開學館延置
儒士再以書幣招直署賓職師范降梁直脫難北歸
以周易春秋教授學者自遠而至時號逍遙先生
姚內斌傳內斌為慶州刺史兼青白兩池榷鹽制置
使在郡十數年西夏畏服不敢犯塞號內斌為姚大
蟲言其武猛也
陶谷傳谷字秀實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晉祖諱改
焉歷北齊隋唐為名族祖彥謙歷慈絳灃三州刺史
有詩名自號鹿門先生
張思鈞傳思鈞歷左千牛衛將軍鈞起行伍征討稍
有功質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
小樓羅焉
李建中傳建中愛洛中風土就構園池號曰靜居好
吟詠每游山水多留題自稱巖夫民伯
萬適傳楊璞字契元鄭州新鄭人善歌詩士大夫多
傳誦與畢士安尤相善每乘牛往來郭店自稱東野
遺民
周恭肅王元儼傳元儼少奇囗太宗特愛之每朝會
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儼早出宮期以年二十始
就封故宮中稱為二十八太保蓋元儼于兄弟中行
第八也
韓溥傳溥博學善持論詳練臺閣故事多知唐朝氏
族與人談亹亹然可聽號為近世肉譜
種放傳放隱終南豹林谷之東明峰結草為廬僅庇
風雨以講習為業從學者眾得束修以養母母亦樂
道薄滋味放得辟谷術別為堂于峰頂盡日望云危
坐每山水暴漲道路阻隔糧糗乏絕止食芋栗性嗜
酒嘗種秫自釀每曰空山清寂聊以養和因號云溪
醉侯幅巾短褐負琴壺溯長溪坐盤石采山藥以
助飲往往終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
十里徒步與樵人往返性不喜浮屠氏嘗裂佛經以
制帷帳所著蒙書十卷及嗣禹說表孟子上下篇太
一祠錄人頗稱之多為歌詩自稱退士嘗作傳以述
其志
楊業傳業并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
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于人嘗謂其徒曰我
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弱冠事劉崇
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
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太宗征太原素聞
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
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
軍衛大將軍
業子延昭智勇善戰所得奉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
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
身先行陣克捷推功于下故人樂為用在邊防二十
余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
王博文傳博文字仲明曹州濟陰人祖諫給事太宗
藩邸為西京作坊副使博文年十六善屬文舉進士
開封府以回文詩百篇為公卷人謂之王回文
戚同文傳同文純質尚信義好為詩有孟諸集二十
卷楊徽之嘗因使至郡一見相善多與酬唱徽之嘗
云陶隱居號堅白先生先生純粹質直以道義自富
遂與其門人追號堅素先生
王榮傳榮歷左衛大將軍河南府駐泊都監榮善射
嘗引強注屋棟矢入木數寸時人目為王硬弓
張詠傳詠性躁果卞急病創甚飲食則痛楚增劇御
下益峻尤不喜人拜跪命典客預戒止有違者詠即
連拜不止或倨坐罵之真宗嘗稱其材任將帥以疾
不盡其用自號乖崖以為乖則違眾崖不利物
任中師傳中師歷戶部侍郎以太子少傅致仕性樂
易平居自奉甚儉約晚知養生之術號大塊翁
邢敦傳敦精于術數工繪畫頗嗜酒或游市廛過客
詢以休咎者多不之語里中號邢夫子
郎簡傳簡歷刑部侍郎性和易喜賓客即錢塘城北
治園廬自號武林居士
卞袞傳袞充鹽鐵副使明敏有吏干累掌財賦清心
治局號為稱職然性慘毒掊克嚴峻專事捶楚至有
大蟲之號
趙賀傳賀字余慶知漢州蜀吏喜弄法而賀精明吏
不敢欺事更被賀多所究詰人目為趙家關謂如關
梁不可越也
魯宗道傳宗道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貴戚用事
者皆憚之目謂魚頭參政因其姓且言其骨鯁如魚
頭也
楊億傳億從子纮字望之御下急常曰不法之人不
可貸去之止不利一家爾豈可使郡邑千萬家俱受
害邪聞者望風解去或過期不敢之官與王鼎王綽
號江東三虎
孔宗旦傳宗旦魯人為邕州司戶參軍儂智高破橫
州即載其親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無為俱死
也既而州破被執賊欲任以事宗旦叱賊且大罵遂
被害始宗旦官京東與李師道徐程尚同等四人為
監司耳目號為四瞠人多惡之其后立節如此
陳充傳充字若虛歷西京留守御史臺性曠達善談
謔淡于榮利自號中庸子
王樵傳樵字肩望淄州淄川人居縣北梓桐山博通
群書不治章句尤善考易與賈同李冠齊名學者多
從之咸平中契丹游騎度河舉家被掠樵即棄妻挺
身入契丹訪父母累年不獲還東山刻木招魂以葬
立祠畫像事之如生服喪六年哀動行路又為屬之
尊者次第成服北望嘆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
遂與俗絕自稱贅世翁
隱逸黃晞傳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經聚書數千卷
學者多從之游自號贅隅子著歔欷瑣微論十卷以
謂贅隅者囗物之名歔欷者嘆聲瑣微者述辭也
魏王廷美傳廷美子德文字子矼淳化初授右監門
衛將軍累遷滑州觀察使馮翊郡公少好學凡經史
百家手自抄撮工為辭章真宗以其刻勵如諸生嘗
因進見戲呼之曰五秀才宮中由是悉稱之德文本
廷美第八子其兄三人早卒故德文于次為第五也
帝封泰山祀汾陰幸亳德文必奏賦頌帝每賜詩輒
令屬和數言愿得文士為師友特命翰林學士楊億
與之游億卒為詩十章悼之天圣中遷橫海軍節度
觀察留后拜昭武軍節度使易感德武勝二軍加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嘗稱為五相公而不名
石介傳介字守道兗州奉符人耕徂徠山下葬五世
之未葬者七十喪以易教授于家魯人號介徂徠先
生
陳襄傳襄字述古福州候官人少孤能自立出游鄉
校與陳烈周希孟鄭穆為友時學者沉溺于雕琢之
文所謂知天盡性之說皆指為迂闊而莫之講四人
者始相與倡道于海濱聞者皆笑以驚守之不為變
卒從而化謂之四先生
張士遜傳士遜同平章事曹利用在樞府藉寵肆威
士遜居其間無所可否時人以和鼓目之
王德用傳德用將家子習知軍中情偽善以恩撫下
故多得士心雖屢臨邊境未嘗親矢石督攻戰而名
聞四夷閭閻婦女小兒皆呼德用曰黑王相公
張玉傳玉字寶臣保定人以六班散直隸狄青麾下
筑青澗招安寨遇夏兵三萬有馳鐵騎挑戰者玉單
持鐵簡出斗取其首及馬軍中因號曰張鐵簡
邵雍傳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因
自號安樂先生旦則焚香燕坐晡時酌酒三四甌微
醺即止常不及醉也興至輒哦詩自詠春秋時出游
城中風雨常不出出則乘小車一人挽之惟意所適
士大夫家識其車音爭相迎候童孺廝隸皆歡相謂
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復識其姓字
高繼勛傳繼勛授建寧軍節度使知滑州繼勛性謙
有機略善撫御士卒臨戰輒勝在蜀有威名號神將
李先傳先知信州南安軍撫楚州所至治官如治家
人目以俚語在信為錯安頭謂其無貌而有材也在
楚為照天燭稱其明也
范正辭傳正辭子諷歷給事中卒諷類曠達然捭闔
圖進不守名檢所與游者輒慕其所為時號東州逸
黨山東人顏太初作逸黨詩刺之而姜潛者又嘗貽
書以疏其過云
劉隨傳隨與孔道輔曹修古同時為言事官皆以清
直聞隨臨事明銳敢行在蜀人號為水晶燈籠
張旨傳旨字仲微懷州河內人父延嘉頗讀書不愿
仕州上其行賜號嵩山處士
何群傳群字通夫果州西充人嗜古學喜激揚論議
雖業進士非其好也慶歷中石介在太學四方諸生
來學者數千人群亦自蜀至方講官會諸生講介曰
生等知何群乎群日思為仁義而已不知饑寒之切
己也眾皆注仰之介因館群于其家使子弟推以為
學長群愈自克勵著書數十篇與人言未嘗下意曲
從同舍目群為白衣御史群嘗言今之士語言脫易
舉止惰肆者其衣冠不如古之嚴也因請復古衣冠
又上書言三代取士皆舉于鄉里而先行義后世專
以文辭就文辭中害道者莫甚于賦請罷去介贊美
其說會諫官御史亦言以賦取士無益治道下兩制
議皆以為進士科始隋歷唐數百年將相多出此不
為不得人且祖宗行之已久不可廢也群聞其說不
行乃慟哭取平生所為賦八百余篇焚之講官視群
賦既多且工以為不情絀出太學群徑歸遂不復舉
進士嘉佑中龍圖閣直學士何剡表其行義賜號安
逸處士
高懌傳懌字文悅荊南高季興四世孫幼孤養于外
家十三歲能屬文通經史百家之書聞種放隱終南
山乃筑室豹林谷從放受業放奇之不敢處以弟子
行與同時張蕘許勃號南山三友會詔舉沈淪草澤
知長安寇準聞其名薦之辭不起景佑中錄國初侯
王后懌推其弟忻得官及范雍建京兆府學召懌講
授諸生席間常數十百人杜衍嘗請賜處士號乃命
為大理評事懌固辭仁宗嘉其守號安素處士
韓退者稷山人師事種放詔賜粟帛號安逸處士
代淵傳淵自太常丞改祠部員外郎晚年日菜食巾
褐山水間自號虛一子
包拯傳拯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毅貴
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
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郭承佑傳承佑性狡獪緣東宮恩又憑借王邸親既
廢復用乃僭言事或指切人過失同列謂之武諫官
章囗傳囗字隱之成都雙流人少孤鞠于兄嫂以所
事父母事之博通經學尤長易太元著發隱三篇明
用蓍索道之法知以數寓道之用三摹九據始終之
變蜀守蔣堂楊察張方平何剡趙抃咸以逸民薦一
賜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嘉佑中賜號沖退處士王
素時為州因更其所居之鄉曰處士里曰通儒坊曰
沖退
歐陽修傳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
顏太初傳太初字醇之著書號洙南子所居在鳧繹
兩山之間號鳧繹處士
文同傳文同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善詩文篆隸行
草飛白文彥博守成都奇之致書同曰與可襟韻灑
落如晴云秋月塵埃不到
范鎮傳鎮學本六經口不道佛老申韓之說契丹高
麗皆傳誦其文少時賦長嘯卻胡騎晚使遼人相目
曰此長嘯公也
劉易傳易忻州人性介烈博學好古喜談兵韓琦知
定州上其所著春秋論授太學助教并州州學說書
不能屈志仕進寓居于虢之盧氏習辟谷術趙抃復
薦其行誼賜號退安處士
王光祖傳光祖字君俞開封人父珪為涇源勇將號
王鐵鞭
任伯雨傳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父孜字遵圣以
學問氣節推重鄉里名與蘇洵埒仕至光祿寺丞其
弟汲字師中亦知名嘗通判黃州后知瀘州當時稱
大任小任
錢顗傳顗字安道為殿中侍御史二年而貶蘇軾遺
以詩有烏府先生鐵作肝之句世因目為鐵肝御史
宗室列傳子淔幼警悟蘇軾過其家抱置膝上謂其
父曰此公家千里駒也及長善談論工詩
陳希亮傳希亮子慥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
徒步往來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與世相
聞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
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及蘇軾謫黃過岐亭識
之人始知為慥云
折克行傳克行在邊三十年善撫士卒戰功最多羌
人呼為折家父
陳舜俞傳舜俞字令舉嘗棄官歸居秀之白牛村自
號白牛居士
鄭穆傳穆字閎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謹好學讀書至
忘櫛沭進退容止必以禮門人千數與陳襄陳烈周
希孟友號四先生
呂嘉問傳嘉問以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卒初嘉問
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囗以示王安石公弼以是斥
于外呂氏號為家賊
楊孝本傳孝本字行先虔州囗人學博行高隱于城
西通天巖蘇頌蒲宗孟皆以山林特起薦之蘇軾自
海外歸過而愛焉號之曰玉巖居士
王子韶傳子韶歷衛尉少卿遷太常諫官劉安世言
熙寧初士大夫有十鉆之目子韶為衙內鉆指其交
結要人子弟如刀鉆之利又陷祖無擇于深文縉紳
所共鄙薄豈宜污禮樂之地改衛尉卿安世復言七
寺正卿班少常上因彈擊而獲超遷是啟僥幸也乃
出知滄州
呂溱傳溱歷樞密直學士溱開敏善議論一時名輩
皆推許然自貴重在杭州接賓客不過數語時目為
七字舍人云
王安石傳安石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陵府自禮
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呂惠卿服闋安石朝夕
汲引之至是白為參知政事又乞召韓絳代己二人
守其成謨不少失時號絳為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
善神
陳升之傳升之善傅會以取富貴王安石用事患正
論盈廷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為之
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為相甫得志即求解條例司
又時為小異陽若不與之同者世以是譏之謂之筌
相
黃庭堅傳庭堅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
勝因自號山谷道人云
賀鑄傳鑄字方回嘗自言唐諫議大夫知章之后且
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所謂
鏡湖者本慶湖也避漢安帝父清河王諱改為賀氏
慶湖亦轉為鏡當時不知何所據故鑄自號慶湖遺
老
蘇軾傳軾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因與田父野老相
從溪山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軾子過軾卒于常州過葬軾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遂
家潁昌營湖陰水竹數畝名曰小斜川自號斜川居
士
楊畏傳宣仁后崩呂大防欲用畏諫議大夫范純仁
以畏非端士不可大防乃遷畏禮部侍郎及大防為
宣仁后山陵使畏首背大防稱述熙寧元豐政事與
王安石學術哲宗信之遂薦章惇呂惠卿可大任廷
試進士李清臣發策有紹述意考官第主元佑者居
上畏復考悉下之畢漸以為第一惇入相畏遣所
親陰結之曰畏前日度勢力之輕重遂因呂大防蘇
轍以逐劉摰梁燾方欲逐蘇呂二人覺罷畏言職畏
跡在元佑心在熙寧首為相公開路者也惇至徙畏
吏部引以自助中書侍郎李清臣知樞密院安燾與
惇不合畏復陰附安李惇覺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
平日所為于惇遂以寶文閣待制出知真定府天下
于是目為楊三變謂其進于元豐顯于元佑遷于紹
圣也
蘇轍傳轍降朝請大夫罷祠居許州再復大中大夫
致仕筑室于許號潁濱遺老
薛昂傳昂給事中兼大司成昂寡學術士子有用史
記西漢語輒黜之在哲宗時嘗請罷史學哲宗斥為
俗
晁補之傳補之歷禮部郎中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
管鴻慶宮還家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
徐中行傳中行臺州臨海人部使者以遺逸薦崇寧
中郡守李諤又以八行薦時章蔡竊國柄竄逐善類
且盡中行每一聞命輒淚下一日去之黃巖會親友
盡毀其所為文幅巾藜杖往來委羽山中客有詰以
避舉要名者中行曰人而無行與禽獸等使吾得以
八行應科目則彼之不被舉者非人類與吾正欲避
此名非要名也客慚而退陳瓘謫臺州聞名納交暨
其沒錄其行事謂與山陽徐積齊名呼為八行先生
陳師錫傳師錫字伯修建州建陽人與陳瓘同論京
卞時號二陳
張舜民傳舜民歷集賢殿修撰卒舜民慷慨喜論事
善為文自號浮休居士
葉祖洽傳祖洽與曾布厚人目為小訓狐
黃伯思傳伯思歷秘書郎頗好道家自號云林子別
字霄賓
李邦彥傳邦彥字士美懷州人父浦銀工也邦彥喜
從進士游河東舉人入京者必道懷訪邦彥有所營
置浦亦罷工與為之且復資給其行由是邦彥聲譽
奕奕入補太學生大觀二年上舍及第授秘書省校
書郎試符寶郎邦彥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
長閭閻習猥鄙事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
市俚語為辭曲人爭傳之自號李浪子
劉正夫傳正夫字德初衢州西安人未冠入太學有
聲與范致虛吳材江嶼號四俊
李昭囗傳昭囗字成季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崇寧
初詔以昭囗嘗傾搖先烈每改元豐敕條倡從寬之
邪說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居閑十五年自號
樂靜先生寓意法書圖畫貯于十囊命曰燕游十友
為之序以為與今之人友或趨附而陷于禍吾寧與
十者友久益有味也
李光傳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人童不戲弄父高稱
曰吾兒云間鶴其興吾門乎
吳時傳時字伸道歷徽猷閣待制敏于為文未嘗屬
囗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王黼傳黼父事梁師成稱為恩府先生
汪藻傳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人幼囗異入太學中進
士第調婺州觀察推官改宣州教授稍遷江西提舉
學事司干當公事徽宗親制君臣慶會閣詩群臣皆
賡進惟藻和篇眾莫能及時胡伸亦以文名人為之
語曰江左二寶胡伸汪藻
宦者梁師成傳師成以翰墨為己任四方囗秀名士
必招至門下往往遭點污多置書畫卷軸于外舍邀
賓客縱觀得其題識合意者輒密加汲引執政侍從
可階而升王黼父事之雖蔡京父子亦諂附焉都人
目為隱相
童貫傳貫加太傅封涇國公時人稱蔡京為公相因
稱貫為媼相
忠義項德傳德婺州武義人郡之禁卒也宣和間盜
發囗源明年陷婺而邑隨沒德率敗亡百人破賊因
據邑之城隍祠自二月迄五月東抗江蔡西拒董奉
北捍王國大小百余戰出則居選鋒之先入則殿后
前后俘馘不可勝計賊目為項鷂子
洪皓傳皓字光弼宣和中為秀州司錄大水民多失
業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發廩捐直以糶民坌集皓
恐其紛競乃別以青白幟涅其手以識之令嚴而惠
遍浙東綱米過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
以一身易十萬人命人感之切骨號洪佛子其后秀
軍叛縱掠郡民無一得脫惟過皓門曰此洪佛子家
也不敢犯
王德傳德字子華通遠軍熟羊寨人以武勇應募隸
熙帥姚古會金人入侵古軍懷澤間遣德諜之斬一
酋而還補進武校尉古曰能復往乎德從十六騎徑
入隆德府治執偽守姚太師左右驚擾德手殺數十
百人眾愕眙莫敢前古械姚獻于朝欽宗問狀姚曰
臣就縛時止見一夜叉耳時遂呼德為王夜叉
呂本中傳本中遷中書舍人秦檜諷御史蕭振劾罷
之提舉太平觀卒學者稱為東萊先生
隱逸劉愚傳愚字必明衢州龍游人為安鄉令致仕
年八十三而卒故友與其門人私謚曰謙靖先生后
更謚曰靖君鄉郡祠之
吳芾傳芾以龍圖閣直學士致仕退閑者十有四年
自號湖山居士
胡憲傳憲字元仲居建之崇安力田賣藥以奉其親
安國稱其有隱君子之操從游者日眾號籍溪先生
魏掞之傳掞之字子實建州建陽人筑室讀書榜以
艮齋自是人稱曰艮齋先生
岳云傳云飛養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多得其力軍中
呼曰贏官人飛征伐未嘗不與數立奇功
吳玠傳金帥婁宿與撒離喝長驅入關曲端遣玠拒
于彭原店而擁兵邠州為援金兵來攻玠擊敗之撒
離喝懼而泣金軍中目為啼哭郎君
韓世忠傳世忠罷政臥家凡十年淡然自如若未嘗
有權位者晚喜釋老自號清涼居士
陳繹傳繹歷龍圖閣待制知江寧府為政務摧豪黨
而行與貌違暮年繆為敦樸之狀好事者目為熱熟
顏回
楊時傳時知瀏陽余杭蕭山三縣皆有惠政民思之
不忘張舜民在諫垣薦之得荊州教授時安于州縣
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
游號曰龜山先生
尹焞傳焞字彥明一字德充世為洛人曾祖仲宣七
子而二子有名長子源字子漸是謂河內先生次子
洙字師魯是謂河南先生源生林林生焞焞少師事
程頤頤卒焞聚徒洛中非吊喪問疾不出戶士大夫
宗仰之靖康初種師道薦焞德行可備勸講召至京
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
吳表臣傳表臣字正仲歷敷文閣直學士晚號湛然
居士自奉無異布衣時鄉論推其清約
王柏傳柏字會之婺州金華人大父崇政殿說書師
愈從楊時受易論語既又從朱熹張栻呂祖謙游父
瀚朝奉郎主管建昌軍仙都觀兄弟皆及熹祖謙之
門柏少慕諸葛亮為人自號長嘯年逾三十始知家
學之原捐去俗學勇于求道與其友汪開之著論語
通旨至居處恭執事敬惕然嘆曰長嘯非圣賢持敬
之道亟更以魯齋
郭雍傳雍字子和其先洛陽人父忠孝官至大中大
夫師事程頤著易說號兼山先生自有傳雍傳其父
學通世務居峽州放浪長楊山谷間號白云先生干
道中以峽守任清臣湖北帥張孝祥薦于朝旌召不
起賜號沖晦處士孝宗稔知其賢每對輔臣稱道之
命所在州郡歲時致禮存問后更封頤正先生
隱逸劉勉之傳勉之建州崇安人呂本中疏其行義
志業以聞特召詣闕謝病歸杜門十余年學者踵至
隨其材品為說圣賢教學之門及前言往行之懿所
居有白水人號曰白水先生
孫道夫傳道夫字太沖眉州丹棱人知蜀州遇事明
了人目為水精燈籠
陳桷傳桷字季壬歷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自號無
相處士有文集十六卷
謝諤傳諤為右諫議大夫兼侍講上嘗問曰聞卿與
郭雍游雍學問甚好豈曾見程頤乎諤奏雍父忠孝
嘗事頤雍蓋得其傳于父上遂封雍為頤正先生諤
為文仿歐陽修曾鞏初居縣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
艮齋人稱艮齋先生周必大薦士及諤姓名孝宗曰
是謂艮齋者耶朕見其圣學淵源五卷而得之云
陸游傳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
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
呂大臨傳大臨字與叔學于程頤與謝良佐游酢楊
時在程門號四先生
辛棄疾傳棄疾嘗謂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北方
之人養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南
方多末作以病農而兼并之患興貧富斯不侔矣故
以稼名軒
陳傅良傳傅良浙西提點刑獄除吏部員外郎去朝
四十年至是而歸須鬢無黑者都人聚觀嗟嘆號老
陳郎中
周必大傳必大贈太師謚文忠寧宗題篆其墓碑曰
文忠耆德之碑自號平園老叟
張威傳威歷揚州觀察使威臨陣戰酣則精采愈奮
兩眼皆赤時號張紅眼又號張鶻眼
袁韶傳韶為臨安府尹幾十年理訟精簡道不拾遺
里巷爭呼為佛子平反冤獄甚多
趙與歡傳與歡三為府尹盡力民事都人稱趙端明
必以手加額曰趙佛子也
孟珙傳珙字璞玉歷少師寧武軍節度使致仕亦通
佛學自號無塵居士
李伯玉傳伯玉歷禮部尚書趙汝騰嘗薦八士各有
品目于伯玉曰銅山鐵壁立朝風節大較似之
章鑒傳咸淳十年鑒拜右丞相在朝日號寬厚然與
人多許可士大夫目為滿朝歡云
忠義傳何時字了翁益王立文天祥開府南劍時起
兵趨興國接引以時帶行監江西提刑聚兵復崇仁
縣未幾大軍奄至兵敗削發為僧竄跡嶺南賣卜自
給變姓名自號堅白道人
李全傳李全者濰州北海農家子同產兄弟三人全
銳頭囗目權譎善下人以弓馬趫捷能運鐵槍時號
李鐵槍
清異錄張崇帥廣在鎮不法酷于聚斂從者數千人
出遇雨雪皆頂蓮花帽琥珀衫所費油絹不知紀極
市人稱曰雨仙
袁象先判衢州時幕客謝子平癖于焚香至忘形廢
事同僚蘇收戲刺一札伺其亡也而投之云鼎炷郎
守馥州百和參軍謝子平
蘇州錄事參軍薛朋龜廉勤明察胥吏呼為牛皮囗
鐵鼓言難縵也
本朝以親王尹開封謂之判南衙羽儀散從粲如圖
畫京師人嘆曰好一條軟繡天街近日士大夫騎吏
華繁者亦號半里嬌
何敬洙帥武昌時司倉彭湘杰習知膳味就中脯臘
尤殊敬洙檄掌公廚郡中號為脯掾
宋城主簿祝天貺勵己如冰玉百姓呼為裹頭冰天
貺去后和甄來尉頗得天貺余味加以儒而文民間
語曰去了裹頭冰卻得一段著腳琉璃
鄧州別駕令狐上選政貪性疏百姓呼名字副車
侯元亮馬氏時湖湘宰退居長沙門嘗有客宴會無
虛日人目為囗侯
滑州賈寧性仁恕賑饑救患耆稚愛慕之以寧多髯
遂皆以髯佛呼之
巴陵陳氏累世孝謹鄉里以老雅陳目之謂烏雅能
反哺也
來紹乃唐酷吏俊臣之裔天稟鷙忍以決罰為樂嘗
宰邰陽生靈困于孽手創造鐵繩千條或有令不承
則急縛之仍以其半槌手往往委頓每肆枯木之威
則百囚俱斷轟響震動一邑時呼肉雷
螺川人何畫薄有文藝而屈意于五侯鯖尤善酒人
以甕精誚之
禪家未粥飯先鳴槌惟那掌之藂林目凈槌為引飯
大師維那為欒槌都督
行腳僧驚舉子驢舉子不忿僧曰麻衣鬼著汝何時
會林舉子揚鞭曰囗盂精且理會取養命圓
比丘無染游廬山春雨路滑忽仆
稱號部匯考
禮記
曲禮
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
自稱曰嗣子某不敢與世子同名
注
列國之君與天子之大夫其子皆不敢自稱余
小子避嗣天子之稱也列國之大夫與士之子不
敢自稱嗣子某避嗣諸侯之稱也呂氏曰世子君
之適子也諸臣之子不敢與之同名亦避君也若
名之在世子之前則世子為君亦不避谷梁傳曰
衛齊惡衛侯惡何為君臣同名也君子不奪人名
不奪人親之所名
儀禮
士相見禮
凡自稱于君士大夫則曰下臣宅者在邦則曰市井
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庶人則曰刺草之臣他國
之人則曰外臣
韓詩外傳
論先生
問者曰古之謂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猶言先醒也不
聞道術之人則冥于得失不知亂之所由眊眊乎其
猶醉也故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
楚莊王謀事而居有憂色申公巫臣問曰王何為有
憂也莊王曰吾聞諸侯之德能自取師者王能自取
友者霸而與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諸
大夫之論莫有及于寡人是以憂也莊王之德宜君
人威服諸侯日猶恐懼思索賢佐此其先生者也昔
者宋昭公出亡謂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御者曰
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數十人無不曰吾
君麗者也吾發言動事朝臣數百人無不曰吾君圣
者也吾外內不見吾過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
安義行道不出二年而美聞于宋宋人迎而復之謚
為昭此其后生者也昔郭君出郭謂其御者曰吾渴
欲飲御者進清酒曰吾饑欲食御者進干脯梁糗曰
何備也御者曰臣儲之曰奚儲之御者曰為君之出
亡而道饑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
不諫也御者曰君喜道諛而惡至言臣欲進諫恐先
郭亡是以不諫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誠
何哉御轉其辭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賢曰夫賢者所
以不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無賢而獨賢是以
亡也伏軾而嘆曰嗟乎夫賢人者如此乎于是身倦
力解枕御膝而臥御自易以備疏行而去身死中野
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故先生者當年霸楚莊
王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宋昭公是也不生者死中
野為虎狼所食郭君是也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
生者詩曰聽言則對誦言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