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紀事二

宋書王敬弘傳敬弘形狀短小而坐起端方桓元謂

之彈囗八勢所居舍亭山林澗環周備登臨之美時

人謂之王東山

王景文傳景文伯父智少簡貴有高名高祖甚重之

與劉穆之謀討劉毅而智在焉他日穆之白高祖曰

伐國重事也公云何乃使王智知高祖笑曰此人高

簡豈聞此輩論議其見知如此

鄭鮮之傳鮮之歷御史中丞盡心高祖高祖少事戎

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人皆依

違之不敢難也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須要高祖

辭窮理屈然后置之高祖或有時慚恧變色動容既

而謂人曰我本無術學言義尤淺比時言論諸賢多

見寬容惟鄭不爾獨能盡人之意甚以此感之時人

謂為格

沈慶之傳慶之患頭風好著狐皮帽群蠻惡之號曰

蒼頭公

謝弘微傳弘微叔父混名知人少所結納惟與族子

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瞻等才辭辯富弘微

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弘微除鎮西

諮議參軍太祖即位為黃門侍郎與王華王曇首殷

景仁劉湛等號曰五臣

何承天傳承天除著作佐郎撰國史承天年已老而

諸佐并名家年少潁川荀伯子囗之常呼為你母承

天曰卿當云鳳凰將九子你母何言邪

周續之傳續之年八歲喪母哀戚過于成人奉兄如

事父豫章太守范囗于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來者

甚眾續之年十二詣囗受業居學數年通五經并緯

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

謝方明傳劉穆之權重當時朝野輻輳不與穆之相

識者惟有混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人而已穆之甚以

為恨方明廓后往造之大說白高祖曰謝方明可謂

名家駒直置便自是臺鼎人無論復有才用

張卲傳卲子敷字景引生而母亡年數歲問知之雖

童蒙便有感慕之色至十歲許求母遺物而散施已

盡唯得一扇乃緘錄之每至感思輒開笥流涕見從

母悲感嗚咽性整貴風韻端雅好元言善屬文初父

卲使與南陽宗少文談系象往復數番少文每欲屈

握麈尾嘆曰吾道東矣于是名價日重武帝聞其美

召見奇之曰真千里駒也

王元謨傳元謨為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常及建明堂

以本官領起部尚書又領北選孝武狎侮群臣隨其

狀貌各有比類多須者謂之羊顏師伯缺齒號之曰

齴劉秀之儉吝呼為老慳黃門侍郎宗靈秀體肥拜

起不便每至集會多所賜與欲其瞻謝傾踣以為歡

笑又刻木作靈秀父光祿勛叔獻像送其家廳事柳

元景垣護之并北人而元謨獨受老傖之目凡所稱

謂四方書疏亦如之嘗為元謨作四時詩曰菫荼供

春膳粟漿充夏瓟醬調秋菜白醝解冬寒又寵一

昆侖奴子名曰主常在左右令以杖擊群臣自柳元

景以下皆罹其毒

始安王休仁傳廢帝狂悖無道誅害群公忌憚諸父

并囚之殿內毆捶凌曳無復人理休仁及太宗山陽

王休佑形體并肥壯帝乃以竹籠盛而稱之以太宗

尤肥號為豬王號休仁為殺王休佑為賊王以三王

年長尤所畏憚故常錄以自近不離左右東海王袆

凡劣號為驢王

沈約自序沈正字元直淹詳有器度美風姿善容止

好老莊之學弱冠辟從事宗人光祿大夫演之稱之

曰此宗中千里駒也

袁粲傳粲徙尚書令與齊王褚淵劉秉入直平決萬

機時謂之四貴

謝靈運傳靈運免官東還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

潁川荀雍太山羊璇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

時人謂之四友

蓮社高賢傳周續之雁門人十二詣范囗受業通五

經五緯時號十經童子

異苑有人姓劉在朱方人不得共語若與之言必遭

禍難或本身死疾惟一士謂無此理偶值人有屯塞

耳劉聞之忻然而往自說被謗君能見明答云世人

雷同亦何足恤須臾火燎資蓄服玩蕩盡于是舉世

號為劉鵂鹠脫遇諸涂皆閉車走馬掩目奔避劉亦

杜門自守歲時一出則人驚散過于見鬼

南齊書高祖本紀休范破平太祖振旅凱入百姓緣

道聚觀曰全國家者此公也太祖與袁粲褚淵劉秉

引咎解職不許遷散騎常侍中領軍都督南兗徐兗

青冀五州軍事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持節如故進

爵為公增邑二千戶太祖欲分其功請益粲等戶更

日入直決事號為四貴秦時有太后穰侯涇陽高陵

君稱為四貴至是乃復有焉

虞玩之傳孔囗字世遠與王儉至交升明中為齊臺

尚書儀曹郎太祖謂之曰卿儀曹才也儉為宰相囗

嘗謀議帷幕每及選用頗失鄉曲情儉從容啟上曰

臣有孔囗猶陛下之有臣也永明中為太子家令卒

時呼孔囗何憲為王儉三公

長沙威王晃傳晃便弓馬多從武容熏赫都街時人

為之語曰煥煥蕭四傘

桂陽王鑠傳鄱陽王鏘好文章鑠好名理時人稱為

鄱桂

蕭坦之傳坦之肥黑而無須語聲嘶時人號為蕭囗

檀超傳超入為殿中郎兼中書郎零陵內史征北驃

騎記室國子博士兼左丞超嗜酒好言詠舉止和靡

自比晉囗超為高平二超謂人曰猶覺我為優也

張岱傳岱少與兄太子中舍人寅新安太守鏡征北

將軍永弟廣州刺史辨俱知名謂之張氏五龍

褚炫傳炫遷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升明初炫以清

尚與劉俁謝朏江入殿侍文義號為四友

何戢傳戢美容儀動止與褚淵相慕時人呼為小褚

王秀之傳秀之祖裕性貞正徐羨之傅亮當朝裕不

與來往及致仕隱吳興與子瓚之書曰吾欲使汝處

不競之地瓚之歷官至五兵尚書未嘗詣一朝貴江

湛謂何偃曰王瓚之今便是朝隱及柳元景顏師伯

令仆貴要瓚之竟不候之至秀之為尚書又不與王

儉款接三世不事權貴時人稱之

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

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臧榮緒傳榮緒常以宣尼生庚子日陳五經拜之自

號被褐先生初榮緒與關康之俱隱在京口世號為

二隱

杜京產傳永明中會稽鐘山有人姓蔡不知名山中

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

謫仙

徐伯珍傳伯珍隱處豫章王辟議曹從事不就家甚

貧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對時人呼為四皓

江祏傳東昏即位祏兄弟更直殿內永元元年領太

子詹事劉暄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祏兄弟與暄及

始安王遙光尚書令徐孝嗣領軍蕭坦之六人更日

帖敕時呼為六貴

謝超宗傳司徒褚淵送湘州刺史王僧虔閣道壞墜

水仆射王儉嘗牛驚跣下車超宗撫掌笑戲曰落水

三公墮車仆射前后言誚稍布朝野

梁書武帝本紀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與

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等并游焉號曰

八友

賀琛傳琛為通直散騎常侍領尚書左丞并參禮儀

事琛前后居職凡郊廟諸儀多所創定每見高祖與

語常移晷刻故省中為之語曰上殿不下有賀雅琛

容止都雅故時人呼之

范岫傳岫遷太子家令文惠太子之在東宮沈約之

徒以文才見引岫亦預焉岫文雖不逮約而名行為

時輩所與博涉多通尤悉魏晉以來吉兇故事約常

稱曰范公好事該博胡廣無以加南鄉范云謂人曰

諸君進止威儀當問范長頭以岫多識前代舊事也

王茂傳茂字休遠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馬父

天生宋末為列將于石頭克司徒袁粲以勛至巴西

梓潼二郡太守上黃縣男茂年數歲為大父深所異

常謂親識曰此吾家之千里駒成門戶者必此兒也

張率傳率建武三年舉秀才除太子舍人與同郡陸

倕幼相友狎常同載詣左衛將軍沈約適值任昉在

焉約乃謂昉曰此二子后進才秀皆南金也卿可與

定交由此與昉友善

謝幾卿傳幾卿幼清辨當世號曰神童

劉顯傳顯幼而聰敏當世號曰神童

宗懔傳懔少聰敏好學晝夜不倦鄉里號為童子學

顏協傳協釋褐湘東王國常侍又兼府記室世祖出

鎮荊州轉正記室時吳郡顧協亦在藩邸與協同名

才學相亞府中稱為二協

劉孝綽傳孝綽彭城人本名冉祖囗宋司空忠昭公

父繪齊大司馬霸府從事中郎孝綽幼聰敏七歲能

屬文舅齊中書郎王融深賞異之常與同載適親友

號曰神童

孝綽子諒字求信少好學有文才尤博悉晉代故事

時人號曰皮里晉書

何思澄傳思澄與宗人遜及子朗俱擅文名時人語

曰東海三何子朗最多思澄聞之曰此言誤耳如其

不然故當歸遜思澄意謂宜在己也子朗字世明早

有才思工清言周舍每與共談服其精理嘗為敗冢

賦擬莊周馬棰其文甚工世人語曰人中爽爽何子

任昉傳昉好交結獎進士友得其延譽者率多升擢

故衣冠貴游莫不爭與交好坐上賓客恒有數十時

人慕之號曰任君言如漢之三君也

安成康王秀傳南浦侯推為吳郡太守所臨必赤地

大旱吳人號旱母焉

謝朏傳齊高帝為驃騎將軍輔政選朏為長史敕與

河南褚炫濟陽江彭城劉俁俱入侍宋帝時號為

天子四友

許懋傳懋轉散騎侍郎兼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

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號為經史笥

何點傳點家本甲族親姻多貴仕點雖不入城府而

遨游人世不簪不帶或駕柴車躡草屩恣心所適致

醉而歸士大夫多慕從之時人號為通隱

何引傳引以會稽山多靈異往游焉居若耶山云門

寺初引二兄求點并棲遁求先卒至是引又隱世號

點為大山引為小山亦曰東山

劉慧斐傳慧斐字文宣彭城人也少博學能屬文起

家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途經尋陽游于匡山

過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因不仕居

于東林寺又于山北構園一所號曰離垢園時人乃

謂為離垢先生

丘仲孚傳仲孚少好學從祖靈鞠有人倫之鑒常稱

為千里駒

伏挺傳挺有才思好屬文齊末州舉秀才對策為當

時第一高祖義師至挺迎謁于新林高祖見之甚說

謂曰顏子引為征東行參軍時年十八

阮孝緒傳孝緒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嘗出戶家人莫

見其面親友因呼為居士

陶季直傳季直好學淡于營利起家桂陽王國侍郎

北中郎鎮西行參軍并不起時人號曰聘君

王規傳規八歲以丁所生母憂居喪有至性太尉徐

孝嗣每見必為之流涕稱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

之常曰此兒吾家千里駒也

獨異志陶弘景隱居茅山梁武帝每有大事飛詔與

之參決時人謂隱居為山中宰相

貧士傳劉吁字彥度幼貧性不欲仕時有辟之者吁

即掛檄于樹而逃事息乃還亦不愿娶與陳留阮孝

緒及族兄歊日夕招攜都下謂之三隱

陳書張種傳種字士苗吳郡人也祖辯宋司空右長

史廣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臨海太守種少恬

靜居處雅正不妄交游傍無造請時人為之語曰宋

稱敷演梁則卷充清虛學尚種有其風

韋載傳載族弟翙為驍騎將軍領朱衣直閣驍騎之

職舊領營兵兼統宿衛自梁代已來其任逾重出則

羽儀清道入則與二衛通直臨軒則升殿俠侍翙素

有名望每大事恒令俠侍左右時人榮之號曰俠御

將軍

褚玠傳玠曾祖炫宋升明初與謝朏江劉俁入侍

殿中謂之四友

徐陵傳光宅惠云法師每嗟陵早成就謂之顏回

程靈洗傳靈洗子文季以功加通直散騎常侍安遠

將軍文季每戰恒為前鋒齊軍深憚之謂為程虎

江總傳后主之世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后主

游宴后庭共陳暄孔范王瑗等十余人當時謂之狎

魏書游明根傳明根與高閭以儒老學業特被禮遇

公私出入每相追隨而閭以才筆時侮明根世號高

游焉

裴駿傳駿字神駒幼而聰慧親表異之稱為神駒因

以為字駿補中書博士崔浩深器駿目為三河領袖

宋弁傳弁才學囗贍少有美名高祖初會至京師見

尚書李沖因言論移日沖竦然異之退而言曰此人

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宇文忠之傳忠之天平初除中書侍郎裴伯茂與之

同省常侮忽之以忠之色黑呼為黑宇

李琰之傳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隴西狄道人司空

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時人號曰神童從父司空沖雅

所嘆異每曰興吾宗者其此兒乎

崔元伯傳元伯少有囗才號曰冀州神童苻融牧冀

州虛心禮敬拜陽平公侍郎領冀州從事管征東記

室出總庶事入為賓友眾務修理處斷無滯苻堅聞

而奇之征為太子舍人辭以母疾不就左遷著作佐

郎苻堅牧冀州為征東功曹太原郝軒世名知人稱

元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張烈傳烈字徽仙清河東武城人也高祖賜名曰烈

仍以本名為字焉烈少孤貧涉獵經史有氣概時青

州有崔徽伯房徽叔與烈并有令譽時人號曰三徽

劉芳傳芳除通直常侍王肅之來奔也高祖雅相器

重芳未及相見高祖宴群臣于華林肅語次云古者

唯婦人有笄男子則無芳推經禮言男子有笄高祖

稱善肅亦以芳言為然曰此非劉石經邪昔漢氏造

三字石經于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芳音義

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劉石經

芳從子懋字仲華歷考功郎中太傅清河王懌愛其

風雅常目而送之曰劉生堂堂縉紳領袖若天假之

年必為魏朝宰輔

裴叔業傳裴遠字季云性粗疏無拘檢時人或謂之

柳瘨

太武五王傳濟南王昌子彧字文若紹封彧少有才

學時譽甚美侍中崔光見彧退而謂人曰黑頭三公

當此人也少與從兄安豐王延明中山王燕并以宗

室博古文學齊名時人莫能定其優劣尚書郎范陽

盧道將謂吏部清河崔休曰三人才學雖無優劣然

安豐少于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濟南風流沉雅

時人為之語曰三王楚琳瑯未若濟南備圓方彧姿

制閑裕吐發流靡瑯邪王誦有名人也見之未嘗不

心醉忘疲

常山王遵傳遵子素素子忠忠子暉遷侍中領右衛

將軍雖無補益深被親寵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暉別

奉旨藏之于柜惟暉入乃開其余侍中黃門莫有知

者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

侍中遷吏部尚書納貨用官皆有定價大郡二千匹

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受職各有差天下號

曰市曹

秦明王翰傳翰子儀儀子干機悟沈勇善弓馬太宗

即位拜內將軍都將入備禁中太宗出游于白登之

東北干以騎從有雙鴟飛鳴于上太宗命左右射之

莫能中鴟旋飛稍高干自請射之以二箭下雙鴟太

宗嘉之賜御馬弓矢金帶一以旌其能軍中于是號

曰射鴟都將

陽平王新成傳新成子欽字思若位中書監尚書右

仆射儀同三司欽色尢黑故時人號為黑面仆射欽

淫從兄麗妻崔氏為御史中尉封回劾奏遇赦免尋

除司州牧欽少好學早有令譽時人語曰皇宗略略

壽安思若

京兆王子推傳子推子泰興泰興子仲景性嚴峭莊

帝時兼御史中尉京師肅然每向臺恒駕赤牛時人

號赤牛中尉

王慧龍傳慧龍子寶興寶興子瓊瓊長子遵業風儀

清秀涉歷經史位著作佐郎與司徒左長史崔鴻同

撰起居注遷右軍將軍兼散騎常侍慰勞蠕蠕乃詣

代京采拾遺文以補起居所闕與崔光安豐王延明

等參定服章及光為肅宗講孝經遵業預講延明錄

義并應詔作釋奠侍宴詩時人語曰英英濟濟王家

兄弟轉司徒左長史黃門郎監典儀注遵業有譽當

時與中書令陳郡袁翻尚書瑯邪王誦并領黃門郎

號曰三哲時政歸門下世謂侍中黃門為小宰相而

遵業從容恬素若處丘園

汝陰王天賜傳天賜子逞逞子慶和東豫州刺史為

蕭衍將所攻舉城降之衍以為北道總督魏王至項

城朝廷出師討之望風退走衍責之曰言同百舌膽

若鼷鼠遂徙合浦

李彪傳彪子志字鴻道博學有才干年十余歲便能

屬文彪甚奇之謂崔鴻曰子宜與鴻道為二鴻于洛

陽鴻遂與志交款往來

魏收自敘收為廣平王贊開府從事中郎尋兼中書

舍人與濟陰溫子升河間邢子才齊譽世號三才

李崇傳崇傳深有將略寬厚善御眾在州凡經十年

常養壯士數千人寇賊侵邊所向摧破號曰臥虎

常爽傳爽不事王侯獨守閑靜講肄經典二十余年

時人號為儒林先生

李崇傳崇子世哲性傾巧善事人以貨賂自達高肇

劉騰之處勢也皆與親善故世號為李錐

古弼傳世祖大閱將校獵于河西弼留守詔以肥馬

給騎人弼命給弱者世祖大怒曰尖頭奴敢裁量朕

也朕還臺先斬此奴弼頭尖世祖常名之曰筆頭是

以時人呼為筆公

高允傳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元伯見而異之

嘆曰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照必為一代偉器但恐

吾不見耳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為令公令公之

號播于四遠矣

祖瑩傳瑩與陳郡袁囗齊名秀出時人為之語曰京

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

李孝伯傳孝伯博綜群言美風儀動有法度從兄順

言之于世祖征為中散世祖見而異之謂順曰真卿

家千里駒也

長孫道生傳道生孫觀觀子稚都督淮南諸軍事蕭

衍將裴邃虞鴻襲據壽春稚諸子驍果邃頗難之號

曰鐵小兒

袁躍傳躍字景騰陳郡人尚書囗弟也博學囗才性

不矯俗篤于交友囗每謂人曰躍可謂我家千里駒

郭祚傳祚遷尚書右仆射詔祚本官領太子少師祚

曾從世宗幸東宮肅宗幼弱祚懷一黃出奉肅宗

時應詔左右趙桃弓與御史中尉王顯迭相唇齒深

為世宗所信祚私事之時人謗祚者號為桃弓仆射

黃少師

祚子景尚字思和涉歷書傳曉星歷占候言事頗驗

初為彭城王中軍府參軍遷員外郎司徒主簿太尉

從事中郎公強當世善事權寵世號之曰郭尖

鐵弗劉虎傳鐵弗劉虎南單于之苗裔左賢王去卑

之孫北部帥劉猛之從子居于新興慮虒之北北人

謂胡父卑鮮母為鐵弗因以為號

辟寒元魏時北夷酋長遣子入侍者常秋來春去以

避中國之熱時人謂之雁臣

北齊書唐邕傳顯祖嘗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此

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湯池天府之國帝云我謂

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也其見重如此

陸法和傳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進軍臨江法和舉

州入齊文宣以法和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太尉公

西南大都督五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安湘郡公宋囗

為郢州刺史官爵如故囗弟簉為散騎常侍儀同三

司湘州刺史義興縣公梁將侯瑱來逼江夏齊軍棄

城而退法和與宋囗兄弟入朝文宣聞其奇術虛心

相見備三公鹵簿于城南十二里供帳以待之法和

遙見鄴城下馬禹步辛術謂曰公既萬里歸誠主上

虛心相待何為作此術法和手持香爐步從路車至

于館明日引見給通幰油絡網車伏身百人詣闕通

名不稱官爵不稱臣但云荊山居士文宣宴法和及

其徒屬于昭陽殿賜法和錢百萬物千段甲第一區

田一百頃奴婢二百人生資什物稱是宋囗千段其

余儀同刺史以下各有差法和所得奴婢盡免之曰

各隨緣去錢帛散施一日便盡以官所賜宅營佛寺

自居一房與凡人無異三年間再為太尉世猶謂之

居士

崔傳每以籍地自矜謂盧元明曰天下盛門唯

我與爾傅崔趙李何事者哉崔暹聞而銜之高祖葬

后又竊言黃頷小兒堪當重任不暹外兄李慎以

言告暹暹啟世宗絕朝謁要拜道左世宗發

怒曰黃頷小兒何足拜也于是鎖赴晉陽而訊之

不服暹引邢子才為證子才執無此言在禁謂

子才曰卿知我意屬太丘不子才出告子瞻云尊

公意正應欲結姻于陳元康瞻有女乃許妻元康子

求其父元康為言之于世宗曰崔名望素重不可

以私處言語便以殺之世宗曰若免其性命猶當徙

之遐裔元康曰若在邊或將外叛以英賢資寇敵

非所宜也世宗曰既有季珪之罪還令輸作可乎元

康曰嘗讀崔琰傳追恨魏武不弘若在作所而殞

后世豈道公不殺也世宗曰然則奈何元康曰崔

合死朝野莫不知之公誠能以寬濟猛特輕其罰則

仁德彌著天下歸心乃舍之進謁奉謝世宗猶怒

曰我雖無堪忝當大任被卿名作黃頷小兒金石可

銷此言難滅

盧潛傳盧公順早以文學見知武平中符璽郎待詔

文林館與博陵崔君洽隴西李師上同志友善從駕

晉陽寓居僧寺朝士謂康寺三少為物論推許

庫狄干傳干不知書署名為干字逆上畫之時人謂

之穿錐

許惇傳惇清識敏速達于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

斷見知時人號為入鐵主簿惇遷殿中尚書惇美須

髯下垂至帶省中號為長鬣公顯祖嘗因酒酣握惇

須髯稱美遂以刀截之唯留一握惇懼因不復敢長

時人又號為齊須公

裴讓之傳讓之少好學有文情清明俊辯早得聲譽

魏天平中舉秀才對策高第累遷屯田主客郎中省

中語曰能賦詩裴讓之弟諏之沛王開大司馬府辟

為記室遷鄴后諏之留在河南西魏領軍獨孤信入

據金墉以諏之為開府屬號曰洛陽遺彥

孫騰傳騰早依附高祖契闊艱危勤力恭謹深見待

信及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遂志氣驕盈與奪由

己求納財賄不知紀極生官死贈非貨不行府藏銀

器盜為家物親狎小人專為聚斂在鄴與高岳高隆

之司馬子如號為四貴非法專恣騰為甚焉

韓鳳傳鳳與高阿那肱穆提婆共處衡軸號曰三貴

王昕傳昕母清河崔氏學識有風訓生九子并風流

蘊藉世號王氏九龍昕弟晞武平初遷大鴻臚加儀

同三司監修起居注待詔文林館性閑淡寡欲雖王

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雖戎馬填閭未嘗以世

務為累良辰美景嘯詠遨游登臨山水以談燕為事

人士謂之物外司馬

魏收傳收昔在京洛輕薄尤甚人號云魏收驚蛺蝶

文襄曾游東山令給事黃門侍郎顥等宴文襄曰魏

收恃才使氣卿須出其短往復數番收忽大唱曰楊

遵彥理屈已倒愔從容曰我綽有余暇山立不動若

遇當涂恐翩翩遂逝當涂者魏翩翩者蛺蝶也文襄

先知之大笑稱善

胡長仁傳長仁累遷右仆射及尚書令世祖崩預參

朝政封隴郡王左丞鄒孝裕郎中陸仁惠盧元亮厚

相結托長仁每上省孝裕必方駕而來省務既繁簿

案堆積令史欲諮都座者日有百數孝裕屏人私話

朝退亦相隨仁惠元亮又伺間而往停斷公事時人

號為三

袁聿修傳聿修在尚書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饋尚書

邢卲與聿修舊款每于省中語戲常呼聿修為清郎

斛律金傳金子光嘗從世宗于洹橋校獵見一大鳥

云表飛揚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

轉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觀之深壯異焉丞

相屬邢子高見而嘆曰此射雕手也當時傳號落雕

都督

李稚廉傳稚廉為并州長史常在世宗第內與隴西

辛術等六人號為館客待以上賓之禮

周書宗懔傳懔字元懔南陽涅陽人也八世祖承永

嘉之亂討陳敏有功封柴桑縣侯除宜都郡守尋卒

官子孫因居江陵父高之梁山陰令懔少聰敏好讀

書晝夜不倦語輒引古事鄉里呼為小兒學士

劉璠傳璠子祥字休征幼而聰慧占對俊辯賓客見

者皆號神童

薛置傳置歷御正中大夫時前中書監盧柔學業優

深文藻華贍而置與之方駕故世號曰盧薛焉

韋孝寬傳孝寬除浙陽郡守時獨孤信為新野郡守

司荊州與孝寬情好款密政術俱美荊部吏人號為

聯璧

韋敻傳敻十見征辟皆不應命屬太祖經綸王業側

席求賢聞敻養高不仕虛心敬說遣使辟之備加禮

命雖情諭甚至而竟不能屈彌以重之亦弗之奪也

所居之宅枕帶林泉敻對玩琴書蕭然自樂時人號

為居士焉至有慕其閑素者或載酒從之敻亦為之

盡歡接對忘倦明帝即位禮敬愈厚乃為詩以貽之

曰六爻貞遁出三辰光少微潁陽讓逾遠滄洲去不

歸香動秋蘭佩風飄蓮葉衣坐石窺仙洞乘槎下釣

磯嶺松千仞直巖泉百丈飛聊登平樂觀遙望首陽

薇詎能同四隱來參余萬機敻答帝詩愿時朝謁帝

大說敕有司日給河東酒一斗號之曰逍遙公

于謹傳謹性沉深有識量略窺經史尤好孫子兵書

屏居閭里未有仕進之志或有勸之者謹曰州郡之

職昔人所鄙臺鼎之位須待時來吾所以優游郡邑

聊以卒歲耳太宰元穆見之嘆曰王佐材也

裴果傳永安末盜賊蜂起果從軍征討乘黃驄馬衣

青袍每先登陷陣時人號為黃驄年少

杜杲傳杲學涉經史有當世干略其族父瓚清貞有

識深器重之常曰吾家千里駒也

裴寬傳寬弟漢字仲賈操尚弘雅聰敏好學嘗見人

作百字詩一覽便誦魏孝武初解褐員外散騎侍郎

大統五年除大丞相府士曹行參軍補墨曹參軍漢

善尺牘尤便簿領理識明贍決斷如流相府為之語

曰日下燦爛有裴漢

韓果傳果從大軍破稽胡于北山胡地險阻人跡罕

至果進兵窮討其種落稽胡憚果勁健號為著翅人

太祖聞之笑曰著翅之名寧減飛將

蔡佑傳佑授京兆郡守九年東魏豫州刺史高仲密

舉州來附太祖率軍援之與齊神武遇戰于邙山佑

時著明光鐵鎧所向無前敵人咸曰此是鐵猛獸也

皆遽避之

唐瑾傳瑾轉吏部尚書銓綜衡流雅有人倫之鑒時

六尚書皆一時之秀周文自謂得人號為六俊

隋書崔儦傳儦待詔文林館歷殿中膳部員外三曹

郎中儦與頓丘李若俱見稱重時人為之語曰京師

灼灼崔儦李若

諸葛囗傳囗為著作郎甚見親幸出入臥內帝每賜

之曲宴輒與皇后嬪御連席共榻囗因間隙多所譖

毀是以時人謂之冶葛

劉昉傳高祖以昉有定策之功拜上大將軍封黃國

公與沛國公鄭譯皆為心膂前后賞賜巨萬出入以

甲士自衛朝野傾矚稱為黃沛時人為之語曰劉昉

牽前鄭譯推后

張虔威傳虔威性聰敏涉獵群書其世父皓之謂人

曰虔威吾家千里駒也

沈光傳光少驍捷初建禪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

適遇繩絕非人力所及諸僧患之光見而謂僧曰可

持繩來當相為上耳諸僧驚喜因取而與之光以口

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系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

下以掌拒地倒行數十步觀者駭悅莫不驚異時人

號為肉飛仙

公孫景茂傳景茂容貌魁梧少好學博涉經史在魏

察孝廉射策甲科為襄城王長史兼行參軍遷太常

博士多所損益時人稱為書庫

虞世基傳世基博學有高才兼善草隸陳中書令孔

奐見而嘆曰南金之貴屬在斯人少傅徐陵聞其名

召之世基不往后因公會陵一見而奇之顧謂朝士

曰當今潘陸也因以弟女妻焉

趙仲卿傳仲卿拜荊州總管于時塞北盛興屯田仲

卿總統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輒召主掌撻其胸背或

解衣倒拽于荊棘中時人謂之猛獸

觀德王雄傳雄貴寵冠絕一時與高颎虞慶則蘇威

稱為四貴

來護兒傳護兒子整武賁郎將右光祿大夫尤驍勇

善撫士眾討擊群盜所向皆捷諸賊甚憚之為作歌

曰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十

萬眾只畏榮公第六郎

李士謙傳士謙齠囗喪父事母以孝聞母曾嘔吐疑

為中毒因跪而嘗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玚深所嗟尚

每稱曰此兒吾家之顏子也

盧思道傳思道解褐司空行參軍長兼員外散騎侍

郎直中書省文宣帝崩當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擇

其善者而用之魏收楊休之祖孝征等不過得三首

唯思道獨得八首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

思道從父兄昌衡字子均父道虔魏尚書仆射昌衡

小字龍子風神淡雅容止可法博涉經史工草行書

從弟思道小字釋奴宗中俱稱英妙故幽州為之語

曰盧家千里釋奴龍子

元善傳善少隨父至江南性好學遂通涉五經尤明

左氏傳及侯景之亂善歸于周武帝甚禮之以為太

子宮尹賜爵江陽縣公每執經以授太子開皇初拜

內史侍郎上每望之曰人倫儀表也

蘇威傳威為納言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

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蘊內史侍郎虞世基參掌朝政

時人稱為五貴

何妥傳妥年十七以技巧事湘東王后知其聰明召

為誦書左右時蘭陵蕭囗亦有囗才住青楊巷妥住

白楊頭時人為之語曰世有兩囗白楊何妥青楊蕭

囗其見美如此

房暉遠傳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

易兼善圖緯恒以教授為務遠方負笈而從者動以

千計齊南陽王綽為定州刺史聞其名召為博士周

武帝平齊搜訪儒俊暉遠首應辟命授小學下士及

高祖受禪遷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稱為五經庫

馬光傳開皇初高祖征山東義學之士光與張仲讓

孔籠竇士榮張黑奴劉祖仁等俱至并授太學博士

時人號為六儒然皆鄙野無儀范朝廷不之貴也

宇文慶傳慶子皛字婆羅門大業之世少養宮中后

為千牛左右煬帝甚親昵之每有游宴皛必侍從至

于出入臥內伺察六宮往來不限門禁其恩幸如此

時人號曰宇文三郎

于仲文傳仲文字次武為安固太守始州刺史屈突

尚宇文護之黨也先坐事下獄無敢繩者仲文至郡

窮治遂竟其獄蜀中為之語曰明斷無雙有于公不

避強御有次武

劉昶女傳昶在周尚公主官至柱國彭國公數為將

帥位望隆顯與高祖有舊及受禪甚親任歷左武衛

大將軍慶州總管其子居士為太子千牛備身聚徒

任俠不遵法度數得罪上以昶故每輒原之居士轉

恣每大言曰男兒要當辮頭反縳籧篨上作獠囗取

公卿子弟膂力雄健者輒將至家以車輪括其頸而

捧之殆死能不屈者稱為壯士釋而與交黨與三百

人其趫捷者號為餓鶻隊武力者號為蓬轉隊

滕穆王瓚傳瓚高祖母弟也周世以太祖軍功封竟

陵郡公尚武帝妹順陽公主自右中侍上士遷御伯

中大夫保定四年改為納言授儀同瓚貴公子又尚

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于當世時人號曰

楊三郎

段達傳帝征遼東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張金

稱等并聚眾為群盜攻陷城邑郡縣不能御帝令達

擊之數為金稱等所挫亡失甚多諸賊輕之號為段

宇文愷傳愷家世武將諸兄并以弓馬自達愷獨好

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技藝號為名父公子

宇文化及傳化及性兇險不循法度好乘肥挾彈馳

騖道中由是長安謂之輕薄公子

劉臻傳臻囗悅經史精于兩漢書時人稱為漢圣

房彥謙傳彥謙遷長葛令甚有惠化百姓號為慈父

越王侗傳帝幸江都令侗與金紫光祿大夫段達太

府卿元文都攝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將軍皇甫無

逸等總留臺事宇文化及之弒逆也文都等議以侗

元德太子之子屬最為近于是乃共尊立大赦改元

曰皇泰以段達為納言右翊衛大將軍攝禮部尚書

王世充亦納言左翊衛大將軍攝吏部尚書元文都

內史令左驍衛大將軍盧楚亦內史令皇甫無逸兵

部尚書右武衛大將軍郭文懿內史侍郎趙長文黃

門侍郎委以機務為金書鐵券藏之宮掖于時雒陽

稱段達等為七貴

珍珠船煬帝時賊帥魏刁兒自稱歷山飛眾十余萬

隋既平陳南海有五六百家居水為亡命號曰游艇

清異錄隋裴寂待選京都一日郊飲遇老人畫地上

沙土曰掃國真人

太宗又曰玉環天子

元宗又曰丹丘上

圣憲宗

告寂云三百年中最雄者此三人耳

越公楊素專恣既久包藏可畏四方寒心不敢直指

故以風力相國概之

實賓錄五唐王家隋王龍之財帛埒于王侯五子各

立一院邑里號為五唐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白朗县| 紫云| 红桥区| 平江县| 嘉义市| 沅江市| 灵台县| 龙江县| 辽阳市| 汕尾市| 新宾| 金坛市| 平阳县| 新乡市| 绥阳县| 南雄市| 马山县| 临颍县| 寿宁县| 绍兴县| 嵊泗县| 蕉岭县| 来凤县| 景谷| 措美县| 会泽县| 金寨县| 清河县| 册亨县| 湘潭县| 上饶市| 泽州县| 双桥区| 蒙城县| 绥江县| 讷河市| 丹巴县| 普兰店市| 秦皇岛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