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獻甫
鄭獻甫,其名避文宗舊諱,以字行,別字小谷,廣西象州人。
年十五,入州學。后十年,拔貢,中舉人。又十年,中進士。以主事用,分刑部。請假歸,丁父母憂,遂不出。掌教諸書院。屢遭寇亂,流離轉徙,喪所著書。總督勞崇光延為上客。廣東巡撫郭嵩燾奏君學深養邃,通達治體,請飭赴廣東差遣委用。君上書廣西巡張凱嵩,以年老求奏免。張復奏君品高守正,足勵風俗,請賜五品卿銜。君為書力辭,而疏已上。得旨如所請。同治十一年十月卒于桂林榕湖書院,年七十二。遺命葬不擇時地。桂之官吏朋友門下士,繪像祀之。
象州亂后,民失田契,官失糧冊,訟獄繁興。君請于官,命民呈田數糧數,總算符舊額而止。鄉人服君忠信,無欺偽者。于是官給印照,訟獄遂息。君學識博通,而遇亂禍,所著《法論》、《儲材議》、《士策》、《學官議》、《權論》、《治盜說》諸篇,皆對時政立論,言之痛切。尤不喜當時之為文者。以為:道無所謂統,文無所謂派。自明人輯宋五子書,而道之統立;自明人選唐宋八家文,而文之派別。遂若先秦以來之賢人君子,東漢以來之鴻篇巨制,皆可置之不論。具一孔之見,勒一途之歸,則陳陳相因而已。故惡夫徒知有五子八家者云。
君天資高朗,耿介豪逸,發言行事,純任自然,談笑譏貶,無所避忌。生平無嗜好,惟好書,終日不釋卷,博覽強記。《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皆有評點。尤熟諸史。為文章,貫串古今,直抒所見,絕去修飾。凡所著:《文集》六卷,《詩集》八卷,《家記》四卷,《家藏書目解題》四卷,《愚一錄》若干卷。《愚一錄》者,說經之書,先被賊劫去,晚年追憶而為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