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7章

  • 幼科證治準繩
  • 佚名
  • 4969字
  • 2015-12-26 19:22:03

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溫中快膈能辟山嵐瘴氣,寒瘧,脾胃虛寒。

濃樸(姜汁炙) 蒼術(米泔浸,去皮,銼,炒) 半夏(湯泡。各一兩) 藿香 草果仁 茯苓 人參(各半兩) 甘草(炙) 橘紅(各二錢半)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七片,烏梅一個,煎六分,去滓熱服。兼治冷飲傷脾,發為瘧疾,或中脘虛寒,嘔逆惡心。寒瘧加桂。

又方陳皮(湯浸,去白,三錢半) 甘草(炙) 濃樸(姜制) 半夏(泡。各三錢) 人參 草果(各二錢) 白茯苓(四錢) 藿香(洗,七錢) 青皮(去穣) 三棱(煨) 蓬術(煨) 大腹皮(各一錢半) 蒼術 烏梅(各五錢)上銼散。每服三錢,姜棗水煎。

四獸飲 治陰陽相勝,結聚涎飲為瘧,兼治瘴瘧。

半夏 茯苓 人參 白術 草果 橘紅(各等分) 甘草(減半)上用烏梅、姜棗,濕紙裹,煨香熟,焙干入藥。每服二錢,水煎服。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瘧

鬼瘧

鬼哭散 止瘧疾。

常山 大腹皮 白茯苓 鱉甲(醋炙) 甘草(炙。各等分)上,除甘草、鱉甲炙外,三味不得見火。用桃柳枝各七寸同煎。臨發略吐涎不妨,只用常山、白茯苓、甘草亦效。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瘧

瘴瘧

《千金》大五補湯 治大人小兒時行后、變成瘴瘧。

桂心(一兩二錢半) 遠志 桔梗 川芎(各二兩) 茯苓 芍藥 人參 白術 熟地黃 當歸 黃 甘草(各三兩) 竹葉(五兩) 半夏 麥門冬(去心,各一斤) 生枸杞根 生姜(各一斤) 大棗(二十枚)上十八味,以水三斗煮竹葉、枸杞、取二斗,內諸藥,煮取六升,分六服,一日一夜令盡之,小兒量大小加減,以一合至二合,漸服至一升止。

《圣惠》犀角散 治小兒熱瘴氣為瘧。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知母(各半兩) 鱉甲(一兩,涂醋,炙黃,去裙 ) 柴胡常山(各七錢半)上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瘧

截瘧

三圣丸 治諸瘧,不拘遠近。

穿山甲(湯浸透,取甲,碎銼,同熱灰鐺內慢火焙令焦黃色) 雞骨常山 雞心檳榔(二味各一兩,薄銼,曬干)上件,再曬,為末,水煮糯米粉,為糊丸綠豆大,就帶潤以紅丹為衣,陰干。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未發前隔晚用酒空心投一服,重者二服。經久不瘥,下祛瘧丹。

二仙飲 治同前。

青蒿(去梗,五月五日采,曬干,用二兩) 桂枝(去粗皮,半兩,二味俱銼,焙,為細末)上每服一錢,寒熱未發前用涼酒調服,或先隔晚以酒調下。加香薷葉(二兩)、好茶芽(半兩) 合研成末,又名斬邪飲,治證同法,療暑瘧尤勝,服法同前服。

祛瘧丹 治瘧經久不瘥。

常山(細銼二兩) 烏梅(和核一兩,薄銼) 紅丹(好者,半兩)上,除烏梅屋瓦別焙,常山或曬或焙,仍同烏梅、紅丹研為細末,糯米粉煮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未發前涼酒空心送下,或隔晚酒下。重者二服,輕則一服。忌雞、面、羊、生冷凍飲料食、毒物。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瘧

瘧癖

鱉甲飲子 治瘧久不愈,腹中結為 瘕,名曰瘧母。

鱉甲(醋炙) 白術 黃芩 草果 檳榔 芎 橘紅 甘草 濃樸 白芍藥(各等分)上為 咀。水一鐘,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經效》瘧丹 治瘧母結癖,寒熱無已。

真阿魏 雄黃(各二錢半) 朱砂(一錢半)上,沸湯泡阿魏研散,雄、朱和之,稀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候空冷心服。瘴瘧,桃枝湯冷服,臨發磨一丸敷鼻頭口畔。

瘧母丸鱉甲(醋炙,二兩) 三棱 莪術(各醋浸透,煨。各一兩)上為細末,神曲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量兒大小加減。癖消一半,即止。

消癖丸芫花(陳久者良,好醋煮十數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曬干) 朱砂(另研水飛。各等分)上為末,蜜丸。二百日兒黍米大二丸,日二服,不知,稍加之。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瘧

瘧后浮腫

大腹皮湯 治小兒瘧疾,用藥太早退熱,變作浮腫,外腎腫大,飲食不進。

大腹皮 檳榔 三棱 蓬莪術(各五錢) 蒼術 枳殼(各二兩) 甘草(三錢)上銼散。每服三錢,生姜皮、蘿卜子、椒目同煎。

青皮湯 治小兒瘧后浮腫,兼寒熱不退,飲食不進。

白術 茯苓 濃樸 青皮 陳皮 半夏 大腹皮 檳榔 三棱 蓬莪術 木通 甘草(各等分)上 咀,每服三錢,姜水煎。

按∶上諸方皆克泄元氣之藥,若病久脾虛而作腫者,當以錢氏異功散為主,少佐以五皮湯(方見雜病水腫),誤用此,必至不救。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音奇),小鬼也,乳下嬰兒未能行,而母更有娠,其兒病微微下利,寒熱去來,毛發 ,以為有惡鬼神導其腹中胎,妒嫉而為此,故名曰 病也。以他人相近,亦能相繼,亦曰繼病。妊娠婦人不必悉能致 ,亦時有此爾。女子氣血上為乳汁,下為經水,小兒飲交乳且病,況其大分已榮于胎,而乳汁之漓可知,能無使兒病乎,則又何鬼神之咎為也。《千金》炙伏翼熟嚼哺兒,而懷妊者帶伯勞鳥毛、白馬眼,不能滋榮氣血,乃徒剝裂禽獸。海藏云∶生者為相繼,死者為傳尸,有脈而無氣、謂之尸厥,有氣而無脈,謂之行尸。丁奚、露哺、客忤、無辜四異病也。陽易、陰易、百合、狐惑、四奇病也。

龍膽湯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吐 者若已能進哺,中滿食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并諸驚癇。方悉主之。

龍膽草 柴胡 黃芩 桔梗 釣藤皮 甘草(炙) 茯苓 芍藥(各二錢半) 蜣螂(二枚) 大黃(一兩)上為銼散。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一劑,十歲以下小兒皆可服,若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為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為三服,皆以得下為止。此劑為出腹嬰兒所作,若日月長大者,亦根據此為例,必知客忤及有 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二錢半,一百日兒加一錢一字,二百日兒加二錢半,一歲加半兩,余藥皆仿此。

《圣惠》甘草散治小兒中 ,面色白赤,而復變青者如醉色,故復發作面赤,若青黑色繞口,不治。覺病候晚者死,覺之早者,所中邪氣未入臟腑,又微引乳者可服此。

甘草(炙微赤,銼) 龍骨 赤茯苓 牡蠣(燒為粉) 生干地黃 黃芩 桂心(各一分) 當歸(半兩,銼,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淡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白蜜一錢,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日三四服。

大黃丸 治小兒中 挾實。

川大黃(銼碎,微炒) 白蘚皮 甘草(炙,微赤。各半兩) 犀角屑 黃芩 赤茯苓 赤芍藥(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日三四服。

〔張渙〕虎骨丹 治被 病。

虎頭骨(微炙) 鬼臼(去毛) 草龍膽 鬼箭(各一兩) 琥珀 白膠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乳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客忤

巢氏云∶小兒中客忤者,是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兒神氣相忤而發病,謂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狀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腹痛反倒天矯,面變易五色,其狀似癇,但眼不上插耳,其脈弦急數者是也。若失時不治,久則難治,若乳母飲酒過度醉,及房勞喘后乳者最劇,能殺兒也。(其脈急數者,宜與龍膽湯下之,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秤分等多少也。)《千金》論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是為客忤也,雖是家人,或別房異戶,雖是乳母及父母,或從外還,衣服經履鬼神粗惡暴氣,或牛馬之氣,皆為忤也,執作喘息,乳氣未定者,皆為客忤。凡小兒衣布帛綿中,不得有頭發,履中亦爾。白衣青帶,青衣白帶,皆令中忤。凡非常人及諸物從外來,亦驚小兒致病,欲防之法,諸有從外來人及異物入戶,當將兒避之,勿令見,若不避者,燒牛屎令常有煙氣,置戶前則善。小兒中客為病者,無時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兒皆病者,豈一切兒悉中客邪,幼兒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兒陽氣在外,血脈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時有暴冷,小兒嫩弱其外,則易傷暴冷折其陽,陽結則壯熱,胃冷則下痢,故夏末秋初,小兒多壯熱而下痢,未必悉是中客及 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宜候天氣溫涼,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則多患壯熱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殺毒,后下之耳。小兒中客,急視其口中懸癰左右,當有青黑腫脈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針速剌,潰去之,亦可爪摘決之,并以綿纏釵頭拭去血也。少小中客之病,吐下青黃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側,喘似癇狀,但目不上插少睡耳,面變五色,其脈弦急,若失時不治,小久則難治矣。欲療之方,用豉數合,水拌令濕,搗熟,丸如雞子大,以摩兒囟上、足心各五六遍畢,以丸摩兒心及臍上下行轉摩之,食頃,破視其中,當有細毛,即擲丸道中,痛即止。

真珠散 治客忤、驚風、鬼疰,驚邪痰熱,心舍不寧,精神不定,心常怔忡,睡中驚跳,時或切牙,五心煩熱,有汗兼喘,面赤舌白,呵欠煩渴,小便赤瀉,或吐利黃沫,常服辟邪安神。

真珠 海螵蛸 滑石(各一錢) 白茯苓 人參 白附子 甘草(炙) 全蝎 麝香 腦子(另研。各五錢) 生珠(另研,一錢) 金箔(三十片) 銀箔(二十片)上末,和勻。半錢,煎燈心麥門冬湯入蜜少許調服,日午臨臥各一。

《譚氏殊圣》治客忤方忽爾連連哭不休,渾身壯熱脈如鉤,驚啼不得冤神鬼,客忤傷心不自由,犀角雄黃相共搗,桃符煎水看稀稠,人參茯苓車前子,丸吃三服請不憂。

安神丸生犀末(半錢) 雄黃(研) 人參 茯苓 車前子(各一分)上為末,取桃白皮一兩,桃符一兩,二味以水三升,同煎至一升,去滓,更煎成膏,和前藥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芍藥湯下。

又方 小兒哽氣筑心連,喘息多愁胃口涎,唯有此疾宜早治,為緣客忤氣相煎,看看病狀醫難效,速取真珠散半錢,龍腦生犀香附子,小兒餐了保身安。

真珠散真珠末(四錢) 生犀末(二錢) 香附子末(一錢) 龍腦(半字)上同研。每服一字,桃仁湯調下。乳母忌生冷油膩,一切毒物半月。

〔張渙〕辟邪膏 嬰兒血氣未實,皆神氣軟弱,除父母及乳養之常照管外,不可令見生人,及抱往別房異戶,及不可見牛馬獸畜等,其父母家人之類,自外及寅夜行歸家,亦不可見兒,恐經履鬼神粗惡暴氣,若犯人,令兒吐下青黃赤白,水谷解離,其狀似發癇者,但眼不上戴,脈不弦急,名曰客忤。(凡斷乳小兒,亦有中惡卒暴者,亦宜服此藥,立至蘇省。)降真香(銼) 白膠香 沉香 虎頭骨(微炒) 鬼臼(去毛) 草龍膽 人參 白茯苓上件,各半兩搗,羅為細末,次入水磨雄黃半兩,細研水飛,次研麝香一錢,都拌勻,煉蜜和如雞頭大。每服一粒,煎乳香湯化下。及別丸如彈子大,用綠絹袋子盛,令兒衣服上帶之,仍臥內常燒神妙。

〔田〕客忤因而驚忤者。治法用灶中黃土研二兩,雞子一枚去殼,二件相和,入少許水調,先以桃柳枝湯浴兒,后將此藥涂五心及頂門上。(陳無擇法,用灶中黃土、蚯蚓屎等分,如此法涂之。)治卒客忤噤口不能言。細辛、桂心等分,納口中,效。

《元和紀用經》療小兒客忤 搗菖蒲汁納口中。又生艾汁納口中。又磨刀水三四滴,妙 又用好墨搗篩,和水溫服半錢匕。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客忤

中人忤

茅先生∶小兒生下犯人噤候,面青黑,合兩眼閉,吐逆不下乳,此候因生下來不免外人看問,或有腋氣,或因婦人月假不凈,或外人帶邪神觸著,生下來夾故乳哺,使觸異氣之物,氣血未就,又被風邪擊致此。所治者先用朱砂膏(方見驚積門中)乳上吮下,后用鎮心丸(驚)夾腥脾散(不乳食)與服即愈。如見不下乳,眼視、肚硬,死候。大凡初生下兒子,家中人不見,不可便與外人入房看問,人家各有神只,又恐婦人腋氣及月假不凈觸著,恐中客忤,此即是養兒之法。

《千金方》剪取驢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彈子大,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藥成,著乳頭上飲之,下喉即愈。又燒母衣帶三寸并發,合乳汁服之。又取牛鼻津服之。

又取牛口沫敷乳頭飲之。

治少小見人來不佳,腹中作聲者,三物燒發散方用向來者人囟上發十莖,斷兒衣帶少許,合燒灰,細末,和乳飲兒,即愈。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客忤

中馬忤

《千金》論曰∶凡諸乘馬行,得馬汗氣臭,未盥洗易衣裝,而便向兒邊,令兒中馬客忤,兒卒見馬來,及聞馬鳴驚,及馬上衣物馬氣,皆令小兒中馬客忤,慎護之,特重一歲兒也。其狀,腹痛,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甚者致夭。

《千金》治小兒中馬客忤法。(中客中人皆可用。)用粉為丸,如豉法摩兒手足心、及心頭、臍上下、行轉摩之。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兒苦客忤,從我始,扁鵲雖良不如善唾良。咒訖,棄丸道中。

又法取一刀,橫灶上,解兒衣,發其心腹訖(《翼》發作撥),取刀持向兒,咒之∶唾輒以刀擬向心腹啡啡(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東方背陰向陽,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冀》云葛公葛母不知何公),子來不視去罔顧過與生人忤,梁上塵天之神,戶下土鬼所經,大刀環犀對灶君二七唾,客愈兒驚唾啡啡。每唾以刀擬之,咒當三遍乃畢,用豉丸亦如上法五六遍訖,取此丸破視其中有毛,棄丸道中,人、馬客忤即愈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博客| 墨脱县| 西华县| 蒙城县| 铜山县| 阿克陶县| 共和县| 依兰县| 梁山县| 南通市| 临沧市| 土默特左旗| 蚌埠市| 嵊州市| 磐安县| 讷河市| 孟连| 荃湾区| 甘肃省| 永定县| 新巴尔虎右旗| 都匀市| 子洲县| 平远县| 垦利县| 南汇区| 遂川县| 疏勒县| 宁城县| 乡城县| 库尔勒市| 白水县| 怀远县| 德州市| 北流市| 宾川县| 永平县| 华安县| 武城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