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 外科理例
  • 汪機
  • 4945字
  • 2015-12-26 19:06:33

及附子理中丸有效。蓋此皆因中氣虛寒。不能運化郁滯所致。故用溫補之劑。中氣溫和。自一人渴后發背未潰。脈數無力。此陰虛火動。 咀加減八味丸二劑稍緩。次用丸藥而愈。(此憑脈癥也。)一人年逾五十。發背。生肌太早。背竟腐潰。更泄瀉。脈微緩。用二神丸先止其瀉。次補藥。以豬蹄湯洗凈。用黃 末填滿患處。貼以膏藥。喜其初起時多用蒜灸。故毒不內攻。

兩月而愈。(此憑脈癥也)一婦因子遲。服神仙聚寶丹。背生癰甚危。脈散大而澀。急以加減四物湯百余帖。補其陰血。幸質濃易于收救。

機按此條。因服食因脈而處治也。

一人背瘡如碗大。潰見五臟。僅膈膜耳。自謂必死。精要。取大鯽魚一枚去腸臟。以羯羊糞填實。焙令焦黑極燥為末。干摻之瘡口遂合。累用有效。須膿少欲生肌時用之。

機按此二味有補土功。土主肌肉。故用生肌。

一人背疽徑尺。穴深而黑。家貧得此。急作參 歸術膏與之。三日以艾芎湯洗之。氣息。然可飲食。每日作多肉餛飩大碗與之。盡藥膏五斤。餛飩三十碗。瘡漸合。肉與餛飩補氣有益者也。

機按此條。因饑寒多虛。故用此補法也。

一老婦患此。初生三頭皆如粟。腫硬木悶。煩躁。至六日。其頭甚多。脈大。按之沉隔蒜灸及托里。漸起發。尚不潰。又數劑。內外雖腐。惟筋所隔。膿不得出。脹痛不安。予謂須開之。彼不從。后雖自穿。毒已攻深矣。亦沒。

一婦素弱。未成膿。大痛發熱。予欲隔蒜灸以拔其毒。令自消。不從而歿。

大抵發背之患。其名雖多。惟陰陽二證為要。若發一頭或二頭。其形 赤。腫高頭起。

發熱。為癰屬陽。易治。若初起一頭如黍。不腫不赤。悶痛煩躁。大渴便秘。睡語切牙。四五日間。其頭計數十。其瘡口各含如一粟。形似蓮蓬。故名蓮蓬發。積日不潰。按之流血。至八九日或數日。其頭成片。所含之物俱出。通結一衣。揭去又結。其口共爛為一瘡。其膿內攻。色紫黯。為疽屬陰。難治。脈洪滑者尚可。沉細尤難。如此惡癥。惟隔蒜灸。及涂烏金凡人背近脊。并髀皮里有筋一層。患此癥者。外皮雖破難潰。以致內膿不出。令人脹痛。氣血轉虛。變癥百出。若待自漬。多致不救。必須開之。兼以托里。常治此癥。以利刀剪之。尚不能去。以此堅物。待其自潰。不亦反傷。非氣血壯實者。未見其能自潰也。

一弱婦。外皮雖腐。內膿不潰。脹痛。煩熱不安。予謂宜急開之。膿一出。毒即解。痛。諸癥自退。待其自潰。不惟疼痛。潰爛愈深。彼不從。待將旬日。膿尚未出。人已痛疲矣。須針之。終不能收斂。竟至不起。一人潰而瘀肉不腐。予欲取之。更以峻補。不從而沒。

一婦發背。待其自破。毒瓦斯內攻而歿。開遲故也。東垣云。過時不烙。反攻于內。內既消敗。不死何待。

一指揮年逾五十發背。形癥俱虛。用托里藥而潰。但腐肉當去。彼懼不從。延至旬日。

肉皆敗矣。雖投大劑。毒甚不救。古人謂壞肉惡如野狼虎。毒如蜂螫。緩去則戕性命。信哉。

一人年逾四十發背。心脈洪數。勢危劇。經曰。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心脈洪數。乃心甚。心主血。心氣滯則血不流。故生癰也。騎竹馬灸、灸其穴。是心脈所游之地。急用隔蒜灸。以瀉心火。拔其毒。再用托里消毒而愈。(此憑脈也。)一人發背十八日。瘡頭如粟。內如錐。痛極。時有悶瞀。飲食不思。氣則愈虛。以大艾灸十余壯。不知熱。內痛不減。遂明灸二十余壯。內痛悉去毒瓦斯大發。飲食漸進。更用大補湯。及桑柴燃灸。瘀肉漸潰。(此憑癥也。)一人發背。瘡頭甚多。腫硬色紫。不甚痛。不腐潰。以艾鋪患處灸之。更用大補藥。數日死肉脫去而愈。(此因癥處治也。)一人發背。 痛如灼。隔蒜灸三十余壯。腫痛悉退。更用托里消毒藥而愈。(此憑癥也一人發背已四五日。瘡頭雖小。根畔頗大。隔蒜灸三十余壯。其根內消。惟瘡頭作膿一人忽惡心。大椎骨甚癢。須臾臂不能舉。神思甚倦。此謂夭疽。危病也。隔蒜灸。癢愈盛。乃明灸(著肉灸也)五十余壯。癢止。旬日而愈。精要謂之灸有回生之功。信矣。

一人患此已四日。瘡頭如黍。 痛背重。脈沉實。與黃連內疏湯二劑少退。更與仙方活命飲二劑而消。(此憑脈癥也。)一婦腫痛發熱。睡語脈大用清心湯一劑而安。以金銀花、甘草、天花粉、當歸、栝蔞、黃數劑漸潰。更以托里藥而愈。(此憑脈癥也。)一人背毒。 痛發熱。飲冷。多汗。便秘。譫言。以破棺丹二丸而寧。以金銀花四劑而膿成。開之。更用托里藥而愈。

一太監發背。腫痛色紫。脈息沉數。良甫曰。脈數發熱而痛者。發于陽也。且瘡瘍赤甚。火極似水也。詢之。常服透骨丹半載。乃積溫成熱所致。遂以內疏黃連湯再服稍平。更用排膿消毒藥。及豬蹄湯大乙膏而愈。

機按此條。因脈因服食而為之處治也。

一人傷寒后亦患此。甚危。取去死肉。以神效當歸膏敷貼。飲內疏黃連湯。狂言愈盛。脈愈大。更用涼膈散(二六)二劑。又以四物湯。(九)加芩連數劑而愈。

機按此條脈癥不甚詳悉。觀其下后狂愈盛、脈愈大。似屬虛也。仍用涼膈散下之。此必形實進食。故用此也。

大凡患瘡者責效太迫。一二劑未應。輒改服他藥。及致有誤。不思病有輕重。治有緩急。而概欲效于一二劑。難矣。況瘡瘍一癥。其所由來固深已久。又形癥在外。肌肉潰損。較無形之疾不同。安可旦夕取效。患者審之。

一人形實色黑。背生紅腫。近髀骨下痛甚。脈浮數而洪緊正冬月。與麻黃桂枝湯。加酒、生附子、栝蔞子、甘草節、人參、羌活、青皮、黃 、半夏、生姜六貼而消。此亦用托里機按此條。因時因脈而制方也。

一水部年逾四十。髀 患毒已半月。頭甚多。大如粟許。內痛如刺。飲食不思。怯甚。

至。此元氣虛。疽蓄于內。非灸不可。遂灸二十余壯。飲以六君子(二)加藿香、當歸數劑。

瘡勢漸起。內痛頓去。胃脈漸至。但瘡色尚紫。瘀肉不潰。此陽氣尚虛也。用桑柴火灸以接陽氣。解散其毒。仍以前藥加參、 、歸、桂。色赤膿稠。瘀肉漸腐。取去。兩月余而愈。

(此憑脈癥也)夫邪氣沉伏。真氣怯弱。不能起發。須灸。灸而兼大補。若投常藥。待其自潰。鮮不誤一人年逾六十。冬至后疽發背。五七日腫勢約七寸許。不任其痛。視之膿成。彼懼開發三日始以燔針開之。以開遲。迨二日變癥果生。覺重如負石。熱如炳火。痛楚倍常。六脈沉數。按之有力。此膏粱積熱之變。邪氣酷熱。固宜治之以寒藥。但時月嚴凝。有用寒遠寒之戒。經曰。假者反之。雖違其時。以從其癥可也。急作清涼飲子。加黃連秤一兩半作一服。

利下兩行。痛減七分。翌日復進。其癥悉除。月余平復。

機按此條。因濃味因脈而為之治法也。

一人初生如粟。悶痛煩渴。便秘脈實。此毒在臟也。予謂宜急疏去之。以絕其源。使毒不致外侵。彼以為小恙。乃服尋常之藥。后大潰而沒。

一士因腳弱求診。兩手脈皆浮洪稍鼓。飲食如常。懶于言動。肌起白屑如麩片。時在冬予作極虛處治。詢知半年前背臀腿三處。自夏至秋冬節次生疽。率用五香連翹湯。十宣散。

今力。補藥應效已漸。病家嫌緩。自作風病治。煉青礞石二錢半。以青州白丸作料。煎飲子頓服之。予諫不聽。因致不救。

一人背瘡毒瓦斯未盡。早用生肌。背竟潰爛。予以解毒藥治之得愈。又一人患毒瓦斯始發。

驟用生肌。其毒內攻而死。

一人年逾四十。發背五日不起。肉色不變。脈弱少食。大便不實。予謂凡瘡未潰脈先弱于收斂。用托里消毒散二劑方起發。彼惑一嫗言。貼膏藥。服攻毒劑。反盛。背如負石。復請予治。隔蒜灸三十余壯。彼云負石已去。但癢痛未知。更用托里藥。知痛癢。膿清。前藥倍加參、 。佐以姜、桂。膿稍稠。又為人惑。外貼豬腰子。抽膿血。內服硝、黃。遂流血五六碗許。連泄十余行。腹內如冰。飲食不進。不得已。速予診之。脈盡脫。不可救。蓋其癥屬大虛。一于溫補。猶恐不救。況用攻伐。不死何待。

一人發背十余日。瘡頭如栗許。腫硬木悶。肉色不變。寒熱拘急。脈沉實。此毒在內也以黃連內疏湯次以消毒托里藥。其毒始發。柰速用生肌。患處忽若負重。身如火 。后竟不東垣云。毒瓦斯未盡。速用生肌。縱平復必再發。若毒瓦斯入腹。十死八九。大抵毒瓦斯盡。

脾氣壯。則肌肉自生。生肌藥不用亦可。

一宜人年逾六十。發背三日。肉色不變。頭如粟許。肩背重。寒熱飲冷。脈洪數。良甫外如麻。里如瓜。齊氏曰。增寒壯熱。所患必深。又曰。肉色不變。發于內也。用人參敗毒散(六二)二劑。又隔蒜灸五十余壯。毒始發。背始輕。再用托里藥漸潰。顧氣血虛甚。作渴。服參、 、歸、 等。渴止。彼欲速愈。自用草藥敷患處。毒瓦斯復入。遂不救。

大抵老弱患瘡。瘡頭不起。或堅如牛領皮。多不待潰而死。潰后氣血不能培養者亦死。

初潰。毒正發越。宜用膏藥吸之。參 等藥托之。若反用藥遏之使毒瓦斯內攻者。必不救也。

一女背 結一核如錢大。不 。但倦怠少食。日晡發熱。脈軟而澀。此虛勞氣郁所致。予氣養血開郁之藥。復令飲人乳。精神稍健。彼不深信。又服流氣飲。食遂少。四肢痿。其父悔。復請予。予謂決不起矣。果歿。

一婦發熱作痛。專服降火敗毒藥。潰后尤甚煩躁。時嗽。小便如淋。皆惡癥也。辭不治此癥雖云屬火。未有不由陰虛而致者。故經云督脈經虛。從腦而出。膀胱經虛。從背而出。豈可專泥于火。

一太守腫硬不澤。瘡頭如粟。脈洪大。按之即澀。經云骨髓不枯。臟腑不敗者可治。然腫硬色夭。堅如牛領之皮。脈更澀。此精氣已絕矣。不治。

一宜人發背。膿熟不開。昏悶不食。此毒瓦斯入內也。斷不治。強之針。膿碗許。稍蘇。

須臾竟亡。

大抵血氣壯實。膿自涌出。老弱之人。血氣枯槁。必須迎而奪之。順而取之。若毒結四刺少緩。腐潰深大。亦難收斂。結于頰項胸腹緊要之地。不問壯弱。急宜針刺。否則難治。

一人背瘡潰陷。色紫舌卷。予謂下陷色紫。陽氣脫也。舌卷囊縮。肝氣絕也。經曰。此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果立秋日而歿。

臂癰一百十七

(附腿痛 環跳疽 香港腳 腳跟疽 腿癰)痛。尺脈緊而無力者。托之。

腫硬痛甚者。隔蒜灸之。更以托里。

不作膿而痛者。解毒為主。

不作膿者。托里為主。

不潰或潰而不斂者。托里為主。

一人臀癰。腫硬作痛。尺脈浮緊。按之無力。以內托羌活湯一劑痛止。再以金銀花散四劑。膿潰而愈。

一人臀癰。腫硬痛甚。隔蒜灸之。更服仙方活命飲二劑。痛止腫消。以托里消毒散。加黃柏、蒼術、羌活。瘡頭潰而愈。

一人臀癰。作膿而痛。以仙方活命飲二劑痛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膿潰而瘥。(此條無一人臀癰不作膿。飲食少思。先以六君子加芎、歸黃 。飲食漸進。更以托里散。膿潰一人潰而膿清不斂。灸以豆豉餅。更飲十全大補湯。兩月余而痊。

凡瘡不作膿。或不潰。或潰而不斂。皆氣血虛也。若膿清稀。尤虛甚也。

一人臀癰。膿水不止。肌漸瘦。食少思。胃脈微弦。以六君子加藿香、當歸數劑。食遂進。以十全大補湯。灸以豆豉餅。兩月余而痊。

一弱人臀癰。膿成不潰。以十全大補湯數劑始托起。乃針之。又二十余劑而愈。夫臀居僻位。氣血罕到。老弱患之。尤宜補其氣血。庶可保痊。

一人腿內側患癰。未作膿而腫痛。以內托黃 柴胡湯二劑少愈。又二劑而消。

一人臀漫腫。色不變。脈活數無力。膿將成尚在內。欲治以托里藥。待發出而用針。彼欲內消。服攻伐藥愈虛。復求治。仍投前藥。托出針之。以大補藥而愈。

凡瘡毒瓦斯已結不起者。但可補其氣血。使膿速成而針去。不可論內消之法。膿成。又當生熟淺深而針之。若大按乃痛者。膿深也。小按便痛者。膿淺也。按不甚痛。未成膿也。按之即復起者。膿也。按之不復起者。無膿也。若腫高而軟者。發于血脈也。腫下而堅者。發于筋骨也。肉色不變者。發于骨髓也。

一人腿外側患癰。漫腫大痛。以內托黃 湯酒煎二劑少可。更以托里數劑潰之而愈。

一婦腿癰。久而不愈。瘡口紫陷。膿水清稀,予以為虛。彼不信。乃服攻毒之劑。虛癥蜂起。復求治。灸以附子餅。服十全大補湯百余帖而愈。

凡瘡膿清及不斂者。或陷下。皆氣血虛極也。最宜大補。痞成敗癥。若更患他癥。卒難一人腿癰內潰。針之膿出四五碗許。惡寒畏食。脈診如絲。此陽氣微也。以四君子加炮。畏寒少止。又四劑而止。以六君子加桂數劑。飲食頗進。乃以十全大補。乃灸附子餅兩月而愈。

一老腿癰膿自潰。忽發昏瞀。脈細而微。此氣血虛極也。以大補之劑而蘇。

一弱人流注內潰。出敗膿五六碗。口服歪斜。脈亦虛極。乃虛甚也。非真中風。以獨參湯加附子一錢二劑。更以大補藥。月余而痊。

大抵膿血大泄。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癥。以末治之。凡癰大潰。發熱惡寒。皆屬氣甚。若左脈不足者。補血藥多于補氣藥。右脈不足者。補氣藥多于補血藥。切不可發表。

一婦腰痛。腳弱弛長。不能動履。以人參敗毒散。加蒼術、黃柏、澤泄、而愈。

此條腳弱弛長。屬濕熱也。故憑癥而治。

一婦環跳穴痛。肉色不變。脈緊數。此附骨疽也。膿未成。用內托黃 酒煎湯。加青皮、龍膽草、山梔。數劑而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龙门县| 宁城县| 七台河市| 英德市| 定南县| 平陆县| 罗田县| 开平市| 保定市| 新巴尔虎左旗| 渝中区| 黔东| 静海县| 衡水市| 磐石市| 白朗县| 夏河县| 黑水县| 临夏县| 孝感市| 锦州市| 齐齐哈尔市| 台北县| 祁东县| 横山县| 榆树市| 东阳市| 永善县| 南皮县| 南郑县| 朔州市| 东光县| 英吉沙县| 阜城县| 茶陵县| 汨罗市| 南华县| 南漳县| 新闻|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