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 外科理例
  • 汪機
  • 4939字
  • 2015-12-26 19:06:33

臂疽一百十五

一人年將六十。五月患右臂膊腫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變。皮膚涼。六脈沉細而微。

癥俱寒。乃附骨癰也。開發已遲。以燔針啟之。膿清稀解。次日肘下再開之。加吃逆不絕。

與丁香柿蒂散兩服稍緩。次日吃逆尤甚。自利。臍腹冷痛。腹滿食減。時發昏憒。灸左乳下黑盡處二七壯。又處托里溫中湯一兩半與服。或曰。諸痛瘡瘍皆屬心火。又時當盛暑而用姜、附可乎。予曰。經云脈細皮寒。瀉利前后。飲食不入。是為五虛。況吃逆胃中虛寒。此癥內外相反。須當舍時從癥。遂投之。諸癥悉去。飲食倍進。瘡勢溫。膿色正。復用五香湯數服。月余而愈。

機按此癥多屬虛寒。此方專用辛熱以治其寒。不用參、術以補其虛。蓋因吃逆腹滿。乃氣郁壅也。想必其人年雖老。脈癥雖虛。而形體頗實。非陰虛吃逆比。

一揮使臂腫一塊。不痛不赤。脈弱懶食。時嘔。以六君子(二)加藿香。酒炒芍藥。嘔止。再以八珍湯(十四)二十余劑。膿成刺之。又以十全大補而愈。次年傷寒。后臂復腫。微痛。乃傷寒余毒也。然無表癥。俱虛弱耳。先用十宣散四劑。取參、 、芎、歸扶助元氣。防風、桔梗、白芷、濃樸行散腫結。肉桂引經破血。腫退三四。再用八珍湯。腫潰而愈。至冬臂復作痛。因服祛風藥。反筋攣痛甚。此血虛不能養筋。筋虛不能束骨。用加味十全大補湯(十三)百貼而愈。

一女臂患腫。潰久不斂。寒熱交作。五心煩熱。飲食少思。月水不通。以逍遙散月余少可。

更服八珍湯。(十四)加牡丹皮、香附。又月余經通。再加黃 、白蘞。兩月余而愈。(此憑一人臂腫。患毒作痛。服寒涼藥。食少。大便不實。予用理中丸二服。更以六君子加砂仁、藿香。再以托里。膿潰而愈。

此因治不應而變方也。

凡瘡痛甚者。若稟濃有火。宜苦寒藥。若稟薄者。宜補中益氣湯。加芩、連之類。在下加黃柏。人肥加荊、防、獨、羌之類。取其風能勝濕也。

一婦左臂膽經部分結腫一塊。年許不潰。堅硬不痛。肉色不變。脈弱少食。月水過期。

發熱。遇勞或怒則痛。此不足癥也。與參、 、歸、術、芎、 、芍藥、貝母、遠志、香附、桔梗、牡丹皮、甘草百余帖而消。(此因癥脈也。)大抵婦病多起于郁。郁則氣血受傷。百病生矣。

一人臂患漏。口干發熱。喜膿不清稀。脈來遲緩。灸以豆豉餅。服八珍湯。(十四)加麥門、五味、軟柴胡、地骨皮、三月余而愈。后因房勞復潰。膿清脈大。辭不治。果歿。

河間曰。因病致虛為輕。蓋病勢尚淺。元氣未虛也。若病初愈。或飲食、勞倦、房勞、加至羸損。此因虛致損則為重。病勢已過。元氣已索故也。

一兒臂患痘毒作炒。按之復起。此膿脹痛也。刺之。以托里而愈。

一婦臂結一塊。已潰不斂。灸以豆豉餅。更服托里藥而愈。

一人年逾三十。素怯弱。不能食冷。臂患一毒。脈虛弱。予以托里藥而消。但飲食少思作脹。或吞酸。日漸羸瘦。參芩等藥不應。右尺脈弱。此命門火衰。不能生土。遂以八味丸補土之原。飲食漸進而愈。(此憑脈癥也。)一媼左臂結核。年余方潰。膿清不斂。以十全大補湯。(十三)外用附子餅灸。及貼補藥膏。調護得宜。百帖而愈。(此憑癥也。)一人多慮神勞。年近五十。左膊外側。紅腫如粟。予曰。勿輕視。得獨參湯數斤乃佳。

而止。旬余值大風拔木。瘡上起一紅線。繞背抵右肋。與大料人參湯。加芎、術補劑。兩月而安。機按此條。因形因經而為治也。

一婦臂痛。筋攣不能屈伸。遇寒則劇。脈緊細。比良甫所謂肝氣虛為風寒流于血脈經絡于筋。筋不榮則干急為痛。先用舒筋湯。(八三)更用四物湯。(九)加牡丹皮、澤蘭、白術而愈。亦有臂痛不能舉。或轉左右作痛。由中脘伏痰。脾氣滯不行。宜茯芩丸。(百二十五)或控涎丹治之。(此因脈處治之。)一人手臂結核如粟。延至頸項。狀似瘰 。此風濕流注。用加減小續命湯。(七五)及獨活寄生湯。(七六)更以托里藥。倍加參、 、歸、術。百帖而愈。

機按此條。有癥無脈。認作風濕流注而治。當時必有所見也。后用補劑百貼而愈。是終于虛也。一兒三歲。臂患毒。 痛。服解毒丸。搽神功散(七十)而消。(此條癥脈。不詳。

當時必有所見。)嘗治臂毒。便閉煩躁。服五福化毒丹(百九)亦效。若膿成急刺。用紙捻醮麻油 瘡內。

以膏藥貼之。若兒安靜。不必服藥。候有膿取去。仍用 貼。

一人肩患疽。脈數。飲槐花酒一服。勢頓退。再與金銀花、黃 、甘草十余服而平。(槐花治濕熱之功最為神速。胃寒不宜過劑。

尹老家貧。形志皆苦。自幼頹疝。孟冬于手陽明大腸經分出癰。第四日稠膿。臂外皆腫在手陽明左右經中。其脈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得自八風之變。以脈斷之。邪氣在表。飲食如常。大小便如故。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里也。不惡風寒。只熱躁。脈不浮。知不在表也。表里既和。邪在經脈之中。故曰凝于血脈為癰是也。癰出身半以上。故風從上受。因知為八風之變。而瘡只在經脈之中。法當卻寒。調和經脈中血氣。使無凝滯。可愈矣。宜用以白芷升麻湯。(百四一)機按此方。舉一身而言。故陽明為一身之中。若以各經言之。而陽明亦自有表里中三等之劑。太陽亦有表里之中之方。余經皆可以類推也。

一人年逾三十。臂患癰潰而不痛。膿稀脈弱。丹溪曰。疽潰深而不痛者。胃氣大虛。不也。東垣曰。膿水清稀。瘡口不合。氣血俱虛也。理宜大補。彼不聽。服消毒藥。氣血愈虛丹溪曰。才見腫痛。參之脈癥。倘有虛弱。便與滋補氣血。可保終吉。又曰。潰瘍內外皆虛。補接為主。茲則見善不從。自用己智。寧免死乎。

一人年逾四十。臂患毒。 痛作嘔。服托里消毒藥愈盛。予用涼膈散二劑頓退。更以四物湯加芩、連四劑而消。

機按此則所謂腫瘍熱毒攻心而作嘔也。

一人兩臂腫痛。服托里藥日盛。予謂腫屬濕。痛屬火。此濕熱流注經絡也。用人參敗毒加威靈仙、酒炒黃芩、南星數劑漸愈。更以四物湯。(九)加蒼術、黃柏、桔梗二十余劑而消。按此托里藥日盛。故改作濕熱治也。

一尚書左臂肘患一紫泡。根畔腫赤。大腸脈芤。予謂芤主失血。或積血。公曰。血痢未瘳。以芍藥湯(九二)二劑。更以人參敗毒散(六四)二劑。瘡痢并愈。

機按用芍藥湯以治血痢。用敗毒散以治紫泡。但所錄脈癥未甚詳悉。觀其所治。多屬血熱而近實也。

背疽一百十六

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氣盛也。隔蒜灸之。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隨火而散。再不痛者。須明灸(不隔蒜灸。)之。或用黃連解毒散之類。

右關脈弱而肌肉遲生者。宜健脾胃。

頭痛拘急乃表癥。先服人參敗毒散一二劑。如 痛。用金銀花散。或槐花酒。神效托里痛腫硬。脈實者。以清涼飲。仙方活命飲。苦參丸。

腫硬木悶。疼痛發熱。煩躁飲冷。便秘脈沉實者。內疏黃連湯。或清涼飲。大便已利。

欲得作膿。用仙方活命飲。托里散。蠟礬丸。外用神異膏。

飲食少思。或不甘美。用六君子湯加藿香。連進三五劑。更用雄黃解毒散洗患處。每日金膏涂瘡口處。候有瘡口。即用紙作捻。醮烏金膏 入瘡內。若有膿為脂膜間隔不出而作脹痛者。宜用針引之。腐肉堵塞者去之。若瘀肉腐動。用豬蹄湯洗。如膿稠或痛。飲食如常。

瘀肉自腐。用消毒與托里藥相兼服之。仍用前二膏涂貼。若腐肉已離好肉。宜速去之。如膿不稠不稀。微有疼痛。飲食不甘。瘀肉腐遲。更用桑柴灸之。亦用托里藥。若瘀肉不腐。或膿清稀。不 痛者。急服大補之劑。亦用桑柴灸之。以補接陽氣。解散郁毒。

大抵氣血壯實。或毒輕少者。可假藥力。或自腐潰。怯弱之人。熱毒中膈。內外不通。

針灸。藥無全功。然此癥若膿已成。宜急開之。否則重者潰通臟腑。腐爛筋骨。輕者延潰良肉。難于收功。因而不斂者多矣。

一人患此痛甚。服消毒藥愈熾。予為隔蒜灸之而止。與仙方活命飲二劑頓退。以托里藥潰而愈。(此憑癥也。)一婦發熱。煩躁飲冷。與黃連解毒湯四劑少愈。更與托里消毒散始潰。與托里藥而斂。

(此憑癥也。)一人已愈。唯一眼番出 肉如菌。三月不愈。乃傷風寒也。以生豬油調藜蘆末涂之即愈。亦有 出三寸許者。烏梅涂之亦效。但緩硫黃亦可。(此憑癥也。)一人年逾五十。患已五日。 腫大痛。赤暈尺余。重如負石。勢熾。當峻攻。察其脈又。遂先砭赤處。出黑血碗許。腫痛背重皆去。更敷神效散。及服仙方活命飲二劑。瘡口及砭處出黑水而消。(此憑癥也。)大抵瘡毒勢甚。若用攻劑。怯弱之人必損元氣。因而變癥者多矣。

一人 腫作痛。脈浮數。與內托復煎散二劑少退。與仙方活命飲四劑痛止而潰。再與托里藥而愈。(此憑脈癥也。)一人毒勢熾甚。痛不可忍。諸藥不應。以仙方活命飲二劑。諸癥悉退。又二劑而潰。以金銀花散六劑而愈。(此憑癥也。)一人濃味氣郁。形實性重。年近六十背疽。醫與他藥皆不行。惟飲香附末甚快。自腫至始終只此一味而安。然此等體實而又病實。蓋千百而一見也。每思香附。經不言補。惟不老湯乃言有益于老人。用片子姜黃、甘草、香附三味。以不老為名。且引鐵甕先生與劉君為證。夫豈無其故哉。蓋于行中有補之理耳。天之所以為天健而有常。因其不息。所以生生無窮。正如蕪蔚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妙。故名益母。胎產所恃者氣血也。胎前無滯。產后無虛。

以其行中有補也。夏枯草治瘰 亦然。(此因情性而治。)一人感冒后發 。不醒人事。磨死膂肉三寸許一塊。此膀胱經必有濕熱。其脈果數。

死肉最毒。宜速去之。否則延害良肉。多致不救。取之。果不知痛。因 不止。疑為去肉所觸。予曰非也。由風熱未已。彼不聽。另用乳沒之劑。愈盛。復請治。予以怯風消毒敷貼。

飲以怯風涼血化痰降火之劑而愈。

按此因脈因癥而處治也。

一通府發背十余日。勢危脈大。先飲槐花酒二服殺其勢。退。再飲敗毒散二劑。更飲藥數劑。漸潰。又用桑柴燃灸患處。每日灸良久。仍貼膏藥。灸至數次。膿潰腐脫。以托里藥加白術、陳皮。月余而愈。

按此先發后補。當時必有所見也。惜乎脈癥不甚辨。

一縣尹發背六七日。滿背腫痛。勢甚危。隔蒜灸百壯。飲槐花酒二碗即睡覺。用托里藥消毒。十去五六。令將桑柴燃患處而潰。數日而愈。

一侍御髀 患毒。痛甚。服消毒藥不減。飲槐花酒一服。勢隨大退。再用托里消毒藥而大抵腫毒。非用蒜灸。及飲槐花酒先殺其勢。雖用托里諸藥。其效未必甚速。(按前條皆先瀉后補法。)一園丁發背甚危。取金銀藤五六兩搗爛。入熱酒一鐘。絞取汁。溫服。渣罨患處。四五平。彼用此藥治瘡。足以養身成家。遂棄園業。蓋金銀花治瘡。未成即散。已成即潰。有回一婦半月余尚不發起。不作膿。痛甚。脈弱。隔蒜灸二十余壯而止。更服托里藥漸潰。膿清而瘀肉不腐。以大補藥及桑柴灸之。漸腐。取之而尋愈。(此憑脈癥也。)一人腐肉漸脫而膿微清。飲食無味。以十宣散去白芷、防風。加茯苓、白術、陳皮。

月余而斂。(此憑癥也。)一人將愈。但肌肉生遲。脾胃俱虛。以六君子湯。加芎、歸、五味、黃 治之而愈。(此憑一人已愈。唯一口不斂。脈浮而澀。以十全大補湯治之而愈。(此憑脈也。)一老人七十余。背疽徑尺余。雜服五香湯。十宣散數十帖。膿血腥穢。嘔逆不食。旬余自言。服十宣散膈中不安。且素有淋病三十年。今苦淋痛。嘔逆。及不得睡而已。急煎參歸術膏。以牛膝湯入竹瀝調化與之。三日盡藥斤半。淋止思食。七日盡藥四斤。膿自涌出。

得睡。兼旬而安。時六七月也。(此憑癥也。)一人年六十余。好酒肉。背疽見膿。嘔逆發熱。得十宣已多。醫以嘔逆。投嘉禾散加丁時七月大熱。脈洪數有力。予曰。脈癥在潰瘍尤忌。然形氣尚可為。只與獨參湯加竹瀝。盡藥十五六斤。竹百余竿而安。予曰。此幸耳。不薄味。必再發。后因夏月醉坐池中。左脅傍生軟塊如餅。二年后潰為疽。自見脈癥如前。仍服參膏竹瀝而安。

二人年老血氣弱。無以供給。膿血。胃虛而嘔。若與十宣。寧保無危。

機按后條。乃膏粱積熱之變。宜用寒涼之劑。茲用驟補。蓋以年老潰瘍故也。

一婦發背。用托里消毒藥二十余劑而潰。因怒。頓吐血五六碗。氣弱脈細。此氣血虛極令服獨參膏斤許少緩。更以參、 、歸、術、陳皮、炙甘草三十余劑。瘡口漸合。若投犀角地黃湯沉寒之藥。鮮不誤矣。(此憑脈癥也。)一婦年逾四十發背。治以托里藥而潰。或嘔而瘡痛。胃脈弦緊。彼為余毒內攻。東垣云嘔無時。手足逆冷。臟腑虛也。丹溪曰。潰后發嘔不食者。濕氣侵內也。又云。膿出反痛。

虛也。今胃脈弦緊。木乘土位。其虛明矣。用六君子(二)加酒炒芍藥、砂仁、藿香。彼自服護心散。嘔愈盛。復邀治。仍用前藥。更以補氣血藥。兩月而愈。(此憑脈癥也。)大抵濕氣內侵。或感穢氣而作嘔。必喜溫而脈弱。熱毒內攻而作嘔。必喜涼而脈數。必須辨不應。加熟附子二三片。有侵晨作瀉者。名曰腎泄。宜二神丸。有食少漸瘦者。為脾腎虛。

尤宜二神丸。又治夢遺。生肌肉圣藥。予嘗飲食少思。吞酸噯腐。諸藥不應。惟服理中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老河口市| 聊城市| 绥江县| 沿河| 香格里拉县| 辉县市| 温州市| 清流县| 贺兰县| 合山市| 蓝山县| 永福县| 吴川市| 万盛区| 大名县| 上虞市| 安陆市| 乐都县| 集安市| 永寿县| 新干县| 马龙县| 晋城| 神木县| 舒兰市| 长武县| 宜良县| 连州市| 阿尔山市| 伊宁县| 波密县| 定安县| 古丈县| 许昌县| 乌鲁木齐县| 龙岩市| 玛多县| 丰顺县| 鸡西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