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流行,于穆不已,其賦于人,為性之善,是曰天理。
喜怒哀樂,聲色臭味,感物而動,易流于私,是曰人欲。
知覺之發,原于性命,是曰道心。
知覺之發,生于形氣,是曰人心。
無為而為,天理之宜,是之謂義。
有為而為,人欲之私,是之謂利。
物我兼照,坦然一致,是之謂公。
物我角立,紛然萬殊,是之謂私。
反乎天理,日進高明,是曰上達。
徇乎人欲,日究污下,是曰下達。
純粹無妄,天理之名,是之謂善。
兇暴無道,有心悖理,是之謂惡。
謬誤非終,無心失理,是之謂過。
正固嚴毅,是曰剛善。
猛隘強梁,是曰剛惡。
慈順卑遜,是曰柔善。
懦弱邪佞,是曰柔惡。
以道為非,拒而不信,墮于剛惡,是曰自暴。
以道為高,憚而不為,墮于柔惡,是曰自棄。
矜夸氣盈,吝之枝葉,是之謂驕。
鄙嗇氣歉,驕之本根,是之謂吝。
罪自外至,是之謂尤。
理自內出,是之謂悔。
智者過之,行有不揜,是之謂狂。
賢者過之,見有未明,是之謂狷。
德性之剛,持守不變,志氣之勇,力行不息,是之謂強。
氣稟不剛,陰柔怯懦,志操不立,委靡頹墮,是之謂弱。
百家眾技,不能相通,是曰小道。
邪說诐行,戾乎正道,是曰異端。
理之和順,氣之嘉祥,是之謂吉。
理之悖違,氣之乖沴,是之謂兇。
事雖未著,理則已明,是之謂幾。
陰反而陽,惡反而善,是之謂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不改,斯惡之大。遷善風俗,改過雷決,百倍其功,氣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