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 齊乘
  • 于欽
  • 4621字
  • 2015-12-26 18:24:34

人物

齊記補載漢少翁晉石崇云崇父苞為青州刺史生崇于臨淄小字齊奴夫崇貪財賈禍至死不悟今流俗之弊正坐此失茍得而不顧義務積而不務用財之所在骨肉以之而離良心由是而死崇葢守錢虜之作俑者齊自太公之后管晏諸賢圣門高弟與夫漢世大儒鄭康成諸公三國人才之冠瑯邪諸葛高節葢世北海管寧此而不書顧彼之取何其謬哉至于神仙高尚之流魯連安期豈不偉歟少翁之徒罔上被誅何足算也故曰人物非賢才不書此之謂也抑嘗論之人才之多寡系于教養之當否三代以學校養士迨乎春秋戰國之際賢俊不可勝用皆周之遺才也漢尚經術光武明章益崇儒學幾復三代故漢世人才之多獨不愧古翦于黨錮裂于三國名節愈厲英豪迭出皆漢之遺才也降及隋唐始以詞章取士教養之道劣于古昔人才浸微唐初惟齊州房元齡宋惟益都王曾為齊士稱首較于兩漢則不及矣以此卜之則知教養之道不可不當其余則各訂于后云

太公

后漢志瑯邪西??h太公呂望所出有東呂鄉 【后漢志瑯邪西海縣太公呂望所出有東呂鄉按續漢志無此文乃劉昭注引博物記耳】 廟舊在臨淄西營邱宋碑存焉冢在縣南十里與頃公冢相近愚按檀弓曰太公封于營邱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注謂太公受封留為太師死葬鎬京五世獻公以上皆從葬焉則齊無太公之墓或曰齊人思其德葬其衣冠云 【路史云名涓字子牙汲人】

桓公

舊與太公同廟齊自太公為世胙之祖桓公為五伯之宗威王亦戰國賢主然以篡立義不敢取余無可稱者

仲山甫

太公之后 【太公之后按通志氏族略樊氏姬姓周太王之子虞仲支孫仲山甫為周宣王卿士食采于樊曰樊侯因邑命氏則仲山甫非齊人今于氏誤作太公之后豈以大雅烝民有王命徂齊之事因附會尚父苗裔邪當削去不載】 為宣王冢宰兼太保王命筑城于齊尹吉甫作烝民詩以送之

管仲

本潁上人齊相墓在臨淄南牛山之阿 【見史記正義】

晏平仲

萊之夷維人故宅在臨淄小城北門即左傳近巿宅也墓亦在焉

成覸

齊人謂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可謂志士

鮑叔

墓在滕州北十五里 寗戚墓在膠水縣西隰朋 東郭牙 弦寧 王子成甫新序曰管仲請于桓公以寗戚為田官隰朋為大行東郭牙為諫臣王子成甫為大司馬曰君欲治國強兵此五子足矣 【新序曰管仲請于桓公以寧戚為田官隰朋為大行東郭牙為諫臣王子成甫為大司馬曰君欲治國強兵此五子足矣按新序管仲曰決獄折中不誣無罪不殺無辜則臣不若弦寧請置以為大理諫臣下脫去弦寧為大理一句不符五子之數(韓非子作弦商說苑又作弦章)】 如欲伯王則夷吾在有司請吏公曰以告仲父又請公曰以告仲父如是者三在側曰一則仲父二則仲父易哉為君公曰未得仲父則難已得仲父何為不易桓公與羣臣飲酒謂鮑叔曰姑祝寡人鮑叔奉酒起而祝曰君無忘其在莒也管仲無忘束縛從魯也寗戚無忘飯牛車下也桓公避席拜曰寡人與大夫皆無忘夫子之言社稷必不廢矣

麥邱邑人

?;腹珶o得罪于羣臣百姓者

郭墟野人

謂郭公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所以亡者桓公賞焉

小臣稷

桓公曰士囗囗敖爵祿者輕其主主囗囗敖霸王者輕其士吾敢囗囗敖霸王乎五往始得見稷

石他人

陳恒弒簡公不肯盟而自殺又有子淵棲者恒以勇士劫之亦不從二人并見新序

國成子高

齊大夫擇不食之地而葬見檀弓又有國昭子春秋有國書國佐皆其族也

陳文子

名須無齊大夫

齊太史

昆弟三人書崔杼弒君者左氏逸其姓名惜哉

徒人費

死襄公之難又有石之紛如孟陽皆襄公小臣亦死節

高柴

史記作鄭人 【史記作鄭人按史記仲尼弟子傳不言子羔何許人集解引鄭康成口衛人此云鄭人誤(隋書經籍志有鄭氏論語孔子弟子目錄一卷)】 家語曰齊人高氏之別族墓在沂州向子城側

公冶長

家語魯人史記齊人集注兩存之

樊遲

家語魯人史記齊人 【史記齊人鄭康成曰齊人誤作史記】

陳亢

家語作陳人愚按檀弓亢乃齊大夫陳子車之弟疑是齊人

梁鳣

家語齊人

步叔乘

史記齊人 【史記齊人亦鄭康成云后處下放此廣韻作少叔乘】

公哲哀

家語齊人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故未嘗屈節其亦汶上之亞歟墓在般陽城北

后處

史記齊人

右八人圣門弟子

公孫丑

滕州北公村有墓

萬章

滕州南萬村有墓

右皆齊人孟子弟子余見鄒廟從祀

滕文公

滕州有廟

蚳鼃

齊士師以孟子言諫齊王不用而去

匡章

齊人孟子禮貌之必有所取故集注云眾惡必察可見圣賢至公至仁之心

檀子 盼子 黔夫 種首

威王臣四子將照千里見通鑒 【威王臣四子見通鑒按此見史記田齊世家而近引通鑒非是(韓詩外傳亦載此事作齊宣王)】

淳于髠

齊稷下學士髠衍輩七十余人余不取者大學衍義曰孔子沒異端遂作鄒衍淳于髠田駢之徒各著書以干世主不可勝紀申不害商鞅其害尤甚孟子所深距者惟楊墨二氏程子所謂楊墨之害甚于申韓佛老之害甚于楊墨然則衍輩亦異端之流髠獨知尊孟子稱之曰夫子又一日而見七人于宣王差賢于諸子故取之或曰均異端也申韓則不辟而廢楊墨距之而熄佛老則辟而愈熾何邪葢異端至佛老而極道至后世而晦如人元氣既衰痼疾可得療乎然辟之而不廓者其說有二夫鬼神祭祀之禮圣人所先制緣人情理明儀備迨戰國以降盟詛相持鬼神之理不明事鬼之情愈切佛氏乘之怖以死生誘以禍福凡古人之敬事鬼神齋戒禱祠報本祈福之意一歸于佛廣大包羅驅世有情信之事之此雖麤跡而勢不可廓圣賢有不動心之學世儒多務外馳于利害怵迫之余見佛氏之堅定則灑然心服謂道在頓省之閑不知吾道自有此理體用尤精舍已耘人往往皆是此為精微其理亦不易辨麤以籠愚精以釣賢非復三代之治而欲決此疾猶以杯水救輿薪之火也其熾宜矣

閭丘卬

年十八求仕于宣王王曰士亦華發墮顛而后可用子年稚未可也卬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華發墮顛與臣何異宣王用焉

香居 【呂氏春秋作春居】

諫宣王為大室者

王斗

皇甫士安高士傳齊隱士 【皇甫士安高士傳齊隱士按王斗見戰國策】

黔婁子

齊隱士守道不詘威王師之

王蠋 【說苑作歜水經注同】

臨淄畫邑人墓在愚山西

王孫賈

齊大夫奉母訓誅淖齒者

田單

臨淄人

愚按蠋以布衣死節賈以一夫討賊單之功偉矣所以勵齊人之氣未必非二子也故先之

孫武子

濰州昌邑縣北海濱有廟武孫臏齊軍師

司馬穰苴

并齊人

顏蠋 【戰國策作斶或作歜】

齊人晚食以當肉東坡所謂巧于貧者

子奇

齊人十八為阿邑宰出倉廩以賑貧乏邑內大化見說苑

無鹽女 【按人物一門自宜稍加條別男女錯列殊覺非體】

齊人姓鍾離名春宣王后

宿瘤女 【按人物一門自宜稍加條別男女錯列殊覺非體】

齊東郭采桑女閔王后并列女傳

貫珠人

諫齊王怒田單者

太史敫

莒人君王后父敫曰女不取媒自嫁污吾世終身不見余謂后世外戚如楊國忠之流求通房闥不遺余力敫真有守哉

雍門司馬

諫王建者惜逸其姓名

荀卿

少游學于齊三為稷下祭酒避讒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

田文

齊靖郭君田嬰子

田橫

元和志海州東海縣北五十七里有田橫國即田橫島

魯仲連

齊人

安期生 【見蒯通傳按蒯通傳作安其生】  東郭先生 梁石君

右三人皆齊處士見蒯通傳安期又見列仙傳云瑯邪阜鄉人賣藥海邊人言千歲翁始皇賜金璧棄去不受留書報曰后千歲求我蓬萊山下 【后千歲求我蓬萊山下按列仙傳云后數年求我于蓬萊山】 欽按神仙之說六經所無原于老子元牝抱一之論秦漢閑怪迂之士設為夸大之言以徼當世多欲之君至有封侯尚主貴震天下如文成五利之徒終以詐誅故后世談仙者率歸誕妄至紫陽朱夫子以明理盡性之學會古今諸家而折衷之以為仙者匪難但偷生為不可見于感興之詩又隱名而校參同至取遠游王子之言以為長生久視之要訣何也葢仙者必有大賢明睿之資精察造化純一不離如釋氏之慧定又得明師訣其火藥毫厘不差根氣清厚福如王者庶幾有成也 【成謂能長久雖與天地同弊亦不能不散也】 觀安期之策撼項羽魯連之輕世肆志陳希夷之不帝而隱槩乎其人下此則山林枯槁之徒嗇氣葆精差可少病以待天年冀其竊化機以出宇宙萬無一焉雖使紫陽復生亦必道還汝具一只眼也

秦淳于越

齊人諫始皇曰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何以相救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始皇下其議為李斯所絀

茅焦

齊人諫始皇遷母者司馬溫公有言風俗天下之大事也于茅焦亦見之矣自三代有殺身成仁之教至于戰國習以成風義之所在蹈死如歸秦起而力禁之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至戮諫者二十七人而茅焦猶諫葢由當時風俗驅之見義而不見死故也秦能因俗以治三代可及必欲峻刑變俗以自蹙亡至于后世傷一諫臣沮一言者則天下從風而靡亦薄俗使然也

漢四皓夏黃公

留侯世家注云 【留侯世家注云云按此見司馬貞索隱】 夏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

葢公

膠西人

婁敬

齊人通典曰齊俗人情變詐故高帝詈婁敬曰齊虜以舌得官夫敬料匈奴匿兵爭利智也勸帝勿擊忠也高祖不從致有白登之困高祖失言敬何詐之有

叔孫通

嶭人

伏生

名勝 【名勝二字當在圈下】濟南人墓在朝陽故城東五里 【墓在朝陽故城東五里此據寰宇記鄒平志云伏生墓在縣東北十八里按水經注漯水又東北徑東朝陽縣故城南又東徑漢征君伏生墓南又東徑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徑東鄒城北是伏生墓在朝陽城東鄒平城西漢東朝陽故城在今章邱縣北而鄒平城元和志寰宇記諸書皆不言所在齊乘第四卷鄒平故城在今縣西南乃唐初置縣之地本寰宇記非漢縣城也今考鄒平縣志漢梁鄒城在縣北四十里孫家鎮接齊東縣界 【濟南府志同】 又濟南府志齊東縣東南有梁鄒鄉漢梁鄒城地葢即鄒平之誤耳后魏書地形志東平原郡臨濟下有鄒平城建信 【今本誤作新】 城建信亦水經注漯水所徑廢縣在高苑故狄城西北五十里而東鄒在今青城縣界則鄒平城在齊東縣境無疑伏生墓酈注敘于鄒平故城西而今墓處其東南非古漯水所徑矣原其致誤之由葢以伏生濟南人今墓西隋開皇中嘗置濟南縣因附會征君邱壟不知其與水經注違異也當以寰宇記在朝陽城東五里者為是】 見水經

東方朔

平原人

鄒陽

齊人傳有王先生公孫玃皆齊之智士故陽曰鄒魯守經學齊楚多辯智韓魏時有奇節而辯智者流于詐也

轅固

齊人漢武始好儒迂仲舒疾轅固公孫達于前張禹孔光顯于后西漢風俗不美良有以夫

鄒長倩

菑川人遺宏書 【遺公孫宏書按此見西京雜記字句小異者倍囗而為紀倍紀而為囗囗囗倍囗囗囗而為禭本書無而字猗歟盛哉本書作猗嗟盛歟】 曰公孫宏以元光五年為國士所推上為賢良國人鄒長倩以其家貧少自資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釋所著冠履以與之又贈以芻一束素絲一禭撲滿一枚書題遺之曰夫人無幽顯道在則尊雖生芻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芻一束詩人所謂生芻一束其人如玉五絲為(纟聶)倍(纟聶)為升倍升為緎倍緎而為紀倍紀而為囗囗囗倍囗囗囗而為禭此自少至多自微至著士之立功勛効名節亦復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也故贈君素絲一禭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貝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麤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故贈君撲滿一枚猗歟盛哉山川阻修加以風露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竊在下風以俟嘉譽欽纂齊乘凡書傳所通習如景公登牛山(木巳)梁黔敖之類則不詳載如此篇者葢西漢奇文世所罕見且其積絲之喻撲滿之戒實古今之格言最有益于學者故備載焉宏開館延賢鄉有二奇士皆不知引之則所延者果何人哉此其有以為詐人也 【撲滿吳人名曰藏瓶次卿宏字漢書弗載(次卿宏字漢書弗載按史記公孫宏字季)】

公孫宏

菑川人開東合以延賢人亦足以為百世宰相之師故載 【路史淄州南四十里大嶭山宏生處{菑川人路史淄州南四十里大嶭山宏生處史記平津侯傳公孫宏齊菑川國嶭縣人也漢書刪去齊字云菑川嶭人也今按地理志菑川國故齊文帝十八年別為國縣三劇東安平樓鄉而嶭縣自屬魯國中囗泰山濟南齊郡不與菑川接壤平津傳云宏少時為嶭獄吏又云菑川國復推上宏二者必有一誤儒林傳調嶭人公孫宏亦征則宏實非菑川人矣(集解引徐廣曰嶭縣在菑川誤)戰國時嶭為齊地故汲黯以宏為齊人而漢初縣屬魯國故叔孫通嶭人請征魯諸生弟子其起朝儀也路史以淄州大嶭山為宏生處不知宋淄州所治之淄川縣隋開皇十八年改名(隋志舊曰貝邱)本漢般陽縣屬濟南郡與菑川國治劇縣者無涉而妄以大嶭山附會平津之為薛人豈非踵史漢之誤而轉益失之哉}】

兒寬

千乘人御史大夫

嚴安

臨淄人騎馬令

終軍

濟南人諫大夫墓在臨淄南牛山之西地名終村又歷城南九十里有終軍村

王欣

濟南人代田千秋為丞相封宜春侯

淳于意女緹縈

臨淄人

疏廣疏受

蘭陵人

于公 【于公東海郯人圈下應增入四字】

子定國丞相西平侯

匡衡

東海承人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衡官至丞相封樂安侯非終于御史大夫者】

蕭望之

蘭陵人關內侯

王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元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牙克石市| 二连浩特市| 平山县| 平塘县| 奉化市| 宁乡县| 菏泽市| 牟定县| 连云港市| 启东市| 汝城县| 长寿区| 四平市| 灵璧县| 星座| 盐津县| 耿马| 兴和县| 郸城县| 延边| 天津市| 广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历史| 九寨沟县| 高淳县| 灵川县| 高碑店市| 和静县| 天镇县| 屯昌县| 东港市| 苗栗县| 济宁市| 广东省| 嘉善县| 开封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