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子陽瑯邪皋虞人貢禹同鄉(xiāng)史稱王陽在位貢禹彈冠言其取舍同也然吉為宣帝言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遭遇其時未有建萬世之長策舉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務在于期會簿書斷獄聽訟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甚欲有所匡建與賈誼仲舒之意同宣帝乃以為迂禹為元帝言曰廄馬萬匹宮女數(shù)千園陵郡國廟皆當滅毀務遵儉約 【貢禹為元帝言曰廄馬萬匹宮女數(shù)千園陵郡國廟皆當滅毀務遵儉約按漢書貢禹傳載禹奏大略請減乘輿服御器物悉遣后宮及諸陵園女亡子者損廄馬廢苑囿及請寬口賦罷鑄錢省衛(wèi)卒免奴婢禁近臣私販賣除犯法贖罪入谷補吏之法其指歸于儉約至欲罷郡國廟定漢宗廟迭毀之禮則韋元成傳明以為不應古禮宜正定非敢以省費議宗廟也此條與禹前奏混而一之又以滅毀為文豈當時所宜言乎】 元帝悉納用其言葢圖遠大者難為功舉細務者俗易從二人所見如此惡在其為取舍同也善乎司馬溫公論曰孝元優(yōu)游不斷讒佞用權(quán)當時之大患禹不以為言恭謹節(jié)儉孝元之素志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知惡得為賢知而不言其罪大矣余故黜禹以為人臣泛言塞責者之戒
諸葛豐
瑯邪人司隸校尉孔明祖
田何
齊人以諸田徙杜 【以諸田徙杜杜下漢書有陵字】 故號杜田生守道不仕惠帝幸其廬以受業(yè)為易者宗見高士傳
儒林傳
易自田何后有瑯邪人魯伯邴丹王橫 【瑯邪人王橫漢書作璜此從后漢書按儒林傳所載齊經(jīng)師殊不止此于氏自云已載前論者不復出而漏略實多今為補之于左傳易者東武孫虞王同淄川楊何齊服生即墨成衡咸莒衡胡蘭陵囗將永東海白光殷嘉(齊乘有沂嶧二州漢東海郡治郯囗故稱郡人者亦當載入從于公定國之例)傳書者濟南張生瑯邪殷崇齊炔欽膠東庸生傳詩者魯詩有蘭陵繆生齊詩有瑯邪伏理韓詩有囗海發(fā)福傳禮者郯后蒼傳公羊春秋者蘭陵褚大囗漢書儒林傳書有千乘歐陽歙(歐陽生和伯七世孫)臨濟牟長濟南徐巡詩有平原高詡皆于氏所不載也】 諸縣人梁邱賀父子東萊人費直書自伏勝后有千乘人歐陽生子孫世學兒寬師也濟南人林尊齊人周堪魯詩自浮邱伯后有瑯邪王扶齊詩自轅固后有瑯邪人大司馬師丹皮容韓嬰詩有淄川人長孫順三詩后世皆亡毛萇詩又得鄭康成箋行于世大戴禮瑯邪人徐良公羊胡母生之后有瑯邪人王中公孫文東門云筦路左咸淄川任公谷梁有不其人房鳳皆齊人明經(jīng)而伏生諸儒已載前論不復出焉
鄭崇
高密大族哀帝擢為尚書仆射納用其言每見喜曰我識鄭尚書履聲諫寵董賢浸疏之責崇曰君門如市何以禁切主上崇對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上怒下獄死
眭宏
蕃人以明經(jīng)為議郎至符節(jié)令元鳳三年上書被殺孝昭征其子孟為郎 【孝昭征其子孟為郎按漢書眭宏字孟孝宣帝即位征孟子為郎今于氏以孟為其子之名又訛宣作昭乖舛甚矣】
顏安樂
嶭人眭孟姊子積學至齊郡丞
毌將隆
蘭陵人京兆尹執(zhí)金吾王莽秉政以隆少時不肯與交誣以罪免官徙合浦
鮑宣
渤海人司隸以忠直為王莽所殺妻桓少君
栗融禽慶蘇章嶭方
四人皆齊隱士去官不仕王莽見鮑宣傳
逢萌
都昌人學長安王莽殺子宇萌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門隱勞山光武征不起又有同郡徐房王君公 【同郡徐房王君公按后漢書逸民傳君公平原人】 與萌友善亦隱遯不仕君公儈牛自晦時人語曰避世墻東王君公或曰兩漢人才首葢公與逢萌豈有意乎應之曰先輩有言能令漢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絲風又曰世祖功臣三十六云臺爭似釣臺高此之謂也萌墓在北海縣西南營陵城中
伏湛
瑯邪東武人伏生九世孫傳經(jīng)學仕至司徒 【仕至司徒當作大司徒按續(xù)漢書百官志建武二十七年去大湛為大司徒在三年】 清靜無競東州號曰伏不鬬子隆死節(jié)兄子恭傳齊詩
王良
蘭陵人王莽時寢疾不仕光武征拜大司徒司直 【光武征拜大司徒司直按良本傳建武三年征拜諫議大夫六年代宣秉為大司徒司直司直非初征官也又按良習小夏侯尚書見儒林傳于氏不言亦疏】 在位恭儉布被瓦器
衛(wèi)宏
臨沂人 【臨沂人后漢書云東海人不言何縣】 序毛詩訓古文尚書光武拜議郎作漢舊儀載西京雜事傳于世
吳良
議郎
江革
世稱江巨孝并臨淄人
劉寵
東萊人號一錢太守侄劉繇漢末揚州刺史 【侄劉繇漢末揚州刺史按侄者對姑之稱不得施于世叔父當改作弟子】
曹褎
嶭人明慶氏禮博物識古為儒者宗
寒朗
嶭人為明帝辯楚獄者
侯史光 【按光晉武帝時人當在劉毅任愷之次而雜入漢代非是】
掖縣人散騎常侍與皇甫陶等持節(jié)循省風俗還奏事稱旨遷少府卒家貧賜錢以葬
趙彥
瑯邪人勸宗資發(fā)五陽郡兵從孤虛 【從孤虛后漢書方術傳作從孤?lián)籼摯嗣撊糇帧?推遁甲破徐兗羣盜
鄭康成
大司農(nóng)高密人宋封高密伯
滕撫
北海劇人涿令破東南羣盜者 【涿令破東南羣盜者按后漢書撫破羣盜時為九江都尉拜中郎將歷官終左馮翊今于氏但云為涿令何也】
王望
瑯邪人青州刺史擅發(fā)廩賑饑者
淳于恭
北海淳于人以孝義征為郎
童恢
瑯邪姑幕人循吏
周璆
樂安人 【陳蕃傳】
公沙穆
膠東人明經(jīng)舉孝廉遷鄫相 【明經(jīng)舉孝廉遷鄫相按后漢書方術傳穆舉孝廉以高第為主事遷繒相今不言為主事則遷字上無所承矣又按本傳穆官至遼東屬國都尉亦非終于繒相也(鄫兩漢書并作繒)】
承宮
瑯邪姑幕人中郎將明春秋
司馬均
東萊人隱居教授誠信行乎鄉(xiāng)里爭曲直者輒曰敢祝少賓乎心不直者終不敢少賓均字祝詛也
牟融 【融習大夏侯尚書見儒林傳】
太尉 郎顗明京房易
周澤 甄宇
二人皆博士明公羊傳
孫嵩
五人并安丘人嵩安丘有墓
徐苗 【按苗見晉書儒林傳不當次孫嵩后】
淳于人累世相承皆以博士為郡守
諸葛武侯
瑯邪人
孫干
北海人事昭烈為秉忠將軍
禰衡
平原人文士才辯性多傲忽傲其儕輩而已衡敢罵辱曹操有威武不挫之志文人相輕者愧衡多矣
魏征士管幼安
北海朱虛人
邴原
幼安同郡人魏丞相征事
王烈
亦北海人 【亦北海人按后漢書獨行傳烈太原人】 漢末三人皆適遼東依公孫度以避亂度安其賢民化其德
國淵 任嘏
并樂安人康成弟子俱仕魏
王修
北海營陵人魏青州別駕 【魏青州別駕按三國志修為青州別駕乃袁氏所辟不當以魏系之】 母社日亡悲感鄰里為罷社
任旐
樂安博昌人黃巾賊到博昌聞旐姓名曰夙聞任子旟天下賢士那可入其鄉(xiāng)
王基
東萊曲城人魏征南將軍
諸葛誕
瑯邪人揚州督起兵討司馬昭不克而死
吳太史慈
東萊黃人建昌都尉孫策曰聞君為太守劫州章赴文舉詣元德皆有義烈天下智士也
諸葛瑾
瑯邪陽都人吳豫州牧孔明族弟 【孔明族弟按子瑜武侯之兄而以為弟誤甚又瑾之于亮非諸葛誕之比亦不得稱族也】 吳志曰葛氏本諸人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故時人謂之諸葛
徐盛
莒人吳安東將軍
是儀
營陵人吳尚書仆射
滕允
劇人吳都亭侯 【吳都亭侯按三國志允官至太常加衛(wèi)將軍】
晉羊祜
泰山南城人南城久廢地屬費縣祜費縣人也上征吳策唐彬乃鄒人
司徒王導
臨沂人 【南史宏融曇首儉僧虔泰志筠彬皆導族】
劉毅
東萊人尚書仆射謂晉武為桓靈者
任愷
博昌人侍中
光逸
樂安人八達
解系
濟南人守正不阿為趙王倫所殺
伏滔
安邱人 【安邱人按世說新語王中郎令伏元度習鑿齒論青楚人物劉孝標注引滔集載其論略曰滔以春秋時鮑叔管仲隰朋召忽輪扁寧戚麥邱人逢丑父晏嬰涓子戰(zhàn)國時公羊高孟子鄒衍田單荀卿鄒奭莒大夫田子方檀子魯連淳于髡盼子田光顏歜黔子于陵仲子王叔即墨大夫前漢時伏征君終軍東郭先生叔孫通萬石君東方朔安期先生后漢時大司徒伏三老江革逢萌禽慶承幼子徐防嶭方鄭康成周孟玉劉祖榮臨孝存侍其元炬孫賓碩劉仲謀劉公山王儀伯郎宗禰正平劉成國魏時管幼安邴根矩華子魚徐偉長任昭先伏高陽此皆青士有才德者也元度此文有關齊地人物故具載之以裨于氏之闕】 大元中拜著作郎專掌國史領本州島大中正子系之亦有文名
繆播
蘭陵人晉懷帝中書令掌詔命盡忠為國為東海王越所害朝野憤惋曰善人國之紀也而加害焉其能終乎越死贈衛(wèi)尉
王尼
城陽人不拜東海王越越問之對曰公無宰相之能是以不拜
劉允
掖縣人避亂依冀州刺史邵續(xù)續(xù)欲降石勒允勸續(xù)歸晉元帝以允為丞相參軍仕至江州刺史
王羲之
司徒導從子余按晉室清談王謝不能免羲之獨不為流俗所移觀其止殷浩北伐之書對謝安登冶城語真豪杰之士哉使其得君王謝不足多后世徒以書札掩其器識故朱子惜之
劉超
瑯邪人蘇峻遷帝于石頭猶啟帝受經(jīng)者
顏含
瑯邪人
劉敏元
北海人忠義傳
徐邈
姑幕人儒林傳
左思
臨淄人作齊都及三都賦
石坦
劇人無居業(yè)不娶妻吊喪會葬同日共時處處見之姚萇之亂莫知所終葢異人也 【王隱晉書(王隱晉書按隱書久亡于氏何從引之若見他書亦當言某書引也今晉書隱逸傳作石垣)】
秦王猛
劇人孫鎮(zhèn)惡宋史有傳 【孫鎮(zhèn)惡宋史有傳當作宋書】 孫憲后魏并州刺史北海公清身率下北史有傳九子世號九龍子晞曰非不愛作熱官但思之爛熟耳亦名言也 【孫憲北史有傳九子世號九龍子晞曰非不愛作熱官但思之爛熟耳亦名言也按北史王憲傳憲孫云有九子晞其一也于氏以曾孫為子誤矣又按孝昭之篡晞實預謀此二語者寧足我乎】 或曰先儒謂孟子以后人物惟有子房孔明魏晉以降張賓崔浩皆比子房王景略則謂如諸葛數(shù)子優(yōu)劣果何如也愚曰孟子王佐之才使值炎劉之奮未必屑漢庭功業(yè)諸公皆功名士也故以才智相方不大相遠就其出處進退觀之則有閑矣浩事暴君以殺身賓贊羯勒以傾晉景略視二子為優(yōu)比之諸葛則不能無愧嗚呼天下英才不遇者多矣幸而成功不一二數(shù)也景略之儔容可棄乎
南燕晏謨
臨淄人撰齊記晉載記曰南燕主慕容德登營邱問謨以齊之山川邱陵賢哲舊事謨歷對詳辨畫地成圖德深嘉之拜尚書郎德又因饗宴乘高遠矚顧尚書魯邃曰齊魯固多君子當昔接慎巴生淳于鄒田之徒蔭修檐臨清沼馳朱輪佩長劍恣非馬之雄辭奮談天之逸辯指麾則紅紫成章俛仰則邱陵生韻至于今日荒草頹墳氣消煙滅永言千載能不依然
元魏賈思伯
益都人弟思同俱好經(jīng)史思伯仕至都官尚書謙恭下士人曰公今貴重寧能不驕思伯曰哀至便驕何常之有世以為雅言思同仕至侍中今壽光南有墓碑 【益都人弟思同今壽光南有墓碑按元魏益都縣冶今壽光北王胡城后齊始移冶東陽思同魏之益都人故壽光南有墓金石錄曰思同與其兄思伯后魏書皆有傳云青州(當作齊郡)益都人今其墓乃在壽光縣德夫葢未達于此也】
唐永
北海平壽人后魏北地良將性清廉無蓄積妻子不免饑寒二子陵瑾皆儒雅知名次子瑾字文周賜姓萬紐于氏
王宏
臨沂人 【臨沂人宋書隱逸傳作王宏之】 隱會稽釣魚采藥謝靈運顏延之并相欽重 【沈約宋書】
王素
瑯邪人 【瑯邪人按素與王宏之并瑯邪臨沂人而于氏一書縣一書郡他類此者非一皆其體例之參差也】 隱東陽山山中有蚿蟲聲清而形丑作賦以自況
齊任昉 【按昉歷仕齊梁不得專以齊目之】
博昌人博學能文
明僧紹
平原人初隱勞山 【初隱勞山齊書高逸傳作嶗山南史同】 弟慶符以青州刺史罷任隨歸隱江東 【弟慶符以青州刺史罷任隨歸隱江東齊書及南史并云隨歸住江乘攝山】 齊太祖稱為外臣
孟喜
蘭陵人父孟卿 【父孟卿按孟卿父子西漢經(jīng)師應次田何之后而雜入南北朝舛矣于氏紀人物既非論時世又不分郡縣故紛錯如此】 父子并傳禮易
臧榮緒
莒人撰東西晉紀 【撰東西晉紀當作晉書】 與關康之俱隱京口時號二隱
顏見遠
瑯邪人南齊御史中丞蕭衍殺齊主見遠死之子協(xié)孫之推皆知名
諸葛璩
瑯邪人齊梁征辟皆不就隱居教授妻子不見喜慍之容
梁孫謙
東莞人循吏
劉勰
東莞人撰文心雕龍
伏曼容
密州人臨海武昌太守 【密州人臨海武昌太守按梁書儒林傳曼容平昌安邱人時無密州之名(密州舊曰膠州隋開皇五年改名)又按本傳曼容歷仕宋齊梁為南海武昌臨海三郡太守】 解易詩論語老莊
隋隱士徐則
郯人隱縉云山絕粒養(yǎng)性
杜松赟
北海人大業(yè)末賊攻北海執(zhí)松赟使諭城降松赟罵賊而死
張軌
臨邑人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交每易衣而出以此見稱西魏恭帝時除隴右府長史卒家無余財惟有書數(shù)百卷
張買奴
平原人高齊太常博士 【高齊太常博士按后齊書及北史并作太學博士】 北史儒林傳云買奴經(jīng)義該博門徒千余人諸儒咸推重之尤精服氏春秋又云自晉杜預注左氏預元孫坦坦弟驥在宋并為青州刺史傳其家業(yè)故齊地多習之
孫益德
樂安人其母為人所害益德童幼復仇不避魏孝文后特免之 【魏孝文后特免之按北史孝行傳云孝文文明太后以其幼而孝決又不逃罪特免之葢孝文時祖母馮太后稱制也于氏妄省其文曰孝文后不可通矣】 見北史孝行傳 【又北海王閭數(shù)世同居有百口見節(jié)義傳】
茍金龍妻劉氏
平原人茍為梓潼太守疾病賊圍城劉氏代帥將士拒戰(zhàn)賊奪水城中渴甚劉仰天號訴得雨以衣服懸枝取水卒完城北史烈女傳
宋劉穆之
東莞人左仆射
臧燾
莒人兄子質(zhì) 【兄子質(zhì)按質(zhì)燾弟子】 守盱眙拒魏太武者
徐廣
東莞人 【東莞人按廣兄子豁在宋書良吏傳姊子何承天東海郯人于氏皆失載齊乘人物一門遺漏甚多不可勝補姑舉一隅以證其疏云劉穆之臧燾徐廣顏延之四人皆在晉宋閑而雜入隋代非是】 撰晉紀
顏延之
瑯邪人作五君詠
段文振
北海人諫煬帝寵突厥者
唐房元齡
齊州人墓在濟南東南采石山
秦叔寶
羅士信
并歷城人濟南府城中有羅姑井相傳士信故宅
段志元
臨淄人房秦段皆凌煙功臣志元孫文昌仕至太尉文昌子成式太常少卿并有才名
馬周
茌平人
杜伏威
章邱人大業(yè)末據(jù)淮南歸唐封太子太保兼行臺尚書令
任敬臣
棣州人五歲喪母哀毀天至問父曰何以報母 【五歲喪母哀毀天至問父曰何以報母按新唐書孝友傳問父上有七歲二字不可刪葢五歲兒纔知哀慕未必解圖報也】 父曰揚名顯親可也乃刻志從學舉孝廉虞世南器其人薦為宏文館學士終太子舍人
員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