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4968字
- 2015-12-26 18:21:51
竹瀝青 黃柏末。二味和勻,無時點舌上即退。
又方 用蒲黃涂之即瘥。
又方 用膽礬研細敷之。
又方 用百草霜、芒硝、滑石,共為末,酒調敷之。
木舌,乃腫硬不柔和也。宜雪硝散 治木舌。
樸硝(五錢) 真紫雪(二分) 鹽(半分)上為末,入竹瀝二三點,用白湯調敷。(咽津無妨。)瀉黃散 治小兒木舌、弄舌。
藿香葉(七分) 山梔(一錢) 軟石膏(五分) 防風(四分) 甘草(七分)上銼一劑,水煎,不拘時服。
走馬牙疳者,氣虛濕熱也。
立效散 治走馬牙疳。
青黛 黃柏 枯礬 子末(各一錢)上研細末,用米泔水先漱口內,摻貼患處。
清胃升麻湯 治小兒牙腫、流涎腮腫、走馬牙疳,主陽明之熱。
升麻 川芎 白芍 半夏(湯泡,各七分) 干葛 防風 黃連(酒炒二次) 生甘草(各五分)軟石膏(煨,一錢) 白術(七分) 白芷(三分)上銼一劑,水煎,食后熱服。能漱即含漱而吐之。漱藥不用白術、半夏。
愛吃泥土者,脾臟生疳也。
清胃養脾湯 治小兒愛吃泥土,乃脾虛胃熱所致,此藥主之。
黃芩 軟石膏 陳皮 白術(去蘆) 甘草上各等分,水煎服。
砂糖丸 膩粉一錢,和砂糖為丸,如麻子大,米飲送下,瀉出其土立愈。
黃金餅 治小兒好吃泥土。
干黃土為末,濃煎黃連汁和為餅,食之立愈。
丹毒者,火行于外也。
赤腫者,游走遍體也。
犀角消毒飲 治風毒赤紫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胸膈滿悶、咽喉腫痛、九道有血妄行、遍身赤毒及痘疹已出未出,不能決透,或已出熱不解,急服此。
牛蒡子(四錢,微炒) 荊芥穗 防風 黃芩(各一錢) 犀角(鎊) 甘草(各五分)上銼一劑,水煎,不拘時服。無犀角,以升麻代之。
冰黃散 治赤游丹毒。
土硝 大黃末(各一錢)。上合一處,新汲水調勻,用雞翎蘸藥,頻頻涂掃。
又方 用伏龍肝,不拘多少,用雞子清調敷患處,專治赤毒、赤腫、火毒走注。
泥金膏 治一切無名腫硬 赤,但是諸般丹瘤、熱瘰濕爛,大人亦同此治。
陰地上蚯蚓糞 熟皮硝。蚯蚓糞三分之二,共一處研細,新汲水、井水濃調濃敷患處,干則再上。
喉痹者,熱毒也。會厭兩旁腫者,為雙乳鵝,是易治。一旁腫者,為單乳鵝,是難治。
乳鵝差小者,為喉痹。熱結于咽喉,且麻且癢,腫繞于外,高咽喉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風是也。
甘桔湯 治小兒咽喉腫痛,風熱等毒。
桔梗(二錢) 防風 荊芥 薄荷黃 黃芩 甘草(各一錢)上銼一劑,水煎,食后頻頻溫服。
碧雪 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或生瘡癤、重舌、木舌并治。
碧雪真青黛 硼砂與焰硝 蒲黃甘草末 等分摻咽喉。
眼痛者,火盛也。
拔毒膏 治嬰兒患眼腫痛。
用熟地黃一兩,以新汲水浸透,搗爛貼腳心,布裹住,有效。
通天散 治赤眼暴發腫痛。
芒硝(五錢) 雄黃(三錢) 共為細末,吹入兩鼻內流水,雙目流淚,即效。
膿耳者,腎氣熱沖也。
羽澤散 治耳中出膿,或痛或疼,或出水。
枯礬(少許) 為細末,吹入耳中即愈。
一方 用五倍子燒灰存性為末,吹入耳亦效。
一方 用抱出雞卵皮,炒黃色,為細末,香油調,灌耳內,實時止疼。
黃龍散 治停耳。小兒因沐浴,水入耳中,水濕停留,搏于血氣,醞釀成膿耳。
枯礬 龍骨(煨) 黃丹(水飛) 胭脂(燒灰) 麝香(少許) 海螵蛸(煨)上為細末,先將紙條拭干膿水,后以藥摻入,勿令入風。
治停耳、膿耳,不問新久,痛不止。用黃蠟如皂角子大,搓成條,外用好綿艾捶熟,裹蠟條燒著,煙熏患處,痛止住熏。
鼻瘡者,風濕氣攻也。
鼻瘡:熱壅傷肺,肺主氣,通于鼻。風濕之氣乘虛客于皮毛,入于血脈,故鼻下兩傍瘡濕癢爛,是名鼻慝。其瘡不痛,但所流處即又成瘡,澤瀉散主之。
澤瀉散(治鼻瘡)澤瀉 郁金 山梔仁 甘草(炙。各一錢)上為細末,用甘草煎湯,食后調服。
頭瘡者,熱毒也。
一掃光 治小兒頭上肥瘡,或多生虱子,搔癢成瘡,膿水出不止。
細茶(三錢、口嚼爛) 水銀(入茶內研,一錢) 牙皂 花椒(各二錢)上為細末,香油調搽。
蠟油膏 治小兒頭瘡。
臘豬油(半生半熟) 雄黃 水銀(各等分)上研三味和勻,先將水洗凈膿汁,后敷藥。
臍瘡者,風濕也。
枯礬散 治小兒因剪臍外傷于風邪,以致臍瘡不干。
枯礬 龍骨(煨。各五分)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干摻臍上。
一、小兒臍中汁出并痛,用枯礬末干敷,或黃柏末敷之。又蠶繭空燒灰存性,摻之亦可。
諸蟲痛者,胃氣傷也。
追蟲散 治小兒蟲積痛。凡腹痛,口中出清水者,蟲積也。
使君子(用肉二錢,用殼五分) 檳榔(一錢。)上銼一劑,水煎,食遠服。
一方 用使君子(一錢) 檳榔(一錢) 雄黃(五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苦楝根煎湯調下。
靈礬散 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末,二錢) 枯礬(五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煎,不拘時服,當吐出蟲即愈。
練陽湯 治小兒蛔蟲。歌曰:蛔蟲退場門有三般,口鼻中來大不堪;如或白蟲兼黑色,靈丹縱服病難安。
苦楝根皮(二錢)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錢氏白術散 治小兒冬月吐蛔,多是胃寒胃虛所致。
人參(去蘆) 白術(去蘆) 茯苓(去皮) 藿香 甘草(各二錢) 木香(二錢)丁香(二粒) 干葛(二錢)上銼,每劑一二錢,水煎溫服。
尾骨痛者,陰虛痰也。
小兒尾骨痛,乃是陰虛痰火所致。若陰虛而痛者,宜補陰降火湯主之;痰火作痛者,宜化痰降火湯主之。
補陰降火湯 治陰虛尾骨節痛。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黃(酒蒸) 黃柏(炒) 知母(酒炒。各等分)上銼,少用官桂為引,或以前胡、木香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化痰降火湯 治痰火尾骨節痛。
陳皮(去白) 半夏(姜汁制) 茯苓(去皮) 澤瀉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 甘草(各等分)上銼,必用前胡、木香為引。蓋陰虛,故痰盛也。若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陰腫疝氣者,寒所郁也。
秘方 治小兒偏墜氣痛。
五倍子燒灰存性為末,以好酒調服,出汗立愈。
又方 治小兒外腎腫大。
牡蠣,不拘多少,為末,用雞子清調涂,即消。
又方 治陰囊忽腫,或坐地多時,或風邪、或蟲蟻吹者。
蟬蛻五錢,水一大碗,煎湯洗腫處,其痛立止。若不消,再煎再洗,后服五苓散,燈草煎服。
又方 用蔥園內蚯蚓糞,以甘草汁調,涂腫處,或薄荷汁調亦可。
仙傳方 治風熱,外腎 赤腫痛,日夜啼叫,不數日,退皮如雞卵殼。愈而復作,用老杉木燒灰,入膩粉,清油調敷患處即效。
盤腸氣痛者,風冷所搏也。
小兒盤腸氣痛者,則腰曲干啼、額有汗,是小兒為冷氣所搏而然。其口閉腳冷,或大便青色不實、上唇干者是也。此多因生下洗遲,感受風冷而致也。急用蔥湯淋洗其腹、揉蔥熨臍腹間,良久,尿自涌出,其痛自止,宜服乳香散。
乳香散 治盤腸氣痛。
乳香 沒藥(各等分)。共為細末,以木香煎湯調服。
脫肛者,大腸虛滑也。
小兒脫肛,皆因久患瀉痢所致。大腸頭自糞門出而不收。宜用蔥湯熏洗,令軟送上。或以五倍子為末,敷而頻托入;又以五倍子煎湯洗亦可。又以鱉頭燒灰存性,香油調敷;一法,以此物燒灰熏之,久自收。
又以東壁土泡湯,先熏后洗亦效。
提肛散 小兒大腸氣虛,肛門脫出。
龍骨(一錢半) 訶子( 去核) 沒石子 赤石脂 罌粟殼(去蒂,穣,醋炙。各等分)上為末,用米飲調,食前服。仍將蔥湯熏洗,令軟,款款托上。
一方 用蓖麻子搗爛,貼頂上,腸收即去之。
脫肛洗藥 苦參 五倍子 陳壁土上等分,水煎湯洗,次用木賊末搽上。
遺尿者,膀胱冷弱也。
雞 散 治小兒遺尿。
雞 (一具) 雞腸(一具,燒存性) 豬泡(炙焦)上為末,每服一錢,黃酒調服。男用雌、女用雄。
破故紙散 破故紙一兩,炒為末,每服一錢,熱湯調下。
桂肝丸 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去者。
官桂為末 雄雞膽一具,等分搗,丸如小豆大。溫水送下,每日進三服。
尿濁者,濕滯脾胃也。
澄清散 治小兒大便白、小便濁,或澄之如米泔。
白術 茯苓 白芍(炒) 黃連(姜汁炒) 澤瀉 山楂(去子,各一錢)青皮(四分) 甘草(生,二分)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便血者,熱傳心肺也。
凡初生嬰兒,七日之內,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氣熱盛之所致也。因母食酒面炙爆熱毒等物,流入心肺,兒在胎內受之。熱毒傳入心肺,且女子熱入心,故小便有之;男子熱入于肺,故大便有之。治法,以生地黃取自汁,入蜜少許和勻,溫服,男女皆效,或甘露飲兼服尤妙。
甘露飲 治小兒胃中客熱,牙宣口臭、齒齦腫爛、時出膿血、饑煩不欲飲食及目赤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及身面皆黃、肢體微腫、大便不調、小便赤澀并治。
熟地黃 生地黃(酒洗)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枳殼(酒炒) 茵陳 黃芩(酒炒)枇杷葉 石斛 甘草(各等分)上銼一劑,水煎,食后臨臥服。
一方 用生蒲黃、油頭發燒灰,各一錢,為末,生地黃汁,或米飲、乳汁調,同服。
下淋者,膀胱郁熱也。
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拂便熱。
赤茯苓(六錢) 赤芍藥 山梔仁(各二錢) 條黃芩(三錢) 當歸 甘草(各五分)上銼一劑,每服三錢,燈芯一團,水煎服。
一方 用生地黃、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各二錢。
吐血者,榮衛氣逆也。
黃金丸 治小兒吐血、衄血、下血。
黃芩不拘多少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實大。三歲兒,每一丸,鹽湯化下。
柏枝散 治小兒衄血、吐血。
柏枝(曬干) 藕節(曬干) 各等分為末。三歲者,服半錢,藕汁和蜜一匙調白湯下。
一方 用山梔子炒黑,每用三錢,生姜煎。
又方 治咯血、吐血、衄血。
用白芍藥為末,磨犀角汁調服愈。
秘方 治小兒吐血不止。
用黃連末一錢、豆豉二十粒,水煎溫服。
小便不通者,膀胱火也。
通神散 治小便緊急不通,或去血。
小便閉塞不堪言,唯用兒茶末一錢;蓄煎湯來送下,霎時溲便涌如泉。
五苓散豬苓 澤瀉 茯苓 白術(各等分) 官桂(減半)上銼一劑,水煎,食前服。加車前子、燈草尤效。
大便不通者,臟腑熱也。
萬億丸治大便不通如神。(方見通治。)沒藥散 治小兒風與熱滯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沒藥 大黃 枳殼(炒) 桔梗(各二錢) 木香 甘草(各一錢,炙。)上銼,每劑一錢,姜三片,水煎服。
治新生小兒二三日不大小便,用蔥汁、人乳各半,調勻,抹在口中同乳帶下即通。
掩臍法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
取連根蔥白一莖、生姜一塊、淡豆豉二十粒、鹽一小匙,同研爛、捏作餅子,貼臍中。烘熱貼之,用絹帛扎定。良久,氣透自通。不通,再易一餅。
二妙散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
六七月間,尋牛糞中有蜣螂,不拘多少,用線串起陰干收貯。用時,取一個,要全者,放凈磚上,四面以炭火烘干,以刀從腰切斷。如大便閉,用上半截;小便閉,用下半截;二便俱閉,全用。為細末,新汲水調服。
水腫者,土虧水旺也。
加味五皮飲 治小兒四肢腫滿,陽水陰水皆可服。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一錢) 加姜黃 木瓜(各一錢)上銼一劑,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加陳皮、桑白皮。
牽牛散 治小兒諸般腫脹。
黑牽牛(半生半炒) 取頭細末,每服一二匙,桑白皮煎湯,磨木香汁調服。
黃膽者,脾胃濕熱也。
茯苓滲濕湯 治小兒黃膽,寒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水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飲食。
茯苓 茵陳 山梔 黃連 黃芩 防己 白術 蒼術 陳皮 青皮枳殼 豬苓(各一錢) 澤瀉(三分)上銼,水煎,徐徐溫服。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如傷食不思食加砂仁、神曲(炒)、麥芽(炒)。
汗者,陰陽偏勝也。
團參湯 治小兒虛汗,或心血液盛亦發為汗。此藥收斂心氣。
新羅人參 川當歸(各三錢)上細銼,用雄豬心一個,切二片。每服二錢,豬心一片,井水一盞半煎,食前作兩次服。
止汗散 治小兒腫而自汗。
故蒲扇灰(如無扇,只將舊蒲燒灰) 為末,溫酒調服。
牡蠣散 治小兒盜汗,因食生冷之物過度,或熱水淘飯,大能損土,為水之所傷,不能制其津液,故汗自出也。
牡蠣( ,二錢) 黃 (蜜炙) 生地黃(各一兩)上銼一劑,水煎服。
斑者,陰陽毒瓦斯也。
治小兒身常發熱風斑,及腳指常紅腫,此脾經風熱也。用防風通圣散去硝黃,加鼠粘子、酒炒黃連,為末,亦用防風、白芷、薄荷、黃連、黃芩、黃 、黃柏煎湯浴之,宜避風。
解顱鶴節者,胎元不全也。
解顱宜八物湯。有熱加酒炒黃連、黃 、甘草,水煎服。外絹帛緊束,及以白芨末敷之。
人參地黃丸 治小兒顱囟開解、頭縫不合,此乃腎氣不成。胝主腎髓而腦髓海,腎氣不盛,所以腦髓不足,故不能食。
人參(二錢) 懷熟地(四錢) 嫩鹿茸 干山藥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山茱萸(去核。各二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用人參煎湯研化,食遠服。
鶴節宜當歸地黃丸 治小兒血氣不充,故肌瘦薄、骨節呈露如鶴之膝。
懷熟地(酒蒸,八錢) 山茱萸(酒蒸,去核) 山藥(蒸) 澤瀉(去毛) 牡丹皮(去梗)白茯苓(去皮) 當歸(酒洗。各三錢) 一方加鹿茸(酥炙)、牛膝(酒洗。各四錢,去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用熱水研化,食前服。仍以大南星炮去皮臍,研細末,入米醋調,敷絹帛上,烘熱貼之,亦良法也。
行遲發遲者,血氣不充也。
行遲宜調元散 治小兒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開解、肌肉消瘦、腹大而脹、語遲行遲、手足如筒、神色昏慢、齒生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