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4965字
- 2015-12-26 18:21:51
助胃膏 治元氣、脾胃虛弱,吐瀉不止,不思飲食及久瀉虛寒。
人參 白術(去蘆) 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錢半) 白豆蔻(去殼) 木香 山藥(炒,五錢)肉豆蔻(面包煨,捶去油,二個) 砂仁(炒,二十個) 丁香 官桂 藿香(各三錢) 陳皮(五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米湯化下。
秘方 治小兒水瀉。白礬、黃丹各五錢,用蔥白搗爛,涂臍上即止。
治小兒吐瀉 小丁香,陳皮(各等分)。水煎溫服。
一小兒數歲間,每停食,輒服峻利之藥,后肚腹膨脹、嘔吐泄瀉。先用六君子湯,諸癥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腹脹,飲食后即瀉,手足逆冷,此脾氣虛寒也。先用人參理中丸,后用六君子湯而愈。
一小兒吐瀉乳食,色白不化,露睛氣喘,此脾肺不足、形病俱虛也。先用異功散加桔梗、柴胡頓愈;再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因驚吐瀉腹脹,先用六君、木香、柴胡治之稍可;又以五味異功散而愈。后因驚搐痰甚,或用鎮驚化痰之藥,倦怠不食而泄益甚。先用異功加木香、鉤藤,四劑而愈。(方俱見補益。)一小兒面黃肌瘦、泄瀉無度、腹脹如鼓、不思飲食,百藥不效。余教用好生白術,酒磨濃汁,以溫酒調,空心服,二三日即愈。
痢疾
東垣云:白者,濕熱傷氣分;赤者,濕熱傷血分;赤白相雜,氣血俱傷也。
痢疾者,腹中實積也。
萬億丸(方見通治。) 治小兒下痢赤白、腹痛初起者,一服即愈。
一方 治小兒痢。用雞子一個,冷水下鍋煮一沸,取出,去白用黃研碎,以生姜汁小鐘半鐘和勻,與兒食。忌茶。
姜茶煎 治痢疾腹痛,不問赤白冷熱,皆可用之。
老生姜(切片、三錢) 細茶(三錢) 用新汲水煎服。
一方 用生姜、細茶、連根韭菜,三味同姜汁酒調,立止。
仙梅丸 治痢疾發熱發渴者。
細茶 烏梅(水洗則去核,曬)上為末,用生蜜揭作丸,彈子大。每一丸,水冷熱隨意化下。
鐵門拴 治赤白痢疾、五種泄瀉。
文蛤(炒黃色,一兩) 白礬(半生半 ,共三錢) 黃丹(二錢)上為細末,黃蠟一兩,熔化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大人十五丸,小兒五七丸,茶一錢、姜二錢煎湯下。
瀉痢方 五倍子炒黃色為末,烏梅肉水浸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白痢,冷米湯下;赤痢,姜湯下;水瀉,冷水下。
水瀉痢疾方 飛白礬(一錢)、丁香(五分)。共為末,水瀉白水下,痢疾黃酒下。
石蓮散 治小兒禁口痢,嘔逆不食神效。
石蓮肉(炒去心)上為末,每服一二錢,陳倉米飲調下。如嘔,加生姜汁二匙同服。一方,山藥末半生半炒,米飲調下。
香連丸 黃連(十兩,用吳茱萸五兩,水拌濕,入瓷器,頓滾湯中半日,炒焦黑) 木香(二兩)上為末,醋糊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白湯下。
固腸丸 治紅白痢,日久不止。
黃蠟(一兩) 黃丹(一兩,水飛) 共化一處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三丸。紅痢甘草、白痢干姜、紅白痢甘草、干姜湯下,空心服。
治水瀉痢疾 用鳳眼草蜜水炒,為細末,每服一錢。水煎,空心服,立止。
一小兒患痢脫肛,色赤或痛,用補中益氣湯送香連丸而愈。后傷食作瀉,復脫肛不入,仍用前湯,更以蓖麻仁研,涂頂門而愈。
一小兒患痢,口干發熱,用白術散煎與恣飲,時與白術散送下香連丸而安。
一小兒久痢,里急后重,欲去不去,手足并冷,此胃氣虛寒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補骨脂、倍升麻、柴胡而愈。
瘧疾
瘧者,膈上痰結也。萬億丸(方見通治。)芫花散 治小兒瘧疾。
芫花根為末,每用一二分,三歲兒用三分。以雞子一個,去頂入末攪勻,紙糊頂口,外用濕紙裹,灰火煨熟,嚼吃。
天靈散 天靈蓋燒存性,為細末。每服五匣,黃酒調下立止。
消癖丸 治瘧母、停水結癖、腹脅堅痛。
芫花(炒) 朱砂(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十丸,棗湯送下。
祝由科 治瘧疾不愈。咒曰:吾從東方來,路逢一池水,水里一條龍,九頭十八尾,問伊芳食甚的,只吃瘧疾鬼。上念一遍,吹在果子上,念七遍在上。令病患于五更雞犬不聞時,面東而立食訖,于靜室中安睡。
忌食瓜果葷肉熱物。此法十治八九,無藥處可以救人。果者,謂桃、杏、棗、栗之類。
一小兒先因停食腹痛,服峻厲之劑,后患瘧,日晡而作。余以為元氣下陷。欲治,以補中益氣湯。不信,泛行清熱消導,前癥益甚,食少作瀉。余朝用前湯,夕用異功散加當歸,月余而愈。
一小兒每午前先寒后熱,不久愈。用六君子加炮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旬余而安。(方見補益。)
咳嗽
咳嗽者,肺傷風也。
參蘇飲 治小兒四時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喘急、痰涎壅盛、鼻塞聲重、涕唾稠粘、及內傷外感、一切發熱喘嗽。
紫蘇 陳皮 前胡 桔梗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去皮) 干葛 枳殼(麩炒。各等分) 甘草人參(二味減半) 木香(少許)上銼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服。若肺實有邪,去人參,加黃芩、桑白皮、杏仁。
參花散 治咳嗽發熱、氣喘吐血。
人參 天花粉(各等分) 為末,每服五分,蜜水調下。
蜜梨噙 治咳嗽喘急。
甜梨一個,刀切勿斷,入蜜于內,面裹,灰火煨熟,去面吃梨愈。
一方 治小兒喉中痰壅喘急。用巴豆一枚,去殼搗爛,作一丸,以棉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中,痰即墜下而愈。
一方 治傷寒潮熱痰咳(男婦小兒皆可用。)郁金(三錢) 石膏(一兩, 過。)上共為末,每服二三匙,清茶送下。
一小兒傷風,咳嗽發熱,服解表之劑,加喘促出汗。余謂脾肺氣虛,欲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補之。
不信,乃自服二陳、桑皮、枳殼,而發搐痰壅,仍用前藥加鉤藤鉤而痊。
喘急
喘急者,痰氣盛也。
一捻金 治小兒風痰吐沫、氣喘咳嗽、肚腹膨脹、不思飲食。小兒肺脹喘嗽,多人看作風喉;大黃、檳榔、二牽牛,人參分兩等求;五味研成細末,蜜水調量稀稠;每將一字下咽喉,不用神針法灸。
上其癥,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脅搖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嘎不鳴,痰涎涌塞,俗云馬脾風。若不急治,死于旦夕也。
治小兒喉中痰壅喘甚 用巴豆一粒搗爛,作一丸,以棉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痰即墜下,效。
一小兒患喘,服發汗之劑,汗出而喘益甚。用異功散頓愈;又用六君子湯而痊愈。(方見補益。)一小兒有哮病,其母遇勞即發,兒飲其乳亦嗽。用六君子、桔梗、桑皮、杏仁治之,母子并愈。
(方見補益。)
小兒初生雜病
小兒初生,宜先濃煎黃連甘草湯,急用軟絹或絲綿包指蘸藥,摳退場門中惡血。倘或不及,即以藥湯灌之,待吐出惡沫,方與乳吃。令出痘亦稀,諸毒瘡亦少。
一初生三五月,宜繃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致驚癇。
一乳與食,宜相遠,不宜一時混吃,令兒生疳癖痞積。
一宜用七八十歲老人舊裙,舊襖改作小兒衣衫,真氣相滋,令兒有壽。富貴之家,切不宜新制 絲綾羅氈絨之類與小兒穿,不唯生病,抑且折福,必致夭殤。
一小兒生四五個月,止與乳吃;六個月以后,方與稀粥哺之;周歲以前,切不可吃葷腥并生冷之物,令兒多疾。若待二三歲后,臟腑稍壯,才與葷腥方好。
延生第一方 小兒初生,臍帶脫落,收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圍燒,至煙將盡,放土地上,用瓦盞之類蓋之存性,研為細末;預將朱砂透明者為極細末,水飛過,臍帶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厘,生地黃、當歸身煎濃汁一二蜆殼,調和前兩味,抹兒上 間及乳母乳頭上,一日之內,晚至盡;次日,大便遺下穢污濁垢之物,終身永無瘡疹及諸疾,生一子則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滌穢免痘湯 用練樹子一升,至正月初一日子時,父母只令一人知,將練子煎湯,待溫,洗兒全身頭面上下,以去胎毒。洗后,不出痘疹。如出亦輕,或只三五顆而已。
一方 用五六月間收絲瓜小小蔓藤陰干,約重二兩半收起,煎湯洗。
一方 用葫蘆上藤蔓,如前法亦可。
稀痘萬金丹 治嬰兒未出痘時,胎毒在臟腑,因時氣而發也。如在春秋二分,每服一丸,使痘毒漸消,出時稀少。如遇出痘時氣,身一發熱,即磨服一丸,毒從大便而出。若有黑陷倒靨,化下一丸,即起死回生。如痘出至七日,若服,恐泄元氣。修合者不可加減,以取不效。
麻黃根 升麻(各一兩半) 羌活 樺皮 茜草根 栝蔞根 鼠粘子(炒) 天麻 連翹(各一兩)當歸 芍藥 川芎(各七錢)上銼作片,用水五升,煎至半升,去渣,入銀器內,以湯頓成膏,入煉蜜少許,調勻,入后藥:朱砂(五錢)、 冰片、雄黃(各五分)、蝦蟆灰(一錢半)、麝香(七分)、全蝎(十四個,炙)。上為末,入前藥和勻,分作十丸,以蠟封之,如彈子大,臨時用豬心血、或兔血調勻,熱酒調下,溫服。
凡初生小兒,口 并牙根生白點,名馬牙,不能食乳。此與鵝口不同,少緩即不能救,多致夭傷。
急用針縛箸頭上,將白點挑破出血,用好京墨磨薄荷湯,以手指捻母油頭發蘸墨遍口 擦之。勿令乳食。
待睡一時,醒方與乳食,再擦之。
小兒不時變蒸,變者,異常也,蒸者,發熱也,所以變換五臟、蒸養六腑,須要變蒸多變,氣血方榮,骨脈始長,情性有異,則后來出痘輕可。凡變蒸,不宜服藥?;蛞騻场⒁騻L、因驚嚇等項夾雜,相值而發,令人疑感,亦須守候一二日,俟病勢真的,是食則消食,是風則行痰,是驚則安神。若變蒸而妄投藥餌,則為藥引入各經,癥遂難識,而且纏綿不脫,反藥有所誤也。
一小兒月內發搐鼻塞,乃風邪所傷。以六君子湯加桔梗、細辛,子母俱服;更以蔥頭七莖、生姜一片,細擂攤紙上,合置掌中,令熱急貼囟門,少頃,鼻利搐止。
一小兒未盈月發搐嘔乳、腹脹作瀉,此乳傷脾胃。用五味異功散加漏蘆,令母服之,兒亦服匙許,遂愈。
小兒雜病
胎熱胎寒者,稟受有虧也。
胎熱:小兒生下,面赤、眼間口中氣熱、焦啼煩躁。
甘草(一錢) 黑豆(二錢) 淡竹葉(五個)上銼一劑,燈草七莖,水煎,頻頻少進,令乳母多服。
胎寒:母孕時受寒,兒生下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大便青黑、口冷腹痛、身起寒栗。
當歸(炒) 黃 (蜜炒) 桂心 黃芩(炒) 細辛 龍骨(細研) 白芍(煨,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匙,以乳汁調下。
臍風撮口者,胎元有毒也。
臍風:多因斷臍之時,被風濕所乘,或者胎元稟有熱毒,則兒下胎時,視按其臍,必硬,直定有臍風,必自臍發出一道青筋,行肚則分兩岔。行至心者必死。于青筋初發,急用燈芯點油燃于燈上,自青筋頭并岔行盡處燎之,以截住,不致攻心;更以外灸中脘三壯,內服萬億丸一二粒,以泄其胎毒也。
五通膏 治小兒臍風撮口。
生地黃 生姜 蔥白 蘿卜子 田螺肉(各等分)上件共搗爛,搭臍四圍一指濃,抱住一時,有屁下泄而愈。
治小兒斷臍不如法,七日內有風出,用直僵蠶二三條,炒去絲,為末,蜜調,敷口或乳頭上、帶下亦可。
香螺膏 治臍風腫硬如盤。
田螺三個,入麝少許,搗爛,搭臍上,須臾,再易,腫痛立消。
宣風散 初生小兒,臍風撮口、多啼不乳、口出白沫。
全蝎(二十八個,頭尾全者,去毒,用酒炙,為末) 麝香(一字,另研。)上同和勻細末,每用半字,金銀煎湯調服。
撮口:由胎氣挾熱,風邪入臍,毒流心脾之經,故令舌強唇青、聚口啼哭不得,當視其齒根之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急以溫水蘸青綿布裹指,輕輕擦破,即開口便安。甚者,用牛黃二分,將竹瀝調,滴入口即愈。
胎驚夜啼者,邪熱乘心也。
胎驚宜鎮驚散 治小兒在胎受驚,故生下來盈月而驚也。
朱砂(研細入) 牛黃(少許) 取豬乳汁調稀,抹入口中,加麝香少許尤效。
夜啼宜花火膏 治邪熱相乘,焦躁夜啼。
燈火三顆,以乳汁調,抹兒口,或抹母乳上,令兒吮之。
一方 用燈芯燒灰,敷乳上,令兒吮之。
一方 加朱砂,共研末,用白蜜調,待兒睡,抹兒口內。
蟬花散 治小兒夜啼不止,狀若鬼祟。
蟬蛻七個,下半截為細末,用薄荷湯調入,好酒少許,食后服?;蛘卟恍牛瑢⑸习虢貫槟?,根據前法服,復啼如初。古人立法,莫知其妙。小兒觸犯禁忌而夜啼者,宜醋炭熏,服蘇合香丸。
一方 用火柴頭一個,長四五寸,削平,面用朱砂寫云:撥火杖、撥火杖、將來作神,將捉著夜啼鬼,打殺不要放,急急如律令。
小兒夜啼不止,將朱砂書“甲寅”二字,貼床頭即止。
中惡天吊者,冒犯邪氣也。
中惡宜辟邪膏 治小兒卒中惡毒,心腹刺痛、悶亂欲死等癥。
降真香 白膠香 沉香 虎頭骨 鬼臼 龍膽草 人參 白茯苓(各五錢)上為細末,入雄黃半兩、麝香一錢,煉蜜為丸,乳香湯下。
天吊宜鉤藤散 治小兒天吊、潮熱。
鉤藤 人參 犀角(各五錢) 全蝎 天麻(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上銼一劑,水煎服。
鵝口、口瘡者,胃中濕熱也。
牛黃散 治小兒口中百病,鵝口口瘡、重 不能吮乳及咽喉腫塞、一切熱毒。
牛黃 冰片 硼砂 辰砂(研。各一分) 雄黃 青黛(各二分) 牙硝(一分半) 黃連(末八分) 黃柏(末八分)上共入乳缽內研勻,每用少許,敷入口內。
瀉心湯 治小兒口瘡。凈黃連為細末,蜜水調服。
一方 治小兒白口瘡。用黃丹、巴豆仁同炒焦,去豆用丹,摻口瘡上立愈。
重舌、木舌者,脾經實火也。(附弄舌。)重舌,乃舌下生舌也。宜當歸連翹湯 治小兒心脾有熱,舌下有形如舌而小者,名曰重舌,及唇口兩傍生瘡。
歸尾 連翹 白芷(各三錢) 大黃(煨) 甘草(炙。各一錢)上銼劑,水煎,食后頻服。
千金方 治重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