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書名: 周易淺述作者名: (清)陳夢雷本章字數: 4147字更新時間: 2015-12-26 18:10:52
己上、太高也。陰陽和則雨。小畜一陰不能固陽、陽尚往故不雨。此則四陰過陽、陰太高亦不能與陽和而為雨矣。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是謂災眚。
此爻與九四正相反。四前遇陰。上六已高、不復遇陽矣。動體之極、又陰過之極。震有飛鳥象。變離為網罟、有飛鳥離之象。陰柔過高、天災人眚皆所自取、兇之甚也。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卦不宜上。上則過亢、必取兇也。全卦陰過乎陽、占者宜小事不宜大事、凡事宜下而不宜上。六爻唯二最吉。以在下卦之中、不至太過。而所居得正、又合利貞之義也。五不正不能有為。若初之不正而援上、上之動極而過高、皆兇之甚者。二陽爻則四以居柔而無咎、三以恃剛而致兇、與時行之難也。
既濟既濟、下離上坎。水在火上、相交為用、天下事已濟之時也。又涉川曰濟。既濟未濟二卦皆有坎體??苍趦扔须U為未濟、坎在外則無險為既濟也。又以卦畫言之。六爻皆應、剛柔皆當其位。至此無不濟矣、故為既濟。
既濟次小過。按、序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也。全彖當既濟之時、自有可亨。然六爻陽在陰下、故亨者小。剛柔皆當、故利于貞。然事之既濟、則圣人憂盛危明之心正于此始。蓋治亂相因、理勢自然也。六爻皆有戒辭。內三爻皆既濟之象、即彖之初吉也。外三爻漸入于未濟、即彖之終亂也。此全彖六爻之大旨也。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既濟、事之既成也。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相應各得其正、故為既濟。亨小。按、本義作小亨。既濟之終未濟之始、猶日中則昃之意、故亨亦小也。六爻皆正、所以利于貞也。既濟故初吉。終為未濟故亂。此雖圣人警戒之辭、亦理數之自然。又內卦離明、外卦坎險、亦初吉終亂之象也。
彖傳柔得中終止、又推文王言外之意。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
按、本義謂者下脫小字。小者亨、蓋爻有三陰得位而三陽下之、故曰小者亨也。然按彖辭、似以事之既濟則泰否相仍、所亨亦小。夫子彖傳又推言外之意、大旨亦並行不悖也。
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
以卦體言。六十四卦六爻皆應而得位者、獨此而已。
初吉、柔得中也。
指六二也。
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文王初吉終亂之占。就理數自然言之、如泰極為否之類。夫子彖傳則又于言外而推之于人事也。蓋未濟則圖其濟、既濟宜保其濟。柔在二則吉、在上則亂。蓋柔順得中則善、處濟之初所以吉也。然天下治亂相乘、終極必變。終以優柔自處則有止心、止而不挽救、亂之所由生也。然則當既濟之時者、始則柔順文明、終必貴于剛健振作。庶幾知窮變通久之道、而具撥亂反正之才者乎。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之。
思患、坎離象。豫防、離明象。按、大全項氏謂人之用莫大于火、而火常生患。善濟火者莫如水。常儲水以防火、則其患亡矣。此說似近而意未備。竊按、水在火上則水火有相濟之功、而其終也有相克之患。蓋水能滅火、火亦能干水。思其患而豫防、則相為用而不相為害。以此推之天下事、莫不皆然也。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初應六四、坎有輪象。輪所以行、曳之則不行矣。初九當濟之初、守正而不輕進、有曳其輪之象。坎為狐。初在一卦之后、又有尾象。狐必揭其尾而后濟。濡尾則不掉、不速濟也。以剛在下、有濡其尾之象。徐進而不躐等、無咎之道也。
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
得慎始之義。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茀、車之蔽也。離為中女。二柔婦象。上應九五、坎為輿。離又中虛。
茀象。二五本正應、以當既濟之時。九五剛中之君反有中滿之勢、不能下賢以行其道。又坎為盜。故有婦喪其茀之象。言失其所以行也。卦歷六爻復于二、為七位。中正之道不可終廢。二歷七數、中正自在、與五必有合也。故有勿逐七日得之象。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不失其中、則濟世之具在我。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九三應上坎體、坎居北、有鬼方之象。離為甲胄為戈兵、九三以剛居剛、有高宗伐鬼方之象。自四至上歷三爻、又離居三、有三年克之之象。
必三年而后克、言其不輕濟也。然既克之后而用小人、則除一亂又生一亂矣、故戒以勿用。既濟之后、常存未濟之虞也。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師至三年、師老財匱矣。兵不可輕用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繻作濡。衣袽、以塞舟之罅漏者。四坎體之下、有漏舟之象。當既濟之時、以柔居柔、以豫而知戒者。故有衣袽已備、終日不忘戒懼之象。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亂生于治、疑禍患之將至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五陽、東鄰之象。二陰、西鄰之象。離有牛象。五坎水能滅火、有殺牛象。禴、夏祭。離為夏、禴祭之象。九五居尊而時已過、不如六二之在下適當其時、故有東鄰殺牛之大祭、反不如西鄰之禴祭受福之象。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方來之吉猶未艾、二之所以勝五也。
上六。濡其首。厲。
既濟之極、坎險之上。而以陰柔處之、故有狐涉水而濡其首之象、危厲可知。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危亡不久。既濟全彖六爻、皆有警戒之詞。蓋天道否泰循環、固理勢之自然。亦圣人治不忘亂、安不忘危之深心也。
未濟未濟、下坎上離。火在水上、不相為用。又六爻皆不得位。故為未濟。
未濟次既濟。按、序卦、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既濟物之窮。
窮無不變易者、變易不窮。未濟則未窮也。未窮則生生不絕矣。又后天八卦以坎離、居先天乾坤之位。蓋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故坎得乾之中畫、離得坤之中畫。上經首乾坤而終坎離、后天首咸恒而終既濟未濟。既濟水火之交、六爻皆當、萬物之終也。未濟水火不交、六爻皆反、終則有始也。此未濟所以次既濟、而為全易之終也。全彖卦雖未濟、終有可亨之道。幾濟而猶未濟、故無所利。而彖傳又以剛柔之應以見其亨、蓋未濟固終濟也。六爻下三爻在坎險之中、皆未濟之象。上三爻離明、則未濟者終濟矣。此全卦六爻之大畧也。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未濟、事未成也。水火不相交、不相為用。卦之六爻皆失其位。故曰未濟。未濟有終濟之理、故亨。既濟已然之亨、又陽居陰下、故曰小。未濟方來之亨、又陽在陰上、故但曰亨。彖傳柔得中、則又就卦體而推之人事也。坎有狐象。坎在下、小狐象。狐老者多疑、小者輕于濟。狐尾大、涉必揭其尾。汔、幾也。幾濟而濡其尾、則未能濟矣、何所利乎。蓋未濟雖終有可亨之道、使如小狐之濡尾、則亦無所利。戒占者之辭也。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
彖未濟之亨、就天運之自然言之。夫子又專指六五一爻、言人事有致亨之道也。柔而得中、則既非柔弱無能、又不剛猛僨事。小心慎密、處置得宜。未濟者終濟、此其所以亨也。
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未出中、指二也。九二在坎險之中、未能出也。不續終、指初也。初在下為尾。二所以不能出險、以初陰柔力微、故首濟而尾不濟、不能續其后也。雖不當位而剛柔皆應、則彼此相輔、終成濟險之功。此二語又覆解亨之義。蓋柔既得中、又與剛應、故能亨也。二五固剛柔應、然全卦剛柔皆應、故于此覆言之。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辨物如火之明、居方如水之聚。又水火異物、故以之辨物、使物以羣分。水火各居其所、故以之居方、使方以類聚也。
初六。濡其尾。吝。
以陰居下、當未濟之初、未能自進、故有濡尾之象而至吝也。既濟濡尾無咎、此則吝者、既濟陽剛得正、離明之體。當既濟之時、知緩急而不輕進。故無咎。此則才柔不正、坎險之下。又當未濟之時、冒險躁進。則至于濡尾而不能濟矣。故吝。然彖言無攸利而此但言吝、則以卦之初、失尚未遠也。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程傳作不知之極、從之??仓醪蝗珉x之初明知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坎有輪象。九二上應六五、有陽剛之才、可以濟矣。而居柔得中、自止而不進、有曳其輪之象。九居二非正。而得為下之宜、正也、故曰貞吉。
既濟初兩象、此分初二兩爻。初欲進不能而吝、才柔故也。二可進而不輕進而吉、才剛與既濟初九同故也。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九居二非正、以中故得正也。
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川。
陰柔不中正、居未濟之時、以征則兇。利涉大川。本義謂將出乎坎、有利涉之象。蓋行者可以水浮、而不可以陸走也。又曰、或疑利字上當有不字。今從后說為優。蓋二陽剛猶以守貞為吉、三陰柔非利涉可知矣。
象曰。未濟征兇、位不當也。
未濟六爻皆不當、獨于三言之者、陰柔居險極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九居四不正而有悔、勉而貞則吉而悔亡、戒之也。未濟之四即既濟之三。三以上為鬼方、四以初為鬼方??脖狈健⒂泄矸较?。離為甲胄戈兵、有伐之之象。既濟九三以剛居剛、故言高宗。此以剛居柔、則大國諸侯出征者也。四變互震、震懼也。臨事而懼、可以勝矣。在既濟言憊、此則受賞。蓋既濟之世利用靜、未濟之世利用動。當未濟之時、以剛居柔、上承六五、以克初陰。雖隔初三爻、有三年之久。而有剛健之才、有承有應、故有代[“代”當作“伐”、從文瀾本]伐鬼方而終受賞之象。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已出其險、則伐亂之志可行也。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以六居五、非貞也。然文明之主、居中應剛、虛心以求下之助、故得貞而吉。離體光明、虛以應九二之實、故又有君子之光而有孚之象、其吉可知。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日光曰暉。言如日光之盛也。六五乘承應皆陽剛、君子相助為理、故曰其暉吉。
上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上與三應。三坎為酒食、又以征兇而安于未濟、有飲酒之象。上應之、有孚于飲酒之象。然上在五之上、有首之象。時雖未濟、至五則濟矣。上九陽剛、可以有為。乃過于逸樂自縱、以信于三。有飲酒而濡其首、雖有孚而亦失之象。蓋時在需、則酒食而吉。若未濟之極即濟之初、安可昵其私人、飲酒濡首以厲階兆亂乎。本義大意亦同、但未及六三之應耳。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知節、則能隨時以取中矣。全彖當未濟之時、終有可濟之理、故有亨道。但輕于濟、則無所利耳。六爻吉多兇少、較勝于既濟、然亦皆有戒辭。
蓋既濟者固宜保于既濟之后、未濟者亦宜慎于方濟之初也。合全易而論之。
天地之道、不外于陰陽。五行之用、莫先于水火。上篇首天地、陰陽之正也、故以水火之正終焉。下篇首夫婦、陰陽之交也、故以水火之交終焉。
乾上坤下、離東坎西。此先天之易、天地日月之四象也。故居上經之始終、以立造化之體。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此后天之易、六子之用也。故居下經之始終、以致造化之用。既濟之后猶有未濟者、示造化之用、終必有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