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燒竹葉為灰,雞子白和敷之,日三。亦治瘡 。
《千金》又方上燒亂發灰,和臘月豬脂敷之。
《千金》又方上以臭酥和胡粉敷之。
《外臺》∶《救急》療疥瘡及小兒身上熱瘡并主之方。
黃連 黃柏 赤小豆 臭黃(各一兩) 水銀(半兩,研相和)上五味為散,以麻油和,先凈洗瘡,然后涂之,甚佳。
《外臺》∶《救急》又療小兒瘡疥神驗方。
黃連 糯米粉(各十三分) 水銀(用八分,研) 胡粉(六分) 吳茱萸 赤小豆(各一兩)上六味搗散,水銀手中和唾、研如泥,以豬脂并水銀成膏。先洗瘡干拭令凈,以藥涂三兩度瘥。忌豬、雞、魚肉。
《圣惠》治小兒疥,瘙癢不止。蛇床子散方蛇床子 吳茱萸 硫黃(細研) 蕪荑(以上各一分) 膩粉(一錢)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硫黃研勻,用油一合,蔥一莖切,入油內,煎蔥黃黑色,去蔥,候油冷,調散涂之。
《圣惠》治小兒疥,遍身皆有痛癢不止。黃連散方黃連(去須) 胡粉 水銀(與胡粉點少水同研星盡。各二兩) 吳茱萸(一兩) 赤小豆(一百粒)上件藥,除胡粉、水銀外,搗、羅為末,入胡粉、水銀同研令勻,以臘月豬脂和涂之。亦治 瘡。
《圣惠》治小兒疥及身上熱瘡并治之。黃柏散方黃柏(銼) 黃連(去須) 赤小豆 臭黃(各一兩) 水銀(半兩) 硫黃(一分,與水銀結作砂子)上件藥搗,羅為末,與臭黃、水銀砂子同研令細,用生油調,日三涂之。
《圣惠》治小兒胎中受風,長后或身體生疥,瘙癢不止。臭黃膏方臭黃 硫黃(各一分) 蔥白(一莖,細切)上件藥研令細,用清油一兩入銚子內,熬令熟,下少許蠟及蔥白,次下硫黃、臭黃攪令勻。膏成以瓷盒中盛,旋旋涂之。
《圣惠》治小兒疥及諸般瘡,洗浴苦參湯方苦參 丹參 苦楝根 防風(去蘆頭,各半兩) 蒴 根(三兩)上件藥細銼和勻,以水一斗,煎至五升,濾去滓,于密室中洗浴兒,以故帛拭干,即涂前膏。
《圣惠》治小兒疥,癢不止方。
硫黃(二兩) 白礬灰(四兩)上件藥細研為散,以烏麻油調如稀面糊,灸疥令熱,薄涂摩之。
《圣惠》治小兒疥,癢痛不可忍方。
上用硝石一兩細研,以生油調如膏。每用時,先以泔清洗之,拭干涂之。
《圣惠》又方上取羊蹄草根搗末,以豬脂和涂之。
《圣惠》又方上用硫黃細研,以醋調涂之。
《圣惠》又方上搗蛇床子末,以豬脂和涂之。
《博濟方》治小兒瘡疥及三十六種風疾,服之必愈。靈寶丸天麻(鄆州者,洗) 天南星 白附子(新羅者) 獨活 白僵蠶 川烏頭(炮) 羌活(洗) 干蝎(全者。各一兩) 牛黃 龍腦(各一分,細研旋入) 麝香(半兩,細研旋入)上件十一味,各要上好藥凈洗,日內曬干,不用近火,杵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諸色風疾,薄荷溫酒下五丸。女人血風,更入少當歸末,溫酒下。如癱瘓風下床不得,先用白礬半兩為末,蔥十莖,煎湯溫浴,后用薄荷汁溫酒下三十丸,衣被蓋出汗,別服補藥。如是男子、婦人疥癬瘰 ,并須根據前法澡浴,服三十丸,出汗,當日必瘥。小兒瘡疥,亦須如常浴,每一歲一丸,并須出汗,永瘥。忌熱面、豬肉、魚、毒物等。
《養生必用》治疥不以久新方。
白蕪荑(一兩) 檳榔 吳茱萸(各半兩) 硫黃(二錢,別研)上為末,油調抓破擦。
張渙治小兒疥癬遍身,或頭面生瘡如粟大,浸淫癢痛,搔之膿汁出。雄黃膏方雄黃 雌黃(并細研。各一兩) 川烏頭(一枚,去皮臍,為末) 松脂 亂發(燒灰。各一分)上件除雄黃、雌黃外,以豬脂六兩于鐺中煎煉成油,下烏頭、松脂、亂發等。烏頭色黑,亂發消盡,膏成。
綿濾去滓,入雄黃、雌黃,攪令勻,盛于瓷器中候冷,每用少許涂瘡上,日三兩次用。
《惠眼觀證》烏粉散 治頭上疥瘡方。
漆 (二片) 赤豆(一小勺)上將豆卷在 內,火 過,取為末,入輕粉少許,以生姜汁調涂之。
《惠眼觀證》如圣散 治疥癬,他藥治之無驗者用此藥,如圣立效方。
細辛 蕪荑(魚鹽者) 剪刀草 藜蘆 白礬(研,旋入) 硫黃(研、旋入)上六味各等分為末,用面油調勻,更入豬筒骨髓一條,再研勻和,揩擦瘡上,甚妙。
《惠眼觀證》乳香膏 治小兒疥癬并小兒頭瘡等亦治痱子方。
雄黃(一錢) 乳香 膩粉(各半錢,研細)上用巴豆二十粒,清麻油四兩,慢火渫令焦黃,不用巴豆,入前三味再煎數沸,以黃蠟半兩,候熔化入凈器內。每用先以溫水洗瘡拭干,用藥涂之甚驗。
《劉氏家傳》小兒身癢欲生瘡方。
何首烏 艾上件等分,煮水與浴,永不生瘡。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臟腑熱,毒壅熱滯、瘡疥等。人參飲子方人參 大黃 荊芥 天竺黃 甘草(炙。各二錢) 白芷 燈心(各一錢) 鉤藤鉤子(二七個) 梔子仁(五個)上粗杵為末,以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滓時時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大人、小兒諸般熱毒瓦斯瘡,疥癆瘡方。
海螵蛸 硫黃 青礬(各一錢) 蛇床 黃連(各半錢)上同為細末,油調涂瘡上或干用得亦,此藥太妙。
癬第八
(奶癬附)《巢氏病源》小兒癬候∶癬病由風邪與血氣相搏于皮膚之間,不散變生癮疹,疹上如粟粒大,作形郭或邪或丸,浸淫長大,癢痛,搔之有汁,名之為癬。小兒面上癬,皮如甲錯,起干燥,謂之乳癬。言兒乳飲,乳汁漬污兒面變生之,仍以乳汁洗之便瘥也。
《嬰童寶鑒》∶小兒癬是母于風中浴后,拭之未干,和水飲乳及夏月汗出而不粉,其瘡細星星者是也。
《千金》治小兒濕癬方。
上以枸杞根搗作末,和臘月豬膏敷之。
《千金》又方上以桃青皮搗末,和醋敷之,日二。
《千金》又方上揩破,以牛鼻上津敷之。
《千金》又方上煎馬尿洗之。
《千金》又方上燒狗屎灰,和豬脂涂之。
《千金》治小兒癬方。
上以蛇床實搗末,和豬脂以敷之。
《千金翼》治濕癬方。
上取東壁土,摩干濕癬極有效。
《圣惠》治小兒癬,癢痛不止。白礬膏方白礬灰 硫黃 膩粉(各一錢) 綠礬(半錢) 川大黃(一分,末)上件藥同研為末,以米醋一升,熬如黑餳,收于瓷器中,旋取涂之。
《圣惠》治小兒濕癬。附子散方附子(半兩,去皮) 雄黃(細研) 白礬(各一分) 吳茱萸(半分) 米粉(半分)上件藥搗細為散,每日三度,以綿 撲。
《圣惠》治小兒癬久不瘥。雄黃膏方雄黃(細研) 多年薤根 白礬 藜蘆(去蘆頭) 瓜蒂 胡粉(各一分) 水銀(三分,與胡粉點少水同研,令星子盡)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胡粉、水銀同研令勻,用豬脂調為膏。輕拭涂之。
《圣惠》治小兒癬不計干濕,瘙癢不絕。雌黃膏方雌黃(研) 黃連(去須) 蛇床子 黃柏(銼) 硝石 蕪荑 莽草 藜蘆(去蘆頭) 苦參(銼,各半兩) 松脂(三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別研如膏)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臘月豬脂半斤和松脂煎令熔。先下杏仁,次下諸藥,攪令勻,煎成膏。收于不津器中,用時先以泔清凈洗瘡,拭干,涂于故帛上貼,日二換之。
《圣惠》又方羊蹄根 干筍(燒灰,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麻油調涂之。
《圣惠》治小兒久癬方。
獨蓄根(去土,一把) 附子(二枚,去皮臍,生用)上件藥搗令爛,以好酒和涂之。每涂藥時先以皂角湯凈洗,拭干后用藥,日二涂之。
《圣惠》治小兒干癬方。
水銀 胡粉(各兩)上件藥點少水同研,令星盡,以雞冠血和涂之。
《圣惠》治小兒干濕癬方。
雄黃(一分) 麝香(一錢)上件藥細研,用甲煎油調涂之。
《圣惠》又方上取干蟾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涂之。
《圣惠》治小兒癬久不瘥方。
上用黃礬一兩,燒灰細研,每用先以水凈洗,拭干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薤根搗,醋和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醬瓣、雀糞相和研涂之。
《圣惠》又方上取羊蹄草根爛搗,以蜜和,絞取汁,先揩破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楮株白汁涂之。
《圣惠》又方上取亂發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涂之。
《譚氏殊圣》方∶小兒乳癬遍身形,眼睫連眉退不生。此是毋名傷五泄,發兒損體病還成。野油花共天麻杵,赤箭除風四體輕。天竺烏犀懸劍子,蟾雄龍腦最多靈。
赤芝飲子野油花(名油覆花) 天麻苗(亦名天箭苗) 防風(等分)上為末,洗癬了,次以油調涂之,后服烏犀丸。
《譚氏殊圣》烏犀丸方犀(末,一錢) 黑豆(二錢) 干蟾(末,三錢) 龍腦(少許)上為末,以熊膽汁為丸如綠豆大,溫水化一丸。
《養生必用》治小兒、大人濕癬方。
甘草(二分) 蘆薈(四分,別研)上為末,溫漿水先洗瘡,后貼藥。
茅先生小兒周歲以上兒生細沙丹,謂之奶癬方。
地龍(去土,炒黑為末) 黃連(末) 豆豉上三味等分為末,入輕粉,油調涂。
《嬰孺》治小兒頭面瘡癬方。
上用大麻子五升為末,以水和絞汁,和蜜涂之。白狗膽汁涂之亦效。
張銳《雞峰方》治干濕癬久不瘥者。
上以新楮葉將有芒刺處于瘡上貼,以手拍之,候黃水出盡,干即瘥。
《惠眼觀證》防風飲子 治風虛瘡癬方。
防風 甘草(炙) 連翹(各一兩) 山梔子(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五分煎三、五沸,去滓服。
《張氏家傳》治小兒頭面生煉銀瘡癬方。
黃連(末) 黃柏(濃者,取各一錢) 輕粉(二錢匕) 乳香(少許,杵細) 白膠香(為細末) 白礬(如癢生使,不癢 過。各半錢)上為細末,先將熔下白膠香,次下黃連、黃柏,令溫下粉、乳,已卻成塊,再研令極細,敷瘡上。
《張氏家傳》治大人、小兒濕癬藥方。
桔梗 灶底黃土 豆豉(各半兩) 麝香 膩粉(各少許)上件三味為末,后入麝香、膩粉,用暗芝麻油調涂,先用溫水洗過,后用藥涂之,一上一洗。
《莊氏家傳》治小兒癬及大人惡瘡方。
鍛石 黃丹上二味等分,同炒紫色為末,干敷妙。
《王氏手集》治小兒奶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