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苦楝子不計多少,燒灰存性,研細入膩粉,生油調(diào)搽極妙。
《吉氏家傳》干癬方。
巴豆 斑蝥(各一枚)上件研為極細末,使不見星,取臘燕脂調(diào)涂之,日三上。
瘡第九
《巢氏病源》小兒 瘡候∶ 者,風濕搏于血氣所成,多著手足節(jié)腕間匝匝然,搔之癢痛,浸淫生長,呼為之,以其瘡有細蟲如 蟲故也。
《圣惠》治小兒 瘡及濕癬。蛇床子散方蛇床子 附子 雄黃(細研) 吳茱萸 白礬 苦參(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敷瘡上,日三服之。
《圣惠》治小兒 瘡癢痛螺殼散方螺殼(一兩,爛者) 亂發(fā)(燒灰) 龍膽(末) 胡粉(各半兩)上件藥細研為散,以油腳調(diào)涂之。
《圣惠》治小兒 瘡及疥癬、惡瘡。水銀膏方水銀 白礬 蛇床子 黃連(去須。各一兩)上件藥除水銀外,搗、羅為末,以臘月豬脂七兩入水銀和研,以不見水銀星膏成,敷瘡神效。
《圣惠》治小兒濕 瘡方。
上以胡燕窠一枚,取大寬抱子處,余處不用,搗,細羅為散,每使時先以水煎甘草,入鹽少許作湯,溫溫凈洗瘡,拭干以散敷之,三兩上便瘥。若患惡刺,以醋和,用帛裹之,日二易當愈。
《圣惠》治小兒 瘡及疥癬方。
上用苦參三兩搗,羅為末,以蜜和涂之。
《圣惠》治小兒干 、濕 、疥癬方。
上取楝根皮、蔥白搗如膏,以豬脂和涂。
《圣惠》治小兒久 瘡及疥瘡內(nèi)黃水汁出方。
上取羊蹄草根爛搗,以白蜜相和,絞取汁涂之。
《圣惠》治小兒 瘡方。
上取桃葉爛搗,以醋和敷之。
《莊氏家傳》大人小兒尾閭骨生瘡,癢不可忍者。
豬攔門泥(但是豬擦臀處泥土取用,或門上木削皮燒灰) 麝香(少許)上為末,濕則干貼,干則油涂。
瘡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 瘡候∶小兒為風熱毒瓦斯所傷,客于皮膚,主生 漿,而潰成瘡,名為瘡也。
《葛氏肘后》治大人、小兒卒得 瘡,一名爛瘡,初起作 漿方。
上燒牛屎末,以粉和敷之。姚氏同。
《葛氏肘后》又方上熬秫米令黃黑,然后搗以敷之。
《葛氏肘后》又方上末黃連和粉涂之。
《葛氏肘后》又方上燒鐵令赤,二七度注水中,浴兒,日二、三度。
《葛氏肘后》徐王神效方 兒三歲初患頭上起 漿如釘蓋,一、二日面及胸背皆生,仍成瘡。
水銀 朱砂 胡粉 硫黃(各半兩)上為末,豬膏和涂。禁見狗并青衣小兒、婦女。先濃煮桑汁以洗之,帛子拭凈敷膏,日三夜再,每一洗一易膏。
《千金》治小兒瘡初起 漿似火瘡,名曰 瘡,亦名爛瘡方。
上以桃仁熟搗,以面脂和敷之。亦治遍身赤腫起。
《千金》又方上以馬骨燒灰敷之。
《外臺》∶《備急》療小兒三崴患頸上起 漿,如釘蓋,一二日及胸背皆生,仍成瘡方。
水銀 朱砂(各半兩,碎研相得) 石硫黃(一兩,研) 臘月豬脂(和研如膏)上四味煮桑葉湯洗以敷之。勿令豬、犬、婦人、小兒等見之無效。
《圣惠》治小兒 瘡。梔子膏方梔子仁 川升麻 犀角屑 黃芩(各半兩) 蛇銜(三分) 藍葉 生地黃 川大黃(各一兩)上件藥細銼,以豬脂一斤同于鍋內(nèi),以微火煎令藥色變,濾去滓,以瓷盒盛,候冷涂之。
《圣惠》又方水銀 松脂 土蜂房 黃柏 川大黃(生用,各一兩) 膩粉(一分,與水銀于手掌上,以拌研如泥)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煉成豬脂一斤與藥末同入鐺內(nèi),慢火熬令稀稠得所,將水銀、膩粉入膏中,攪令勻,膏成以瓷盒盛,候冷涂之,不過三五上瘥。
《圣惠》治小兒卒得 瘡赤爛方。
上取牛糞燒灰,細研敷瘡上,日三用之。
《嬰孺》治小兒 毒瘡。梔子膏方梔子 蛇銜草 藍青(各五分) 犀角屑(三分) 升麻 黃芩(各四分) 生地黃(八分)上以豬脂切一升三合,煎藥三上三下,去滓敷瘡。
張渙生地黃膏方 治 漿瘡,毒瓦斯發(fā)于遍體者。
生地黃 川升麻 藍葉 梔子仁 川大黃(以上各一兩)上件藥細銼,以豬脂八兩同于鍋內(nèi),以慢火煎令藥色變,濾去滓,以瓷盒盛,候冷,每用少許涂患處。
張渙朱砂膏方 治 漿起如釘蓋,才發(fā)遍體生瘡。
朱砂 胡粉 水銀(各半兩)上件藥點少水都研,令水銀星盡,以臘月豬脂四兩入銚子內(nèi),慢火上熔化,攪成膏,以瓷盒盛候冷,每用少許涂患處。
尿灰瘡第十一
《子母秘錄》治小兒尿灰瘡方。
上末伏龍肝和雞子白涂之。
《子母秘錄》又方上以黑豆皮熟嚼敷之。
酢瘡第十二
陳藏器治小兒酢瘡方。
上以產(chǎn)死婦人冢上草取之,勿回顧,作浴湯洗之,不過三度佳。
陳藏器又方上以仙人草煮湯浴,亦搗敷之。酢瘡頭小大硬,小者,此瘡或有不因藥而自瘥者。當?shù)ざ救敫贡匚#深A飲冷藥以防之。兼用此草洗瘡,亦明目,去膚翳, 汁滴目中。生階庭間,高二、三寸,葉細有雁齒,似離隔草,北地不生也。
魚臍瘡第十三
《圣惠》∶夫小兒魚臍瘡者,此瘡頭黑,深破之黃水出,四畔浮漿起,狹長如魚臍,故謂之魚臍瘡也。
《圣惠》治小兒魚臍瘡方。
蛇蛻皮(一兩,炙微黃) 雞子(一枚,打破取清)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蛇皮至五分,去滓入雞子清,攪令勻,更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又方芫花根(二兩,細銼) 豬牙皂角(五挺) 黑豆(三合) 白礬(三兩,燒令汁盡,細研)上件藥用醋七升,先浸芫花根及皂角、黑豆三日于釜中,以文火煎至二升。去滓后卻于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灰,攪令勻,膏成以瓷盒盛,攤于故帛上貼。
《圣惠》又方上臘月豬脂并髓,以雞子清調(diào)令勻涂。
《圣惠》又方上以寒食干餳燒灰,細研敷之。
《圣惠》又方上以白萵苣搗,絞取汁,先以針刺瘡上及四伴,滴汁于瘡中即瘥。
《圣惠》又方上當瘡上切大蒜片子貼定,以艾灸二七壯,逐壯換蒜,灸畢,研豆豉濃罨,定效。
張渙雞清散方 治身體生瘡出黃水,四畔 漿起,狹長似魚臍上以蛇蛻皮一兩,燒灰細研,每用少許,雞子清調(diào)涂瘡上。
王灼瘡第十四
《巢氏病源》小兒王灼惡瘡候∶腑臟有熱,熱熏皮膚,外為濕氣所乘,則變生瘡。其熱偏盛者,其瘡發(fā)勢亦盛,初生如麻子,須臾王大,汁流潰爛,如湯火所灼,故名王灼瘡,亦名王爛瘡,又語訛為黃爛瘡。
《本草》治小兒黃爛瘡方。
上以羅勒根燒灰,敷之佳。
《藥性論》主小兒急黃爛瘡方。
上取赤小豆汁,冷洗之,不過三度瘥,能令人美食。
《千金》治小兒黃爛瘡方。
四交道中土、灶下土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敷瘡,亦治夜啼。
《千金》又方上燒艾灰敷之。《圣惠》方,瘡干即用生油調(diào)艾灰涂。
《千金》又方上燒牛屎敷之,亦滅瘢。
《圣惠》治小兒王爛瘡一身盡有如麻子,有膿汁,乍痛乍癢,或時壯熱。赤芍藥散方赤芍藥 甘草 白蘞(各三分) 黃芩 黃連(去須) 黃柏(炙,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蜜水調(diào)涂之,日三、四上瘥。
《圣惠》治小兒王爛瘡及惡瘡。秫米散方秫米 竹筱(等分)上件藥燒灰,細研為散,以田中禾下水調(diào)涂之,立效。
《圣惠》治小兒王爛瘡初患,一日內(nèi)色變,二日 漿出,或四畔時赤、漸長。若 漿匝身,即不可療。其狀如湯火燒,宜速用黃連散方黃連(末) 胡粉(各一兩)上件藥細研令勻,以生油調(diào)涂之。
《圣惠》治小兒王爛瘡初起, 漿似火燒瘡,宜用此方。
上用桃仁,湯浸去皮,搗令爛,以面脂和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吳茱萸,酒煎汁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赤地利搗末,用酥和涂之。(出華山,春夏生,苗作蔓繞草大,上莖赤,葉青似蕎麥葉,七月開白花,亦如蕎麥,根如菝 ,亦如山蕎麥。《本草》云∶所在山谷有之。)《嬰孺》治小兒王灼惡瘡,一身如麻豆者,戴膿汁,乍痛乍熱乍癢方。
甘草 芍藥 白蘞 黃芩(各三分) 黃連 黃柏(各四分)上為末,蜜和涂之,日再。亦可作湯洗之良。乃《圣惠》治王爛瘡藥,但《圣惠》以甘草、芍藥、白蘞各三分,以黃芩、黃柏、黃連各半兩。
《嬰孺》治小兒王灼瘡方。
上燒古屋柱作炭,杵末敷之。
火灼瘡第十五
《千金》治小兒火灼瘡,一身盡有如麻豆,或有膿汁,乍痛乍癢方。
甘草(炙) 芍藥 白蘞 黃芩 黃連 黃柏 苦參(各半兩)上七味末之,以蜜和敷之,日二夜一。亦可作湯洗之。《千金翼》除苦參,只六味,余皆同。
《千金翼》治小兒火瘡方。
上熟煮大豆?jié)庵瓬卦≈嗔顭o瘢。
《千金翼》又方上以蜜涂之,日十遍。
《兵部手集》小兒火灼瘡,一名 漿瘡,一名火爛瘡。
上用酒煎茱萸,拭上。
黃肥瘡第十六
《巢氏病源》小兒口下黃肥瘡候∶小兒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漬于頤,生瘡黃汁出,浸淫肥爛。挾熱者,瘡汁則多也。
《千金》治小兒口下黃肥瘡方。
上取 羊髭燒作灰,和臘月豬脂敷之,角亦可用。
《千金》治口下肥瘡方。
上熬灶上飯令焦,末敷之。
浸淫瘡第十七
《巢氏病源》小兒浸淫瘡候∶小兒五臟有熱,熏發(fā)皮膚,外為風濕所折,濕熱相搏,身體發(fā)瘡,初出甚小,后有膿汁,浸淫漸大,故謂之浸淫瘡也。
《千金》治小兒浸淫瘡方。
灶中黃土 發(fā)灰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豬脂和敷之。
《外臺》∶《備急》療小兒浸淫瘡方。
上燒艾作灰敷之。《千金》同。
《外臺》∶《備急》又方上以牛屎燒作灰敷之。《千金》同。
《簡要濟眾》治小兒浸淫瘡,疼痛不可忍,發(fā)寒熱方。
上刺薊末,新水調(diào)敷瘡上,干即易之。
《圣惠》治小兒浸淫瘡,漸展不止方。
鯽魚(一枚,長三寸者) 豆豉(一盒)上件藥搗如膏涂之。亦療馬鞍瘡。若或先起四肢,漸向頭面者,難治也。
《圣惠》又方上以雞冠血涂之。
《圣惠》又方上煎鯽魚膏涂之。
《圣惠》又方上以生鯽魚薄切大片,和鹽貼之。
《嬰孺》治浸淫瘡方。
上取胡燕窠燒灰,水和敷之。
張渙苦瓠散方 治身體風濕發(fā)瘡,膿汁浸淫漸大。
干苦瓠(一兩) 蛇蛻皮(燒灰) 露蜂房(炙。各半兩) 梁上塵(半合)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用半錢,以生油調(diào)涂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