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生后,百日內外,半歲以上,忽然眼胞紅腫,面青黯色,夜間煩啼,臉如胭脂,此因伏熱在內,發之于外。初則滿面如水痘,腳微紅而不壯,出沒無定,次至頸項,赤如丹砂,名為露丹,以三解散疏散之。
水痘露丹
入方
小麥湯 治小兒水痘。
白滑石 地骨皮 生甘草(各五分) 官揀參 川大黃 凈知母 川羌活(各四分) 葶藶子(五分)小麥一十四粒引,水煎,熱服。
三解散 治露丹。
官揀參 北防風 明天麻 川郁金 節白附 錦莊黃 枯黃芩 直僵蠶 北全蝎 陳枳殼 南薄荷 京赤芍小甘草隨宜加減燈芯十莖,水煎,熱服。
破傷風證
小兒或因跌仆,或刀斧破傷,風邪暗襲,傷處發腫,謂之破傷風,速宜治之,不然則發痙矣。內服疏風活血散,外以紫金錠涂之。
疏風活血散 治小兒破傷風,已痙未痙者皆治。
全當歸 懷生地 赤芍藥 北防風(以上各一錢二分) 鮮紅花 大川芎 廣蘇木 炙甘草(以上各六分)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熱服。
紫金錠山慈姑(三兩) 五倍子(三兩) 芽大戟(一兩五錢) 明雄黃 鏡辰砂(各一兩) 真麝香(三錢)共為細末,糯米飲和藥為錠,磨水涂之。
疹證治
小兒 與疹,宜分證候陰陽,其 腫于外者,屬少陽相火,謂之 。其證發于面部,或背部、或四肢,極其稠密,色如錦紋,紅赤者胃熱也,紫黑者胃爛也。宜消 青黛飲。
其紅點發于皮膚之內不出者,屬少陰君火,謂之疹。其證發于胸腹手足,稀而少者,此由無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蒸于肺,隱于皮膚而成小疹,其狀如蚊跡、蚤斑而非錦紋也。理中湯。
疹自吐瀉者,慎勿止之,因其毒瓦斯從上下出,宜調中氣。若吐瀉后遍身發熱, 如錦紋者,恐防熱氣乘虛入胃,其夏月多有此證,化 湯。
癮疹多屬于脾,以其隱隱在皮膚之間,發而多癢,或不紅者,俗人名為風丹。加味羌活散。
疹證治
又方
消斑青黛飲 治陽毒發斑。
正雅連 熟石膏 凈知母 北柴胡 黑梔仁 潤玄參 綠升麻 懷生地 片黃芩(以上俱各一錢) 官揀參洋青黛 炙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豆豉二十一粒,水煎,熱服。
化斑湯 即人參白虎湯,治陽明胃熱發斑。
官揀參(一錢) 熟石膏(四錢) 凈知母(二錢) 炙甘草(一錢) 淡竹葉(一錢)粳米一撮,水煎,熱服。
加味羌活散 治癮疹作癢,世俗謂發風丹者是也。
川羌活 信前胡 芽桔梗 蘇薄荷 陳枳殼 明天麻 香白芷 正川芎 凈蟬蛻(以上俱各一錢) 官揀參炙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熱服。
搽藥方 蕓苔菜搗爛取汁,生鐵銹、生大黃等分研末,以蕓苔汁調涂之。
諸瘡證治
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世間瘡瘍癤疥,惟小兒最多,豈其稚陽純氣,易與歲運火政相乘耶?抑不識不知,而寒溫動定之乘其道耶?復有父母之遺毒,為兒終身之害者,可不有以治之乎?小兒初生,遍身蟲疥,與乎流水風瘡,一皆胎毒也,切勿外治,宜內服胡麻丸。倘誤用搽洗,逼毒入腹,以致腹脹,危候也,急服解毒湯為佳。
凡頭面遍體有瘡,原未搽洗而瘡忽自平,更加痰喘氣急者,切不可下,宜連翹丸解托之。
小兒未過周歲,無論一切瘡疥,皆不宜搽洗,總以胡麻丸為主治,至穩。
小兒生癰毒腫癤,皆氣血凝而火熱乘之,內服大補湯,外以紫金錠涂之。頸上結核腫脹發熱者,內服胡麻丸,外以五倍子為末,醋水調敷,一日二易為妙。
諸瘡證治
入方
胡麻丸 治小兒風瘡疥癬。
嫩苦參(五錢) 何首烏(蒸) 胡麻仁(炒) 蔓荊子(炒) 葳靈仙(炒) 荊芥穗(焙) 皂角刺(炒,以上各三錢) 石菖蒲(炒) 白菊花(各二錢)上為細末,酒打米糊丸。每一二錢,量兒大小,竹葉煎湯調下。
解毒湯 治小兒瘡疥,誤用搽洗,逼毒入腹,以此托之。
潤元參 凈連翹 綠升麻 片黃芩 京赤芍 全當歸 川羌活 北防風 懷生地 荊芥穗 淮木通(以上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燈芯十莖,水煎,熱服。大便秘,加酒大黃。
連翹丸 治小兒瘡疥,毒陷入里,以此托之。
凈連翹 桑白皮 白頭翁 粉丹皮 北防風 川黃柏 青化桂 淡豆豉 海螵蛸 軟秦艽 川獨活(以上各三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龍眼核大。每一丸,燈芯湯下。
大補湯 治小兒或生癰疽,出膿之后,或頑瘡破爛,久不收口。凡一切癰瘍,皆屬不足,切不可再用寒涼。
官揀參(一錢) 嫩黃 正川芎 凈連翹 香白芷 白云苓 大歸身 漂白術 懷生地 赤芍藥 炙甘草(以上俱各二分)生姜三片,大棗三枚,水煎,半饑服,每日一劑。
瘰證治
小兒瘰 ,由肝膽二經風熱血燥而成,蓋二經常多氣少血,倘怒則肝火動而血熱,腎陰虛則不生木而血燥,燥則筋病,累累然結若貫珠。其候多生于耳之前后,連及頤項,下至缺盆及胸腋之側,又謂之馬刀。初起如豆粒,漸如梅李,或一粒或數粒,按之則動而微痛,不甚熱,久之則日益以甚,或頸項強痛,或午后微熱,或夜間口干,飲食少思,四肢倦怠,或堅而不潰,或潰而不合,皆由氣血不足,往往變成疳癆。此證本非外科,切忌刀針爛藥取去其核。昧者不識病源,誤用爛藥取核,不知肝膽二經內有相火,抑郁不伸而生瘰 ,為之益氣養榮,舒筋散郁,猶恐不暇,何敢用刀針爛藥,以致破爛不收,膿血交并耶?予目擊其誤治致死者,不可勝紀。凡小兒患 ,不可妄治,只宜內服單方,切忌取核,慎之戒之!凡小兒頸項結核,或三五粒、十數粒,或痛或不痛,或熱或不熱,用墻根下鳳尾草(梗如鐵線而黑,葉似鳳尾,本草內名石長生,即墻縫中所生小蕨箕也),單取其根,水洗凈,每用一兩,以糯米濃酒一碗,瓦瓶濃煎,去渣服酒,每日一服,勿求速效,多則一月,少則二十日,其核全消,再不復發。此藥氣味平淡,更不苦寒,實為神授,藥賤而功弘,誠仙方也。
凡小兒耳之前后,忽有瘡作核如杏核,大小不一,名馬刀瘡,為瘰 之根。用桃樹白皮,切三指大一塊,刮去外皮,留內一層,貼瘡上,以艾炷于桃皮上灸之,覺熱痛即止,毋令傷皮。明日又灸,不數次而核消矣。
治小兒瘰 未潰者,令內消,已破者能收口,服此一月痊愈。用直僵蠶半斤,先用清水洗三次,去鍛石凈,曬干炒枯,另將晚米半斤炒熟,共研細末,米糊為丸,重一錢一顆。每日空心時,以夏枯草煎湯,兒大者二丸,小者一丸,研爛調服,常須以甘肥葷潤之物滋澤之。
瘰證治
入方
紫霞膏 治瘰 初起,未成者貼之自消,已成者貼之自潰,已潰核存者貼之自脫。并治諸色頑瘡,破爛不愈,疼痛不已者,俱皆神效。
用明凈松香一斤,研末,鮮色銅綠二兩,研末,以真麻油四兩,入鍋內先煎數沸,滴水中不散,方下松香熬化,次下銅綠,煎至白煙將盡,其膏已成,退火,傾入瓷罐收之。凡用時于熱湯內燉熔,旋攤旋貼。
集成白玉丹 專治瘰 破爛,多年不愈,連及胸腋。
《老子》曰∶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此則世人聞方,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方。藥則至賤不堪,功則神丹莫并。專治瘰 破爛,連及胸腋,臭穢難聞,三五載、十數載不愈者,藥到病起。
用新出窯礦鍛石一塊,滴水化開成粉,用生桐油調勻,干濕得中,先以花椒、蔥煎湯,洗凈其瘡,以此涂之,不數日痊愈。真奇事也。
昔予道門一友,患瘰 爛及胸腋,十數載不愈。一愚人傳此方,用之立應,后以冶人,無不愈者,誠仙方也。
楊梅瘡證治
夫梅瘡一證,以其腫突紅爛,狀如楊梅,故爾名之。西北人名天泡瘡,東南則名棉花瘡。蓋小兒患此者,實由于父母貽毒傳染而致也,然非尋常胎毒之可比。蓋青樓艷質、柳巷妖姬,每多患此,而少年意興,誤墮術中。
由泄精之后,毒瓦斯從精道乘虛直透命門,以灌沖脈,所以外而皮毛,內著筋骨,凡沖脈所到之處,無不受毒,此其為毒最深最惡。設初起之時,治不如法,去毒未凈,而隨至敗壞殞生者,有之矣;或遺毒兒女,以致生而不育者,有之矣。世人見此惡道,而不寒心知避者,愚亦甚矣!小兒亦有不因遺毒而成。蓋因偶傷濕熱,即或患此,亦不過在皮膚肌肉之間而已。治之者,能知清熱解毒除濕,自必痊愈,無足慮也。
楊梅瘡證治
附案
予高友少年不慎,嘗發梅瘡,治不如法,以致毒瓦斯內伏,外雖愈而內成結毒。每夏月則手心多現紫疹,如鵝掌風樣。及其生子,皆于月內二十七日必發此毒。初從陰囊之下,紅 數點,似火丹之狀;不數日,則延及遍體,皮肉潰爛,形類火燒,晝夜啼號,諸藥莫救;延至半月,則精神竭脫而死。連生三子,有如一轍,友悔恨無及,力懇于予。予雖感其誠敬,而實不得其法,因靜思熟計,恍然有得。蓋此毒從泄精后,乘虛透入命門,直灌沖脈,已為負隅之虎矣,而且盤踞多年,根深蒂固,何可動搖!倘剿捕不得其法,反致蹂躪疆場,損我民物。古人云∶多算勝,少算不勝。茍非攻堅破壘,搗巢覆穴,不足以絕其根株。因自制一方,名竄毒丸。以鯪鯉甲頭尾、胸脊以及四足,各用鱗甲數片,取其穿山透穴,率領諸藥,直趨毒巢,則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沖脈所行之地,無處不到,以之為君;用刺猥皮仍以上法,各取其刺,雖搜毒之功不如鯪鯉,而以毒攻毒,力則過之,故以為臣;用蟬蛻、蛇蛻,雖為解毒清熱之需,實所以取其蛻脫之義,以之為佐;以芩、連、梔、柏清其雷龍之火,用皂刺、土苓、槐花領毒外出,不使久留精竅,以之為使;復略加人參護其胃氣,使之宣行藥力,庶無潰亂壅遏之虞,以為四路救應。制而服之,誠所謂得心應手,針芥相投,藥未盡而毒出。忽于左腳 發一惡瘡,皮肉紫黑,痛苦異常,號呼床第,一月方痊。嗣是手掌如故,所生子女,不特不發梅瘡,而并毫無疥癬。可見病有萬殊,理無二致。予素未諳外科,而能拔茲社鼠城狐之毒,恃此理也;倘無其理,而欲邀天之幸,吾未能信。
小兒梅瘡,最為惡候,倘發于一二月間,或半歲之內,最難救治。以其毒稟先天,來路既遠,方藥難及,即日服數匙之藥,杯水車薪,終難有濟。昧者但以搽洗之法治之,適足以阻其出路,反致內攻不救。只當緩以圖之,庶能保全。先以胡麻丸修制精細,每日服之,三七之后,內毒將盡,方用點藥,不三日而瘡盡愈矣。此法至神至捷,第不可用之太早,恐內毒未盡也。
楊梅瘡證治
入方
梅瘡點藥杏仁一兩,熱湯泡去皮,以綿紙包之,木捶緩緩捶去油,此物極難得干,必數十換紙,方得油凈,以成白粉為度,謂之杏霜。每杏霜一錢,加入真輕粉八分、明雄一分,共研勻,先以槐花煎濃湯,將瘡洗凈,瘡濕則以藥干搽之,瘡干則以公豬膽汁調涂。三日痊愈,百發百中。此方不特治小兒梅瘡,凡外科下疳瘡、蠟燭瘡,藥到病除,久經效驗。
瘡疥雜方凡半周一歲乳子,偶患瘡瘍,最忌外治。必先服解毒之藥數劑,然后稍用外治,無不愈者;倘不先解毒而妄用搽敷,必致逼毒入內,反為大害,慎之!治疥神方,大風子肉三錢,輕粉、明礬各五分,共為末,聽用。生以臘豬油二兩,入麻黃五錢,同入鍋內熬之,以麻黃色黑為度,濾去渣,退火冷定,調前末搽之。
治癩痢白禿頭瘡方,用雞蛋十個,去殼攪勻,入小鍋,香油蕩成一餅,乘熱蓋兒頭上,一時許,蛋冷取下,又將上面用油煎熱,再覆頭上。數次愈,妙不可言。
黃水頭瘡,即肥瘡也。其瘡黃水流下即沿生,漸至眉耳,不治則殺人。用黃連五錢、輕粉三錢,共為細末,麻油調成膏,涂粗碗內,須干濕得中,將碗覆轉,下燒艾煙熏之,緩緩燒煙,熏至黑色為度,放地上出火毒,次加冰片三分,研勻,香油調涂數次,即愈。
一切無名腫毒,諸般火丹,熱瘭濕瘡,取陰地蚯蚓糞四兩、皮硝二兩,共研末,新汲井水濃調,濃敷患處,干則易之。
治熱毒瘡疥,用生石膏、生硫黃、陳細茶各二錢,共為末,以生豬油和藥,搗勻搽之。小兒諸般疳瘡,生于面上遍身,爛成孔臼,儼如大人梅瘡。于蒸飯時,甑蓬四連滴下氣水,以碗盛取,掃瘡上,數日即愈。百方不效者,此法如神。
治小兒熱瘡,用雞蛋五枚煮熟去白,專取蛋黃,再以亂發一團,如雞子大,同入鍋內,以炭火熬之,初甚干,次則發焦,乃有液出,久熬則液漸多,而黃發盡化而成液,以黃發盡為度,取起冷定,取涂瘡上,即以苦參末滲之。此神方也。
神治小兒頭上軟癤,此癤愈而復發,至難除根,用枳殼一個,刳去穣,磨令口平,以面糊涂抹枳殼四圍,安貼于癤上,于一邊安一燈芯,以通膿水,則膿自出,愈后枳殼自脫,更無痕跡。枳殼,即臭橘子是也,鮮者更妙。
樹名鐵籬笆,多刺而硬,人家園圃多植之,以御宵人者。此方不獨治軟癤,凡久年頑瘡、 瘡不能收口,根據法用之,無不愈者。
楊梅瘡證治
湯火簡便方
凡湯火傷初起,即以食鹽研末,用米醋調勻敷患處,頻涂不絕,臨時雖痛,卻能護內不壞,然后用藥敷貼。切不可用冷物塌、冷水洗,并涼藥敷貼。予每見以冷水沖擊者,使熱氣不得出,必致內攻而不救,慎之!凡湯火傷,悶亂不省人事,急以蜂蜜調湯灌之。若至重者,急以煮過好熟酒數十壺,入浴盆內,以患兒浸酒中,雖至重者不死。
女兒火燒手,且 至掌,即以酸醋升余浸之。出醋尚痛,少時痛止,不瘡不膿不疤痕。奇方也。
治湯火傷,久經效驗者,凡湯火傷爛,皮已脫去,惟有鮮肉,或臭爛不堪,諸藥不治者,用豬毛一籃,以破鍋炭火 紅,入豬毛在內 之,少時豬毛消化而成黑液,取起冷定,略加大黃數錢,共研細末,再加冰片一分,研勻,香油、茶油、蠟燭油,俱可調搽。
至神至靈之方也。
凡遭火藥燒壞者,先以好酒洗凈,次用雞蛋黃熬油,聽用,以大黃研末,雞蛋油調搽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