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查例載,客頭在沿海地方引誘偷渡之人包攬過臺,為首發近邊充軍;船工人等知而不舉,杖一百、徒三年;偷渡之人照私渡關津,杖八十、遞回原籍各等語。查臺灣拿獲偷渡,均將船戶從重擬遣,今吳好、馬輔仍敢攬客偷渡,實屬罔法。吳好、馬輔均應從重發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該二船舵工駱教、朱阿富、水手王朝、莊鶴、陳球、吳意、吳仲、吳岳、呂山、駱蓮、王阿秋、陳紹元、陳阿尚、曾阿千、曾阿紅等受雇在船幫駕,均應照知而不舉例杖一百、徒三年。吳好、馬輔、駱教、朱阿富四犯仍應重枷在臺灣海口枷示,俟續有拿獲偷渡人犯枷示后,再囗囗犯等疏枷照依原擬罪名分別遣徒。水手王朝等十三囗囗囗灣海口枷號三個月,滿日解省,定地發配,折責充徒。囗民駱梅、吳水、蔡德、鄭李、劉叟、胡興玉均照例杖八十,折責遞籍安插。吳抄系吳好之子,年未及歲,且系聽從父命,在船相幫,應與已經罪坐侄男之鄭黃氏、鄭盧氏等均免置議,各行遞籍安插。偷渡船只變價充公。在逃客頭陳烈同客民胡阿明、胡殊水、胡阿兒、張阿恭、張阿早、張阿和、翁際廣、陳際開、張來、張阿定、張娘翁、并不識姓名之客民等飭屬嚴拿,獲日另結。供犯曾紹化同失察馬輔偷渡出口,及租賃船只職名,詳報督撫,咨明粵省查辦。其將船只牌照賣給吳好之黃萬興,并曾紹化與何尊合伙(約缺十余字)名督撫查明辦理外,理合將審明定擬緣由,恭折囗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初六日奉朱批:該部議奏,余有旨。欽此。

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初日,內閣奉上諭:哈當阿等奏拿獲偷渡兩起,審明定擬一折,已交該部議奏矣。臺灣偷渡之弊,歷經設立章程,嚴拿禁止,乃吳好等仍敢攬客私渡,自應嚴辦示懲,則每年所奏無私渡者,皆虛語矣。著該督撫查參明白回奏。哈當阿、楊廷理能督飭所屬上緊查拿就獲,尚屬認真,著交部議敘。其澳甲兵役能留心盤詰,拿獲多人,亦屬出力,著哈當阿等查明酌加獎賞,以示鼓勵。該部知道。折并發。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五四~一五五頁。

九八、吏部題本

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吏部戶部理藩院事務領侍衛內大臣正白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三等忠襄伯臣和珅等謹題為遵旨察議事:該臣等議得:內閣抄出乾隆五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奉上諭伍拉納等覆奏查辦偷渡緣由一折內稱:吳好、馬輔兩起審結后,咨報到省,已在年終匯奏之后。而馬輔一起,系由廣東澄海縣偷渡出口。其吳好系由福建南安縣上船私渡,現已飭取失察之文武職名,照例查辦等語。臺灣偷渡,例禁綦嚴。如果地方官實力嚴禁查拿,自無此等偷渡之事。雖沿海一帶港囗〈氵義〉紛歧,但吳好即由該省南安縣地方偷渡出口,究系該督等不能預為防范所致。乃折內尚稱馬輔一起,由廣東澄海縣偷渡,竟諉之于粵省,似與閩省無涉,實屬非是。除將失察此案之文武各職名照例飭取核辦外,伍拉納、浦霖俱著交部察議,欽此。欽遵于二十四日抄出到部。除失察職名,臣部行文該督等查參,到日再議外,此案吳好一起,由該省南安縣地方偷渡出口,乃該督等尚稱馬輔一起由廣東澄海縣偷渡,竟諉之于粵省,似與閩省無涉,其不能實力稽查之處,應行議處。應將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福建巡撫浦霖均照不實力稽查降一級調用例,降一級調用。查伍拉納任內有革職留任,無級可降,應行革任。浦霖有加四級,應銷去加一級,抵降一級,免其降調。再查浦霖任內,有從寬免其革任之案,合并聲明。恭候命下臣部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五十八年四月十二日,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管理吏部戶部理藩院戶部三庫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上駟院武備院事務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掌翰林院事務教習庶吉士正白旗滿洲都統總理圓明園八旗內府三旗官兵大臣步軍統領三等忠襄伯臣和珅、吏部尚書兼署工部尚書事務總管內務府大臣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御茶膳房奉宸苑事務鑲黃旗漢軍都統臣金簡、吏部尚書管理國子監事務臣劉墉、左侍郎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臣額勒春、經筵講官左侍郎臣金士松、考功清吏司掌印郎中臣和德、郎中臣特升額、郎中臣覺羅百善、郎中臣江浚源、員外郎臣阿敏泰、員外郎臣成熙,員外郎臣陸伯焜、員外郎臣吳濂、主事臣都隆阿、主事臣嵩山、主事臣史國華、主事臣賀賢志、主事臣康綸鈞、主事臣董教增、候補主事臣桯振甲,候補主事臣秦泉、額外主事臣王寧囗〈火阜〉、額外主事臣貴征、學習行走七品小京官臣沈長慶。

旨:伍拉納著從寬免其革任,仍注冊;浦霖著銷去加一級,免其降調。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五六頁。

九九、閩浙總督魁倫等奏折

閩浙總督臣魁倫、福建巡撫臣汪志伊跪奏為遵旨覆訊、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本年十月十二日,準刑部咨:臣魁倫前與調任撫臣費淳具奏審辦拏獲漳浦縣民藍三世等私販鐵鍋、夾帶渡臺、并備弁知情徇隱一案,經軍機大臣會同刑部議駁具奏,欽奉諭旨:據軍機大臣會同刑部議駁魁倫等奏拏獲伙販鐵鍋、夾帶渡臺各犯并將徇隱備弁分別定擬一折,已依議行矣。此案藍三世等伙販鐵鍋出洋售賣,如果有接濟洋盜情事,一經審明屬實,現當嚴緝盜匪、整飭洋面之時,即加重問擬絞候,予以勾決,亦屬罪所應得。若不過因臺灣鐵鍋價貴,販往售賣,尚系愚人牟利私情,止須按例定擬,已足蔽辜。即或由近邊充軍本例遞加一、二等,亦罪不至死。今折內既稱其實因赴臺圖利,并未接濟洋匪,所定罪名,又照軍器下海、接濟外國盜匪之例問擬,以致供、看兩岐,引斷轉為失當。外省審辦案件,于定擬罪名,往往語似從嚴,而敘述情節,其實意存寬縱。況此案私販鐵鍋,如果審出實有接濟洋匪情事,則地方官失察處分甚重,是以于供詞內從輕聲敘,以為瞻徇回護地步,而不自知岐誤也。案關生死出入,著魁倫等即照指駁情節,提集該犯等再行嚴鞫。如臺灣地方鐵鍋,從不由內地販運,則是該犯等首先冒禁,必另有情弊,自當從嚴究辦。若從前本由內地販運,則該犯等不過趨利私情,原可按例定擬。即因閩省臺灣一帶,亟需整飭,亦止應于本罪上從重遞加,已足示懲。倘實有串通洋匪伙販接濟之事,即應從嚴懲辦,并將失察之地方文武員弁及承審不實、錯擬罪名之大小各員,一并據實參處,不得稍有回護,以致案情軒輊,或有枉縱也。欽此。欽遵行知前來,仰見皇上慎重庶獄,惟恐畸輕畸重、以期無稍枉縱至意。臣等跪聆之下,不勝惶悚,斷不敢回護前奏,自干重戾。

遵即查照指駁情節,是否實有接濟洋匪情事,抑止系愚人牟利私情,實為此案緊要關鍵。提集藍三世等嚴加刑訊。據供:小的們此次越海私販鐵鍋、鐵釘,原系貪圖重利,不論何處,得有重價即行售賣。惟恐汛口兵形搜查,是以小的藍三世勾結小的周圭、吳允,于解餉哨船內夾帶。又恐到臺灣上岸出售,被人盤獲,相商隨便在沿海地方售賣。不料被汛口兵役先后拏獲,實未賣給洋匪等語。并加夾訊,矢口不移。

臣等查臺灣民用鐵鍋,自雍正年間立定章程,祗許臺地商民請領府廳印照,每年前來內地購買二次,每次大小總以九千口為率。渡臺之日,由廈門汛口文武驗照放行,仍赴鹿耳門汛口盤驗相符,方準售賣。并將出入口岸日期,同鐵鍋數目,通詳查考。毋許內地商民販運過臺,以杜偷漏。歷久照辦在案。臣魁倫、費淳等前因藍三世以內地民人起意私販鐵鍋至二千六百五十余口之多,又復另帶鐵釘五百六十余觔,實為首先冒禁。且敢勾結兵丁,希圖偷越,更屬奸狡異常。而周圭、吳允身為目兵,貪圖伙販,膽敢以哨船夾帶,是查拏私販之官兵,竟成通同販私之伙黨,似此兵民狼狽為奸,較尋常商民圖利,將鐵鍋出洋貨賣者不同。且該犯等偷越海洋,私赴臺灣販賣,又與商人在沿海地方遞運鐵觔、交賣商漁船只者無異。是以將為首之藍三世、周圭、吳允三犯,引照商人在沿海地方遞運鐵觔、交賣商漁船只,為首照軍器下海律絞監候例,擬絞監候。此原辦之實在情形也。

惟臣魁倫等前折內未將臺地商民請領府廳印照前來內地購買鐵鍋、不準內地商民販運過臺之舊例,明白聲敘,實屬疏漏。又臣魁倫等從前準情定罪,曾查例載商民圖利將鐵貨私販海洋貨賣、一百觔以上發近邊充軍,將鐵鍋出洋貨賣者、亦照此例行。又例載:商漁船內夾帶違禁硝磺、釘鐵、樟板等物接濟外洋者,船戶以通賊論斬;又商人在沿海地方遞運鐵筋交賣商漁船只,為首照將軍器下海律絞監候各等語。緣藍三世以兵民朋比冒禁私販鐵鍋沿海售賣一案,若僅照商民圖利擬軍,未免情浮于法;若照商漁船內帶釘鐵等物接濟外洋擬斬,又覺過重;是以引照商人在沿海地方遞運鐵筋、交賣商漁船只、為首照將軍器下海律絞監候例,擬絞監候。此又前奏并未將應引各例及舊辦章程一并敘入,以致軍機會同刑部議駁之原委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阳市| 阜阳市| 宁安市| 辉县市| 东乡| 阜新市| 台前县| 南阳市| 洮南市| 荔波县| 颍上县| 壤塘县| 顺昌县| 金华市| 邢台县| 紫金县| 清丰县| 西城区| 水富县| 宝兴县| 北流市| 嫩江县| 青川县| 平泉县| 古丈县| 廉江市| 威信县| 韶关市| 苏尼特右旗| 台中县| 阳原县| 增城市| 太保市| 广平县| 资源县| 正蓝旗| 吴桥县| 阿拉善右旗| 浦县| 泸西县|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