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 臺案匯錄丙集
  • 佚名
  • 3675字
  • 2015-12-26 17:18:38

今遵旨嚴訊明確,據實覆奏,可否仍照前擬辦理之處,伏乞圣明睿鑒訓示。再此案失察文武職名,除內地、臺灣登時盤獲,例得免議外,但內有鐵鍋二百二十余口業已運過臺灣,前奏未經議及,所有內地失察文武各職名仍應查取補參,并請將臣魁倫及前撫臣費淳辦理此案疏漏之處,交部議處,合并陳明。謹奏。嘉慶二年十月二十日。

朱批:原議大臣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五本四六二~四六三頁。

—○○、戶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孫爾準奏」移會

戶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孫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六年五月十四日副郎鳳。

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臣孫爾準跪奏為臺灣海口今昔情形不同、請將海豐、烏石二港一并增設正口、以疏兵谷、而便商艘、仰祈圣鑒事:竊照臺灣一府,孤懸海外,民間日用貨物,大半取資內地,而內地兵糈,亦賴赴臺商船配運。當初入版圖之時,設鹿耳門一口,對渡泉州之廈門。嗣于乾隆四十九年,奏開鹿仔港對渡泉州之蚶江。五十三年,奏開八里坌對渡福州之五虎門。嘉慶十五年,奏請三口通行,不拘對渡,一體配運兵,。先后奉旨允準在案。臣在巡撫任內,于道光四年赴臺巡閱,查悉鹿仔港口門新被沙淤,港道淺狹,船只出入頗難。舊有海豐港者,界在嘉義、彰化之間,初本陿隘,近因溪水匯注沖刷,甚為深廣,土人名為五條港。當即親往履勘,寬約數里,港水甚深,大船通行無滯。又噶瑪蘭處臺灣眾山之后,重巖峻嶺,負載難行。其地有烏石港、加禮遠港可通小舟,俱堪開設正口。當經奏明,俟內渡后與督臣趙慎畛妥商具奏。嗣臣回抵省城,即將所勘情形,向趙慎畛詳細縷述。一面札飭該處道府,再行確勘,詳復核辦。旋經署臺灣府方傳穟移委鹿港同知鄧傳安,同嘉義、彰化二縣勘明五條港,噶瑪蘭通判呂恒志勘明烏石、加禮遠二港,可設正口。詢據該處士民等,僉呈稱便。由臺灣道孔昭虔會同臺灣鎮總兵蔡萬齡覆查屬實,詳請設口,以便商民。經前督臣趙慎畛批司核議去后。茲據藩司惠顯會同在省司道詳請具奏前來。

竊惟臺灣負山面海,內山諸溪,奔匯入海,或合或分,遷徒無定。前屢次開設口岸,亦俱就當時港門之大者,定為正口。今隔數十年,情形非昔。五條港為諸水聚會,竟成巨浸。而鹿仔港水勢既分,沙淤流淺,其下皆有暗礁,港路甚為紆曲。凡由內地渡臺者,用西北風,及至港口時,須待西南風方能進口;又無停泊之所,風色不順,仍須退回,是以商船視為畏途,每有收泊五條港者。此近日鹿仔港口門淤澀,五條港通行無滯情形也。竊思避險就坦,人之常情。五條港口門既寬,水復深廣,勢難禁其私渡。且適遇風暴,鹿仔港既艱于進口,不得不趨避旁港,以保無虞,亦難一概責以私越。而兵役以為禁口,藉端勒索,亦事所難免。自莫若明設口岸,以便商民。臣查五條港即海豐港,距彰化縣城七十里,距鹿仔港六十余里,文屬彰化縣南投縣丞專管,武屬安平協水師左營鹿港游擊管轄,有把總一員防守,汛地離港十五里,有村名麥仔寮,商民貿易均在其處。若配運兵谷,由麥仔寮用車載至海口上船,甚為徑便。應請將五條港開設正口,一切配運事宜,仍歸鹿港同知經理。惟該處相距鹿仔港雖祗數十里,尚恐稽查難周,必須責成專管口員,就近稽查,方臻周密。彰化縣南投縣丞駐札之所,離五條港有八十里。該縣丞防堵內山生番亦關緊要,未便移駐,以致顧此失彼。查有嘉義縣笨港縣丞,離五條港只三十里。若令該縣丞往來麥仔寮稽查彈壓,可資以策應。惟笨港系嘉義所轄,五條港系彰化所轄。查江蘇、安徽等省,皆有一官分隸兩縣者;即閩省詔安縣轄之漳潮司巡檢,亦系通屬兩省。似可循照辦理。應請將五條港改歸笨港縣丞管轄。其專管武汛之把總同兼轄之游擊,均仍其舊。如有船只到日,由笨港縣丞會同營汛把總查驗牌照相符,果無違禁貨物,準其報行卸載,將牌送至鹿港廳查驗梁頭,分別配谷,仍由鹿港同知會同安平協水師左營游擊鈐蓋印信,給照放行。如系臺灣貿易小船,由該縣丞驗明,按月折報該處道府查核轉報。其內地商漁船只,出入配運,仍由鹿港同知另造一冊,按月通報,以專責成。如蒙俞允,笨港縣丞印信,應請咨部改鑄。該處既設正口,有稽查配運等事,自應添設口書、口差、澳甲、行保各役,悉照開設八里坌章程辦理。書役工食,在鹿港同知從前奏定口規文員衙門準收番銀五元、武職衙門準收番銀三元之內酌量勻給,毋許增添。至該處甫經開口,商船進口多寡,尚難預定,載運米谷,應仍于鹿仔港分配。俟一、二年后察看情形,如果商船云集,再將鹿仔港封閉,以歸畫一。其應給船車腳費,亦照臺地配定例開銷。

又查噶瑪蘭處全臺之背,但產米谷,一切器用皆取資于外販。其地有三貂、嶐嶐二嶺,山徑險峻,陸路貨物不能疏通,惟西勢之烏石港、東勢之加禮遠港,每于春末夏初南風司令之時,可通四、五百石小船。內地福州、泉州等處商民,裝載日用貨物,前往易米而歸。福、泉民食,藉資接濟,兩有裨益。若加裁禁,則商販不通,于民間殊多未便。亦應如其所請,開設正口,以利民生。第查烏石港系頭圍縣丞所管,加禮遠港系羅東巡檢所管,雖分屬兩員管轄,而兩口相距僅十余里。凡船到加禮港,母庸另設口岸,統歸頭圍縣丞管轄。該處雖無大號商船出入,不能配運兵谷,凡小船往來,俱由該縣丞查驗,蓋印放行。仍于船照內登明所載貨物、米糧數目及運回何處售賣,按月造冊通報,俾有查考。如有夾帶違禁貨物及附搭匪類偷渡寄賣,俱責成該縣丞會同該管之頭圍千總實力稽查掛驗。如此變通辦理,既可疏通積谷,又可便民貿易,而層層稽查,仍與嚴禁偷渡之意相符。此外如有未盡事宜,仍令該管道府廳縣確查覆到,另行核辦。其余各小口仍嚴行封禁,如有商船私越偷渡,照例究辦。所有海豐、烏石二港應增設正口緣由,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道光六年五月初一日,內閣奉上諭:孫爾準奏臺灣海口今昔情形不同,請將海豐、烏石二港增設正口一折,著各該部核議具奏。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六九頁(按此奏折亦見本編第十本九四三—九四五頁)。

一○一、戶部「為內閣抄出署理兩江總督璧昌等奏」移會

戶部為移會事:貴州司案呈,內閣抄出署理兩江總督壁等奏前事等因,相應抄錄原奏,移會稽察房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二十四年囗月初九日。

署理兩江總督臣壁昌、江蘇巡撫臣孫善寶跪奏為會議渡臺灣商船、販運茶葉湖絲綢緞、分別查辦情形、恭折奏祈圣鑒事:竊臣等承準軍機大臣字寄,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奉上諭:據劉韻珂等奏,臺灣府屬民用茶葉、絲斤、綢緞,請照舊例販運輸稅,并酌議稽查章程一折,著即照議辦理。至浙江之寧波、乍浦、江蘇之上海等口,均與臺灣一帆可達,各商民往來貿易,尤難保無走私漏稅之弊,著耆英、孫善寶、梁寶常、體察地方情形,是否仿照閩省現議章程辦理,并應如何嚴密稽查之處,會同悉心妥議具奏等因,欽此。當經前督臣耆英移行欽遵議詳。嗣臣壁昌抵任后,復咨商浙江撫臣梁寶常,會同議辦去后。茲準臣梁寶常覆稱:浙江之寧波、乍浦二口,與臺灣一帆可達,向來臺灣商船,多有載運貨物,來至寧波、乍浦貿易。其寧、乍商船,僅在福州、泉州等處販運生理,從不駛赴臺灣。茶葉、絲斤、綢緞三項,例本禁止出洋。今臺灣府屬民用茶葉、湖絲、綢緞,準令給照販運,仍照舊例輸稅,免其加增,則此后臺灣商船購買回棹,或內地商民買運赴臺,事所必有,自應設法稽查,以杜偷漏。至浙省之玉環、定海二廳,皆孤懸海外,與臺灣相同。玉環地方,不產茶葉、絲斤,將來商民販往售賣,亦容有其事。又定海本有土產茶斤,足敷民用,無須買自內地。惟向不育蠶,并無絲斤出產。該處土瘠民貧,率多衣布,亦從無販運湖絲、綢緞之事。現在定海被囗〈口英〉夷占踞,與臺灣、玉環情形不同。若準令內地商人販運赴定,滋恐稽查難周,易滋弊混。仍請照舊嚴禁。俟地收復后,再行酌議詳辦。嗣后凡有臺灣及玉環商民來至寧波、乍浦等處買運茶葉、湖絲、綢緞,及浙江內地商人販買前三項貨物運赴臺灣、玉環售賣,應請于出口之時,照依內地稅則征稅,免其加增。其進出口給照查驗等事,悉照閩省現定章程,畫一辦理。至乍浦口所定茶葉、絲斤、綢緞稅則,因該處涂遠沙堅,量為折減。寧大關僅有茶斤稅則,而無湖絲、綢緞。自此由乍浦出口之前三項貨物,應照舊例征稅外,其寧波口運赴臺灣、玉環之茶葉、湖絲、綢緞,應查照閩海關稅,則比例征收等因,咨會前來。

臣壁昌于巡視江防,道經蘇州,與臣孫善寶面為籌商。江蘇情形與閩、浙不同,向來海運茶葉、絲斤、綢緞,上海地方例本禁止出口,未便議請更張。且湖絲出自浙江,茶葉產于福建,由閩、浙兩路赴臺,均屬近便,無取行道上海。即綢緞一項,江、浙兩省均為出產處所。由蘇州內河至浙江,一水可達,不必特開例禁,令上海出口,致啟奸商影射,避重就輕之漸。查臺灣府屬民用前三項貨物,既經閩浙總督臣奏準給照販運,茲寧波、乍浦兩處,又經浙江撫臣議請給照販運赴臺,已敷臺民食用之需。所有茶葉、湖絲、綢緞由上海出口之處,應請仍行停止,以復舊章。謹將臣等分別籌議緣由,會同浙江巡撫臣梁寶常,合詞恭報具奏,伏乞皇上圣覽訓示。謹奏。道光二十四年六月十二日奉朱批:依議,該部知道,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九六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青州市| 祥云县| 新竹县| 河间市| 吴桥县| 城口县| 乐昌市| 明光市| 阿鲁科尔沁旗| 茂名市| 高邮市| 盐亭县| 凌海市| 四川省| 临西县| 会泽县| 武威市| 永定县| 昆明市| 莱芜市| 临夏市| 罗城| 镇平县| 贵州省| 策勒县| 准格尔旗| 莱阳市| 达州市| 莎车县| 凤山市| 抚宁县| 绥宁县| 汝州市| 汨罗市| 三明市| 宁武县| 迁西县| 子洲县| 隆昌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