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官牘(9)

為勸諭息訟事:照得時屆收獲,漸近隆冬,各宜守家安業。臺地素稱好訟,果系情事關重,不能不求官伸理;若錢債細故,盡可不必遽入公門。揆厥所由,原告無法追討,或名為索欠而實為負氣,非致訟不能干休。而被告明知欠債別無重罪,任意延挨;或力能償還,既經成訟,留為延請訟師主謀及書役費用,索性抗延。雖經斷還,不肯依限完繳;經年押追,直至人亡家絕而后已。即或設法討保,案未完結,仍復不能安身。其原告既被坑害、又受訟累,固已苦中加苦,而被告稍有產業者,徒為訟費花盡,賬仍不清、案仍不了,甚或羈留不能回鄉,田禾被搶、家物被竊,父母妻子憂郁疾病亦不能顧。倘或激生事故,兩造皆因小失大,而奸徒扛幫,加以不肖胥役從中勾串,必不肯令其及早完結,以便從中取利。愚民甘受其累而不覺,實堪痛恨。

本司道為爾等保守家業起見,除分飭各屬限封印以前將一切錢債詞訟已經斷結違限不繳者,立提原差并比;至舊案未結者、中保尚存者,責成原保清理銷案,免致隨同受累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合屬軍民人等知悉。如有錢債細故,尚未經成訟,某討賬者或非窘苦之家、欠債者或系貧窶之戶,自有公論,盡可邀同親友設法理處,無得互相訐控,以致彼此妨農失業。想曉事之人,自能恪遵也。特諭。

與王仲甫司馬書

水師未盡可恃,臺洋地方遼闊,必須會合囗〈舟宗〉捦,免致日積日多,肆劫成幫為害。用特專函飛布,務即多雇漁船,派撥水勇,迅速前往會剿。聞東港一帶捕魚人眾,可以寓兵于漁,設法誘捦,許以重賞,一切費用先行籌墊,可以另議歸補。此等土匪,必有口岸奸民接濟,并須購線偵緝,以清盜源。切屬。

與丁述安書

搶擄之風箱為止息,所保全者不少。楊禮家屬加以優恤,憫死者正以勸生者,恩一人正以勵眾人耳。店仔口一帶風謠,皆械闘未成之余波。各匪徒時時技癢,總令無間可乘,阻之以溪河、散之以風雨,官民一心,再得格殺勿論之語以壯其勢。人心即天心,似可易危為安。或謂謠言可惡,弟謂謠言最好。無外患即有內憂,非真有憂也。晏然無事,驕泰失之,以外患生惕厲,而終為空言,豈不內外皆安;即果有患,亦易除矣。有事若無事,指心而言;外面須鋪張布置,否則終求無事而不可得。無事若有事,則在外面聲勢,而心自定。否則,必至于有事。或謂:十一月內,北路總有蠢動;信其有、不信其無,自化有為無也。草草泐復,不宣。

答周維新書

自蒞臺灣四年之久,即不能洞悉利弊,亦粗知大概。流丐之不必收養,即收養亦無裨益;夫何待言?蓋收養流丐,其名也。臺地官民交困、商賈疲累日甚一日,各省多事之秋,經費萬不能充足,重洋遠隔,屬庫空空,萬一內地接濟不及,在地紳商又無法捐湊,恐終不免有束手無措之一日。一文緣,江蘇行之有年,從前亦曾經奏報有案;收支均歸道庫,諒無他虞。將來交卸時,通詳立案,歸入交代,必不能以億萬人之積存,稍營私計。行之年久,積少成多,地方有益公事,非萬不得已不準動用。此惠而不費、有備無患之計,而非為可去可留之一、二乞丐謀也。以此行諸告諭,則近于過慮,且惑聽聞。是以條規內有「常變可恃」一語,微露其意。若以辦理保甲為詞,又開胥役索費之漸。查拿闖棍土匪,此地方官應辦之事;照例皆應治罪,不能以收養了事。官衙公事之可行而不可言、能言而不能行者,此類是也。眾紳民多誤會其意為一日數文錢,而觀望不定。此事并未出有印示,可行、可止。冬令收養窮人,自京城及各省皆然,即無益亦不至有損。又安見流丐中必無匪棍?即現在各衙署所捐已足敷用矣,杞人之憂,原屬可笑。在任久暫不定,何必瑣瑣為此?但此心實有不能恝然于此邦人士者,眾人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至論保甲、聯境、聯莊各條,甚為周密,有治法當有治人,官吏須實力、實心,保正、甲長須一一皆公正之人,他日出身加民,方知「言之易而行之難」。然照章奉行,總不為無益也。借收養流丐為名,自有深意。足下可無言不盡(?),都人士有曉事者,其轉告之。

再,粵省軍需告竣,內地夷情日久安帖。臺地平靜如常,應辦公事,如開通溝渠、育嬰恤嫠以及修輯志乘等事,果能捐有成數,皆可次第為之。此時議及,必以費巨而中止。此以收養流民為發端之詞,而定「一文緣」之苦心也。或捐一、二年,或捐數月,愿減、愿刪,各聽其便,似亦不為稗政。即富家捐一、二分,亦無不可。如慮及將來恐有周折,停捐以后,或存庫、或交商,終當交代明白,榜示周知;必待出有事端急迫,捐資盈千累百,孰難孰易?必有能辨之者。

復何廷玉書

招盟結會惡習,近年始于北路,今嘉邑更甚,久將延及臺境,所慮極是。然查辦愈嚴,勾結愈固。先須指定一項為匪尤甚之名目,郡城有與嘉境公正紳耆素識者,密屬確訪鄉村姓名送來,當設法將脅從者解散之、附和者離間之,再誘捦其為首者而以重刑誅殛之,庶可懲一儆百,方不至安民而轉先擾民。此害非一朝一夕之故,欲除此害,亦非一朝一夕所能也。

公交車費議

一、臺屬連年捐項過多,地方情形亦非昔比,此項公費,原聽其量力資助,集腋而成,并非稍有抑勒別項捐輸,希邀獎敘。此則樂善不望報,然默為子弟種德,受報在遠不在近。如果捐資較多,遇有請獎之案,亦可稟請道府并入辦理。

一、捐集五、六千元以上,即于癸丑年正月起息,按月一分行息,至丙辰年會試,積存利息先支一半為公交車上費,以一半作本行息,即請淡屬殷實公正紳士一、二位董理其事,分交妥實商典生息,具稟道府立案。紳商肯存項代為行息,亦為子弟造福也。此項出納,概不由在官之人經手,非公交車費用不準支付分厘。

一、各廳縣尚未捐有成數,可先辦會試公交車之費,鄉試俟捐項充用再行另議。蓋鄉試無論人數多寡,額中四名;會試必有十人,而后額中一人;且三科不去,則舉人亦未定也。但屆時北上幾人,或留京、或在內地,殊難查考。今定以會試之前一年冬間,即將利息截至九月支收,由經理之紳董交妥實郊商匯至京中行店內,公平兌易銀兩,函致在京同鄉官一、二位,定于三月朔日齊集公所,查明臺屬會試幾人,將此項息銀均勻分給。如兌銀一千兩,無論初到及留京者,會試有十人,每人一百兩;不及十人或至十人以上,亦勻開分給。此項不在臺地支付,可免領銀后中道而止;應試者到京有此項可用,止措備北上路費,容易為力也。

一、勸捐并應兼及粵人,則臺屬粵籍會試者一律給付。至會試之人,不論貧富,應一體均給;即題捐紳商子弟,亦照數支領。

札各屬

清厘監獄,地方官不容一刻懈弛。前經通飭將管押人犯分別管收,除在設立號簿稽查并按日標牌懸示,乃各屬置若罔聞。現近歲暮,除竊匪棍徒外,其尋常詞訟待質及無干牽連之人,必須隨時審理開釋;如一任羈累、或聽差役私押在外,并不留心查察,甚或別生枝節,釀成人命重案,是居一日官、造一日孽;為上司者厥咎唯均,為民父母,獨不思一人在案、一家皆哭耶!札飭以后,仍復聽之藐藐,本司道斷不能代人受過也。仍將遵辦緣由,稟復查考。此札。

諭收養幼孩

澎湖地方素稱瘠苦,向來間有貧民鬻賣子女之事。自上年被風災以后,尤為困苦。現在運榖賑恤,無如遠隔海洋,不能及時接濟。近聞載船來郡子女甚多,難保無違例轉販之徒;且恐一時轉賣不及,必為餓莩。惟有官紳捐貲買留,庶不至流離失所。俟年歲有收,殷實紳民收買者,準其父母以原價認領;如可不索身價,更為功德無量。若非澎湖災民,不得援以為例。除本司道先行倡捐辦理外,合行示諭,共襄善舉,并將條規開列于后。計開:

一、男孩十五歲以下,概行收養。女孩十二歲以上,或捐貲給養濟院貧婦代為收管,或雇妥實老婦另設公局收養;未出示以前,有業經收買者,應聽其便。如暫行留養,尚未買定者,仍赴轅問明酌奪。

一、幼孩身價應公平酌給,免致運赴他處鬻賣,或畏累并不敢運,則夭亡更多。在官人役,藉端索詐,查出重究。

一、各幼孩到郡,先送至道轅酌給身價,委員問明住址、父母、年歲注冊。女孩十歲以內,或暫留本轅、或分養府廳縣營衙署、或交紳商領養。如有天災疾病,報明備查,概與領養之人無干。

一、收養至三月底為止,如澎湖春夏有收,行文談廳按照冊開住址、父母、年歲查明,如愿領回者,澎廳給與執照,注明住址、年歲、疤記,驗明相符,統交公正紳耆或員弁便差憑照領回交還,由廳取真領狀存查。其不愿領回或并無親屬者,本年五月以后,男孩妥為安置,女孩十二歲以上由郡城紳耆代為覓配、或義塾幼童父母愿領為童媳,皆聽其便,不得交匪人冒領轉賣,淪落賤類,是為至要。

一、收養如人數過多,分發各廳縣酌量留養;想父母斯民者,無不樂從出。三月以后作何安置,遵照章程妥辦。

一、澎地本境好善紳民,就近查照章程收養,更為妥便。

一、臺地紳商,有如愿倡首題捐、隨緣樂助、公議收養,如有贏余,即由董事派妥人到地周濟,較之建壇設醮、迎神賽會花費千百元求福于冥冥者,不更為有益耶?仍將收養子女姓名、年歲由首事開單,于每月朔望日送轅查考。

與沈清如書

昨有告示,以各屬紳商或蓋草藔、或施粥賑、或修筑田圳,因己及人,或葺治橋路,以工代恤,由該地方官查明姓名及捐用錢數,造冊送俟酌辦給獎。此以安災民之心而勸好善者,以勵將來也。收養流丐及一文緣,皆智竭力窮萬不得已而為此。現在所收流丐,附近軍工廠買屋以居,擬令挑溝開港,以免閑游生事。昨有十七、八歲流丐,問之曾讀孟子到告子章,或能背誦大學一、二章,因窮苦好賭,被父兄逐出,在外將饑而死,令收入廠,日給兩餐,酌予衣履。附近有義塾兩處,令其師收而教之,數日后,其家聞之,仍收領而去。謂此事必不可行者,皆素無不忍之心者也。將來擬將此項專歸道署獨捐,或于官捐項下支用,民捐同官捐余款全儲道庫,遇有地方急用,與各紳董會議再動。收養至來年二月為止。屆時明白曉示,夫而后知此心之無他也。些小之事,費無數周折,有益地方之事之難辦也如此,無怪一切因循廢弛,以為相安無事耳。

近來由臺防廳配船回內者,以次行之,亦無阻礙,亦有外省幕丁役人,流落年久者,藉此內渡,其用項于官捐內動支,以有幕丁捐項在內故也。各屬能實力照此行之,非為沽名、非為求報,行其心之所安而已矣。

發圣諭廣訓札

前在山東州縣任內,準藩署刊發圣諭廣訓衍義一書。除朔望循例率師生敬謹宣講外,于三八大堂放告之期,署前恭設高案,派禮書聲音高朗者讀一、二條。鄉民環聽如堵。下鄉勘驗事畢,即于集場或鄉村內,令隨行書吏講數條,俗言里語,婦孺皆能通曉。書院課期及查義學之日,選諸生一人,每期誦三、四條;周而復始,酌加獎賞;書吏給茶資數百文。行之幾及二十年。后至蜀、至閩,亦如之。

及巡臺時,土民言語不通,則以土音譯誦。臺署舊有刊板,名為「直解」,與前書相同。此書成于廉熙年間,并行之海外已久,重加刊訂,分送僚屬,行篋中尚存一本。江友竹太守現已翻刻工竣,即刷訂另備公牘轉發。其中息誣告一條,由弟署先付梓印送,包封寄達,即祈分給各屬,廣布城鄉。有一、二人感悟,即有一、二人受益。俟全編送到,似可飭屬查照恪遵辦理。升任時并當交代,以免遺佚。言教不易從,亦盡此父母師保之心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榆树市| 浑源县| 绥芬河市| 江都市| 米脂县| 响水县| 开阳县| 富裕县| 屏南县| 镇雄县| 嘉义县| 安国市| 宝清县| 即墨市| 乐安县| 长武县| 柞水县| 长武县| 拉萨市| 西畴县| 台江县| 郯城县| 隆安县| 平和县| 杭州市| 澳门| 岳西县| 洪湖市| 诸暨市| 克什克腾旗| 南宫市| 龙州县| 洮南市| 淮阳县| 交城县| 通山县| 黄大仙区| 原阳县| 会宁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