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經(4)
- 神農本草經贊
- 王楚材
- 4907字
- 2015-12-26 16:25:46
沅湘紉囗。溱洧湔裾。斜拋燕剪。初浴雞蘇。福祥云集。毒蠱風除。千金良是。九畹息誣。
九歌。浩浩沅湘。離騷。紉秋蘭以為囗。詩疏。秉即蘭香草。梁簡文帝詩。湔裾出樂游。
馬志曰。其葉有歧。俗呼燕尾香。李時珍曰。開花成穗。如雞蘇。花紅白色。梁簡文帝序。
云集霧會。唐書傳贊。霆掃風除。方回說。古之蘭草。即今之千金草。陸游詩。洛陽二頃言良是。楊慎曰。世以如萱蒲者為蘭。九畹之受誣久矣。
蛇床子
味苦平。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痹氣。利關節。癲癇惡創。久服輕身。一名蛇米。生川谷及田野。
濕幽墟。饑蛇凝戀。芎葉槎丫。蒿枝峭茜。百結同窠。雙粒合片。蘼弱蕪繁。令人目黃詩。蒼榛幽墟。李時珍曰。蛇虺喜臥于下。食其子。蘇軾詩。饑蛇不汝放。李邕妻溫氏表。歲時凝戀。韓保升曰。下濕地皆有。葉似小葉芎囗。蘇頌曰。三月生苗。作叢似蒿枝。每枝有花頭百余結同一窠。李時珍曰。其子兩片合成。淮南子。亂人者。蛇床之與蘼蕪。張名由詩。令人心目囗。
地膚子
味苦寒。主膀胱熱。利小便。補中益精氣。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一名地葵。
生平澤及田野。
星精散采。宛轉沿涯。千心春滿。獨帚風斜。舌捫鴨囗。眠起蠶沙。商秋斂實。沐浴光華。
蘇頌曰。星之精也。一名獨帚。一名鴨舌草。八月干成可采。土宿指南。一名千心草。
韓愈詩。宛轉沿涯到深處。日華子曰。子色青。似一眠初起蠶沙之狀。潘尼賦。商秋授氣。
收華斂實。甄權曰。去熱風可作湯沐浴。黃庭經。體生光華氣香蘭。
景天
味苦平。主大熱。火創身熱。煩邪惡氣。華。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一名戒火。
一名慎火。生川谷。
枝折經旬。柔莖苒苒。氣自含涼。功施止焰。寓秀庭除。棲芬屋廣。火母名奇。丹砂就斂。
寇宗曰。折枝置土中。澆溉旬日便生。王粲賦。挺柔莖之苒苒。傅咸賦。氣泠泠以含涼。
范筠詩。止焰或有施。卞敬宗贊。寓秀閑庭。謝靈運賦。夕棲芬而氣敷。蘇頌曰。南北皆有之。種于中庭。或盆置屋上。名醫曰。一名火母。日華子曰。可朱砂。
茵陳
味苦平。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膽。久服輕身。益氣耐老。生邱陵阪岸上。
生生不息。陳陳相因。冬藏根蟄。春度萌伸。葉覓八角。餅薦三晨。囗蠲黃濕。耳食仙。
易。生生之謂易。禮。流而不息。漢書志。陳陳相因。陳藏器曰。此雖蒿類。經冬不死。
更因舊苗而生。故名茵陳。雷論。凡使須用葉有八角者。李時珍曰。淮揚人二月三日采茵陳苗和粉作餅食之。史記年表。此與以耳食無異。名醫曰。白兔食之仙。
杜若
味辛微溫。主胸隔。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痛多涕淚出。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一名杜衡。生川澤。
葵狀蘼馨。煙霏露囗。幽囗崇岡。素英綠葉。香逐馬蹄。形猜鴨囗。悅茂茲榮。金芝鄰接。
山海經。天帝之山有草焉。狀如葵。臭如蘼蕪。名曰杜衡。杜甫詩。露思藤架。煙霏想柱叢。嵇康序。仰眺崇岡。俯察幽囗。劉圻父詩。素英綠葉紛可喜。爾雅疏。杜土鹵形如馬蹄。俗呼馬蹄香。雷囗論。鴨蹀草根相似。味效不同。謝賦。覽茲榮之茂悅。廁金芝于芳叢。名醫曰。一名若芝。杜甫詩。鄰接意如何。
沙參
味苦微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谷。
文希志取。美識參形。尖長排齒。紫白懸鈴。乳流液。肺沃神醒。孕金伏火。風扇泠泠。
名醫曰。一名文希。一名志取。一名識美。陶弘景曰。與人參主療頗同。故有參名。李時珍曰。葉尖長如枸杞葉而小。有細齒。開小紫花。狀如鈴鐸。亦有白花者。根莖皆有白汁。俗名羊婆奶。束晰賦。液濡澤。李咸用歌。風搖兩拂精神醒。牛宏歌。孕金成德。李頎詩。
心窮伏火陽精丹。葛洪詩。洞陽泠泠風佩清。
白兔藿
味苦平。主蛇虺蜂蠆狗。菜肉蠱毒注。一名白葛。生山谷。
搗藥山端。思防凌觸。衙聚潮蜂。溪盤霧蝮。螈狗攫腓。蠱蠶入腹。飲汁涂創。喜莫予毒。
古歌詩。采取神藥山端。白兔搗蝦蟆丸。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云笈七簽。遇物凌觸。
埤雅。蜂有兩衙應潮。淮南子。蛇游霧而動。左傳。國人逐螈狗。春秋后語。徐之狗。攫公孫子之腓。吳志傳。蟲入其腹。李曰。煮汁飲。搗末敷諸毒。阿含經。涂創不貪其味。
左傳。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予毒也已。
徐長卿
味辛溫。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一名鬼督郵。生山谷言名名物。以作爾庸。寄懷幽石。別訪仙蹤。桑苗纖繞。柳葉茸。蠲疫驅瘧。不若不逢。
家語。高辛生而自言其名。周禮。辨其名物。詩。以作爾庸。吳普曰。一名石下長卿。
蘇頌曰。一名別仙蹤。韓保升曰。苗似小桑。蘇恭曰。葉似柳兩葉相當。繁欽賦。微條纖繞。李商隱詩。垂柳碧茸。李華賦。養命蠲疫。楊萬里詩。不須杜句能驅虐。左傳。川澤山林。
不逢不若。
石龍芻
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鬼注惡毒。久服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一名龍須。一名草續斷。一名龍珠。生山谷。
芻束游龍。抽簪孰綰。直插鳧茈。別清鼠莞。織席增涼。翦須補滿。九節多珠。洮恒產。
詩。生芻一束。曹植賦。宛若游龍。王勃詩。隨興欲抽簪。李時珍曰。俗名西王母簪。
狀如鳧茈。苗直上。爾雅。鼠莞龍芻之小者。功用相同。韓保升曰。生莖如囗。可為席。陸云詩。芳滸增涼。唐書傳李績疾。帝自剪須以和藥。名醫曰。補內不足。痞滿以九節多珠者良。
水經注。自洮三百里中。地草遍是龍須。孟子。無恒產而有恒心者。
薇銜
味苦平。主風濕痹。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癰腫。一名糜銜。生川澤。
叢如茺蔚。瘥驗鹿銜。有無風動。大小條芟。心平驚悸。氣導和囗。撮量三指。后飯無。
蘇恭曰。此草叢生似茺蔚。一名鹿銜鹿。有疾銜此草即瘥。有大小二種。水經注。魏與錫山多生此草。有風不偃。
無風獨搖。岐伯曰。病名酒風。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后飯。李時珍曰。后飯者。先服藥也。禮。無言。
云實
味辛溫。主泄利腸囗。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熱。華。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通神明。生川谷。
綠莢黃華。實蕃平澤。粘刺空中。高叢累尺。堅裹紋斑。醒含粒白。祝哽根。聲通嗌。
李時珍曰。三月開黃花。莢長三寸許。有子五六粒。黃黑斑紋。濃殼白仁。極堅有腥氣。
莖中空有刺。韓保升曰。所在平澤有之。蘇恭曰。叢生高五六尺。后漢書紀。祝哽在前陳旅吟。根蔫鮮玉生汗。方言。嗌。噎也。李時珍曰。根治骨哽及喉痛。
王不留行
味苦平。主金創。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久服輕身耐老。增壽。生山谷行不俟駕。速甚郵傳。薺根黃并。麥地青連。花開金剪。子玩珠圓。貫通脈絡。乳竇濺濺。
論語。不俟駕而行。孟子。速于置郵而傳命。蘇頌曰。根黃色如薺根。李時珍曰。多生麥地中。子生白。熟黑。正圓如細珠。日華子曰。一名剪金花。朱子序。脈絡貫通。溫庭筠歌。乳竇濺濺通石脈。張元素曰。下乳引導。用之通血脈。
升麻
味甘辛。主解百毒。殺百老物殃鬼辟溫疾障邪毒蠱。久服不夭。一名周升麻。生山谷。
聚上曰升。奔魑走魅。深壅多須。紛垂素穗。雞骨拾堅。禽心藏智。新婦慚形。小星充備。
易。聚而上者謂之升。庾信賦。奔魑走魅。蘇頌曰。根如蒿根。黑色多須。四五月著花似鳥誤食中毒。急飛小有殊。詩。彼
青
味甘寒。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補腦髓。堅筋骨。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
巨勝苗也。生川谷。
秋畦播種。先擷豐苗。蔬菹涎滑。發沐云飄。丫歧分尾。銳末垂囗。內守堅固。清夢逍遙李時珍曰。秋間取巨勝子。種畦中。如生菜之法。候苗出采食滑美。本草所著者。茹蔬之功。葉有本團而末銳者。有本團而末三丫形者。陸游詩。湘湖長涎正滑。寇宗囗曰。以湯浸良久涎出。婦人以之沐發。汪元量詩。鳳釵墮錦烏云飄。黃庭經。內守堅固真之真。吳普曰。一名夢神。
姑活
味甘溫。主大風邪氣。濕痹寒痛。久服輕身。益壽耐老。一名冬葵子。
姑云徐徐。當生者活。濕燥寒溫。風驅邪遏。菜匪冬葵。煙祛野葛。雞以精名。義難曲括。
孟子。謂之姑徐徐云耳。說苑。扁鵲醫趙太子。言當生者活耳。陶弘景曰。冬葵非菜之冬葵。李時珍曰。野葛折之。青煙出者名固活。蘇恭曰。一名雞精。羅湖野錄。形于尺素。尤為曲括。
別羈
味苦微溫。主風寒濕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歷節痛。生川谷。
藍田玉暖。小燠別枝。身重。酸痹愁羈。融通百節。安暢全肢。青逵春日。涼吹秋期。
(魯猥切。呼最切。)李商隱詩。藍田日暖玉生煙。晉書志。小燠不書。名醫曰。一名別枝。廣韻。腫大也。
博雅。酸痛也。任行狀。表里融通。蘇軾詩。遇境即安暢。名醫曰。二月八日采。劉臻妻頌。青逵升震。唐太宗詩。涼吹肅離宮。
屈草
味苦。主胸脅下痛。邪氣。腹間寒熱。陰痹。久服輕身。益氣耐老。生川澤。屈軼堯庭。均榮一借。息臥愆時。陰陽淪謝。濯濯虛鳴。油油就化。雪棧屏山。訪宜午夏。
帝王世紀。黃帝時有草生庭。佞人入則指之。名曰屈軼。張友正賦。儻一借于吹噓。愿均榮于動植。黃帝素問。背胸邪系陰陽左右。胸脅痛而不得息。不得臥。又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元結歌。元化油油兮。誰知其然。陸游詩。雪棧屏山日月游。名醫曰。生漢中。
五月采。
淮木
味苦平。主久咳上氣。腸中虛羸。女子陰蝕。漏下赤白沃。一名百歲城中木。生山谷。
城中百歲。樟上長生。枝銜肌肉。理具縱橫。云封索異。赤柱標名。似樸似桂。藥味傳精。
李當之曰。是樟樹上寄生。樹大銜枝在肌肉。桐君曰。狀如濃樸。色似桂白。其理一縱一橫。名醫曰。生太山。史記傳。天子封太山。有白云起封中。于邵序。搜奇索異。李時珍曰。
一名赤桂。后漢書。標名為證。陸龜蒙詩。僧傳藥味精。
牡桂
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生山谷。
山啟招搖。百藥備使。豐肉結心。茸毛細齒。棗實孰傳。主形差擬。辛螫中存。成林卓峙。
山海經。招搖之山多桂。說文。桂百藥之長。左傳。寡君使蓋備使。郭璞曰。一名肉桂。
一名桂心。李時珍曰。葉堅硬有毛如鋸齒。拾遺記。暗河紫桂。實大如棗。桂海虞衡志。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紋形如圭。呂氏春秋。桂枝之下無雜木。味辛故也。曹植文。殊略卓峙。
菌桂
味辛溫。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生山谷。
聘通特達。品著南交。筒規圓竹。香雜申椒。呼父稱祖。易髦還髫。炊薪喻貴。生柿莫淆。
徐陵書。圭璋特達。通聘河陽。名醫曰。生交趾。正圓如竹。蘇恭曰。大小枝皮。俱是筒。
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水經注。桂父象人也。服桂得道。搜神記。彭祖七百歲常食芝桂。
周伯琦詩。擊壤喧髦髫。戰國策。楚國薪貴于桂。李時珍曰。葉如柿葉而尖。楊萬里詩。滿山柿葉正堪書。
松脂
味苦溫。主疽惡創。頭瘍白禿疥搔風氣。安五臟。除熱。久服輕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山谷。
當暑凌寒。流英瀝液。飛狀龍形。沉凝虎魄。香泛煙清。燈明光射。苓菊功同。和丸麗澤。
宋高宗贊。凌寒逾茂。當暑陰森。張衡賦。漱飛泉之瀝液。咀石菌之流英。抱樸子。松樹之三千歲者。聚脂狀如龍形。名曰飛節芝。博物志。松脂淪入地中。千歲化為虎魄。蘇軾詩。
縹緲松香泛蠟煙。戴石屏詩。松明夜當燈。蘇頌曰。道人服餌。或合茯苓菊花為丸。易疏。
兩澤相連。潤說之盛。故曰麗澤。
槐實
味苦寒。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創。婦人乳瘕。子藏急痛。生平澤。
律移寒火。精散虛星。莢連珠綴。花裊金零。孟冬舉燭。上巳推囗。參三取二。顯證長齡。
周禮注。冬取槐檀之火。李嶠詩。暮律移寒火。春秋說題辭。槐虛星之精。李時珍曰。
其實作莢。如連珠。白居易詩。裊裊黃花枝。麻九疇詩。槐花滿地黃金冷。梁書傳。庾肩吾食槐實以十月上巳日采。名醫曰。可作神燭。王泠然判對。既失推之典。雷論。凡采實。只取三子及兩子者。莊子。勿參以三。左傳。子犯曰。臣取二。梁武帝詩。顯證表長齡。
枸杞
味苦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生平澤。
枸刺杞條。兼名會對。秋果垂紅。春苗籠黛。仙杖晨飛。靈夜吠。山北山南。詩人多慨。
李時珍曰。枸杞。二樹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名之。爾雅。妃合會對也。
詩疏。苞杞其子。秋熟正赤。蘇頌曰。春生苗葉。劉禹錫詩。翠黛葉生籠石囗。殷紅子熟照銅瓶。名醫曰。一名仙人杖。史子玉賦。仙杖飛空。蘇軾詩。靈或夜吠。詩。南山有杞。
又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江淹詔。永言多慨。
柏實
味甘平。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濕痹。久服令人悅。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生山谷。
秉陰西指。托向東尊。球捎星綴。麥裂霜繁。香霏聞妙。釀熟含溫。赤松習服。后雕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