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度人法(佛言。當觀察此人。若不堪教授。復不以二事攝取。一者法。二者衣食。當語言大德。止勿度人。若有智慧堪能教授。又以二事攝者。應與羯磨作是白言)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今從眾僧乞度人授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今從眾僧乞度人授具足戒。僧今與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某甲。比丘度人授具足戒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度沙彌法(律中。度羅睺羅為最初。僧祇云。若年七歲解知好惡。與出家過七十臥起。須人不得度。若能修習諸業聽出家。若初欲出家者。為說苦事。一食一住一眠。多學問答能者度)。
與剃發法(時諸比丘輒度人故眾僧不知。佛言汝若欲僧伽藍中剃發。當白一切僧。若不得和合。房房語令知。已與剃發。若和合作白已剃發。作是白言)大德僧聽。彼某甲欲求某甲比丘剃發。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剃發。白如是(作白已。喚入眾中與剃發。度人法式廣如鈔中。五分云。先與受五戒已。后受十戒)。
授十戒法(佛言。若在僧伽藍中。度令出家者。當白一切僧。白已聽與出家。應作如是白云)大德僧聽。此某甲從某甲比丘求出家。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出家。白如是。授戒體法(善見云。阿阇梨告言。汝隨我語。教汝授三歸。答言爾。又應問遮難發戒緣起。準如經律例。須具問方乃授云)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今隨佛出家。某甲為和尚。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授已便得戒)。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我今隨佛出家已。某甲為和尚。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結已與戒相)。盡形壽不殺生。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偷盜。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淫。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妄語。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飲酒。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著華鬘香油涂身。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歌舞倡技及故往觀聽。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得高大床上坐。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非時食。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盡形壽不得捉生像金銀錢寶。是沙彌戒。能持不(答言能持)。此是沙彌十戒。盡形壽不得犯(如請僧福田經。沙彌應知五德。一者發心出家懷佩道故。二者毀其形好應法服故。三者永割親愛無適莫故。四者委棄身命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為度人故。依如僧祇律。應為說十數。一者一切眾生皆依飲食。二者名色。三者痛癢想。四者四諦。五者五陰。六者六入。七者七覺意。八者八正道。九者九眾生居。十者十一切入。其列數釋相對治顯正。并廣如行事鈔中說)。
比丘授戒法(佛言。善來比丘破結使比丘。三語比丘邊地持律五人。受戒比丘第五。中國十人。受戒比丘上列五受。并正律文善來。三語唯局佛在。余三通于滅后)。
授比丘戒緣(戒是生死舟航正法根本。必須緣集相應。有違雖受不得。今解二種羯磨。具足五緣。方成一能受之人。有五種。一是人道故。律云。天子阿修羅非人畜生。不得戒故。論云。三歸五戒唯人中有。余道所無。二諸根具足。律云。若狂若聾若啞若身相不具百遮等人。一切能污辱眾僧者。皆不得故。三身器清凈薩婆多云。先受五戒八戒。曾破重者。更受十戒不得故。律云。先受戒破于重戒。還來受者名邊罪難。又白衣沙彌造諸重業。并十三難攝故。四出家相具。律云應剃發著袈裟。與出家人同。若著俗服外道服眾莊嚴具。裸形等不名受具故。五得少分法。律云。不與沙彌戒而受具戒。眾僧得罪故。第二所對有七。一結戒成就以結不成。羯磨無所依故。二有秉法僧以白四圣教。非法眾者不合秉故。三僧數滿足。非謂頭數滿十故。毗尼母云。和上二阿阇梨。并須如法七僧為證。皆清凈明曉故。律云。若無和尚若十眾不滿。如不滿數中所明。皆不成就故。四界內盡集和合。律云。更無方便得別眾羯磨故。五中有白四教法。毗尼母云。羯磨如法故。六資緣具足。律云。若無衣缽。若借他衣缽并非法故。七佛法時中。毗曇論云。若至法滅。一切結界受戒皆失沒故。第三發心乞戒。律云。若受戒人不自稱名。不稱和尚名。教乞而不乞。若眠醉嗔恚。若無心受。皆不得戒故。第四心境相應或心不當境。或境不稱心。或心境俱不相稱。并非法故。第五事成究竟。始從請師終于受竟前后無違得名辦事)。正授戒體前具八法。初明請師法(律云。弟子無師教授故。造作非法。佛言。當立和尚。弟子看和尚。當如父想敬重相瞻視。又病比丘無人看故。便致命終。佛言當立弟子。應共相敬重瞻視。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廣大。和尚看弟子當如兒想。善見云。以初不請故。后便違教。佛制令請也。若依本律。請法不在僧中。今依十誦僧祇。令受戒人先入僧中。教使次第一一頭面禮僧足。然后請之。當偏袒右肩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教如是請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請大德。為和尚。愿大德為我作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請已。僧祇云。眾中三請已。和尚應語發彼喜心。律本言)。可爾教授。汝清凈莫放逸(依佛阿毗曇中。二阿阇梨。亦有請法。即準上文。余師義例)。
二安受者所在(佛言受戒人。不得在空隱沒離見聞處。若在界外。其和尚及足數人。亦不得在空乃至界外。佛言。當安欲受戒者。眼見耳不聞處立)。
三差人問緣(時有欲受戒者。將至界外脫衣看稽留受戒事。佛言。不應爾。自今已去聽。于先問十三難事然后受戒。戒師當問云。眾中誰能與某甲作教授師。若有者答言。我某甲能。戒師應和。僧索欲已白言)大德僧。聽彼某甲從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
四出眾問法(五分云。應安慰言。汝莫恐懼須臾持汝著高勝處。等已取其衣缽示語之言)此是安多會。此是郁多羅僧。此是僧伽梨(薩婆多云。此三衣名。九十六種外道所無。唯。佛法中有。今故示汝)此是缽多羅(十誦云。缽是恒沙諸佛標幟)。此衣缽是汝有不(答言。是諸部中。亦即加受法者)。應語言。善男子諦聽。今是至誠時。我今當問汝汝隨我問應答。若不實者當言不實。若實言實。汝不犯邊罪耶(答言。無者應語言。汝應不識此罪名。謂曾受佛戒已犯于四重。即是佛法海外人。故名邊罪。汝不有邪義。決云。凡問難有無意在相解。故中邊不相領解。尚不成犯戒舍戒。今雖問而不識者。與不問無別。律云。不成受戒故。以下類此可知)。汝不污比丘尼不(僧祇律云。謂白衣時。污凈戒尼梵行)。汝非賊住耶(謂白衣沙彌時。盜聽說戒羯磨同僧法事)。汝不破內外道耶(謂曾作外道來受具足戒。后復入外道。今又重來受具戒者)。汝非黃門耶(謂非生揵妒變半月自截等六種者)。汝非殺父耶。汝非殺母耶。汝非殺阿羅漢耶。汝非破僧耶。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僧祇律云。此二難佛滅后無。佛久涅槃。依舊文問耳)。汝非是非人耶(謂諸天鬼神等。變為人形。而受者)。汝非畜生耶(謂有龍畜能變形為人而來受者)。汝非二形耶(謂此身中具有男女根。正乖道器。汝今無不應。一一具解。問已若答言無者)。汝今字誰和上字誰。年滿二十不(此三事及十三難。并須一一問答。以不具故不得戒)。三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汝非負人債不。汝非奴不。汝非官人不。汝是丈夫不(律本云。年滿二十者。能耐寒熱風雨饑渴持戒一食。忍惡言及毒蟲十事。是丈夫相。僧祇云。二十已上七十已下。有所堪能是丈夫位。得與受戒。若過若減縱有所堪。及是應法而無所堪者。并不得與授戒)。丈夫有如是病。癩癰疽白癩干痟癲狂。汝無如此諸病不(并依有無具答)。如我今問。汝僧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當如是答(教授師應正理威儀已。便告言待至僧中。召命當來)。
五白召入眾法(佛言。彼教授師問已還來眾中。如常威儀相去舒手相及處立。當作如是白言)大德僧聽。彼某甲從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已問竟聽將來白如是(作此白已。應喚來來已當為捉衣缽。在戒師前。右膝著地合掌。當教如是乞)。
六明乞戒法(彼教授師。如前教已。應語言計乞戒法。汝應自陳。但以不解故。我教汝應言)大德僧聽。我某甲從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上。愿僧慈愍故拔濟我(三乞已教授師復坐)。
七戒師和問法(應作白言)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上。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上。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如是。
八正問法(應言。此安多會。郁多羅僧。僧伽梨。缽多羅。此衣缽是汝有不。彼答言是語言)善男子聽。今是至誠時。實語時。今隨所問汝當隨實答(僧祇云。汝若不實答。便欺誑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亦欺誑如來及以眾僧。自得大罪)。汝不犯邊罪耶。汝不犯比丘尼耶。汝非賊心受戒耶。汝非破內外道耶。汝非黃門耶。汝非殺父耶。汝非殺母耶。汝非殺阿羅漢耶。汝非破僧耶。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汝非非人耶。汝非畜生耶。汝非二形耶。(若隨答言無者)汝字何等。和上字誰。年滿二十未。三衣缽具足不。父母聽汝不。汝不負人債不。汝非奴不。汝非官人不。汝是丈夫不。丈夫有如是病癩癰疽白癩干痟癲狂病。汝今有如是病無耶(并依問已有無具答。詞義相領同前教授)。
二正授戒體法(薩婆多論云。凡欲受戒先與說法引導開解。令于一切境上起慈悲心。便得增上戒。應語彼言。六道眾生多是戒障。唯人得受猶含遮難。不必并堪。汝無遮難定得受戒。汝當依文發增上心。所謂救攝一切眾生以法度彼。又戒是諸善根本。能作三乘正因。又戒是佛法中寶。余道所無。又能護持佛法。令正法久住。又羯磨威勢眾僧大力。能舉法界勝法置汝身心中。汝當一心諦受應作白言)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上。某甲自說清凈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授某甲具足戒。某甲為和尚。白如是(僧祇云。作白已問僧成就不。乃至羯磨第一第二第三亦如是。十誦云。羯磨受戒時。當一心聽莫余覺余思惟應敬重。當正思惟心心相憶念。應分別之。違者突吉羅)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某甲自說清凈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缽具。僧今授某甲具足戒。某甲為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授具足戒。某甲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上。次第問答無違者得)。僧已忍與某甲授具足戒竟。某甲為和尚。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善見論中。及律本并云。授具足已。和尚阿阇梨等當為記春夏冬時。某月某日。乃至量影等時。授具足戒)。次說隨相(時有比丘受具已。眾僧舍去既不識犯。便造重罪。佛言。自今已去。作羯磨已。當先與說四波羅夷法)。善男子聽。如來至真等正覺。說四波羅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非沙門非釋子。汝一切不得犯。淫作不凈行。若比丘犯不凈行受淫欲法。乃至共畜生。非沙門非釋子。爾時世尊與說譬喻。猶如有人截其頭終不能還活。比丘亦如是。犯波羅夷法已。不能還成比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一切不得盜。下至草葉。若比丘盜人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破教人破。若自斫教人斫。若燒若埋若壞色者。彼非沙門非釋子。譬如斷多羅樹心終不復更生長。比丘亦如是。犯波羅夷法已。終不還成比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一切不得故斷眾生命下至蟻子。若比丘故自手斷人命。持刀授與人教死嘆死。與人非藥若墮胎若[示*厭]禱殺。自作方便。若教人作。非沙門非釋子。譬喻者說言猶如針鼻缺不堪復用。比丘亦如是。犯波羅夷法已。不復還成比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一切不得妄語乃至戲笑。若比丘非真實非己有。自說言我得上人法得禪得解脫得定得四空定。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天龍來鬼神來供養我。彼非沙門非釋子。譬喻者說譬如大石破為二分終不可還合。比丘亦復如是。犯此波羅夷法已。不復還成比丘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作。能持不(答言能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