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 四分戒本疏食
  • 佚名
  • 4845字
  • 2015-12-26 16:09:42

若比丘僧不差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僧不差。三輒往教授。四結僧不差說法之罪。言比丘義如上。一若僧不差者。律云。僧中白二羯磨不差。要具十德方始成差。少謂極五如增五中說。三言輒往教授者。律云。說八不可違法。如律廣說。四言波逸提者。是僧不差說法之罪。若說余法即得提罪。若說八敬尼常聞故但得吉罪。律云。若于說戒時。上坐問答已若僧差。若隨尼請彼比丘克時到。尼亦克時迎。若違俱犯吉羅。若聞來者當出半由旬迎供給所須。不者吉羅。若僧不差。非教授日與說八敬法。若不差與說法者墮。若僧病不和合眾不滿。應遣人禮拜問訊。尼眾病等亦遣禮拜問訊。若不吉羅。律云。非日者前三后二不應往也。前三者說戒后三日。后二者去后說戒二日。雖復僧差。此五日中不應往也。此謂往尼寺教誡。不犯者。若僧差。若時往。若尼為水陸道斷諸難緣不迎禮拜問訊者。并不犯。

說法至日暮戒第二十二 制意者。凡男女有別。居不同處。僧眾舉動須避識涉。生人信敬。日沒群聚致外情疑。容自壞行。過損不輕。故圣以制 別緣有六。一是僧甄去不差。二集尼眾。三教授說法。四日暮。五日暮想。六說法不止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差難陀教授尼。至日暮不蘭本寺。為俗所譏。佛便制戒。

若比丘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暮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三句。一犯人。二為僧所差。三教授下說法過時結罪。言若比丘者如上。二言僧差者。白二羯磨差令教授。三言教授至日暮提者。是結罪句。輕重文四。一若至日暮教授提。五分云。日沒語語提。二若余教授外授經。若誦經等犯吉。三若為余女授經等至暮一切吉羅。四境想亦吉。律云。不犯者若教授至日未暮便休。除婦女已為余人。若船濟處說法。尼自聽。若與估價夜說法。若尼寺中。若因人請值說便聽者。一切不犯。此戒就大僧寺教授有日暮罪。尼寺不犯。準此就僧尼二寺俱得教尼。

譏訶教授師戒第二十三 制意者。然備德之人蒙僧差。遣慈心教授情存為法。不悕飲食。而見他得利。內生嫉妒。發言譏呵。惱亂賢善。事絕兼益損處不輕。是故圣制 別緣有六。一是僧差。二情存為法不悕飲食。三生嫉妒心。四發譏呵。五言辭了了。六前人聞知犯。已下正明戒。此戒因尼迎教授師供給。六群生嫉妒意言。彼無實但為飲食故教授尼。比丘白佛。佛便制戒。

若比丘語諸比丘作如是語諸比丘為飲食故教授比丘尼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三句。一犯人。二譏呵。三結犯。初句可知。二言譏訶者。見他得利心生熱惱故起譏訶。三言波逸提者。是犯句。律云。若如上譏訶說了了提罪。不了吉羅不犯者。其事實爾。為飲食供養故教授。若戲若錯說。并皆不犯。

與非親尼衣戒第二十四 制意者。凡男女形殊。理無交雜。無緣取與事招外譏。因交致染容。壞梵行。損敗不輕。是故圣制 別緣有四。一是比丘尼。二非親里。三虛心與衣。四彼尼領授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乞食比丘與尼衣。后因慊責數向人說。比丘白佛。佛呵便制。

若比丘與非親里比丘尼衣除貿易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五句。一犯人。二非親尼。三所與衣。四除貿易。五結罪。上二可知。第三言衣者。有十種如上。多論應量衣提。不應量吉。缽亦犯提。非應量缽揵[金*咨]等吉。四言貿易者。義如上。下至藥草一斤相易得。五言波逸提者。結犯。律云。若二比丘共與一尼衣?;蛞灰屡c二尼。并犯提。多論言犯吉。此律但言與尼提與下眾吉。若依多論與尼三眾俱犯提。義亦應然。不同浣衣。廢業多少中制。又有希數。又律云。尼與大僧吉羅。若就希數大僧與希應犯輕。尼與義數尼是下眾。奉于上尊生譏義微。故所以輕。不犯者。五分律云。若為料理功業事。若為說法。若為多誦經戒與衣作衣。并不犯。此律與親尼衣共相貿易。若與塔與僧無犯。

與非親尼作衣戒第二十五 制意同前。但作衣為異 別緣有五。一是比丘尼。二非親里。三自送衣遣比丘作。四無因緣。律云。若借著浣染持還主無犯。五隨所作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迦留陀夷為尼作衣。裁作淫像。成已付尼命在眾著。居士譏笑。佛便制戒。

若比丘與非親里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非親尼。三作衣。四結犯。上三句可知。言波逸提者。是違犯罪故。律云。彼比丘隨刀截多少隨一縫一針皆墮 問。所以不待作成而隨針針得罪者何 答。是中多過故爾。大僧上尊為下人作衣。多生染患。又招外譏。發修正業。容作非法之衣。具斯諸過。故隨縫隨針得罪。如尼造塔。磚磚得罪。此并過多故爾。若復披看牽挽熨治。以手摩捫若捉角頭挽。方正若安緣。索殘一切吉羅。不犯者。與親尼作若與僧作。為塔。若借著浣治染還主。并開不犯。

獨與尼屏露主戒二十六 此戒過與女人同室宿無異。屏坐為別 別緣有四。一是尼。二無第三人。三在屏露二處。四共坐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迦留陀夷與偷蘭難陀尼軀藐端正。互有欲意在門外坐。居士共嫌。鴛鴦為譬。比丘舉過。佛便制戒。

若比丘與比丘尼在屏處坐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尼。三處。四罪。初二兩句可知。三言屏處坐者。律云。屏有二種。一見屏。若塵若霧煙云黑闇不明見。二聞屏處。乃至不聞常語聲。言坐者。一尼一僧無余人。故名屏處坐。四言波逸提者。是違犯句。律云。比丘與尼屏露坐。無第三人為證故犯提。多論或比丘坐住尼起已便坐。隨坐多少一一得提。比丘起而更坐一一得罪。若二人俱坐一一正犯一罪。十云。屏坐相去一丈提。丈五吉。二丈不犯。只云。共一尼屏坐?;蚰嵴埵骋涯嵋媸场R媸橙r一一提。比丘應起。不得默起。便尼疑應語言。我欲起。不爾尼起。若尼去者不犯。多論屏處者。無慚愧處。可作淫處。是名屏處。律云。證人若聾若盲不成證亦提。盲而不聾聾而不盲吉羅。若俱立住者吉羅。尼犯吉羅 問。尼所以輕者 答。上尊共坐。盡容教授去不自由情過是微故。所以輕。律云。不犯者。若比丘有伴。若有知人有二不盲不聾。若行過倒地。若病苦力勢所持。命梵等難。并開不犯。

與尼同道行戒第二十七 此過不異前。以行為別 別緣有六。一是尼二眾五分三眾俱犯。理亦應然。譏染不殊故爾。前戒亦同此例。二共期除遇相。逢者不離見聞處行。多論小罪故須除之。三同一道行。甄去異路為無其愆。四不離見聞處行。多論俱離無過?;ルx吉羅。俱不離犯提。五無因緣。除白衣大伴行有悕因緣等不犯故爾。六隨所度界一一提罪。多論水陸二路同行悉屬此戒。故比丘與尼各別乘船。同水路行越界得罪亦屬此戒。同乘一船落在后戒。已下正明此戒。此因六群比丘與六群尼人間游行。居士譏弄。比丘舉過。佛便制戒。

若比丘與比丘尼期同一道行從一村除異時波逸提異時者與估客行若疑畏怖是謂異時 此滿足戒本。此文有五句。一犯人。二共期。三同行。四除緣。五結犯。初二兩句可知。言期共至某處。三言同一道行至一村者。是同道者村間有分齊行處是。四言除異時者。開緣不犯。五言波逸提者。越界結犯句。律云。隨村分齊眾多界多少一一犯提。言眾多界者。謂眾多村界非村落空處行。乃至十里提。若減一村若減十里得吉。若多村間同一界行亦吉。方便共期。不行亦吉。尼亦吉羅。尼是女人弱。要馮丈夫以為伴。援情過是微。五分云。從此聚落到彼眾落。及無聚落處半由旬犯提。律云。不犯者。若不共期 一大估客伴行。二疑處。疑有賊盜。三恐怖處。怖有賊盜。四若往彼得安隱。五若勢力所持。命梵等難。并開不犯。十誦開為尼過險路。

與尼期同乘船戒第二十八 譏過同前。正以船為異 別緣有六。一是尼三眾。二共期。三同乘一船。除異船不犯此戒。四作順流上下之意。除為直渡船失濟不犯。五無因緣。甄去命難力勢所持?;虮税恫坏冒搽[。六雙腳入船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緣如前。

若比丘與比丘尼共期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五句。一犯人。二與尼共期。三言同乘一船上水下水者。舉乘船之意。以其相隨欲得久住故。四言除直渡者。是開限。以其直渡非久故無過。五言波逸提者。是達犯結罪。律云。共期已雙腳入船提。一腳入吉。多論若船有多白衣期無罪?;虼幸槐惹鸲嗄帷;蚨啾惹鹨荒?。隨境業多少犯爾所提??v有俗人為第二亦犯。以其將同久處。譏損非輕故前同坐。行是暫開有邊人不犯。若期俗女人同乘船亦是犯限。此略不彰下房舍文。失女人上船疑。佛言聽直渡。故知上下明亦同犯。只十多三文并言越界言犯。不同此律。不犯者。除期直渡彼岸。若入船已船師失濟上下。彼岸不得安隱。乃至難緣如上所說。并皆不犯。

食尼嘆食戒第二十九 有四種過故制。一者遣尼嘆己諸行相美求利長己貪結。壞于正命知足心故。二偏心曲嘆現情親厚。好招致外譏。損處不輕。三令施主隨言供養。無德之人即是損惱。施主闕奉福田。獲反報之益。四毀呰好人令他施主于勝福不生敬重。又是惱亂賢善。具斯多過。是故圣制 別緣有四。一是尼嘆德教化食。二知嘆。三受得。四食已咽咽犯提。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居士請舍利弗等。偷蘭難陀尼言。所請并是下賊。若請者應請調達等。龍中之龍。食還具說。佛便制戒。

若比丘知比丘尼贊嘆教化因緣得食食除檀越光有意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六句。一犯人。二知。三贊嘆。四得食。五開緣。六結罪。初句可知。二言知者。律云。若不知食無犯。三言尼贊嘆教化者。律云。贊言謂阿練若乞食人。乃至持三衣嘆多聞法師律師坐禪。四言得食者。從旦至中將食。五言除檀越先有意者。律云。彼有施心故開不犯。六言波逸提者。是犯句。律云。若食所嘆食者咽咽犯提。除飲食得余襯衣燈油犯吉。只云。除舊檀越乃至下食已唱等供食時。更有余比丘來尼言。更有比丘施主。言善哉者不犯。若尼言此下二頭陀者墮。若言多與好食平等與不犯。若通贊一舉眾一切不犯提。若某甲眾生精進為是比丘故。通請二十一人名贊嘆。余者不犯。若有嘆食不得舍去。當展轉貿食。若比丘垢穢不凈不喜。與貿者當念此缽中食。是某比丘許我當食不犯。五分若先不知臨時言。好與比丘食者不犯 問。所以得儭衣燈油犯吉者 答。財物利重情著難舍。又是別囑理無通用。勸舍義希致受不數。是以犯輕。食無獨食勸辨義易致受義數。是故制重。燈油外用嘆勸亦希。是以制輕。又大僧嘆尼義希致受不數。故尼犯輕。律云。不犯者。若不知若先有意。若無教化想。若尼自作。若檀越令尼經營。若不教化。而乞食與者并開不犯。

與女人期同道行戒第三十 制意同前。準以俗女為異 別緣有六。一是人女。二共期。三同一道行。四不離見聞處行。五無難等緣。六隨所越界分齊便犯。但使共期不問第三人多少皆犯。以非同法不類于尼。開多伴行。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那律被打為緣起。

若比丘與女人共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間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五句。一犯人。二同行境三共期。四同道行。五結犯。初句可知。二言婦。女者如上。三言共期者。律云。言共至某村城國土。四同一道行至村間者。律云。有分齊行處是五言波逸提者。律云。若村內一界行一墮多村。內多累行多墮。余文如前。與尼同行說戒。不犯者。先不知若不共期。須往彼得安。若力勢諸難等皆開不犯。

施一食處過受戒第三十一 制意者。篤信居士割舍家珍造立住處標心一食。俟施僧眾。宜量其分稱施而受。即彰內有廉節之心。外不惱施主。今久近不去過受他食。長貪惱物。敗善增惡。過損不輕。是故圣制 別緣有五。一非親居士限施一食。二知限一食。三三十里病及不請作因緣。四過受食。五食則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六群比丘起過故制。

若比丘施一食處無病比丘應一食若過受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有五句。一食處。二無病者及舉開緣。三比丘者犯。四應一食者食之分齊。五若過下結犯。言施一食處者。律云。在中一宿也食者謂時食。除缽三藥故輕。二言無病者及舉開緣。律云。病者離彼村增劇者是。三言比丘應一食犯人。四言應食者明食之分齊。五言若過受波逸提者。律云。無病比丘一宿處過食咽咽結墮。若受余儭身衣及燈油犯吉 問。所以食重衣輕 答。食資最急。人喜過受。又復受用體壞損施主故。所以重。施主造立福舍安儭身衣聽一夜受用。不聽將去。過受義希。雖過受用衣體不壞。猶囑施主。損惱義微故。所以輕。燈油涂足。雖體盡壞身。外受用過受義希。是故犯輕 問。別食七緣。此獨開病者 答。然病人苦惱吉即成損。住則有益施主體知不生譏惱。是故圣開。別眾食中施主請與開。六無損此戒。一食后無施心。若六緣開便成損惱。故無余六。律云。不犯者。一宿受食。若病過受。若居士請住與食。若次第請食。若水陸道斷等緣。并開不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大悟县| 南宫市| 福鼎市| 花莲市| 获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抚宁县| 浦北县| 徐水县| 临泉县| 新兴县| 浪卡子县| 阳高县| 益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措美县| 乌什县| 绥中县| 阿克| 兴安盟| 抚松县| 泰宁县| 佛山市| 博爱县| 新干县| 明光市| 曲周县| 岳池县| 柘荣县| 修武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宁国市| 土默特左旗| 英吉沙县| 彰化县| 元阳县| 黄梅县| 鸡西市| 龙陵县|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