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紀事一

左傳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

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作虛器縱逆祀

祀爰居三不知也

七年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趙宣子使因賈季問

酆舒且讓之酆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

趙衰冬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

宣公二年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

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視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

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

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

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

惜也越竟乃免

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衛說蘧瑗史狗史公

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

昭公十四年晉邢侯與雍子爭鄐田久而無成士景

伯如楚叔魚攝理韓宣子命斷舊獄罪在雍子雍子

納其女于叔魚叔魚蔽罪邢侯邢侯殺叔魚與雍子

于朝宣子問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

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買直鮒也鬻獄邢侯

專殺其罪一也已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

人不忌為賊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請從之

乃施邢侯而尸雍子與叔魚于市仲尼曰叔向古之

遺直也

韓非子十過篇昔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

伯長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從

而問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

遷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問也雖然臣聞之知臣莫

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試以心決之公曰鮑叔牙何

如管仲曰不可鮑叔牙為人剛愎而上悍剛則犯民

以暴愎則不得民心悍則下不為用其心不懼非伯

者之佐也公曰然則豎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

情莫不愛其身公妒而好內豎刁自囗以為治內其

身不愛又安能愛君曰然則衛公子開方何如管仲

曰不可齊衛之間不過十日之行開方為事君欲適

君之故十五年不歸見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

之不親也又能親君乎公曰然則易牙何如管仲曰

不可夫易牙為君主味君之所未嘗食唯人肉耳易

牙蒸其首子而進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愛其子

今蒸其子以為膳于君其子弗愛又安能愛君乎公

曰然則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為人也堅中而廉外

少欲而多信夫堅中則足以為表廉外則可以大任

少欲則能臨其眾多信則能親鄰國此霸者之佐也

君其用之公曰諾

國語宣王欲得國子之能訓導諸侯樊穆仲曰魯侯

孝王曰何以知之對曰肅恭明神而敬事老賦事

行刑必問于遺訓而咨于故實不干所問不犯所咨

王曰然則能訓治其民矣乃命魯孝公于夷宮

國語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京曰死者若可作也吾

誰與歸叔向曰其陽子乎文子曰夫陽子行廉直于

晉國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

子曰舅犯見利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其隨武子

乎納諫不忘其師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進不

阿而退

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

遺愛也

孔子家語顏回篇顏回問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

賢孔子曰武仲賢哉顏回曰武仲世稱圣人而身不

免于罪是智不足稱也好言兵討而挫銳于邾是智

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雖歿而言不朽惡有未賢孔

子曰身歿言立所以為文仲也然猶有不仁者三不

智者三是則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聞乎孔子曰下

展禽置六關妾織蒲三不仁設虛器縱逆祀祠海鳥

三不智武仲在齊齊將有禍不受其田以避其難是

智之難也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魯抑有由焉作

而不順施而不恕也夫夏書曰念茲在茲順事恕施

六本篇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

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史有君子之道三焉不

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于人曾子侍曰參

昔嘗聞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見人之一

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見人之有善若己

有之是夫子之不爭也聞善必躬行之然后導之是

夫子之能勞也學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是以自知

終不及二子者也

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

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悅不若己者處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

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

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

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

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弟子行衛將軍文子問于子貢曰吾聞孔子之施教

也先之以詩書而導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

禮樂然后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

其孰為賢子貢對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與學賢

者也不知何謂子貢對曰賢人無妄知賢即難故君

子之言曰智莫難于知人是以難對也文子曰若夫

知賢莫不難今吾子親游焉是以敢問子貢曰夫子

之門人蓋有三千就焉賜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

得囗以告也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請問其行子貢對

曰夫能夙興夜寐諷詩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茍是

顏回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媚茲一人應侯慎德

永言孝思孝思維則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

厥名以御于天子則王者之相也

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不遷怒不深怨不錄舊罪是

冉雍之行也孔子論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眾使

也有刑用也然后稱怒焉孔子告之以詩曰靡不有

初鮮克有終匹夫不怒唯以忘其身

不畏強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

是仲由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說之以詩曰受小拱

大拱而為下國駿龐荷天子之龍不戁不悚敷奏其

勇強乎武哉文不勝質

恭老恤幼不忘賓旅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

之行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恤孤則惠恭則

近禮勤則有繼堯舜篤恭以王天下其稱之也曰宜

為國老

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

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禮經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

千則難也公西赤問曰何謂也子曰貌以儐禮禮以

儐辭是謂難焉眾人聞之以為成也孔子語人曰當

賓客之事則達矣謂門人曰二三子之欲學賓客之

禮者其于赤也

滿而不盈實而如虛過之如不及先王難之博無不

學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無所不信其驕大人

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壽是曾參之行也孔子曰孝德

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中

夫四德者也以此稱之

美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無告是顓孫師

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

姓則仁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為

大學之深

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若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說

之以詩曰式夷式已無小人殆若商也其可謂不險

貴之不喜賤之不怒茍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

也以佑其下是淡臺滅明之行也孔子曰獨貴獨富

君子恥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故動則不妄是言偃之行也

孔子曰欲能則學欲知則問欲善則詳欲給則豫當

是而行偃也得之矣

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也則一日三復白圭之

玷是南宮絳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為異士

自見孔子出入于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啟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未嘗見齒是高柴之

行也孔子曰柴于親喪則難能也啟蟄不殺則順人

道方長不折則恕仁也成湯恭而以恕是以日隮凡

此諸子賜之所親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訊賜賜也固

不足以知賢文子曰吾聞之也國有道則賢人興焉

中人用焉乃百姓歸之若吾子之論既富茂矣壹諸

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子貢既與衛

將軍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文子問二三子

之于賜不壹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

未知中否請以告孔子曰言之乎子貢以其辭狀告

孔子子聞而笑曰賜汝次為知人矣子貢對曰賜也

何敢知人此以賜之所睹也孔子曰然吾亦語汝耳

之所未聞目之所未見者豈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

及哉子貢曰賜愿得聞之

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舊怨蓋伯夷叔齊之行也

畏天而敬人服義而行信孝于父母恭于兄弟從善

而教不道蓋趙文子之行也

其事君也不敢愛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謀其身不

遺其友君陳則進而用之不陳則行而退蓋隨武子

之行也

其為人之淵源也多聞而難誕內植足以沒其世國

家有道其言足以治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鍉伯華

之行也

外寬而內正自拯于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

于仁以善自終蓋蘧伯玉之行也

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去怨輕財不匱蓋柳下惠

之行也

其言曰君雖不量于其身臣不可以不忠于其君是

故君擇臣而任之臣亦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命無道

衡命蓋晏平仲之行也

蹈忠而行信終日言不在尤之內國無道處賤不悶

貧而能樂蓋老子之行也

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不援其上其親觀于四方也不

忘其親不盡其樂以不能則學不為己終身之憂蓋

介子山之行也

子貢曰敢問夫子之所知者蓋盡于此而已乎孔子

曰何謂其然亦略舉耳目之所及而已矣昔晉平公

問祁奚曰羊舌大夫晉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奚

辭以不知公曰吾聞子少長乎其所今子掩之何也

祁奚對曰其少也恭而順心有恥而不使其過宿其

為大夫悉善而謙其端其為輿尉也信而好直其功

至于其為容也溫良而好禮博聞而時出其志公曰

曩者問子子奚曰不知也祁奚曰每位改變未知所

止是以不敢得知也此又羊舌大夫之行也子貢跪

曰請退而記之

辨政篇子貢問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產晏子可謂

至矣敢問二大夫之所自為夫子所以與之者孔子

曰夫子產于民為惠主于學為博物晏子于君為忠

臣而行為敬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愛敬

晏子叔向問晏子曰正士之義邪人之行何如晏子

對曰正士處勢臨眾不阿私行于國足養而不忘故

通則事上使恤其下窮則教下使順其上事君盡禮

行忠不正爵祿不用則去而不議其交友也論身義

行不為茍戚不同則囗而不誹不毀進于君不以刻

民尊于國故用于上則民安行于下則君尊故得眾

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進不喪亡退不

危身此正士之行也邪人則不然用于上則虐民行

于下則逆上事君茍進不道忠交友茍合不道行持

諛巧以正祿比奸邪以厚養矜爵祿以臨人夸禮貌

以華世不任于上則輕議不篤于友則好誹故用于

上則民憂行于下則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

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為生僨于刑故用于上

則誅行于下則弒是故交通則辱生患則危此邪人

之行也

景公出田寒故以為渾猶顧而問晏子曰若人之眾

則有孔子焉乎晏子對曰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

則嬰不識公曰孔子之不逮舜為間矣曷為有孔子

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不識晏子對曰是乃孔子之

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節者也處民之中其過之識

況乎處君之中乎舜者處民之中則自齊乎士處君

子之中則齊乎君子上與圣人則固圣人之林也此

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說苑善說篇衛將軍文子問子貢曰季文子三窮而

三通何也子貢曰其窮事賢其通舉窮其富分貧其

貴禮賤窮以事賢則不侮通而舉窮則忠于朋友富

而分貧則宗族親之貴而禮賤則百姓戴之其得之

固道也失之命也曰失而不得者何也曰其窮不事

賢其通不舉窮其富不分貧其貴不禮賤其得之命

也其失之固道也

子路問于孔子曰管仲何如人也子曰大人也子路

曰昔者管子說襄公襄公不說是不辨也欲立公子

糾而不能是無能也家殘于齊而無憂色是不慈也

桎梏而居檻車中無囗色是無愧也事所射之君是

不貞也召忽死之管子不死是無仁也夫子何以大

之子曰管仲說襄公襄公不說管子非不辨也襄公

不知說也欲立子糾而不能非無能也不遇時也家

殘于齊而無憂色非不慈也知命也桎梏居檻車而

無囗色非無愧也自裁也事所射之君非不貞也知

權也召忽死之管子不死非無仁也召忽者人臣之

材也不死則三軍之虜也死之則名聞天下夫何為

不死哉管子者天子之佐諸侯之相也死之則不免

為溝中之瘠不死則功復用于天下夫何為死之哉

由汝不知也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咎犯與趙衰孰賢對曰陽處父

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達因趙衰三日而達智不

知其士眾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

無勇也言之而不聽不賢也

趙簡子問于成搏曰吾聞夫羊殖者賢大夫也是行

奚然對曰臣搏不知也簡子曰吾聞之子與友親子

而不知何也搏曰其為人也數變其十五年也廉以

不匿其過其二十也仁以喜義其三十也為晉中軍

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為邊城將遠者復親今臣

不見五年矣恐其變是以不敢知簡子曰果賢大夫

也每變益上矣

權謀篇孔子問漆雕馬人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孺子

容三大夫者孰為賢漆雕馬人對曰臧氏家有龜焉

名曰蔡文仲立三年為一兆焉武仲立三年為二兆

焉孺子容立三年為三兆焉馬人見之矣若夫三大

夫之賢不賢馬人不識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

子其言人之美也隱而顯其言人之過也微而著故

智不能及明不能見得無數卜乎

至公篇辛櫟見魯穆公曰周公不如太公之賢也穆

公曰子何以言之辛櫟對曰周公擇地而封曲阜太

公擇地而封營丘爵土等其地不若營丘之美人民

不如營丘之眾不徒若是營丘又有天固穆公心囗

不能應也辛櫟趨而出南宮邊子入穆公具以辛櫟

之言語南宮邊子南宮邊子曰昔周成王之卜居成

周也其命龜曰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無中

土乎使予有罪則四方伐之無難得也周公卜居曲

阜其命龜曰作邑乎山之陽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

季孫行父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俠于兩社之間

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如是則

曰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安在擇地而封哉或示有

天固也辛櫟之言小人也子無復道也

新序雜事篇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賜

之酒酣范昭曰愿請君之樽酌公曰酌寡人之樽進

之于客范昭已飲晏子曰徹樽更之囗觶具矣范昭

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調成周之樂乎

吾為子舞之太師曰冥臣不習范昭趨而出景公謂

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將觀吾政也今子怒大國

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為人非陋而不識

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

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

子之樂也若調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也而欲

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范昭歸以告平公曰齊未

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禮而太

師知之仲尼聞之曰夫不出于樽俎之間而知千里

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沖矣而太師其與焉

國語子西使人召王孫勝沈諸梁聞之見子西曰聞

子召王孫勝信乎曰然子高曰將焉用之曰吾聞之

勝直而剛欲置之境子高曰不可其為人也展而不

勝愛而不仁詐而不知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

淑復言而不謀身展也愛而不謀長不仁也以謀蓋

人詐也強忍犯義毅也直而不顧不衷也周言棄德

不淑也是六德者皆有其華而不實將焉用之

韓詩外傳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問曰寡人欲置相

非翟璜則魏成子愿卜之于先生李克避席而辭曰

臣聞之卑不謀尊囗不間親臣外居者也不敢當命

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李克曰夫觀士也居則視其

所親富則視其所與達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

為貧則視其所不取此五者足以觀矣文侯曰請先

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遇翟璜曰今日聞君

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李克曰魏成子為之翟璜

勃然作色曰吾何負于魏成子西河之守吾所進也

君以鄴為憂吾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吾進樂羊中

山既拔無守之吾進先生君欲置太子傅吾進趙蒼

皆有成功就事吾何負于魏成子克曰子之言克于

子之君也豈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置相非成則璜

二子何如臣對曰君不察故也居則視其所親富則

視其所與達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貧則視

其所不取五者以定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為

相也且子焉得與魏成子比魏成子食祿日千鍾什

一在內以聘約天下之士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

干木此三人君皆師友之子之所進皆臣之子焉得

與魏成子比乎翟璜逡巡再拜曰鄙人固陋失對于

夫子詩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孔叢子雜訓篇縣子問子思曰吾聞同聲者相好子

之先君見子產時則兄事之而世謂子產仁愛稱夫

子圣人是謂圣道事仁愛乎吾未諭其人之孰先后

也故質于子子思曰然子之問也昔季孫問子游亦

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產之仁愛譬夫子其猶

浸水之與膏雨乎康子曰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佩

婦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

聞魯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

則生其所不及則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廣

莫大焉民之受賜也普矣莫識其由來者上德不德

是以無德季孫曰善縣子曰其然

執節篇魏安厘王問天下之高士子順曰世無其人

也抑可以為次其魯仲連乎王曰魯仲連強作之者

非體自然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文

武欲作堯舜而至焉昔我先君夫子欲作文武而至

焉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矣

子高以為趙平原君霸世之士惜其不遇時也其子

子順以為衰世之好事公子無伯相之才也申叔問

子順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論之矣今子易之是

非焉在答曰言貴盡心亦各其所見也若是非則明

智者裁之

趙王問相于平原君平原君曰鄒文可王曰其行如

何對曰夫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游以

道文與之游稱曰好義王其用之王卒不用后以平

原君言問子順且曰先生知之乎答曰先父之所交

也何敢不知王曰寡人雖失之在前猶愿聞其行于

先生也答曰行不茍合雖賤不渝君子人也王遂禮

之固以老辭

漢書爰盎傳高后時盎為呂祿舍人孝文即位盎兄

噲任盎為郎中絳侯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

之恭常目送之盎進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

盎曰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

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

是時絳侯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與

共誅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

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

弗取也

五色線翰林雜事鈔武帝謂東方朔孔顏之道德何

勝方朔曰顏淵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風至則萬物

漢書汲黯傳黯多病嚴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

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愈人然至其輔少主守

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

如汲黯近之矣張湯以更定律令為廷尉黯時與湯

論議湯辨常在文深小苛黯憤發罵曰天下謂刀筆

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仄

目而視矣淮南王謀反憚黯曰黯好直諫守節死義

至說公孫弘等如發蒙耳

楚國先賢傳黃香字文強江夏人博覽傳記群書無

不涉獵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后漢書法真傳真博通內外圖典為關西大儒順帝

欲致四征不屈友人郭正稱之曰法真名可得聞身

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可謂百世

之師者矣

謝承后漢書桓帝征徐等不至因問陳蕃曰徐

袁閎偉著誰為先后蕃對曰閎生公族聞道漸訓長

于三輔仁義之俗所謂不扶自直不鏤自雕至于

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當為先

商蕓小說李膺同縣聶季寶小家子不敢見膺杜周

甫知季寶不能定名以語膺呼見坐置砌下牛衣上

一與言即決曰此人當作國士卒如其言

太平御覽袁子正書曰孔子稱蘧伯玉國無道可卷

而懷也今李膺居濁世之中皦然與世殊涂此西山

餓夫之儔耳卒死于非罪惡得為雅人

后漢書王允傳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同郡郭林宗

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郭太傳太字林宗或問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

吾不知其他太始至南州過袁奉高不宿而去從叔

度累日不去或以問太太曰奉高之器譬之泛濫雖

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頃之波澄之不清撓

之不濁不可量也已而果然太以是名聞天下

禰衡傳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或問衡曰盍

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對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又

問荀文若趙長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喪長

可使監廚請客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

世說補王叔優與弟季道小時聞郭林宗有知人之

鑒共往候之請問才行所宜以自處業林宗曰卿二

人皆二千石才也然叔優當以仕宦顯季道宜以經

術進若違才易務亦不至也后叔優至北中郎將季

道代郡太守

三輔決錄弭生字仲叔其父賤故張伯英與李幼才

書弭仲叔高德美名命世之才也非弭氏小族所當

有新豐瘠土所當出也

后漢書董扶傳蜀丞相諸葛亮問廣漢秦宓董扶及

任安所長宓曰董扶褒秋毫之善貶纖芥之惡任安

記人之善忘人之過云

漢中士女志祝龜字元靈南鄭人也年十五遠學汝

潁及太學通博蕩達能屬文太守張府君奇之曰吾

見海內士多矣無如祝龜者也州牧劉焉辟之不得

已行授葭萌長撰漢中耆舊傳以著述終

世說新語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

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強于犯上李

元禮嚴于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居八俊之上

太平御覽袁子正書曰或云少府楊阜豈非忠哉答

曰然可謂直士忠臣則吾不知也夫為人臣見人主

失道指其非而播揚其惡可為直士未為忠臣故司

空陳群則不然其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

十上而外不知君子謂陳群于是乎長者

陳武別傳武時人無察者頓丘閭遐薦之于軍府或

問武當今可與誰為輩遐曰方謝道堅不足比徐世

璋有余道堅世璋皆同時知名士也武聞之笑曰乃

處我季孟之間乎

文士傳初武帝招延后進二十余人置酒賦詩不成

罰酒一斗臧盾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蕭介染翰

便成文無加點帝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即

席之美

蜀志龐統傳統郡命為功曹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

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及當西還并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

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

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

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

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張勃吳錄或

問統曰如所目陸子為勝乎統曰駑馬雖精所致一

人耳駑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豈一人之重哉劭就

統宿語因問卿名知人吾與卿孰愈統曰陶冶世俗

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

吾似有一日之長劭安其言而親之

魏志陳登傳許汜與劉備并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

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備

謂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

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

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

不相與語自上大囗臥使客臥下囗備曰君有國士

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

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

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

下囗之間邪表大笑備因言曰若元龍文武膽志當

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邴原傳大鴻臚巨鹿張泰河南尹扶風龐迪以清賢

稱永寧太仆東郡張閣以簡質聞杜恕著家戒稱閣

曰張子臺視之似鄙樸人然其心中不知天地間何

者為美何者為好敦然似如與陰陽合德者作人如

此自可不富貴然而患禍當何從而來世有高亮如

子臺者皆多力慕體之不如也

陳矯傳矯字季弼廣陵東陽人也避亂江東及東城

辭孫策袁術之命還本郡太守陳登請為功曹使矯

詣許謂曰許下論議待吾不足足下相為觀察還以

見誨矯還曰聞遠近之論頗謂明府驕而自矜登曰

夫閨門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陳元方兄弟淵清玉潔

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清修疾惡有識有義吾敬趙

元達博聞強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雄姿桀出有

王霸之略吾敬劉元德所敬如此何驕之有余子瑣

瑣亦焉足錄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矯

世說新語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

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

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陳仲舉嘗嘆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之器譬諸寶劍

則世之干將

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曹公少時見喬元元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

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恨

吾老矣不見君富貴以子孫相累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云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

何晏鄧揚夏侯元并求傅嘏交而嘏終不許諸人乃

因荀粲說合之謂傅曰夏侯太初一時之杰士虛心

于子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不合則致囗二賢

若穆則國之休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傅曰夏侯

太初志大心勞能合虛譽誠所謂利口覆國之人何

晏鄧揚有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鑰貴

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之

此三賢者皆敗德之人爾遠之猶恐罹禍況可親之

邪后皆如其言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

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元

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司馬文王問武陵陳元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

博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

功立事過之

魏志三少帝本紀注高貴鄉公諱髦神明爽囗德音

宣朗罷朝景王私曰上何如主也鍾會對曰才同陳

思武類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極東堂與侍中

荀顗尚書崔贊袁亮鍾毓給事中中書令虞松等講

述禮典遂言帝王優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問顗等

曰有夏既衰后相殆滅少康收集夏眾復禹之績高

祖拔起壟畝驅帥豪囗芟夷秦項包舉內斯二主

可謂殊才異略命世大賢者也考其功德誰宜為先

顗等對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應期然后能

受命創業至于階緣前緒興復舊績造之與因難易

不同少康功德雖美猶為中興之君與世祖同流可

也至如高祖臣等以為優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

互有高下未必創業者皆優紹繼者咸劣也湯武高

祖雖俱受命賢圣之分所覺縣殊少康殷宗中興之

美夏啟周成守文之盛論德較實方諸漢祖吾見其

優未聞其劣顧所遇之時殊故所名之功異耳少康

生于滅亡之余降為諸侯之隸崎嶇逃難僅以身免

能布其德而兆其謀卒滅過戈克復禹績祀夏配天

不失舊物非至德弘仁豈濟斯勛漢祖因土崩之勢

仗一時之權專任智力以成功業行事動靜多違圣

檢為人子則數危其親為人君則囚系賢相為人父

則不能衛子身沒之后社稷幾傾若與少康易時而

處或未能復大禹之績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

漢祖矣帝又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漢祖功高未若

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誅暴必用武少

康武烈之威豈必降于高祖哉但夏書淪亡舊文殘

缺故勛美闕而罔載唯有伍員粗述大略其言復禹

之績不失舊物祖述圣業舊章不行自非大雅兼才

孰能與于此向令墳典俱存行事詳備亦豈有異同

之論哉于是群臣咸悅服

吳志陸瑁傳尚書暨艷盛明臧否差斷三署頗揚人

暗昧之失以顯其囗瑁與書曰夫圣人嘉善矜愚忘

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

高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

評誠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遠模仲尼之

泛愛中則郭泰之弘濟近有益于大道也艷不能行

卒以致敗

世說補張輔吳在孫權坐嘗論劉子初褊厄不當拒

張飛太甚權曰若令子初隨世浮沈容悅元德交非

其人何足稱高士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

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

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世說新語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

陳實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紀荀彧方陳群荀顗方

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

裴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

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郑州市| 长岭县| 新乡县| 禄劝| 万源市| 宁城县| 讷河市| 堆龙德庆县| 桑植县| 长阳| 平和县| 湖南省| 开鲁县| 德清县| 施秉县| 福贡县| 屏东县| 黔南| 新民市| 四子王旗| 塔河县| 平凉市| 刚察县| 阿荣旗| 西乌珠穆沁旗| 新昌县| 珲春市| 永城市| 平乐县| 霞浦县| 阜新市| 定边县| 罗源县| 东宁县| 宕昌县| 濮阳市| 南宁市| 依兰县| 大英县|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