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紀事二

世說新語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濟每

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

后聊試問近事對答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

仍與語轉造精微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

覺懔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囗爽自

視缺然乃喟然嘆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去

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

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

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

事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濟曰始得一叔渾問

其故濟具嘆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曰濟以上人武

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

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癡稱其

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于是顯名

年二十八始宦

有問秀才吳舊姓何如答曰吳府君圣王之老成明

時之俊乂朱永長理物之至德清選之高望嚴仲弼

九皋之鳴鶴空谷之白駒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色

之龍章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陸士衡士

龍鴻鵠之裴徊懸鼓之待槌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鉏

耒以紙札為良田以元默為稼穡以義理為豐年以

談論為英華以忠恕為寶珍著文章為錦繡蘊五經

為繒帛坐謙虛為席薦張義讓為帷幕行仁義為室

宇修道德為廣宅

人問王夷甫山巨源義理何如是誰囗王曰此人初

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

林下諸賢各有囗才子籍子渾器量弘曠康子紹清

遠雅正濤子簡囗通高素咸子瞻虛夷有遠志瞻弟

孚爽朗多所遺秀子純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萬子

有大成之風苗而不秀唯伶子無聞凡此諸子唯瞻

為冠紹簡亦見重當世

王太尉云郭子元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司馬太傅府多名士一時囗異庾文康云見子嵩在

其中當自神王

鍾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謂裴公之談經

日不竭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于鍾會會曰裴楷清

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于是用裴

裴仆射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

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車騎掾蚤卒

長和兄弟五人幼孤祜來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

成人乃嘆曰從兄不亡矣

王浚仲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后客問

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后二十

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楷清通

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

囗也

王戎目阮文業清倫有鑒識漢元以來未有此人

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

大廈有棟梁之用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

世說補周弼稱裴逸民若武庫五兵縱橫

張茂先甚重成公簡嘗曰公簡清靜比揚子云默識

擬安世

世目鄧士載為伏鸞陸士龍為隱鵠

晉書裴楷傳楷有知人之鑒初在河南樂廣僑居郡

界未知名楷見而奇之致之于宰府嘗目夏侯元云

肅肅如入宗廟中但見禮樂器鍾會如觀武庫森森

但見矛戟在前傅嘏汪翔靡所不見山濤若登山臨

下幽然深遠

汪翔世

說作江廧

經外雜抄晉郭奕字大業為野王令羊祜嘗過之奕

嘆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大業少選復往又嘆曰羊叔

子去人遠矣遂送祜出界數百里坐此免官

世說新語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間屋

王夷甫云閭丘沖幼于滿奮郝隆此三人并是高才

沖最先達

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朗作碑云當時標

廣為樂廣之儷

晉書孫楚傳楚與同郡王濟友善濟為本州大中正

訪問銓邑人品狀至楚濟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

為之乃狀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

庾翼傳翼字稚恭風儀秀偉少有經綸大略京兆杜

乂陳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語人曰

此囗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后議其任耳見桓

溫總角之中便期之以遠略因言于成帝曰桓溫有

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囗畜之宜委以

方邵之任必有弘濟艱難之勛

李密傳密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

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

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

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

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大雅誥與凡人言宜碎孔

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褚陶傳陶召補尚書郎張華見之謂陸機曰君兄弟

龍躍云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己盡不意

復見褚生機曰公但未睹不鳴不躍者耳華曰故知

延門之德不孤川岳之寶不匱矣

王戎傳戎有人倫鑒識嘗目山濤如璞玉渾金人皆

欽其寶莫知名其器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

然是風塵表物謂裴頠拙于用長荀勖工于用短陳

道寧囗囗如束長竿族弟敦有高名戎惡之敦每候

戎輒托疾不見敦后果為逆亂其鑒賞先見如此嘗

經黃公酒壚下過顧為后車客曰吾昔與嵇叔夜阮

嗣宗酣暢于此竹林之游亦預其末自嵇阮云亡吾

便為時之所羈紲今日視之雖近邈若山河初孫秀

為瑯琊郡吏求品于鄉議戎從弟衍將不許戎勸品

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誅而戎衍獲濟焉

戎從弟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總角嘗造山

濤濤嗟嘆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

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武帝聞其名問

戎曰夷甫當世誰比戎曰未見其比當從古人中求

世說補衛叔寶是樂彥輔囗并有海內之名裴叔道

嘗稱之曰婦翁冰清女囗璧潤

世說新語謝公云金谷中蘇紹最勝紹是石崇姊夫

蘇則孫愉子也

晉書劉隗傳隗伯父訥字令言有人倫鑒識初入洛

見諸名士而嘆曰王夷甫大鮮明樂彥輔我所敬張

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長

王衍傳衍弟澄字平子衍有重名于世時人許以人

倫之鑒尢重澄及王敦庾敳嘗為天下人士目曰阿

平第一子嵩第二處仲第三澄嘗謂衍曰兄形似道

而神峰太雋衍曰誠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澄由是

顯名有經澄所題目者衍不復有言輒云已經平子

庾敳傳敳有重名為縉紳所推而聚斂積實談者譏

之都官從事溫嶠奏之敳更器嶠目嶠森森如千丈

松雖礧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樂廣傳廣少與弘農楊準相善準之二子曰喬曰髦

皆知名于世準使先詣裴頠頠性弘方愛喬有高韻

謂準曰喬當及卿髦少減也又使詣廣廣性清淳愛

髦有神檢謂準曰喬自及卿然髦亦清出準笑曰我

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也論者以為喬雖有高

韻而神檢不足樂為得之矣

世說補王平子嘗行經陳留郡界陳留時為大郡名

有人士太守遣吏迎王王問吏曰此郡人士為誰吏

曰有蔡子尼江應元是時郡人多居大位者王以其

姓名問曰甲乙等非君郡人邪何但稱此二人吏曰

向謂君侯問人不謂問官位王笑而止到郡以語太

守曰舊名此邦有風俗果然小吏亦復知此

世說新語太傅東海王鎮許昌以王安期為記室參

軍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

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詠遺言不如親

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或曰王趙鄧三

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謂安期鄧伯道趙穆也

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囗望真后來之秀王曰不

有此舅焉有此甥

郭子元有囗才能言老莊庾敳嘗稱之每曰郭子元

何必減庾子嵩

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

晉書謝鯤傳左將軍王敦引為長史以討杜弢功封

咸亭侯母憂去職服闋遷敦大將軍長史時王澄在

敦坐見鯤談話無囗惟嘆謝長史可與言都不盼敦

其為人所慕如此鯤不徇功名無砥礪行居身于可

否之間雖自處若穢而動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跡顯

于朝野鯤知不可以道匡弼乃優游寄遇不屑政事

從容諷議卒歲而已每與畢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

阮孚等縱酒敦以其名高雅相賓禮嘗使至都明帝

在東宮見之甚相親重問曰論者以君方庾亮自謂

何如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

壑自謂過之溫嶠嘗謂鯤子尚曰尊大君豈惟識量

淹遠至于神鑒沈深雖諸葛瑾之喻孫權不過也

世說新語王敦為大將軍鎮豫章衛玠避亂從洛投

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

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阿平若在當復絕倒

王丞相云刁元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巖巖卞望之之

峰距

世目周侯嶷如斷山

杜弘標鮮季野穆少

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

真獨簡貴不減父祖然曠淡處故當不如耳

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

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桓茂倫云褚季野皮里陽秋謂其裁中也

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囗恭為荒年谷庾家論云是

文康稱恭為荒年谷庾長仁為豐年玉

王丞相云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

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王劉每不重蔡公二人嘗詣蔡語良久乃問蔡曰公

自言何如夷甫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劉相目而笑曰

公何處不如答曰夷甫無君輩客

庾元規語周伯仁諸人皆以君方樂周曰何樂謂樂

毅邪庾曰不爾樂令耳周曰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

西子也

謝鯤為豫章太守從大將軍下至石頭敦謂鯤曰余

不得復為盛德之事矣鯤曰何為其然但使自今以

后日亡日去耳敦又稱疾不朝鯤諭敦曰近者明公

之舉雖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內實懷未達若能朝

天子使群臣釋然萬物之心于是乃服仗民望以從

眾懷盡沖退以奉主上如斯則勛侔一匡名垂千載

時人以為名言

郗太尉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矜之后朝覲以

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見必欲苦相規誡王公知其

意每引作它言臨還鎮故命駕詣丞相丞相翹須厲

色上坐便言方當乖別必欲言其所見意滿口重辭

殊不流王公攝次曰后面未期亦欲盡所懷愿公勿

復談郗遂大瞋而出不得一言

晉書譙剛王遜傳遜子閔王承元帝以承為湘州牧

承行達武昌釋戎備見王敦敦與之宴欲觀其意謂

承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將帥才也承曰公未見知

耳鉛刀豈不能一割乎承以敦欲測其情故發此言

敦果謂錢鳳曰彼不知懼而學壯語此之不武何能

為也聽承之鎮

世說新語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潁曰敝時論以潁

比鄧伯道敝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也

晉書羊曼傳曼少知名時州里稱陳留阮放為宏伯

高平囗鑒為方伯泰山胡毋輔之為達伯濟陰卞壺

為裁伯陳留蔡謨為朗伯阮孚為誕伯高平劉綏為

委伯而曼為伯凡八人號兗州八伯蓋擬古之八

囗也

陶侃傳侃察孝廉為孫秀舍人時豫章國郎中令楊

囗侃州里也為鄉論所歸侃詣之囗曰易稱貞固足

以干事陶士行是也與同乘見中書郎顧榮榮甚奇

之吏部郎溫雅謂囗曰奈何與小人同載囗曰此人

非凡器也

世說新語庾太尉少為王眉子所知庾過江嘆王曰

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謝幼輿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

董仲道卓犖有致度

王公目太尉巖巖清峙壁立千仞

王長史是庾子躬外孫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

已上人

時人欲題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問周侯周侯曰

可謂卓朗桓公曰精神淵著

會稽虞元皇時與桓宣武同狎其人有才理勝望

王丞相嘗謂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

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未達而喪

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

功夫復問郗郗曰周顗比臣有國士門風

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

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庾曰

似未肯劣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

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人問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嶭

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云何周曰陛下不須

牽顗比

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

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晉書郗鑒傳鑒拜安西將軍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

西諸軍假節鎮合肥敦忌之表為尚書令征還道經

姑孰與敦相見敦謂曰樂彥輔短才耳后生流宕言

違名檢考之以實豈勝滿武秋邪鑒曰擬人必于其

倫彥輔道韻平淡體識沖粹處傾危之朝不可得而

親疏及愍懷太子之廢可謂柔而有正武秋失節之

士何可同日而言敦曰愍懷廢徙之際交有危機之

急人何能以死守之乎以此相方其不減明矣鑒曰

丈夫既潔身北面義同在三豈可偷生屈節靦顏天

壤邪茍道數終極固當存亡以之耳敦素懷無君之

心聞鑒言大忿之遂不復相見拘留不遣敦之黨與

譖毀日至鑒舉止自若初無懼心敦謂錢鳳曰郗道

徽儒雅之士名位既重何得害之乃放還臺

衛玠傳劉惔謝尚共論中朝人士或問杜乂可方衛

洗馬不尚曰安得相比其間可容數人惔又云杜乂

膚清叔寶神清其為有識者所重若此于時中興名

士唯王承及玠為當時第一云

阮裕傳裕除東陽太守尋征侍中不就還剡山有肥

遁之志有以問王羲之羲之曰此公近不驚寵辱雖

古之沈冥何以過此又云裕骨氣不及逸少簡秀不

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殷浩而兼有諸人

之美

石勒載記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

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

于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以來無可比也

其軒轅之亞乎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已太過

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脫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

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

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

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其群臣皆頓首稱萬歲

世說新語王珣疾臨困問王武岡曰世論以我家領

軍比誰武岡曰世以比王北中郎東亭轉臥向壁嘆

曰人固不可以無年

王孝伯道謝公濃至又曰長史虛劉尹秀謝公融

王孝伯問謝公林公何如右軍謝曰右軍勝林公林

公在司州前亦貴徹

劉萬安即道直從子庾公所謂灼然玉舉又云千人

亦見百人亦見

庾公為護軍屬桓廷尉覓一佳吏乃經年桓后遇見

徐寧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

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世說補王季琰與兄元琳并有美稱季琰又出元琳

右時人為之語曰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晉書孫綽傳綽與許詢一時名流或愛詢高邁則鄙

于綽或愛綽才藻而無取于詢沙門支遁試問綽君

何如許答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

許將北面矣

后秦錄姚萇大破苻登置酒高會諸將咸曰若值魏

武王不令此賊至今陛下將牢太過耳萇笑曰吾不

如亡兄有四身長八尺五寸臂垂過膝人望而畏之

一也當十萬之眾與天下爭衡望麾而進前無橫陣

二也談古知今講論道義駕馭英雄收羅雋異三也

董帥大眾上下咸悅人盡死力履險若夷四也

魏武王姚襄禮待楊亮亮奔桓溫溫問亮曰襄何如

人答曰天下杰也神明器度故是孫策之儔而雄武

過之

世說新語王右軍少時丞相云逸少何緣復減萬安

郗司空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軍向劉

尹稱之劉問何如方回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

得便比方回劉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

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

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過望之云可兒可兒

殷中軍道王右軍云逸少清貴人吾愛之甚至一時

無所后

阮光祿云王家有三年少右軍安期長豫

王右軍目陳元伯壘塊有正骨

王右軍道謝萬石在林澤中為自遒上嘆林公器朗

神囗道祖士少風領毛骨恐后世不復見如此人道

劉真長標云柯而不扶囗

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于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

以卜江左興亡

謝公作宣武司馬屬門生數十人于田曹中郎趙悅

子悅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為用半趙俄而悉用之

曰昔安石在東山縉紳敦逼恐不豫人事況今自鄉

選反違之邪

謝公領中書監王東亭有事應同上省王后至坐促

王謝雖不通太傅猶斂囗容之王神意閑謝公傾

目還謂劉夫人曰向見阿瓜故自未易有雖不相關

正是使人不能已

桓公語嘉賓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刑

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

謝中郎云王修載樂托之性出自門風

謝太傅道安北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戶去不復使

人思

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劉尹先推謝鎮西謝后雅重劉曰昔嘗北面

有人目杜弘治標鮮清令盛德之風可樂詠也

庾公云逸少國舉故庾倪為碑文云拔萃國舉

孫承公云謝公清于無奕潤于林道

或問林公司州何如二謝林公曰故當攀安提萬

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云嵇公勤

著腳裁可得去耳又問殷何如支謝曰正爾有超拔

支乃過殷然亹亹論辯恐口欲制支

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

王修齡問王長史我家臨川何如卿家宛陵長史未

答修齡曰臨川譽貴長史曰宛陵未為不貴

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茍子年十三倚囗邊聽既

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尊長史曰韶音令辭不如我

往輒破的勝我

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

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

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復語卿

王中郎嘗問劉長沙曰我何如茍子劉答曰卿才乃

當不勝茍子然會名處多王笑曰癡

王右軍問許元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許未答王因曰

安石固相為雄阿萬當裂眼爭邪

羅君章為桓宣武從事謝鎮西作江夏往檢校之羅

既至初不問郡事徑就謝數日飲酒而還桓公問有

何事君章云不審公謂謝尚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

勝我許人君章云豈有勝公人而行非者故一無所

問桓公奇其意而不責也

宋袆曾為王大將軍妾后屬謝鎮西鎮西問袆我何

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林公曰金玉滿

堂復何為簡選王曰非為簡選直致言處自寡耳

會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并是四族之囗于時

之杰孫興公目之曰沈為孔家金顗為魏家玉虞為

長琳宗謝為弘道伏

謝公問李弘度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于是李然

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

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比

庾道季云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懔懔恒如有

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

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貍囗囗啖盡

衛君長是蕭祖周婦兄謝公問孫僧奴君家道衛君

長云何孫曰云是世業人謝曰殊不爾衛自是理義

人于時以比殷洪遠

王子敬問謝公林公何如庾公謝殊不受答曰先輩

初無論庾公自足沒林公

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云先輩初不臧貶七

有人以王中郎比車騎車騎聞之曰伊窟窟成就

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

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

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

之辭多推此知之

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

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王孝伯問謝太傅林公何如長史太傅曰長史韶興

問何如劉尹對曰噫劉尹秀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

此二人邪謝云身意正爾也

人有問太傅子敬可是先輩誰比謝曰阿敬近撮王

劉之標

謝公語孝伯君祖比劉尹故為得逮孝伯云劉尹非

不能逮直不逮

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子敬賞井丹

高潔子猷云未若長卿慢世

有人問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

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

不及韓故殷作誄云荊門晝掩閑庭晏然

王子敬問謝公嘉賓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誠復鈔撮

清悟嘉賓故自上

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

反治身清貞大修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

撫軍問孫興公劉真長何如曰清蔚簡令王仲祖何

如曰溫潤恬和桓溫何如曰高爽邁出謝仁祖何如

曰清易令達阮思曠何如曰弘潤通長袁羊何如曰

洮洮清便殷洪遠何如曰遠有致思卿自謂何如曰

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至于斟酌時宜籠罩當

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時復托懷元勝遠詠老莊

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

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

曰極進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曰正是我輩耳

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

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人問撫軍殷浩談竟何如答曰不能勝人差可獻酬

群心

前涼錄張茂謂馬岌曰劉曜自古可方誰等輩也岌

謂曰曹孟德之流茂默然岌曰孟德劉曜難易不同

曜殆過之茂曰曜可方呂布關羽而云孟德不及豈

不過哉岌曰孟德挾天子令諸侯仗大義討不庭曜

一卒用烏合之眾而能建威成大逆天下莫之當其

不優歟

晉書殷浩傳浩為姚襄所敗桓溫上疏廢浩為庶人

浩少與溫齊名而每心競溫嘗問浩君何如我浩曰

我與君周旋久寧作我也溫既以雄豪自許每輕浩

浩不之憚也至是溫語人曰少時吾與浩共騎竹馬

我棄去浩輒取之故當出我下也又謂囗超曰浩有

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

衛玠別傳永和中丹陽尹劉真長鎮西將軍謝仁祖

商略中朝士人遂及于玠或問杜弘治得方衛洗馬

不謝曰安得相比其中可容數人

世說補劉真長標寄清遠小時諸人比之袁羊劉喜

還告其母母有識鑒謂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

方之范汪者劉復喜母又不聽后真長年德轉升論

者比之荀粲

衛洗馬天韻標令論者以為出王眉子平子武子之

右世人為之語曰諸王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謝太傅云小時在殿廷會見王丞相便覺清風來拂

謝鎮西稱羅君章可謂湘中之琳瑯

王長史問孫公郭子元定何如孫曰詞致清雅奕奕

有余吐章陳文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孫興公云庾太尉雅好所托常在塵埃之外雖柔心

應世蠖屈其跡而方寸湛然固以元對山水

世說新語未廢海西公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

干跡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稱不異寧為

管仲

晉書王蒙傳蒙與沛國劉惔齊名友善惔常稱蒙性

至通而自然有節蒙每云劉君知我勝我自知

蒙徙中書郎簡文帝之為會稽王也嘗與孫綽商略

諸風流人綽言曰劉惔清蔚簡令王蒙溫潤恬和桓

溫高爽邁出謝尚清易令達而蒙性和暢能言理辭

簡而有會及簡文帝輔政益貴幸之與劉惔號為入

室之賓轉司徒左長史晚求為東陽不許及蒙病乃

恨不用之蒙聞之曰人言會稽王癡竟癡也

世說新語人問殷淵源當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

何殷曰故當以識通暗處

撫軍問殷浩卿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當勝耳

簡文目敬豫為朗豫

簡文云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思尋處故有局

王長史與大司馬書道淵源識致安處足副時談

簡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謝仁祖云庾赤玉囗中無

宿物

殷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

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

簡文道王懷祖才既不長于榮利又不淡直以真率

少許便足對人多多許

孫興公許元度皆一時名流或重許高情則鄙孫穢

行或愛孫才藻而無取于許

庾道季云思理論和吾愧康伯志力強正吾愧文度

自此以還吾皆有之

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簡文問孫興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負其才知

之者無取其體

蔡叔子云韓康伯雖無骨干然亦膚立

劉丹陽王長史在瓦官寺集桓護軍亦在坐共商略

西朝及江左人物或問杜弘治何如衛虎桓答曰弘

治膚清衛虎奕奕神令王劉善其言

劉尹撫王長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長

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劉尹曰阿奴今日

不復減向子期

桓公問孔西陽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對反問公曰

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踐其處故乃勝也

桓元問劉太常曰我何如謝太傅劉答曰公高太傅

深又曰何如賢舅子敬答曰樝梨橘柚各有其美

舊以桓謙比殷仲文桓元時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見

之謂同坐曰我家中軍那得及此也

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世稱茍子秀出阿興清和

吳四姓舊目云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人問王長史江彪兄弟群從王答曰諸江皆復足自

生活

簡文云謝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學義不及孔巖居然

自勝

簡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囗傷其道

許元度言琴賦所謂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劉尹

其人非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簡文其人

晉書謝安傳安義存輔導雖會稽王道子亦賴弼諧

之益時強敵寇境邊書續至梁益不守樊鄧陷沒安

每鎮以和靖御以長筭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

察弘以大綱威懷外著人皆比之王導謂文雅過之

王徽之傳徽之子楨之字公干歷位侍中大司馬長

史桓元為太尉朝臣畢集問楨之我何如君亡叔在

坐咸為氣咽楨之曰亡叔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

一坐皆悅

世說新語許元度送母始出都人問劉尹元度定稱

所聞不劉曰才情過于所聞

許掾年少時人以比王茍子許大不平時諸人士及

于法師并在會稽西寺講王亦在焉許意甚忿便往

西寺與王論理共決優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許復

執王理王執許理更相覆疏王復屈許謂支法師曰

弟子向語何似支從容曰君語佳則佳矣何至相苦

邪豈是求理中之談哉

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悅之間遂致疑囗

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嘗行散至京口射堂于

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司馬太傅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羅羅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博客| 京山县| 图木舒克市| 马边| 三台县| 楚雄市| 沾化县| 花莲县| 孟州市| 邢台市| 新干县| 吴旗县| 辉南县| 静安区| 丰台区| 阿克| 新巴尔虎右旗| 萨嘎县| 吴堡县| 鄂州市| 辽中县| 齐齐哈尔市| 永定县| 威海市| 宽甸| 连江县| 朝阳县| 武功县| 永福县| 玛沁县| 垣曲县| 胶州市| 马关县| 从化市| 分宜县| 双江| 从化市| 根河市| 丹凤县|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