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 嘉泰吳興志
  • 談鑰
  • 2604字
  • 2015-12-26 15:42:12

煉丹井在湖州府天慶觀西 【舊編云世傳葛洪于此煉丹】

烏程侯井在烏程縣東北口圓徑一丈六尺即吳孫皓為烏程侯時井也 【見括地志】

義井在湖州府四十四所 【舊編載處所譙門外東西各一 衙西門一 煉丹井簽北判西廳北 清通坊南 司理院前 醋庫南 瓦子巷西 鐵觀音院東 開元寺東西各一 烏程縣前后并西各一 州學東西各一 獵場巷 威果營東 靈濟廟東西各一 小宮前郟家巷 子城東西并后各一 堂子巷 前石橋北亭子巷 天慶觀東西各一 天圣寺南人寺溪東 草場巷 報恩寺東 又寺東巷 又寺后 飛英寺南 龍旗營前 歸安縣西無星橋東 馬軍營下南廟前 西倉前 自龍旗營前以上三十九井在郡西北連卞山故泉清而甘歸安縣西以下五井在郡東南地多沮洳故泉或黃或白而味淡亦猶四水合流而濁西南清也并舊編大抵湖雖澤國郡人罕汲溪飲且以土薄易鑿故井皆汲是以義井處處有之】

錢氏飲馬井在武康縣北十五里名懷德耆舊相傳吳越王錢镠微時過此飲馬坎中水泉迸流里人因浚治之

石井在武康縣東南石脅山之南巖天欲雨則出云氣銅井在武康縣西北十五里銅官山麓昔人引藤蔓為綆探之莫窮其底井傍有石燕洞 【余英志云燕之隱見以春秋分與巢燕同】 溫井 在武康縣西南十五里溫村水旱無盈涸灌田頃畝甚多

金井在武康縣北十五里里名永仁泉在山巔有古松蔭之色正黃深不見底

莊井在武康縣北五里幾山之東旱不枯竭灌田百余頃

義井在武康縣南十二里黃泉村旱亦不枯

毛公醴泉井在武康縣西北七里招賢山縣令毛滂始見泉出平原色如乳因疏為井

砂井在安吉縣東南 湖州諸邑號山邑者安吉武康也而安吉為之最故其舟皆刳木為之以其水驟長而易退也且多置湖泊及沼沚陂堰之屬以潴水故其民不一意于農至于育蠶則以多為貴有至數百箔者一在武康縣西一里懷安門外俗呼為砂井頭

橋梁

湖為澤國苕霅眾水會于城中浩漾湍急既不可厲揭而涉濟以舟(木伐)遇風朝雨夕溪流瀑漲之際亦有覆溺之懼故成梁之政視他郡尤急郡舊稱三巨橋而舊經統記共載七橋徐仲謀有溪上七橋詩曰羅列全如斗極星是也蓋由余不前溪等水自定安門入苕水自清源門入二水至江子匯合為霅溪以出臨湖門跨余不水有甘棠橋跨苕水有儀鳳橋而駱駝則跨合流之霅水也是謂三巨橋東有運河自迎春門入至駱駝橋南與霅水會又苕水分一港自烏程縣治東之北岸出迎禧門又霅水分一港自駱駝北之西岸出奉勝門跨運河有望州橋人依橋跨苕水支港有眺谷橋跨霅水支港有楚帝橋通前之三以為七其前他有前石橋后石橋見唐人碑記望仙橋見統記余多后人增創者也

駱駝橋在子城東唐初建 【統記云弘嗣造舊編因史云弘嗣垂拱元年刺史按唐刺史題名是年乃鄭體遠題名是李紓等作不應誤若曰垂拱元年則刺史非云弘嗣若是云弘嗣則非垂拱年中未知統記何所依據】 以其形穹崇若駱駝背也劉禹錫詩云駱駝橋上蘋風起顏真卿放生池碑云置駱駝橋東橋名舊矣后改名迎春橋以其直迎春門也宋朝祥符五年知州事刁衎重修后政王膺桐繼營造通判胥偃為記曰橫亙溪上三巨橋迎春其甲也驚湍箭馳列柱櫛比覆以飛宇約以雕檻得其實矣牓顏真卿書今復舊名碑尚存 【見舊編又統記云今改名迎春橋則是興國閑已名矣舊經云在南郭門內緣今甘棠橋舊名東駱駝橋致誤】 慶元六年火燔知州事李景和重建

儀鳳橋在湖州府治西南 【舊編云在州西南苕溪上跨晉(希囗)鑒漕瀆】 唐儀鳳中置 【舊經云儀鳳二年統記云元年刺史裴元絳造舊編云三年裴元絳造按唐紀儀鳳止于三年而三書各據其一未知孰是唐刺史題名又無裴元絳但自顯慶五年韋漳辛后經二十三年為弘道二年方書武大沖恐其閑有缺】 因年號為名也宋朝天圣三年知州事高慎交重建判官鄭戩記云建自唐室因紀號而名平袤數十尋叢倚百余柱亙于兩溪殊為勝概紹熙三年居民遺火延燎隨即建造易名紹熙舊橋有畫棟采欄與駱駝橋華煥相望今純以石

甘棠橋在湖州府治南通靈王廟前自唐有之 【太中閑鄭言作文宣王新廟碑曰西臨霅溪南橫荻塘梁塹為橋編木為柵右甘棠橋正與文宣王廟相對】 舊名伏龍橋亦名東長橋又曰東駱駝橋 【統記有伏龍橋在州南寶安寺側以其勢若伏龍寶安寺今為小景德寺此與橋相對三巨橋一曰駱駝一曰儀鳳一曰伏龍名亦相類他橋不足稱此也舊圖經曰東長橋在子城東南霅溪上即舊東駱駝橋既與今駱駝橋地理差互又李宗諤圖經是朝廷以郡國志類修本郡上圖志時不敢以舊名上故曰東長橋也】 祥符中胥偃謂三巨橋此其一也后嘗廢壞往來者渡以舟政和中知州事章援建木橋以其父故相惇嘗守此有遺愛名曰甘棠建炎末郡人相與率金錢易木以石且筑堵于中流析橋為二南橋高可通大舟北橋平衍以便行者慶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重修

人依橋在湖州府 【續記作仁依】 在歸安縣治東跨運河 【舊經云在東閶門外】 元和中刺史辛秘造因貞元中刺史李詞開拓東郭門置閶門以門內空閑招輯浮客人多依之橋居其旁因以得名舊跨河起樓三閑至今呼為花樓橋

望州橋在湖州府迎春門內亦跨運河視眾橋為高故名

楚帝橋在湖州府子城北近楚帝廟因以得名楚帝即項王也陳朝嘗封楚帝橋跨出奉勝門霅溪支港

眺谷橋在湖州府子城西烏程縣治之東向南山谷舉踵可望橋跨出迎禧門苕溪支港 【舊經曰望谷避唐諱】 右四橋與三巨橋共為七橋

前石橋在湖州府天慶觀后唐太和六年郡人徐氏以德本寺多墊溺遂自前石橋至后石橋以石為路 【碑刻州學文宣王廟碑陰】

望仙橋在湖州府子城西三里 【統記云昔道人馬自然上升居人擁橋觀望今廢舊云故老相傳橋在白塔巷口有酒肆焉自然時至賒酒一日醉出囊中藥點鐵器為金以酬酒債已而升去人登此橋望之因以得名】 右三橋碑記中載

運河 【在湖州府自人依橋望仙橋外有采蘋橋今名倉橋 無星橋】

霅溪支港 【在湖州府自楚帝橋外有斜橋崔載華消暑樓詩云卷簾對斜橋 城隍廟橋 太平橋 龍興橋 楚帝橋舊名奉勝橋舊編以廟前小橋為楚帝橋誤矣】

苕溪支港 【自眺谷橋外 有舊橋 紅橋 縣橋 廣化橋 營橋 獵場橋 曹公廟橋 教場橋 范家橋】

南有小支港 【馬公橋 韋壇橋 旱瀆橋舊經歸安縣界有旱瀆在縣西一里二十步】

東有小支港 【蘇家橋 明德橋 月河橋】

北有橫支港 【自前石橋后石橋外有八字橋 報本橋 飛英橋 臨湖橋外有兩手橋在駱駝橋西跨子城濠 墜釵橋在倉橋南 貴涇橋在甘棠橋之西】

右諸橋多以居人蕃盛甍宇蟬聯隨時于支港創造以便行旅或里社募緣或巨室自建因處命名本不足記以舊編所載姑錄之舊有韭溪橋跨韭橋 【見統記詳在溪澤下】 皇佑橋在慈感寺渡口今廢 【舊編皇佑中造元佑七年知州事張詢輦共石為架閣樓址】

烏程縣

縣境之橋附城者已載州治舊圖經統記所載二橋曰韭溪亦當在城曰辛橋 【統記云刺史辛秘造舊經云唐元和三年刺史辛秘造百姓懷之因以姓為名第云在縣內當時亦不詳處所】 未詳舊處今以古跡及地書巳志者與通泄溪流系郡利病者列焉

馬賦橋在烏程縣馬賦村辛秘造

黃浦橋在烏程縣寶積寺前宋以前有之鮑昭有黃浦橋與盛侍郎別詩即此地也 【詩云浦橫絕序云憑迅瀨右系古跡】

定安橋在烏程縣南門外紹興十年重建淳熙八年甃以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霍州市| 鄂州市| 年辖:市辖区| 和顺县| 同仁县| 栾川县| 江城| 榆树市| 泗水县| 安多县| 明水县| 九江县| 独山县| 西安市| 西宁市| 镇原县| 饶阳县| 玉林市| 错那县| 乡城县| 万山特区| 巴青县| 宝鸡市| 湄潭县| 上林县| 宜都市| 华宁县| 甘南县| 虹口区| 肥乡县| 石渠县| 塔河县| 疏勒县| 广水市| 岢岚县| 佛冈县| 长丰县| 江城| 彰武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