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脫胎乳哺

《入藥鏡》曰:“初結胎,看本命。終脫胎,看四正。”紫陽真人曰:“節氣既周,脫胎神化。”

石仙翁云:“丹熟無龍虎,火終休汞鉛。脫胎已神化,便作玉清仙。”

正陽祖云:“孩兒幼小未成人,須藉坤娘養育恩。”純陽祖曰:“九年火候直經過,忽爾天門頂中破。真人出現大神通,從此天仙可相賀。”

《樵陽經》曰:“到此時,照顧嬰兒,十步百步,千里萬里,以漸而出。倘或放縱,不經風雪矣。久久行持到壯,透金貫石,入水蹈火,通天達地,去來無礙,隱顯莫測,欲一則一。欲百則百,是千萬億化身也。”

《黃庭經》曰:“瞻望童子坐盤桓,問誰家子在我身?”

《參同契》曰:“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載,輕舉遠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長樂無憂。”

《天仙正理》曰:“調神出殼而為身外之身,自上田出念于身外,自身外收念于上田,一出一收,漸出漸熟,漸乳漸足。如何謂之乳哺三年而神圓,可以千變萬化,可以達地通天,可以超海移山,可以救水救旱,濟世安民,誅邪除害。任其所為,皆一神所運。神變神化,謂之神仙。”

《天仙正理》曰:“修仙至于出神,永無生死矣。災與魔皆不相干,初出神,若一步而即入,若二步而即入,所謂十步、百步,切宜照顧。如此而后,乳哺養神,至于老成,三年而后可。”

《天仙正理》曰:“調神出殼,是一至要之機,有大危險之際。初調其出而即入,不令出久,亦不見聞于遠境。調之既久,其出可漸久,亦可見聞乎遠境而后入。蓋恐驟出外馳,迷失本性。”

張三豐《金丹節要》曰:“嬰兒既出,旋旋調神,漫漫出殼。始出即返,切顧靈軀。自邇及遐,神熱白化。頃刻之間,瞬息千里。丹房氣皿,委之而去。功夫到此,胡可用之?”

《唱道真言》曰:“陽神之脫胎也,有光自臍輪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此脫胎之先兆也。既脫之后,金光四射,毛竅晶融,如日之初升于海,珠之初見于淵,而香氣氤氳滿室矣。一聲霹靂,金火交流,而陽神已山于泥丸矣。既出之后,全看平日功夫,吾所以先言煉心,正為此也。平日心地養得虛明,則陽神純是先天靈氣結成,本來無思無為,遇境不染,見物不遷,收縱在我,去來自如,一進泥丸,此身便如火熱,金光復從毛竅間出,香氣亦復氤氳。頃刻之間,返到黃庭,雖有如無,不知不覺,此真境也。”

《唱道真言》曰:“陽神脫胎,原歸于無,紫氣光中,有物非物,有形非形,無象為象,無聲為聲。”

《唱道真言》曰:“真性陽神,透頂之后,在太虛之中,逍遙自樂,頃刻之間,飛騰萬里。上之可以摩弄日月,高踏云霞。下之可以遨游島嶼,眺覽形勝。千變萬化,從心所欲。”

《仙佛合宗語錄》曰:“出神有景,當存養功純,忽于定中見空中六出紛紛,是出神之景也。即當調神出殼,一出天門而旋收焉。出則太虛為超脫之境,收則以上田為存養之所也。須知出收之時少,而存養之時多。出不宜久,始出一步即收。久之.或一里而收,或至多步而收,乃至百里、千里,皆以漸收而至,不可臘等。所以然者,嬰兒幼小,恐遺失難歸,或有天魔來試,亂吾心君,故須出入兼慎,方能保全虛空之全體于往來之中,以免失乳哺之大用也。若乃仙佛種子,最初還虛功純,則靈臺湛寂,不染一塵,本無一物,塵自何來?此又度越等夷者,故修士當于最初還虛為急務也。”

《洞玄經》曰:“出則游行世界,歸來隱住泥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茌平县| 沾益县| 罗田县| 元朗区| 临沭县| 莱州市| 三门县| 缙云县| 金湖县| 南皮县| 阜新| 博野县| 威宁| 镇沅| 武冈市| 茌平县| 海林市| 东明县| 兴城市| 丹江口市| 建瓯市| 澄江县| 泗阳县| 罗平县| 临沂市| 贡山| 盐亭县| 孝义市| 获嘉县| 景宁| 塔河县| 太和县| 高清| 长汀县| 辉县市| 青州市| 万年县| 广丰县| 双牌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