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2章

  • 醫宗金鑒
  • 佚名
  • 4933字
  • 2015-12-25 16:25:33

[注]痘當落痂之后,宜落不落,其痂一半掀起,一半咬緊,現證身熱干燥,肌膚紅赤,此熱在肌表之證,宜荊防解毒湯主之。

(荊防解毒湯)荊芥 防風 赤芍藥 生地黃 甘草生 金銀花 木通 桔梗地骨皮 連翹去心 引加生姜水煎服。

黃連解毒加味湯痂落瘢紫黑與焦,毒熱郁結未曾消,解毒芩連梔子蘗,加丹生地草金翹。

[注]痘當落痂之后,其瘢或紫或焦或黑,現證通身壯熱,煩渴不寧,皆因灌溉時漿未充足,毒氣未盡化故也,均宜黃連解毒湯加生地,連翹,丹皮,金銀花,甘草主之。

(黃連解毒加味湯)黃連 黃芩 梔子 黃蘗 丹皮 生地黃 甘草生 金銀花 連翹去心引加燈心水煎服。

解毒防風湯落后瘢赤作腫形,內熱未解復受風,解毒黃芩生地草,翹蒡荊防金芍升。

[注]痘當落痂之后,瘢凸不干,色赤而艷,或發熱或作癢,皆血有余熱,復外感于風故也,宜解毒防風湯主之。

(解毒防風湯)黃芩 生地黃 甘草 連翹去心 牛蒡子炒研 荊芥 防風 金銀花 赤芍升麻 引加生姜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落痂凹陷最可慮,色白形羸氣血虛,大補參苓白術草,歸芎芍地桂黃耆。

[注]痘當落痂之后,其瘢凹而不起,色白不紅,現證精神倦軟,飲食懶少,此氣血兩虛之證也,宜十全大補湯主之。

(十全大補湯) 人參 茯苓 白術土炙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白芍炒熟地黃 肉桂 黃耆蜜炙 引加煨姜水煎服。

面部吉兇論

面為諸陽聚會之所,其部位各有所屬,欲識痘出之吉兇,須按部位驗之,則立判矣,如額屬心位,自印堂以上,發際以下,至日月兩角,若先見點,先作漿,先結靨者,皆惡候也,以心為君主,義不受邪,先見于是位者,乃毒發于心,故非吉兆也,左頰屬肝,右頰屬肺,若兩頰先見紅點,磊落分明者吉,如相聚成塊地界不清,肉體腫硬者兇,蓋肝藏魂,肺藏魄梟毒侵犯,則魂魄將離,安望其有生意乎?頦下屬腎,自承漿以至兩頤,先見點先灌先靨者吉,誠以此位雖系腎部,而三陰三陽之脈皆聚于此,先發先灌先靨者,乃陰陽和暢,故可治也,至若鼻屬脾藏,位在中央,所最忌者,準頭先出與先靨也,蓋脾土榮養于四藏,若毒發于脾,是脾敗矣,脾敗則四藏亦隨之而敗,即纏綿時日,亦不過茍延性命而已,夫耳為腎竅,又少陽相火之脈行耳前后,故凡耳輪先見紅點者,乃火毒燔灼,難以撲滅,非吉象也,最可喜者,口唇四圍先出先灌先靨也,以陽明之脈俠口環唇,胃與大腸主之,多氣多血之處,無物不受,故主吉也,此藏府部位之要,須詳察于平時,庶能權宜于臨證也。

面部吉兇論

蒙頭

痘瘡貫頂號蒙頭,毒參陽位最可憂,形尖松肌通圣治,紅腫如瓜藥枉投。

[注]頭為諸陽之會,遍身稀疏而頭獨稠密者,名曰蒙頭,此毒參陽位也,若痘形稍尖圓者,當以松肌通圣散治之,設頭紅腫如瓜,是為不治之證,即投藥餌,終屬無濟。

(松肌通圣散) 荊芥 羌活 牛蒡子炒研 防風 紫草 紅花 青皮 當歸赤芍 紫花地丁 蜂房 山查 木通 引加蘆囗芫荽水煎服。

(方歌)松肌通圣藥最靈,荊芥羌蒡共防風,紫草紅花青歸芍,地丁蜂房查木通。

面部吉兇論

抱鬢

兩鬢出痘貴稀朗,稠密粘連火毒狂,松肌通圣先透發,繼以歸宗攻毒良。

[注]兩鬢近于太陽,出痘稀朗則吉,若稠密粘連,名日抱鬢,乃火毒狂盛也,宜先用松肌通圣散透發其毒,繼用歸宗湯攻其毒熱,庶可轉危為安。

(松肌通圣散)方見蒙頭證治(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蒙囗

痘攢耳后名蒙囗,腎經伏毒最可憂,松肌歸宗兩酌用,燕脂貼法莫遲留。

[注]痘攢聚于耳后高骨,名曰蒙囗,此系毒火發自腎經,其證最惡,內服松肌通圣散,外用燕脂膏貼之,若更稠密炮熱者,以歸宗湯攻之。

(松肌通圣散) 方見蒙頭證治。

(燕脂膏) 升麻煎濃湯去滓,用棉燕脂于湯內揉出紅汁,再加雄黃細末,調勻貼患處。

(歸宗湯) 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鎖眼

兩眼周圍獨稠密,痘名鎖眼毒傷脾,外用燕脂膏貼法,內服清熱解毒宜.[注]面部俱稀,兩眼周圍獨稠密者,名曰鎖眼也,乃毒熱熾盛,傷于脾經,外宜貼燕脂膏,內服清熱解毒湯。

(燕脂膏)方見蒙骫證治(清熱解毒湯)方見見點證治。

面部吉兇論

抱鼻

痘如蠶種繞鼻端,毒聚脾肺證難延,外用燕脂涂鼻上,內服黃連解毒煎.[注]面部俱稀,獨鼻梁左右密如蠶種者,名曰抱鼻,此乃毒聚脾肺,至危之證,先以燕脂膏涂于鼻上,繼用黃連解毒湯治之。

(燕脂膏)方見蒙骫證治。

(黃連解毒湯)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面部吉兇論

鎖口

鎖口梟毒伏脾經,或單或雙遠唇生,外用針刺燕脂法,內服瀉黃散即寧.[注]一嘴角有痘一粒,較諸痘獨大,板硬無盤,名日單鎖口,兩嘴角各有一粒,名日雙鎖口,又口之上下四旁,連串環遠者亦名鎖口,此毒擁于脾也,初出急以銀針挑破,外以燕脂膏貼之,內服瀉黃散,使痘轉紅活,庶可望生。

(燕脂膏)方見蒙囗證治。

(瀉黃散) 犀角 黃連 生地 青皮 木通 石膏 丹皮 荊芥穗牛蒡子炒研 大黃 紅花紫花地丁 引加燈心水煎服。

(方歌)鎖口瀉黃散最靈,犀連生地青木通,石膏丹皮荊牛蒡,大黃紅花合地丁。

面部吉兇論

鎖唇

鎖唇痘聚口唇內,腫裂干黃板硬實,瀉黃散內合豬尾,燕脂貼法莫少遲。

[注]痘出攢聚于唇內者,名曰鎖唇,輕則焦裂腫痛,重則板硬干黃,此毒火發于脾臟也,急以瀉黃散合豬尾膏服之,外用燕脂貼法,若見黑色,則血毒凝錮,終無救矣。

(瀉黃散) 方見鎖口證治。

(豬尾膏) 取小雄豬尾尖血十數滴 和梅花冰片少許,即調于煎劑內服。

(燕脂膏) 方見蒙骫證治。

面部吉兇論

托腮

托腮腮邊痘成攢,氣為毒阻起發難,急用黃連解毒治,板硬紫黯歸宗先。

[注]滿面俱稀,獨兩腮之痘攢攢成片者,名曰托腮,乃正氣為毒所阻,難以起發也,當見點之初,毒勢未成,即以黃連解毒湯解之,如板硬紫黯,以歸宗湯攻之。

(黃連解毒湯)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歸宗湯) 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鎖項

當喉攢聚名鎖項,毒結咽喉命必雖,音啞聲嗆食難入,清金攻毒是良煎。

[注]頸項者,咽當喉之管籥也,此處痘出攢聚,名曰鎖項,若不急治,迨毒攻咽喉,必發為腫痛,音啞聲嗆,湯水雖下,多致不救,用清金攻毒飲庶或望生。

(清金攻毒飲) 牛蒡子炒研 甘草生 苦枯梗 玄參 枳殼炒 僵蠶炒前胡 荊芥穗 大黃 山查 蟬退 山豆根 引加燈心水煎服。

(方歌)清金攻毒飲如神,牛蒡甘桔合玄參,枳殼彊蠶前胡穗,大黃山查蟬豆根。

面部吉兇論

披肩

披肩兩肩痘成攢,上下阻塞毒透難,清解熱毒湯投證,便秘歸宗又為先。

[注]兩肩之痘粘連成攢,其色赤紫滯黯,名曰披肩,此毒氣不松,上下阻塞也,以清熱解毒湯主之,大便秘秘者,以歸宗湯主之。

(清熱解毒湯) 方見見點證治。

(歸宗湯) 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聚背

背間出痘不宜多,若逢攢聚命蹉跎,根松松肌燕脂貼,堅硬必勝湯可活。

[注]大凡毒發于背者,多關生死,至于出痘,更貴稀疏,若背間攢聚粘連者,名曰聚背,而亦當辨根腳之緊松,根松者,毒尚活動,內服松肌通圣散,外用燕脂膏貼之。

根緊硬者,因毒錮血凝,急用必勝湯治之,然亦死中求活之一法耳。

(松肌通圣散)方見蒙頭證治(燕脂膏)方見蒙囗證治(必勝湯)方見見點證治。

面部吉兇論

攢胸

胸前出痘貴稀輕,攢聚粘連毒熱凝,速用涼膈攻毒飲,免使梟毒內里攻。

[注]胸膈乃心肺二經部位,出痘稀少方吉 倘攢簇于此,名曰攢胸,乃毒熱所致也,當以涼膈攻毒飲主之,則梟毒不內侵矣。

(涼膈攻毒飲)梔子生 黃連生 石膏生 荊芥 紫花地丁 枳殼麩炒桔梗 玄參 生地 牛蒡子炒研 大黃 赤芍 甘草生 薄荷 木通引加燈心竹葉水煎服。

(方歌)涼膈攻毒治攢胸,梔連石膏荊地丁 枳桔玄參生地蒡,大黃芍草薄木通。

面部吉兇論

斷橋

斷橋之痘形甚異,腰間納無上下密,氣血阻滯毒熱壅,歸宗峻攻痘出吉.[注]痘名斷橋者,腰間絕無一點,惟身上下稠密也,蓋梟毒壅于上下,氣血阻于中宮,故致上下隔斷而成最惡之證,宜用歸宗湯攻之,使無痘處透出,方化為吉也。

(歸宗湯) 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纏腰

腰為腎候痘宜疏,連珠環違奈何如,治宜攻毒莫少待,歸宗急服患能除。

[注]腰為腎候,痘宜稀疏,若連珠環遶,名曰腰纏,此毒伏于腎也,治以攻毒為主,宜用歸宗湯治之。

(歸宗湯) 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囊腹

囊腹腹前痘如囊,梟毒沖突勢猖狂,透毒松肌通圣散,攻毒歸宗湯甚良。

[注]腹前出痘狀如囊聚,名曰囊腹,是梟毒沖突,勢甚猖狂也,此地近于臟腑,毒易內攻,須先用松肌通圣散透發其毒,再用歸宗湯以攻其毒,使地界分明,根腳松動,庶無慮矣。

(松肌通圣散)方見蒙頭證治 。

(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鱗坐

鱗坐兩臀痘若鱗,急急治之莫逡巡,平扁灰滯通圣效,板硬紫黯歸宗神。

[注]鱗坐者,兩臀之痘聚集如鱗也,因毒火太甚,攢聚于至陰之地,若不急治,變如反掌,如平扁灰滯者,松肌通圣散主之,板硬紫黯者,歸宗湯主之。

(松肌通圣散)方見蒙頭證治(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囊球

囊球痘密在腎囊,毒聚于斯最難當,即用散結湯調治,毒宣熱解始安康。

[注]腎囊者,乃腎之外候關要處也,若痘出稠密,乃毒聚于斯也,宜用散結湯主之疏解通暢,庶可愈矣。

(散結湯) 荊芥 羌活 牛蒡子炒 升麻 川芎 丹皮 紫花地丁 赤芍木通 紫草 青皮 山查 引加蘆囗十株水煎服。

(方歌)散結湯中藥堪夸,荊芥羌蒡共升麻,川芎丹皮地丁芍,木通紫草青山查。

面部吉兇論

抱膝

兩膝之痘獨稠密,因地命名為抱膝,須防行漿難下達,速用松肌通圣治。

[注]抱膝者,遍身痘出稀疏,獨兩膝攢簇如餅,此毒氣凝聚于膝,至行漿時恐難下達于足脛也,宜用松肌通圣散加牛膝透之,功效甚速。

(松肌通圣散)方見蒙頭證治。

面部吉兇論

無根

足踝以下痘無形,毒熱錮蔽勢多兇,速宜驅毒扶脾氣,快囗越婢湯有功。

[注]足踝以下屬于脾經,若過身有痘而此地獨無者,名曰無根,是毒滯于脾也,但足為至陰之地,非創建中州發越脾氣,不能下達,故用快囗越婢湯以發之。

(快囗越婢湯) 黃耆蜜制 桂枝 防風 白芍藥炒 甘草生 引用生姜紅棗水煎服。

(方歌)快囗越婢藥最靈,黃耆桂枝及防風,白芍甘草姜棗引,煎服之后痘自生。

面部吉兇論

蛇皮

蛇皮痘出似蛇皮,隱隱簇簇漫無拘,毒輕歸宗湯調治,毒重必勝豬尾宜。

[注]痘出叢族,成片散漫無拘,名曰蛇皮,見點之初,視其隱隱簇簇細密無倫,乃毒火所致,以歸宗湯攻其毒,甚者以必勝湯佐以豬尾膏救之。

(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必勝湯)方見見點證治。

(豬尾膏)方見鎖唇證治

面部吉兇論

蠶種

痘出形如蠶布種,梟毒勢重逆而兇,速用歸宗湯救治,毒松痘起可望生。

[注]痘出稠密如蠶布種者,名曰蠶種,乃梟毒太重,兇逆之甚,速用歸宗湯攻之,使毒松痘起,方可望生。

(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燕窩

痘形累累似燕窩,聯系細密不成顆,外用燕脂點痘上,內服涼血解毒和。

[注]痘出累累聯系,細密不成顆粒,故謂之燕窩,宜外用燕脂膏貼法,內服涼血解毒湯和之。

(燕脂膏) 方見蒙囗證治。

(涼血解毒湯)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面部吉兇論

鼠跡

四五相連名鼠跡,周身為重少見輕,速用歸宗攻毒熱,相并成泡始堪生.[注]痘出四五粒,或六七粒相粘連者,名曰鼠跡,見一二處者輕,見周身者為重,速用歸宗湯攻之,令相并成泡,其毒方解,始可望生。

(歸宗湯) 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疊錢

痘形平伏無顆粒,團團鉆聚若疊錢,外用燕脂調貼法,內服涼血攻毒痊。

[注]痘已見點,平伏不起,顆粒不分,團團攢聚,狀若疊錢者,此血熱毒盛也,外用燕脂膏貼之,內以涼血攻毒飲治之。

(燕脂膏)方見蒙囗證治(涼血攻毒飲)方見見點證治

面部吉兇論

環珠

痘出圍繞若環珠,毒氣壅滯宜早圖,清熱解毒為妙劑,毒解漿生患自除。

[注]痘名環珠者,以出而圍繞,形若環珠也,此毒氣壅滯所致,以早圖治,以清熱解毒湯主之,使毒解漿生,其患自除矣。

(清熱解毒湯) 方見見點證治。

面部吉兇論

浮萍

視之有點按無形,參差紫黯若浮萍,速用涼血攻毒劑,能使毒松色轉紅[注]浮萍者,視之有點,按之無形,參差不齊,痘色紫黯,狀如浮萍也,此乃血瘀毒熾,非急攻不可,速用涼血攻毒飲攻之,能使毒松色轉紅活,庶可望生。

(涼血攻毒飲) 方見見點證治。

面部吉兇論

蟹爪

條文:痘形連貫顆碎密,上闊下細蟹爪形,起脹根松毒始解,清熱解毒服有功。

[注]蟹爪者,痘形連貫,顆粒碎密,上闊下細,如蟹爪之狀,急用清熱解毒湯治之,使連貫處起脹根松,其毒可解也。

(清熱解毒湯) 方見見點證治。

面部吉兇論

囗沙

條文:痘形歪斜復扁闊,無頂無盤名囗沙,通圣歸宗酌量用,頂起根松痘始佳。

[注]囗沙者,痘形扁闊歪斜不圓,無頂無盤,若囗沙細小,宜先用松肌通圣散主之,若色紫黯者,歸宗湯主之,能頂起根松,始為佳境。

(松肌通圣散)方見蒙頭證治(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面部吉兇論

血泡

條文:痘夾血泡因肺熱,或紫或赤微甚別 內服涼血解毒湯,外用針刺出惡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城市| 镇原县| 济南市| 饶平县| 林西县| 米易县| 调兵山市| 应用必备| 莱阳市| 和田县| 玉环县| 江安县| 津南区| 依安县| 宿松县| 图木舒克市| 宜宾县| 通州市| 洞口县| 麻栗坡县| 白河县| 重庆市| 册亨县| 随州市| 许昌县| 昆明市| 仲巴县| 信丰县| 阳城县| 乌鲁木齐县| 赣榆县| 博白县| 富阳市| 泸水县| 岫岩| 宁远县| 西乌| 临猗县| 青田县| 鄱阳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