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轉身看了他一眼,一邊走,一邊對他說:“如果是較小的事件,我當然會讓各職能部門自己去解決,絕對不會插手你們應該承擔的事務和責任。但重大事件、對外事件、影響較大的事件,如果沒有代表公司的主要領導于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就會有以下幾個危害:一是中下層管理者的資源與公司領導相比,畢竟是有限的,不一定能及時調動內外資源解決這類問題。特別是對外的事件,人家很多時候是要看看出面人物的‘分量’和帽子才決定給不給你行這個方便的。很多時候,公司領導出面說話與其他管理人員出面辦事,效果是明顯不一樣的。所以,遇到這類事件,為了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我不能不出面,不能不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二是這類事件的當事人在這種非常時刻,都渴望有一個堅強的依靠,渴望公司的關照,我正好可以代表公司去給予他這類依靠和關照。我們都知道一個基本常識,人在病痛或受難的時候,內心都特別軟弱,特別容易被感動。比如這名員工在這種時候尤其需要人情的溫暖。公司主要領導親自出面去現場處置和看望,他本人雖然此時并不知情,但以后知道了,一定會受到感動,會感激公司不因為他只是一名普通員工而忽視他,而是在關鍵時候親自去幫助他、看望他。這樣一來,他就會因感激而想到回報,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公司。另外,我這一舉動除了現實作用之外,應該還有著更深遠的影響。你可以發現,今天到達救治現場的員工也有很多,他們會由別人的今天想到自己的將來,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對公司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他們感覺即使將來自己有難處了,也一定會得到公司的依靠和幫助。有了這種聯想,他們就會對公司充滿感激,這也是贏得人心,形成企業凝聚力的源泉之一。三是便于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在重大事件的處置中,如果現場只有平行部門的領導,很可能會一人一個主張,一人一個方案。大家都是平級領導,究竟誰聽誰的?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由公司主要領導來決斷和協調了。所以,這種時候,我必須出現在現場。四是給老板和股東們一個交代,避免打擾他們。你可以想象,如果事件比今天的結局更嚴重一些,而我又沒有出現在事故現場,沒有人去處置和安撫,很多人可能就會找到老板和股東們,他們就不得安寧了。我們拿著人家的俸祿,卻沒有盡到我們的義務和責任,不管怎么說,都有些良心不安啊……”
人力資源經理喃喃自語:“我從來……沒想過這么多啊。”
回到宿舍,我陷入深思之中:有什么辦法徹底杜絕員工今后私自外出游泳而可能出現溺水的后果呢?近幾年來,我們總是千方百計立足于堵塞漏洞,辦法想了不少,禁令強調了若干次,甚至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監控、糾察。結果呢,堵來堵去,往往是出事的時候大家緊張一陣子,收斂一陣子。時間一長,很多人“好了傷疤忘了痛”,思想上又淡化了、忘形了,又開始偷偷摸摸地帶著僥幸的心理去玩水了。看來,僅僅依靠簡單的堵塞這種方式,并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隱患仍然長期存在著。客觀地分析,年輕人愛運動,我們何不改變思維,采用疏導的方式來根治這一頑疾呢?如果將他們私下偷偷摸摸的行為轉化成光明正大的運動,效果豈不更好?另外,雖然我們可以與員工簽訂安全責任合同,將出現事故的責任全部推給員工,公司可以在法律上不承擔責任,但真正出事了,作為企業、作為管理者,我們當真就能做到與己無關,做到心安理得嗎?
辦法想了一個又一個,但總是走不出堵塞的圈子……
好不容易想出一些增加其他娛樂活動,充實員工業余生活的路子,又苦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條條路子都離不開大把的銀子……
迷迷糊糊,輾轉反側之中,手機鬧鐘響了起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接下來的幾天,人力資源部門按計劃加大了宣傳培訓力度,安全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安全責任合同》初稿也擬制出來了,我卻還在考慮疏導的方向,并且仍然沒有理出一點點頭緒……
大約一個星期之后的一天下午,剛剛上班,工業區管委會主任突然上門做客,我自然要出面接待。
主任一番噓寒問暖之后,我們就一邊喝茶,一邊海闊天空地神聊起來。聊來聊去,話題漸漸稀少,我不得不開口進入實質問題:“主任一般是無事不光顧我們這小廟,今天大駕光臨,看來,一定是給我們送來什么好政策,或者給予我們特殊關照來了?”
“不好意思開口啊。”主任咽下一口茶水,長嘆一聲,“是來找你要飯的啊……”
“又拿我們開涮了……”聽到這話,我明知他沒什么好事,一定是為銀子來的,而且屬于不能光明正大的收費項目,所以才繞了這么大一個圈子。于是,我連忙打斷他的叫苦:“您老人家即使要飯,也只會去找大戶人家,哪里看得上咱們這窮家小戶呢。不過,既然今天來了,一頓飯,我們還是請得起的。而且不管于公于私,我都應該請。今晚我就兌現,地點由你確定,如何?最好再叫上其他領導。領導們平時對我們關照那么多,我苦于一直忙于一些不上路的濫事,想找個時間請大家坐一坐,感謝領導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關照也難得有機會。今天不給我這個面子,就是您老人家的不對了啊。”
主任順梯下樓,也不過多推辭:“我們還是先說一件其他事吧。晚上吃飯的事,就這樣定了,到時間再通知他們吧。”
我應和了一聲,做了一個請講的手勢,然后靜聽主任娓娓道明來意:“你知道的,工業區內幾年前興辦了一家運動館,其中分為游泳館、溜冰場、運動場,都是屬于公益性質,服務的對象都是工業區內各企業的員工和居民,不以營利為目的。運動館雖然也象征性地收取門票,進入者每小時每人收費10元,但收的這筆費用只夠設備修繕,而設備更新和添置的費用一直沒有著落。特別是工作人員的工資,始終停留在幾年前的標準,導致大部分服務人員離職。幾個場館以前60多名員工,現在走得只剩下不到一半了。所以,我今天是捧缽化緣來了,希望你們各家企業捐助一點,一是用于改善場館的設備,二是解決工作人員的工資。這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還望多多支持哦。”
“既然現在的人員不到原來的一半,運動館也還是可以照樣運營,何必還要那么多人呢?”我提出疑問。
主任叫苦:“你可能很少去那邊看看,不知道那里的艱難場面。正是因為人手不夠,一個人要做幾個人的工作,所以,經常在人員調配上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而且員工工作量太大了,導致經常出現大大小小的漏洞。員工工資又不能增加,剩下的30多名員工動不動就說不想干了。我們實在是無法可想才來向你們求援啊。”
我提出建議:“你們現在只有30多人,你看能不能這樣:我們絕對會給你面子,給你也分點憂,我們負擔一名員工每月一半的工資,工業區內現在有近百家企業,如果每家企業都這樣做,你的問題就解決了。”
主任得寸進尺:“不行啊,我還得招兵買馬,充實隊伍啊。不然,那些場館都要空置下來,向上不好交代啊。而增加人員,預算就得同步增加,我不能不給別人工資啊。你爽快一點,給我每月負擔一名員工的工資吧。”
聽到這里,我突然靈機一動:既然他還要擴充隊伍,我何不來一次交易呢……
“主任,我干脆好事做到底。”喝下一口茶水,我開口說道,“你現有人員的工資,你自己想辦法解決,我給你包下一個場館,你只要派人來管錢管物就行了,其他服務工作由我們來負責,并且不用你發工資,你看如何?”
主任愣住了,似乎不相信地問我:“你……不是……開玩笑吧……你老板不會答應的……”
“你放心,他會答應的。”我望著主任,“現在,就看你答不答應了。”
主任也是聰明人,立馬回過神來:“說吧,有什么條件?在公事方面,這么多年了,好像從來沒看到你這么爽快過啊。”
我笑了笑,一邊端起茶水,一邊慢慢開口:“天上當然不會掉餡餅啊。我答應給你負擔這一個場館的人員和工資,絕對是真實的,但也是有條件的。”
主任示意我繼續說下去,我一一向他道明:“場館的員工,一般只是夜間上班、節假日上班,對不對?既然這樣,你把游泳館包給我們,你也不用再招兵買馬了,我派人來給你做義工!其他場館,你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式包給工業區內其他企業,這樣多省事啊。”
我接著問主任:“游泳館以前有多少員工上班?工作時間是如何安排的?”
主任回答:“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實行一班制,晚上工作4小時,時間是6~10點,安排14人上班,有收銀人員、安全救助人員、租借物品人員、衛生服務人員等;節假日12小時開放,分三班,每班也是工作4小時。”
沉思了片刻,我對主任說道:“你看這樣行不行,不管任何班次,你都安排2人管錢,2人管物,其余10名服務人員,我們派員工來做義工。我們不需要你們負擔任何費用,并且所有的義工都接受你們的領導和管理。”
“說說你開出的條件吧。”主任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底牌。
我笑了笑:“您老人家千萬別緊張,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本公司員工進入游泳館,憑廠牌進入,全部免費!”
“啊?”主任吃驚地望著我,“你是想吃小虧,占大便宜啊……”
我賠著笑臉:“您千萬別這樣說啊,我這是在幫您的大忙,順帶也給自己的員工提供一個運動的場所。現在運動場館因為經費不足弄得您焦頭爛額,單純從經濟的角度解決這個問題,您需要去找那么多企業商談,就算所有的企業都支持您的工作,也需要花費多少口舌、花費多少精力才能最終落實下去啊?反過來,您想一想,這些場館全部是公益性質的,您根本沒有指望用那些收費去解決其他問題。這樣一想,這事就好辦了,在不負擔額外經費的前提下讓場館運轉起來。這就是您要的結果,也就是您的政績啊。上級領導只關心這些場館是不是在正常運轉,誰還會在意是以何種形式在運轉呢?反正都是服務于工業區內的員工和居民,反正都是公益性質,而且主導方仍然是您老人家領導下的管委會,這種省力、省事、省錢的大好事,您上哪兒去找啊?”
主任還在擔心:“如果這樣,游泳館豈不是全被你們公司的員工塞得滿滿的?”
“這件事你盡管放心好啦。”我告訴他,“可能最初幾天有些人圖新鮮去看一看、玩一玩。時間一長,大家就失去興趣了。而且,大多數員工平時都比較忙,想去也沒時間。同時,有些人并不愛好游泳項目,你就是用八抬大轎去抬,他也不會去的。所以,這事根本不用多慮啦。”
主任好像終于下定了決心:“好吧,那就試試吧。”說完,他站起身來,看了看手機上的時間。我也連忙跟著站起來,叫來人力資源經理和行政主管,大家陪同主任一邊向酒樓走去,一邊給管委會其他領導打電話,相約在一起繼續討論義工接手游泳館的問題。
一頓和諧的晚餐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開始,推杯換盞之際,雙方基本確定了交易的方式和內容,并約定于三天內簽約實施。
次日早上,人力資源經理和行政主管同時走進我的辦公室,提出一個他們共同擔心的問題:如果按正常一周計算,不算其他節假日,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10人晚上去做義工4小時,就要安排50人;周六、周日共安排6班,合計60人。這樣一來,如果不重復安排,每周就有110人要義務加班4小時,這加班時間給不給加班費呢?如果算加班,并計算加班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老板和股東們那里肯定通不過。
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問他們:“公司現有多少人,按這樣輪流值班,理論上不重復安排,多長時間每個人輪到一次?”
人力資源經理回答:“按1000人計算,每個人9周輪到一次。”
我再問他們:“9周,那就是兩個多月才能輪到一次,每次只有4個小時義務勞動,然后,兩個月之內每天隨時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去那里享受免費洗浴、游泳。走遍天下,哪里能找到這樣的好事?這個做法,本身就相當于是千方百計在給員工謀福利,他們還會計較這幾個小時的加班費?我不相信我們的員工如此不明事理,覺悟如此之低。”
行政主管嘀咕:“有些員工不喜歡游泳,有些員工本身就不會游泳,平時他們都不會光顧這類場所,也讓他們義務值班,他們肯定不會愿意,怎么辦?”
我告訴他:“你去做好兩件事,一是從現在起,在公司內大力宣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辛苦我一個,幸福多數人’,并給大家算好這筆賬,讓大家從內心里理解、想通這是一筆特別劃算的交易;二是編制輪流值班表,強調紀律性,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人力資源部的名義放出風來,這類關乎集體利益的義務勞動,將納入部門和個人的綜合考評之中,對于那些沒有一點犧牲精神的員工,公司也不會給予利益上的關照。”
人力資源經理提出:“有些員工在廠內連續加班,甚至有時加班到很晚。如果輪到他們接著做義工,豈不是加重了他們的體能消耗?”
我笑著搖了搖頭,告訴他:“這只是派工方面的技巧問題了。管理者是活人啊,遇到這種情況,你不會靈活一點,將這些員工往后排一排?前一天的加班申請第二天就送達了你們部門,只要查看連續幾天的加班單,就可以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時調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