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戰爭,就逐漸出現了戰略。戰略的原意是“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和策略”,一般意義上的戰略是“指導全局工作、決定全局命運的方針、方式與計劃”。在企業管理中,戰略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制定戰略、實施戰略、戰略評估。企業戰略主要是一個公司在競爭中定位選擇的問題,包括企業的業務范圍、業務能力、管理體系等。
企業戰略包括企業的經營范圍、經營能力和管理機制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確定出企業的三個基本戰略選擇:競爭戰略、差異化戰略、功能戰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學表示,戰略的實施是平衡的藝術。一個企業要想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明確戰略,企業若沒有選擇出一種戰略,就會處于兩難的境地,在不同的戰略之間來回搖擺,這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做法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1.沒有戰略管理,企業必將成為流星
在非洲無邊的草原上,羚羊每天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必須要跑得更快,否則將被獅子吃掉;而獅子睜開眼,首先閃現在腦海中的是自己必須要比羚羊跑得快,否則會餓死。就這樣,羚羊與獅子每天都在與生命進行著競跑。競跑給羚羊與獅子帶來壓力,迫使它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淘汰弱者,最終羚羊與獅子都能夠得到進化。
市場經濟社會,雖然不像動物界那般弱肉強食,但是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國家還是團隊,甚至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競爭。競爭是每個時代都不可缺少的主題,國家之間有競爭,團隊之間有競爭,人與人之間也有競爭,競爭幾乎無處不在,是市場經濟與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競爭不是壞事,競爭促使不同主體之間你追我趕、相互促進,從而促使個人進步、社會進步、國家進步。企業無法回避與競爭對手對決的問題,因此,企業領導者每天醒來所考慮的就是,應該如何應對競爭對手,使企業獲得長期的發展。與競爭對手進行有效的對決成了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就是所謂的戰略管理。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總裁,北大首屆工商管理碩士王璞在其著作中表示,一個企業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事情應該是做正確的事,即戰略。戰略管理,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規劃,戰略管理處于企業管理的核心位置,只有加強戰略管理,才能實現企業科學發展的目標。
在全球化競爭的背景下,縱觀國際大公司無一不折射出戰略管理的得與失。中國石油集團深入分析全球環境與自身條件,統籌全局,樹立戰略制勝思想,堅持國際化戰略,推進國際能源公司建設,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石油集團的發展證明,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加強戰略管理,才能破解發展難題,激發新的活力。現代企業所面臨的環境瞬息萬變,市場越來越開放的同時,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事實上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企業都無法回避與競爭對手對決。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企業要在競爭中謀取生存發展,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戰略決策。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成為強者,才能贏得發展的機會。因此,作為一名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要擁有戰略思維。在一個企業中,為了共同的事業,員工會期待領導引領大家,制定戰略,分配任務。企業該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如何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作為領導者,要能夠做出戰略計劃,為自己的團隊指明前進的方向,引領自己的團隊走向最終的目的地;同時還需要使團隊保持一定的凝聚力,并盡可能地滿足整個團隊的需求,這樣才能帶著自己的團隊取得最后的勝利。
中國歷史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創建的蒙古帝國掌控了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至陰山,北達貝加爾湖的大片地域。他的子孫后代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這樣大的基業當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成吉思汗從出生起,就比普通的孩子命苦,他從小喪父,被族人拋棄,母親帶著他和弟弟、妹妹們艱難度日,甚至差點在草原上凍死。更慘的是還被仇家追殺,為了逃命跑遍了整個蒙古草原,吃盡了苦頭。多年的流浪生活并沒有磨損掉成吉思汗的心智,反而將他的性格塑造得更加堅強勇敢,也讓他更具有野心。生活的艱難告訴他,在這個殘酷的世界里,只有將自己變得強大才能不受欺辱,才能保護自己的親人。他下定決心,必須要報仇雪恨,將屬于自己的東西拿回來。他還要統一蒙古草原,消除分割的局勢,建立一個安定、祥和的社會。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吉思汗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當時,蒙古大大小小的部落散亂分布,互相吞并殘殺,最后形成了幾個較大的部落:塔塔兒部、蔑兒乞部、克烈部、乃蠻部、札答闌部等。各部落之間互相爭斗,戰事不休。羽翼未豐的成吉思汗無法同時與眾勢力抗衡,便采用合縱連橫戰術,借助克烈部的支持,打擊了仇家蔑兒乞部,之后又借助克烈部的力量擊垮了勁敵札答闌部。
對于最強勢的敵人塔塔兒部與乃蠻部,成吉思汗不著急下手,而是經常對其實行“騷擾”戰略。這樣可以對他們的實力有所了解,也可以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另外,成吉思汗還利用“挑撥離間”戰術,故意制造塔塔兒部與金王朝的矛盾,從而借助金王朝的力量來打擊塔塔兒部。成吉思汗之所以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勢力還不能與之抗衡。他還在積蓄,還在謀劃,準備找到合適的機會再進攻。
在爭斗的過程中,成吉思汗也沒有忽略自己隊伍的建設。他逐步制定紀律、法令,讓生性自由的游牧民族學習農耕民族的長處,來維護隊伍的穩定。內部民眾安定、隊伍紀律嚴明,這都是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基礎。成吉思汗還明白內部領導穩定的重要性,于是在他最落魄的時候,和自己十幾位生死之交在班朱尼河立誓:“我鐵木真如大功告成,必定與諸位同甘共苦,倘若違背誓言,將變成這河中的渾水!”最后,十幾位壯士全成了蒙古國的開國元勛,無一背叛。
終于,成吉思汗大戰的時機成熟了,他一舉擊敗宿敵塔塔兒部。此時,跟他聯手合作的克烈部忽然與之反目成仇,成吉思汗從全局考慮,果斷消滅了它。之后,克烈部的殘余勢力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隊伍中,于是他又成功消除了強大的乃蠻部。最后,整個草原都被成吉思汗所掌控,他成為當之無愧的草原霸主。然而這還不夠,他還有更遠大的計劃,他要向外擴張,建立更大的“事業”。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他兵分兩路,一路攻打西夏,收服江古惕部、維吾爾部,另一路正面攻擊金王朝,然后兩路會合,將金王朝拿下。金王朝一直對蒙古部采取壓迫政策,是蒙古人的世仇。為了防止蒙古部落擴大,金王朝多次派兵襲擊蒙古人,而且,成吉思汗的祖先都是被塔塔兒人押送到金王朝用酷刑處死的。為了打擊金王朝,成吉思汗忍耐了很多年,準備了很多年,到時機成熟時,他便率領大軍對其猛攻毒打,最后金王朝土崩瓦解。可以說,成吉思汗如果沒有這樣天才般的戰略計劃,是不可能成就這偉業的。成吉思汗最終能夠成為霸主,每一步都在他的計劃之中。他建立草原帝國的戰略決策與部署,值得所有企業、組織的領導人學習。
戰略管理可以充分體現領導人遠見的卓識與決策的能力。無論武器多么精銳,人員多么充足,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部署,團隊只會坐吃山空,束手自縛。成吉思汗憑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為蒙古族爭取了一條光明大道。雖然他沒有讀過書,但是成吉思汗從老人講的故事中懂得了戰爭的藝術,他了解到做大事必須要有計謀,在力量不強的時候找強手做靠山,當自己羽翼漸豐的時候找機會先對弱小的敵人下手,在自己力量壯大的過程中,他始終盯緊每一個目標。雖然他力量小,但卻始終掌控著戰爭的主動權。他或許不懂得戰略這個詞,但卻憑借著優秀的戰略能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同樣,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也應該具有像成吉思汗一樣的戰略智慧,制造一切機會壯大企業的實力。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與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只有不斷地積蓄力量,制定戰略決策,才能避免被其他企業擊垮。企業也只有在不斷的發展中才能生存下去,而戰略部署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發展,因此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具有戰略性的思維,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2.領導者如何有效地實施企業戰略部署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何志毅在講到戰略管理時說:“如果你擁有戰略頭腦,但不具備戰略細化、戰略實施的能力,你還不是一個有效的戰略家,充其量只是一個參謀人員而已。”擁有了好的戰略,還要進行有效的戰略部署、執行,這樣才能達到戰略的最終目標。
馬云曾經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說過:“三流的執行加上一流的創意,遠不如一流的執行加上三流的創意。”戰略也是如此,戰略計劃得再好,如果實施部署不到位,那么也無法完成最終的戰略目標。所以,如果說制定戰略是一門藝術,那么戰略部署也是一門學問。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如何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下屬,并讓他們能夠完美地執行出來,是需要花費精力解決的問題。
俗話說:“戰略制定得好,不如命令下得好。”部署戰略任務,有一個通行的“5W+1H”的方法。“5W+1H”是指:Why(目的、緣由)、Who(人物、主體)、When(時間、狀況)、Where(場所)、What(對象、內容)、How(方法、手段)。通常情況,這個模式概括了戰略部署的全部內容,領導套用這個形式,就可以明確地將戰略部署傳達給下屬了。但是這個形式的不足之處是,從西方人那里借鑒的方法,太過機械教條,很多中國人一時不能意會,所以經過斟酌取舍,按照中國人的辦事習慣,將這種“5W+1H”的方法本土化之后,變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領導要向下屬傳達此次戰略部署意欲達成的目標,并讓他們明白完成任務好壞的標準,而且好壞的標準一定要明確、具體、量化。比如說:這批產品一定要達到國標A級標準,這樣就讓人很明白。因為A級標準有具體的量化數據,只參照數據標準,就能清楚地做出判斷,從而知道是否完成了任務。再比如:明年的銷售額一定要比今年增長10個百分點,這樣就很具體。所以領導者在部署戰略目標時要有明確的要求,這樣才能讓下屬有目的地完成任務,否則下屬可能會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而產生懈怠。
第二,領導者在分配任務時,一定要將責任分擔到具體的人身上,一件事由一個人負責或是一個團隊負責。意思是說,一定要有“主帥”,雖然也可以有其他人輔助,但是絕對不能讓兩個以上的人“做主”,否則就會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你推我卸,最后任務不能完成,還沒人負責。戰略要想順利地實施,一件事情必須只由一個人負責,當然也可以讓一個人負責兩件事情,前提是不要再讓別人同時插手。這就好比一個球隊的主教練只能有一個,或許會有很多副教練但主教練永遠只有一個。如果領導者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任何一個企業或者組織,總經理、董事長都只有一個,但是副經理、副董事長可以有若干個。
第三,領導者在分配任務時,最好設定任務的完成時間,即使是不準確的時間,也要比沒有任務期限好。限定的時間一定要具體,不能模糊地講“盡早完成”,這樣會給下屬留有拖延的余地。在此,還是要強調“量化”,在布置任務時,盡量要數據化。比如:“你今天一定要在下午兩點之前將前十份裝訂好的文件送到會議室”。一句話就包含了三個“量”:“下午兩點之前”“十份”“裝訂好”。這樣下屬就有了具體化的任務,在執行中就會清楚地按照要求完成任務。否則,沒有“量”的要求,高素質的員工可能會高標準地完成任務,但素質一般的員工,可能會做出令人失望的結果。
第四,戰略實施的地點要做好認真的安排。在企業戰略部署上,領導在進行戰略決策時一定要協調好各區域的工作。比如:一個銷售部門會分幾個區域,你制定了一個1000萬的銷售計劃,究竟是由華北地區來完成,還是華東地區來完成?這就需要領導人做出明確的命令,否則這個計劃也只是一個空指令。
第五,戰略的實施所需要的資金應該如何控制。每一項重大戰略的實施都需要經過周密的計劃,反復計算,確保投入與回報的比例。企業在成長發展階段必須要有充分的資金供給,因此領導在進行戰略部署時,要確保控制資金掌握在自己手里,先報出財政預算再判斷戰略是否可行。
另外,領導者需要注意的是,“人”是戰略部署中最關鍵的因素,“因事選人,視能授權”。選擇戰略實施的人,要根據具體的任務、要求,找到適合的人選,授權給他,讓他憑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這項任務,所以選人很重要。俗話說:“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如果能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領導者想要實現的戰略目標就等于完成一半了。
戰國時期,楚國將領子發頒布公示廣招賢才,只要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子發都愿意重用。一個擅長偷盜的小偷前來求見,子發知道后,連忙迎接。小偷對子發說:“我是一個小偷,聽說大人尋求有技藝的人,我愿意聽候您的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