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書名: 全唐詩補編作者名: 佚名本章字數: 4939字更新時間: 2015-12-24 16:09:11
君不見文殊妙德非為遠,三障三毒即二空。五分法身纏五陰,六入無知為六通。四倒四果何曾異,八邪八正體還同。七覺菩提性無別,七識流浪會真宗。一切煩惱皆空寂,諸佛法藏在心胸。恒將法忍相隨逐,只自差舛不相逢。諸佛如來住何所,并在貪淫愛欲中。今勸斷貪淫愛欲,但是方便化童蒙。貪欲本相真清凈,假說空名名亦空。行路難,路難心中非是心。寄語真修無念士,慎勿分別毀貪淫。
第十回明寂滅無心常行精進
君不見寂滅性中無寂滅,真實覺中無覺和。亦復無有無知覺,清虛寂寞離方規。法性自爾無因致,憶想顛倒性無為。正使飄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實不移。無去無來亦無住,善達無住亦無虧。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卻尋緣心無所得,無緣心中緣復彌。若欲速去無上道,無知三毒性能資。三毒生于三解脫,七識還生七覺支。倒心去來無有實,去來無急亦無遲。覺諸煩惱觀前境,但自懲心而卻推。心本無根何有本,六塵五欲不能拘。行路難,路難微妙甚希奇。昔日殷勤勇精進,不知精進背無為。
第十一回明法身體用自在
君不見大士自觀身中法,身是如來凈法身。虛空往還最迅速,獨脫自在不由人。出入毛孔而無礙,愛取塵時不染塵。現處凡情等諸圣,離斯求道更無真。建立諸法而無法,即是真如無上真。億劫本有而非故,于今現覺亦非新。成就大我而無我,具足大人無有人。圣體無明不可說,為復方便名心神。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盤之上珍。愿諸學人同此悟,各自守門而禁津。行路難,路難名異理無分。若能了于無生死,便得除消生死云。
第十二回明金剛解脫
君不見金剛語句非真實,萬象森羅同一無。而此空無為佛母,復是真如無上珠。世人不知求此寶,貧窮(上匆下心)(上匆下心)六趣奴。不事身中法身佛,冗冗向外禮浮圖。乍看而欲似精進,檢責身中皆并麤。用個麤心逞言語,不了真源由是愚。隨情憶想而分別,五陰六賊競來誅。不肯尋求無上道,但知虛妄取名譽。口雖唱善還生惡,空言真實反成虛。余今反虛持作實,亦不證實入無余。行路難,路難舉世皆虛妄。十纏五陰性無知,愚人于中自生障。
第十三回明寂靜無照無得
君不見諸法但假空施設,寂靜無門為法門。一切法中心為主,余今不復得心源。究檢心源既不得,豈知諸法并無根。用此無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彌復惛。即此惛心還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照之與境俱差異,是故智士不能論。世人往往強分別,無中照見亂精魂。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別智照復還奔。諸法本爾誰人作,寂靜無寂亦無喧。故知眾生顛倒想,還是眾生無上尊。行路難,路難舍癡而非癡。飛禽走獸我能伏,只個心賊獨難治。
第十四回明三空無性
君不見諸佛圣人心無礙,為通道化說三無。雖說三無實無說,心為萬境所由居。正使顛倒造五逆,隨情所作并歸如。抱樸澄神念無念,亦不分別滅無余。所以安心不擇處,了知真俗體非殊。息慮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不依六塵心搖動,真如無作順空虛。無去無來常不住,心神竭盡亦非無。不壞于身隨一相,不斷貪淫而不居。若謂無差還自縛,言其體異轉傷軀。猶如夢幻無真實,本來非有若為除。行路難,路難頓爾難料理。凡夫妄見有差殊,真實凝心無彼此。
第十五回明空有不違
君不見邪見非邊不離邊,顛倒分別亦非緣。自心非心念非念,常來常去實無遷。猶若金剛難沮壞,諸佛用此作金堅。世人稱譽涅盤妙,余道生死最深玄。即是無生之上忍,又是摩訶無礙禪。正士由心于是定,不為八風之所牽。天樂之在無心戀,小小財色豈能纏。隨逢苦樂心無變,永別憶想忘憂煎。虛心無人無我所,任性浮沈如似顛。實照常法知無定,知法無性號為賢。行路難,路難非空亦非有。有無雙遣兩俱存,俱存無遣亦無受。
第十六回明魔怨
君不見大道寂寞叵思尋,通融萬象盡皆深。一切恬然無起滅,顛倒分別并從心。智者求心無處所,茫然絕相離貪淫。了了分明何所見,猶如病眼睹空針。若人體知顛倒想,不為妄苦所漂沈。世間諸法如陽焰,行者慎莫致怨嫌。恒以空心而反照,無上佛道亦能任。行路難,路難微妙實無雙。若識六情空非有,眾魔結賊自然降。
第十七回明法性平等
君不見法性無知不可說,有漏無漏并虛通。雖復乖差作諸地,尋其本際盡皆同。亦復無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空。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窮搜五陰叢。如實無來亦無去,亦不的在六情中。即是無原真法界,湛然常存無始終。行路難,路難苦樂何未央。時往西方無量壽,或復托化現東方。
第十八回明不思議佛母
君不見愛欲貪淫諸佛母,諸佛世尊貪欲兒。從來菩提為我匠,今使我為眾匠師。昔日千端外求佛,佛在衣中今始知。無量癡心本是道,三毒四倒不思議。虛妄行慈愍眾苦,不知眾苦是慈悲。嗔恚無明最微妙,世間智者不能思。昔日辛勤學知見,不知知見自無知。四趣三涂悉非有,三障三脫不分離。行路難,路難無有俱并忘。了知煩惱無生相,即是如來坐道場。
第十九回明無覺精進
君不見正心修行諸佛子,以見非心故不憂。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風傷逼豈懷愁。隨風東西無我所,獨脫逍遙不系舟。設使住時終非住,走遍十方而不流。不見我時于無我,善哉設性任沈浮。世間妄想無真實,吾于此中何所求?只用非心覺非覺,亦復正修于不修。若人不知如此處,不應稱名作比丘。為個癡心作奴仆,愛結纏之不自由。而此更增諸苦惱,永劫長涂三界囚。生死相連彌復甚,盼不能得永長休。行路難,路難無令過諸念。無念之念乃為真,真念無真還自炎。
第二十回明菩提微妙
君不見無上菩提最為近,四大五陰皆深奧。其實清凈妙難知,不悟此心真卒暴。和合性中無有實,是故稱為諸法要。于中無妄亦無真,只用無為作微妙。尋其體寂不應言,假為眾生立名號。若知名號即非名,解了眾生知佛教。覺知無因之正因,當得無因無果報。善達貪愛得無生,無名去來無動搖。不見圣果異凡情,分別圣凡還復倒。若人無愿亦無修,必定當為世間導。行路難,路難非穢亦非凈。是非雙泯復還存,泯存叵測見真性。
行路易十五首
佛生具一體,生佛本來同。觸目皆如此,無心自性中。行路易,路易不修行。有無心永息,只個是無生。
眾生是佛祖,佛是眾生翁。三寶不相離,菩提皆共同。行路易,路易真無作。持經不動口,坐禪終日臥。
無生無處所,無處是無生。若覓無生處,無生無處生。行路易,路易坦然平。無心真解脫,自性任縱橫。
菩提無處所,無處是菩提。若覓菩提處,終身累劫迷。行路易,路易真不虛。善惡無分別,此則是真如。
有無皆解脫,累息在無生。菩提是顛倒,生死最為精。行路易,路易人莫疑。解我如此語,修道不須師。
東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閻浮,是真解脫處。行路易,路易人不識。半夜日頭明,不悟真疲劇【《宗鏡錄》卷六作「極」。】
猛風不動樹,打鼓不聞聲。日出樹無影,牛從水上行。行路易,路易真可憐。修道解此意,長伸兩腳眠。
佛心與眾生,是三終不移。虛空合真理,人我在無為。行路易,路易真難測。寄語行路人,大應須努力。
人道行路難,我道行路易。入山十二年【《宗鏡錄》卷四十一作「數載余」】,長伸兩腳睡。行路易,路易莫思量。剎那心不二【《宗鏡錄》作「異」】,終日是【《宗鏡錄》作「何處不」】天堂。
須彌芥子父,芥子須彌爺。山海平坦地【《宗鏡錄》卷二五作「坦然平」】,燒冰將【《宗鏡錄》作「來」】煮茶。行路易,路易真寂寞。菩提在心中,世人元不覺。
有無來去心永息,內外中間心總無。欲覓如來真佛處,但看石牛生象兒。行路易,路易須及早。不用學多聞,無言真是道。
無明是無作,無作是無心。若見無心處,楊花水底沈。行路易,路易真無得。講說千般論,不如少時默。
無情正是道,木石盡真如。達時遍處是,不悟永乖疏。行路易,路易真可樂。剎那登正覺,不用披三教。
無心真無事,無事少人知。無為無處所,無處是無為。行路易,路易人莫驚。無有無為事,空有無為名。
無我無人真出家,何須剃發染袈裟。欲識逍遙真解脫,但看水牛生象牙。行路易,路易君諦聽。無覺無菩提,無垢亦無凈。
率題六回
第一回嘆佇歸珠至今獲
攜明是今日,感應在明陽。想思深洞盡,企子實難當。朝憶生眷戀,夕望動心傷。若期靈樹下,度脫不相忘。忍見孤憔悴,俱愿普趨蹡。雙飛白日頂,出氣紫云光。神龍左右梵,散花來芬芳。菲菲常樂境,藹藹升金堂。
第二回嘆斷高遂背元志
近背天宮樂,念苦暫羈斯。舒散金來抱,流緇布交知。唯仰相隨善,依領使忘疲。同登八位境,共樂寶蓮池。肉身變金體,妙果遂眾奇。
第三回勸修無上道
改緇素容轉,體凈得金蘭。從修無上道,常樂自然完。拂拭明珠瑩,光發遍界看。
第四回嘆世人不厭苦任自纏嬰
肯入七寶車,寧歸地獄所。刀山已傷形,劍樹方應處。日日痛難當,年年無暫弭。流泄三涂中,憔悴玉容毀。不聽余今訓,爾時仙步阻。
第五回勸請仁賢背苦就樂
愿子從為善,名價身為呈。諸天散花下,飛梵來相迎。同升珍寶殿,處處皆光明。共居常樂境,齊悅證無生。
第六回勸同趣至真解因緣縛
唯愿趣真道,研慮蕩眾緣。累盡超妙國,逍遙無畏天。
有沙門問大士那不出家答曰不敢住家不敢出家爾時又為東鄉侯率題二章略說理要云
脫中如不如,縛中莫如相。乃會三菩提,如如等無上。法相并無雙,恒乖未曾各。沈浮隨不隨,搖漾泊無泊。
勸諭詩三首
持戒如天日,能明本有軀。照見家中寶,兼聞額上珠。直超三有海,徑到薩云衢。并會等無等,齊證拘無拘。
破戒如船(囗含),沒溺大江海。臨窮方喚佛,志操不能改。命如風中燈,迅滅寧相待。身死罪猶存,牽向阿鼻門。千苦俱時至,萬痛切神魂。獨嬰燒煮炙,困劇事難論。
修空截三有,精進作醫王。共弘調御法,甘雨注無方。澤潤群生等,慧解悉芬芳。普會三菩室,齊證真如房。
率題兩章
罷世還本源,離有絕名相。棲神不二境,體一上無上。
三諫歌
舍世榮,舍世榮華道理長。努力殷勤學三諫,諫我身心還本鄉。諫意意根莫令起,諫口口根莫說彰。諫手手根莫鞭杖,三諫三王王自香。【此間似脫一句。】虛空自得到仙堂。仙堂不近亦不遠,徘徊只是眾中央。若欲行住仙堂里,不用匍匐在他鄉。若欲求念彌陀佛,東西南北是西方。西方彌陀觸處是,面前背后七重行。或黃或赤或紅白,或大或小或短長。天蓋正是彌陀屋,木孔木穿彌陀房。天上空中彌陀路,草木正是彌陀鄉。日夜前后嘈嘈鬧,正是彌陀口放光。若欲禮拜彌陀佛,不用思想強干忙。若不誑人是禮拜,若不求人是道場。努力自使三功作,殷勤肆力種衣糧。山河是家無盡藏,草木是人常滿倉。泥水是人常滿庫,藤蘿是人無底囊。多作功夫自成就,自行手腳熟嚴裝。若欲往生安樂國,只是個物是西方。【見《宗鏡錄》卷二九。】
歌
諸佛村鄉在世界,四海三田遍滿生。佛共眾生同一體,眾生是佛之假名。若欲見佛看三郡,田宅園林處處停。或飛虛空中擾擾,或擲山水口轟轟。或結群朋往來去,或復孤單而獨行。或使白日東西走,或使暗夜巡五更。或烏或赤而復白,或紫或黑而黃青。或大或小而新養,或老或少舊時生。或身腰上有燈火,或羽翼上有琴箏。或游虛空亂上下,或在草木亂縱橫。或無言行自出宅,或入土坑暫寄生。或攢木孔為鄉貫,或遍草木或窠城。或轉羅網為村巷,或臥土石作階廳。諸佛菩薩家如是,只個名為舍衛城。【同前。】
頌
佛亦不離心,心亦不離佛。心寂即涅盤,心能即有物。物則變成魔,無物即見佛。若能如是用,十八從何出?【同前卷十九。】
能知此心無隔礙,生死虛妄不能羈。而此一心皆悉具,八萬四千諸律儀。【同前卷二九。】
凡地修圣道,果地習凡因。恒行無所踐,常度無度人。【同前卷十四。】
寶志
寶志,不知何許人。梁武帝敬事之,天監十三年卒。
大乘贊十首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色聲言語。言語即是大道,不假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妄情遞相纏繞。一切如影如響,不知何惡何好。有心取相為實,定知見性不了。若欲作業求佛,業是生死大兆。生死業常隨身,黑闇獄中未曉。悟理本來無異,覺后誰晚誰早。法界量同太虛,眾生智心自小。但能不起吾我,涅盤法食常飽。
妄身臨鏡照影,影與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有故,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夢時夢中造作,覺時覺境都無。翻思覺時與夢,顛倒二見不殊。改迷取覺求利,何異販賣商徒?動靜兩亡常寂,自然契合真如。若言眾生異佛,迢迢與佛常疏。佛與眾生不二,自然究竟無余。
法性本來常寂,蕩蕩無有邊畔。安心取舍之閑,被他二境回換。斂容入定坐禪,攝境安心覺觀。機關木人修道,何時得達彼岸?諸法本空無著,境似浮云會散。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熱病得汗。無智人前莫說,打你色身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