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自卑自下,不敢妄動,如艮其趾也。止之于趾,非禮不履,初念已真,止而即能無咎。然柔者多無主宰,恐有止而不固之嫌,惟利于永貞,久于其道,方能始終而無一咎矣。此恒久守正之止也。
六二,柔而無剛,止之不固,稍進于上,如艮其腓也。腓不自行,隨足而行,止之于腓,由于無則明者以拯援,是以其心不快,不得不止耳。此柔而勉強之止也。
九三,剛而不柔,躁動無忌,如腰夤也。知進而不知退,必敗其剛,有限而止,如列其夤也。列夤之止,其厲在于熏心好勝,急欲成功耳。此剛而勉強之止也。
六四,柔而守正,雖動而不易其方,如艮其身也。能止于身,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是以無咎。此柔而治己之止也。
六五,柔而得中,止于內,而又止于外,如艮其輔也。輔口開即動,止之于輔,口不妄開,必言不妄發。即或有言,是有序之言,或言而益于世道人心,或言而關乎身心性命,自不能行、引人于善,亦積功立德之事,本有悔而悔可亡。此柔而益人之止也。
上九,在重艮之上,既能內止,又能外止,內外一止,是謂敦艮。止而至敦,剛柔悉化,性定情忘,止于至善之地而不遷,無生無滅,如崇高大山,與天地同長久。此全始全終之止也。
然則,止于其所之道,必須有為無為,行止如一,陰陽混化,止于至善無惡之地,方為極功。若不到至善無惡之地,未云全吉。修道者,可不知其所止之地乎?
上巽下艮(漸卦第五十三)
漸:女歸吉,利貞。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咎。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兇。利御寇。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漸者,徐緩不速之義。卦德上巽入、下艮止,止于其所而徐入,故謂漸。此循序漸修之卦,承上震卦而來。震者,動而修省,不妄動也。不妄動,則戒慎恐懼,剛氣在內,心堅志遠,可以修金丹有為之道矣。有為之道,乃后天中返先天之道。返先天,所以使無者而復有,去者而仍還也。無者使有,去者仍還,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火候細微,工程攸遠,必須循序漸進,方能深造自得。
卦之剛止于內,柔巽于外,以剛用柔,借柔養剛,實以虛用,虛以實行,剛柔相當,虛實兼該,如二五陰陽相應,真陰真陽,自然匹配,非若假陰假陽;強求之合。是道也,如女歸之道也。凡女歸男,男先求女,用媒妁以通信,兩家無嫌,然后女歸男家,男貪女愛,生子生孫,夫妻偕老,此女歸之吉,即男子之吉。若男不求女,女先求男,不用媒妁,私通茍合,急欲速成,不但女不吉,即男亦不吉,男女俱皆不吉,不過遂一時之樂,久必敗事。故修道者,用漸修之功,不求速成,剛以柔用,如以男求女也。不急不緩,循序而進,愈久愈力,如用媒妁以禮通信也。功夫到日,由勉強而歸自然,陰陽相合,剛柔混成,一粒靈丹,自虛無中凝結成象,如女歸男,男女匹配,而自生育,是以漸修之道,如女歸則吉也。
但漸道雖吉,尤利于漸之得正,若不得正,亦不得吉。彼世之爐火閨丹,著空執相之徒,有終身行之不休不歇者,何嘗不云漸。但漸之不得其正,空空一世,到老無成,其吉安在?故必以正而漸,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自有為而入無為,由勉強而抵自然,未有大道不成者也。
初六,在漸之至下,如鴻漸于干也。干為水涯下流之地,漸之于干,失其高飛之序。始不謹而終必兇,及至年滿月盡,反怨丹經之謬,是小子危厲而有言矣。有言之厲,自取之耳,與人無咎。此柔而不正之漸也。
六二,止而得中,如鴻漸于磐矣。磐為平穩之石,磐亦非鴻止之處,漸之于磐,煉己待時,虛心即能實腹,是以飲食衎衎,樂在其中,其吉可知。此柔而得中之漸也。
九三,剛而不中,漸之太高,如鴻漸于陸矣。陸為平頂之大山,漸之于陸,失其自卑登高之序,急欲成功,陰陽不和,涉假傷真,如夫征不復,貪戀外妻,婦孕不育,私通奸夫,適以取兇而已。
兇之者,以其剛道貴于止所而御寇,不貴于自用而為寇。此剛而失守之漸也。
六四,以柔居柔,如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矣。桷為屋角之平,木亦非鴻止之處,漸之于桷,或可暫時休歇,虛極靜篤,以待陽復,自無當面錯過之咎矣。此柔而守正之漸也。
九五,陽剛中正,如鴻漸于陵矣。陵為山之高而得中者,剛漸于中,燥氣俱化,真陰真陽,性情和合,不復為假陰假陽所隔,如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也。真復假化,真陰真陽,兩弦之氣,結而為丹,不孕者亦孕,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其吉為何如乎?此剛柔混合之漸也。
上九,在漸之終,剛柔悉化,自卑登高,漸無可漸,圣胎完成,如鴻漸于陸,棲于平穩之處矣。漸于平穩,正當休歇罷功,修德修行,接引方來之時,是以其羽可用為儀吉。此全始全終之漸也。
六爻俱有漸道,惟初之太弱,三之太剛,非漸之吉道,其余四爻,皆循序漸進之功,或柔或剛,各隨時而行,漸進之全體,大用畢露矣。
上震下兌(歸妹卦第五十四)
歸妹:征兇,無攸利。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歸妹者,交合不正之義。卦德上震動、下兌悅,內悅而外動,以動而遂說,順悅之動,如以女求男,陰先陽后,交合不正,故謂歸妹。此假中求真之卦,承上艮卦而來。艮者,止于其所,去其不正之悅,非禮之動耳。
人當先天未破,后天未交之時,陰陽合一,陽統陰而陰順陽,一氣流行,生機不息,渾然天理,不待人力而自交者也。及其后天用事,先天真陽走失于外,識神借靈生妄,陰差陽錯,五行相戕,欲動情生,心與物交,由內以悅外,因外以動內,我家之陽,皆為他家所消矣。
我家者,東家,屬震。他家者,西家,屬兌。東家為主,性也。西家為客,情也。以兌求震,是以情亂性,客氣賊害主氣矣。且兌為金,主刑殺。震為木,主生德。以刑殺而克生德,陽氣日消,陰氣日長,消而又消,長而又長,陰純陽盡,雖欲不死而不能。是以歸妹征兇,無攸利也。然歸妹以兌求震,雖交合不正,圣人有后天中返先天之道,若以震家而求兌家,不但不為兌金所克,而且能盜兌中攝去之真陽,復還于震,情來歸性,刑化為德,木性愛金順義,金情戀木慈仁,金木交并,性情相合,由不正而仍歸正,還元返本,圣胎凝結,逢兇化吉,無攸利者,而亦無不利矣。試明不正中之正。
初九,剛而居下,如歸妹以娣,娣為從嫁之妻,妹以娣自屈,時不正而德正,非禮不履,又如跛而能履,外物不得點染,以是往而修道,悅所當悅,未有不致其吉者。此時不正而能守正者也。
九二,剛以柔用,外暗內明,如眇而能視,抱道幽居,守貞不二,以性命為一大事,自有真樂,不戀假樂,無時不貞,無事不利。此能守正而不入不正者也。
六三,柔而不正,務外失內,認假傷真,自取下賤,如歸妹以須矣。若能反而悔悟,以須歸娣,親近賢人,雖不能入于圣賢大道,亦可免其不正之愆。此反不正而就于正者也。
九四,剛居于柔,煉己待時,如歸妹愆期,遲歸有時也。愆期者,一非時不動,去人心也。遲歸者,動必有時,復道心也。去人心,復道心,所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者在是。此由不正而待時復正者也。
六五,柔順虛心,屈尊下賢,由不正而求其正,如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借人濟己,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亦如月與日交,得以生明,而幾望其光之吉,不可限量。此本不正借人歸正者也。
上六,昏愚無知,誤入旁門,在后天陰陽中作活計,強求強合,妄冀長生,反而促死。如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私通茍合,一旦事敗,性命有傷,其無攸利可知,此終歸不正,不知反正者也。
然則,順其后天陰陽者,終落空亡,逆其先天陰陽者,必歸實濟。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逆運之道,豈易知哉。
上震下離(豐卦第五十五)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
豐者,盛大也。卦德上震動,下離明。明以運動,動本于明。明動相濟,明大而動大,故謂豐。此運火防危之卦,承上漸卦而來。漸者,止而巽行,所以循序漸進,不使火候有差耳。火者,明之象,運火即運明也。明為覺察之德,能覺則有道心而神知,能察則無人心而心明。神知心明,潛修密煉,明于動而動必明,其明日增,其動日大,明動并行,修道最易,此豐之所以有亨道也。
然明動之豐雖亨,須要知進知退,能大能小,防危慮險,方能豐者長豐,亨者長亨,如王假之有勿憂之道也。假者,大也。王者,當治道豐盛之時,諸事易于尚大,大而知保,何憂其大,勿憂之道為何道?宜日中之道也。
日為離明之象。中者,無偏無倚之謂。進明豐足,火候已到,藥物已成,急宜灶底抽薪,住火停輪,當止即止,明不過用也。明不過用,進退隨時,剛柔相當,不偏不倚,未豐者能以致,已豐者能以保,更何憂其豐而又不豐乎?
初九,在豐之初,其明不大,正當致豐之時,有應同德之賢,是遇其配主矣。遇配主而彼此資益,以增其明,雖在旬初,可以無咎,其用剛往而有尚,其理可決。此剛而致豐于始也。
六二,所應非人,不但不能增明,反蔽其明,如豐其蔀,日中見斗矣。斗見、日中,日光不勝斗光,其明障蔽不通,以是往而運火行符,是非罔辨,其行犯難,必得疑疾矣。幸其真師在望,若知己不明,誠求他家之明,借剛濟柔,奮發精神,勇猛前進,不但無疑,而且致吉。此柔而借剛致豐也。
九三,用明太過,欲豐其明,反昧其明,如日中見沫矣。沫見日中,日光不勝星光,明傷極矣。原其故,只知用剛,不知用柔,只知用明,不知養明。其進銳者,其退速,如拆其右肱,自取其敗,與人無咎。此剛而不能柔之豐也。
九四,剛居動體,有近于陰,不但不能豐明,而且有以豐蔀,如日中見斗矣。然剛而能柔,不用其明,能養其明,是以遇其夷,主吉。
夷者,視而不見,隱藏之謂。大凡真正修道之士,被褐懷玉,多隱于卑下之處,人不能識,四能遇之,彼此勸勉,養明而不用明,明自不傷,剛自不敗。此剛而能柔之豐也。
六五,柔順得中,虛心即能實腹,是以來章有慶譽也。來章者,虛實生白,神明自來也。有慶譽者,始于有作無人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也。
五在正豐之時,虛實相應。明動自然,金丹已結,正宜行無為之道,用文火以混養。此柔而無為之豐也。
上六,柔而無知,不明大道,孤寂守靜,自滿自足,虛裝門面,入于黑暗不明之地,如有屋無人,不明于始,見兇于終,豐之極,兇之極,所謂巍巍佛堂,其中無佛者即是。此柔而頑空之豐也。
然則,豐之為道,未豐須當先明后行而致豐;已豐須當住火停輪而保豐。致豐保豐,各隨其時,防危虛險,用明運火,不失之太過,不失之不及,得其中為吉歟。
上離下艮(旅卦第五十六)
旅:小亨,旅貞吉。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上九,鳥梵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兇。
旅者,過而不留之義。卦德上離明、下艮止,止以用明,明本于止,止其明而不輕用,故謂旅。此養火出塵之卦,承上歸妹而來。歸妹者,悅而妄動,順其后天之陰,埋沒先天之陽,以假為真,以苦為樂。
修道者,先須看破世事,一切萬緣萬有,以旅視之,不悅假傷真,不因外動內,明于止而止其所,止其明而明不傷,明止兼用,可以在塵出塵矣。是以旅小而得亨,旅貞而得吉也。
小亨者,以止行明,明不妄用也。貞吉者,明本于止,止于至善也。以止行明,對景而忘情,明本于止,黜聰而毀智,不動不搖,如山之穩定地上,不昏不迷,如日之光照天中,內無所動,外無所昧,有事明以應之,無事明以止之,無貪無求,不迎不隨,不留不滯。
蓋以旅之為道,一過而已,非可久戀他鄉,顧其外而忘其內,逐于末而棄其本,可明則明,雖明亦止,當止即止,雖止亦明,明止如一,有何不亨,有何不吉乎?
初六,柔而不明,不能看破世事,于止不知其所止,或旅于此,或旅于彼,瑣瑣不休,自取其災。此柔而不正之旅也。
六二,柔順得中,止于其所,如旅人即之于次,內懷資本也。有資本而和光混合,與下流同居,可以不為下流所惑,所謂“圓即圓兮方即方,教人爭得見行藏”者即此。此柔而中正之旅也。
九三,剛而不柔,不能止內,強欲止外,斷絕人事,驚愚駭俗,如旅焚其次,喪其童仆矣。焚次之旅,雖旅事得正,起人嫌疑,亦招災取厲之道。此剛而太過之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