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 般若燈論
  • 佚名
  • 4302字
  • 2015-12-23 15:49:46

釋曰。鞞婆沙等分別涅槃是第一義。善以息煩惱為因。今汝義非如是體故。而言涅槃無體者。為無善等耶。義皆不然。譬如空華。若言涅槃無實無自體者。無如是驗。能令開解。涅槃非無體者。汝之所說難令人解。復次鞞婆沙分別涅槃先有體后無體。以燈為喻者。此是顯示世間所解。以燈未滅時有體。滅已是無體。若汝計無體同彼已滅燈者。如向偈說。若涅槃無體云何是無因。此謂如燈無體。而有因施設作燈。如是諸陰煩惱無體。而有因施設為涅槃。如論偈說。

涅槃非無體而不藉因者

若無因無緣是名為涅槃

釋曰。如汝所說。涅槃無體是第一義。以是故。因有來去流轉相而施設有生死涅槃有體無體者。是世諦中所說。非第一義。如論偈說。

大師所說者斷有斷非有

是故知涅槃非無亦非有

釋曰。如經說。或有人以有求出有。或有人不以有求出有。是皆不然。若言涅槃是體者不然。犢子部言。我今立涅槃者。與彼不同。有是體義。有非體義。有二義故。無如上過。是義應爾。論者言。汝所立者其義不然。如論偈說。

若汝說涅槃是體是非體

涅槃是體故解脫者不然

釋曰。此謂體非體相違故。若是體則非非體。若是非體則不是體。若相待者。則有體非體相。如是說者。義不相應。何以故。有分別執著過故。犢子部言。涅槃者。云何非體。謂身及諸根無體故。名為非體。云何是體。謂有畢竟無上樂故。名為是體。論者言。此語不善。身諸根及覺等已遮故。亦即是遮無起等。畢竟無上樂者。如遮有為起。亦遮彼樂。若欲以無為樂令物解者。無此驗體。汝之所立義不相應。復次若言涅槃有自體者。如論偈說。

若汝說涅槃二俱有自體

涅槃是無為二體是有為

釋曰。此偈顯何義耶。謂顯體非體外別有涅槃相。若彼法與此法有別相而是法體者不然。譬如水與火。如是體非體為涅槃相者不然。復次修多羅人言。涅槃者非體非非體故俱不可說。彼向言有二體過及有為者不然。論者言。亦無是事。今答此語。如論偈說。

汝若說涅槃非體非非體

體非體若成二非體亦成

釋曰。此謂如明與闇。有明故可說闇。如是有體非體故。有非體非非體得成。復次如論偈說。

非體非非體若是涅槃者

如是二非體以何法能了

釋曰。此謂若言以智能了者。此智先已遮故。如論偈說。

如來滅度后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如來現在世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釋曰。此謂身中有神。神與身一。神與身異。離身有神。即身是神。諸不記中皆不說。是故第一義中涅槃不成。汝出因義亦不成。其過在汝。鞞婆沙人復言。第一義中有涅槃怖畏生死者。為求彼故起勤精進。不見求者為得無法故起勤精進。論者言。如我宗中不見有人得彼涅槃。第一義中生死及涅槃俱無差別故。如論偈說。

生死邊涅槃無有少差別

涅槃邊生死亦無少差別

釋曰。此謂生死涅槃同無所得。是二俱不可得故。亦如分別性無故。生死涅槃皆不可得。已令信解。是故如汝所說為得涅槃而起精進為因者。其義不成。亦違于義。今以涅槃生死令開解者。如論偈說。

生死際涅槃涅槃際生死

于此二中間無有少許法

釋曰。涅槃者真如法界空之異名。真如無別異故。譬如虛空。雖有方之殊別而無異相。鞞婆沙人言。彼說一切惡見皆以空能出離。及欲得涅槃是空者。若謂涅槃是無能對治諸見者不然。是故有涅槃。是對治故。譬如明對治闇。論者言。此中燈光能照及有體者不成故。汝喻無體。是能成立之過。我言空者。謂一切諸法不可得也。即是說有所得對治。然彼有所得境界一切時不可得故。而空非是有體。無生故。譬如空華。亦非是無。先已說遮故。執著空者。亦是邪見。是故智者。應舍此執。若無智者。執空有體。空有體故則無利益。如寶積經說。佛告迦葉。若有人言能見空者。我說彼人不可治也。如是故空義不成。汝言對治為因者。因義不成。復次若第一義中有此見者。彼對治法可然。今觀此諸見無故。如論偈說。

滅后有無等及常等諸見

涅槃前后際諸見所依止

釋曰。此謂如來滅后。為有如來。為無如來。為亦有如來亦無如來。為非有如來非無如來。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有邊非無邊。乃至世間常。世間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如是四見有十二種。如來滅后依涅槃起。世間邊等依未來起。世間常等依過去起。如是等見。云何起邪。由有虛妄分別習氣過故。然此分別無有自體。已令開解。以是故。如論偈說。

諸體悉皆空何有邊無邊

亦邊亦無邊非邊非無邊

何有此彼物何有常無常

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釋曰。如是等分別所依止境界無體。彼依止無體故。分別心亦無體。所以者何。一切法一切時一切種。從眾緣和合生。畢竟空故。無自性故。如是法中何者有邊。誰為有邊亦邊無邊非邊無邊。乃至何者是身。誰為有身。身一神一。身異神異。如是等六十二見。于畢竟空中皆不可得。以是故。如修多羅中偈說。所分別既無。分別何處起。能分別滅故。所分別亦亡。論初已來推求諸法。有亦無。無亦無亦有亦無亦無。非有非無亦無。是名諸法實相平等性空。滅諸戲論得安隱道。若依世諦中出因者。已如前說過。修多羅人言。第一義中有涅槃。佛為令眾生證得故。觀根觀心觀法觀時觀方而為說法。若無涅槃者。佛不應作此說法。乃至說八萬四千諸行煩惱對治門。為得涅槃而有所說。故有涅槃。論者言。若第一義中以說法為因。汝欲得爾耶。如論偈說。

有所得皆謝戲論息吉祥

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

釋曰。有所得皆謝者。謂有所得境界無體故。有所得心亦無體。復次有所得境界無為故。有所得心亦不起。如是一切有所得皆謝。戲論息者。謂有所得境界無體。彼境界言說相亦不起。以是故名戲論息。吉祥者。謂一切災殃悉無體故。名為吉祥。由彼所起分別性。一切法不成。及一切法不可說故。第一義中以說法為因者。如上偈說。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因自覺所得真實法者。不可言說。然此言說者。同分別境界故。所證真實法者。不可言說。如上偈說。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如來說法者云何。為攝諸有故。無量千劫積集福智聚。佛身從此福智聚生。譬如如意珠悉能顯現一切色像。以一切眾生心自在愿力故。如來無功用有聲出攝于三乘。佛身力故。所有聞者。迷故謂言如來為我說法。為說法者。于世諦中施設而有。復次陰非如來。離陰亦無如來。先已觀故。如來名者。無有一物無能說者。亦無聽者。亦無說處。以無實體故。如上偈說。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諸行無所造作。及諸行聚是無漏。二障俱斷。為不共佛法等作依止。具此四法故名如來。彼諸行聚無所造作故。有說法者不然。乃至聽法者。是有漏行聚。而言聽者受者。皆是言說。無有實體。第一義中如幻如化。誰說誰聽。以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如來行菩薩道時。種宿愿力自在。以四攝法攝諸眾生。是諸眾生以種定報善根因緣力故。由信樂諸根心愿自在。為令一切眾生歡喜故。六十種具足。無功用說法。聲依如來起。然如來常定。心無功用力所作無覺觀體而言有聲出者。是皆不然。以如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于先佛所說法。自解自證故。一切諸法皆先佛已說。今佛隨順而說。不加一字。以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復次第一義中一切諸法畢竟空故。無有一法為總相智為別相智可取。以是故。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如金剛般若經說。如來為菩薩時。定光佛邊無一法可受。何以故。不可取不可說故。諸外道等甚可憐愍。我今以此無體自體空最上乘所說道理。破其邪辯。然彼外道依止惡見道理。而自覆藏己宗之過。執其所見。說是偈言。

彼第一義中佛本不說法

佛無分別者說大乘不然

化佛說法者是事則不然

佛無心說法化者非是佛

于第一義中彼亦不說法

無分別性空有悲心不然

眾生無體故亦無有佛體

彼佛無體故亦無悲愍心

外道等謂論者言。彼佛法中若言世諦中有悲愍者。猶如石女哭兒。論者言。此中明第一義者。一相故。所謂無相。無佛亦無大乘。第一義者。是不二智境界。汝說偈者。正是說我佛法道理。今當為汝說如來身。如來身者。雖無分別。以先種利他愿力為大誓莊嚴熏修故。能攝一切眾生。于一切時起化佛身。因此化身有文字章句次第出聲。不共一切外道聲聞辟支佛故。而為開演二種無我。為欲成就第一義波羅蜜故。為欲成就乘最上乘者故。名為大乘。有第一義佛故。依止彼佛而起化身。從此化身起于說法。由第一義佛為說法因故。不壞我所立義。亦不壞世間所欲。復次薩婆多人言。如來所說法者。皆是有分別故說法。以他眾生心自在愿力起說法因故。譬如為聲聞等說法。論者言。是義不然。化佛說法者是無分別。非如汝語一向分別。薩婆多人言。佛無分別而為說法者不然。無分別故。譬如土塊。論者言。化佛與第一義佛不可說異故。世諦中有佛者。不遮世諦中。彼第一義佛為說法因者。亦不遮第一義中。如來無戲論故。分別如來。若有悲若無悲。皆是戲論。如是戲論悉皆無體。所悲愍眾生及能起悲者。亦皆無體。如汝先說。若世諦中有悲謂如石女哭兒者。是喻不然。悲云何相。謂見他有苦起憂苦心。是名悲相。譬如慈母憐極愛子。諸佛菩薩于諸眾生起憐愍心。亦復如是。縱令石女有悲憐心。于我何妨。而復不爾。譬如龜毛空與太虛空而不相似。是故設有悲者。諸佛悲心與石女悲心亦不相似。諸佛悲者。無量劫來積集熏修究竟具足。遍滿一切諸眾生界。若石女無此悲者。更莫復言世諦有悲者與石女悲相似。此品初鞞婆沙等所立驗者。論主已說其過。顯示涅槃無有自體。以是故。此下引經顯成。如梵天王所問經偈言。實無有涅槃。如來說涅槃。如虛空自結。如虛空自解。梵王白佛言。若有分別眾生欲得一切法有起有滅者。佛于其人亦不出世。若于涅槃起分別相言是有體者。然彼眾生決定不能出于生死。世尊。涅槃者。其義云何。一切相皆寂滅。是為涅槃。一切所作皆已謝。是為涅槃。世尊。愚癡眾生于佛法中雖得出家。而墮外道見中求涅槃體。如于麻中求油。指手言得。何異乳中求覓生酥。若于一切法畢竟寂滅中求涅槃者。乃至邪慢外道中聲聞非佛法中聲聞。若是正見成就行者。不作一法有起有滅。亦不欲得證獲一法。亦不見圣諦理。如摩訶般若中說。佛告須菩提。涅槃者。如幻如夢。如影如焰。如鏡中像。如水中月。如乾闥婆城。

釋觀涅槃品竟。

釋觀世諦緣起品第二十六

釋曰。今此品者。亦為遮空所對治。而以世諦緣起故說。

目部人謂我言。彼先言如來無處所無一法為說者。其義不然。論者言。我今當說。如來為欲驚怖一切外道及人天等眾生令息諸惡見過患故。說緣起法。佛由覺了緣起法故。名稱高遠遍一切世間。以是因緣故名為佛。汝今與緣起法作過者。自違所欲。如論偈說。

無明之所覆造作彼三種

后有諸行業由此往諸趣

釋曰。明所對治名為無明。而此無明能覆障眾生智慧。造作后有諸行。云何名后有。謂未受生者與不相離和合因果。共趣向后有故。名為后有。云何名諸行。行有三種。一謂無我法。二謂剎那。三謂三種業。云何為三業。謂福非福不動等。復有三種。謂身語意。無明者非獨為諸行緣。亦能與識等后支展轉為緣。體亦非獨無明覆障眾生。更有諸余煩惱行者。謂造作有為法故。名之為行。如論偈說。

以諸行因緣識托于諸趣

識相續托已爾時名色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巩留县| 南丹县| 乌恰县| 自贡市| 铜梁县| 锦屏县| 礼泉县| 周至县| 广饶县| 利辛县| 营口市| 桃园市| 伊川县| 南平市| 阿坝| 衡阳市| 余庆县| 武平县| 宁远县| 娱乐| 明溪县| 南部县| 乐安县| 蒙山县| 泸州市| 波密县| 中阳县| 潢川县| 咸宁市| 剑阁县| 甘泉县| 浙江省| 都江堰市| 莲花县| 云安县| 清水县| 隆尧县| 天津市| 迁安市|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