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蘆浦筆記
  • 劉昌詩
  • 2936字
  • 2015-12-23 14:52:05

孫叔敖碑

楚相《孫君碑》,不見書撰人名氏??肌妒酚洝繁緜?,列于《循吏》之首,獨載改幣高捆事為詳,而碑則略之。埋蛇陰德,僅書于劉向《新序》。屬于云云,則在《優孟傳》,然其文意皆不同。碑謂生于季末,仕于靈王,則謬矣。且莊之后,為共、為康、為郟敖,歷三世凡五十年,始為靈,安得仕于靈卒后數年,而莊復封其子邪?六一先生跋,喜其得叔敖之名,兼以集錄,二十年求之博且勤,乃得之,故不暇訂正耳。

周府君名

漢《周府君碑》,六一先生凡三四首跋,最后方辨其名煜。蔣穎叔作《武溪深》,乃謂名煜,且押之韻。蓋石古剝落,以其形似求合于君光之字,故云爾。《曾南豐集》顧云:“從知韶州王之材得此碑,書來曰:‘按曲江縣圖經,名晰’?!眲t并與其形似而不辨,何至遽信而以六一為未詳考邪。

中陽里

《漢高祖紀》,沛豐邑中陽里人也。蓋里名中陽。今《漢書標注》乃題云沛、豐邑中。豈公是先生誤筆邪?因以知史筆無羨字。

心經

釋氏《心經》,其中自云般若波羅蜜多,蓋梵語也。嘗觀六一先生《集古跋》中,乃書“多心經”。經為多心何以為佛?恐公誤筆爾,因書以祛見者之惑。

羹子國

夔州,春秋時巴子國也。今人言夔州,以至文字間率曰夔子國,而不知其誤,往往以劉禹錫為證。余考禹錫之記云:“夔,子國也?!逼湮囊庵^夔乃子國,蓋是兩句。誤以傳訛,因不復辨,殊不知夔子國今實在歸州。

揚州

《廣陵志》載揚之得名,李巡以為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隋志》亦謂江都人性躁勁,風氣果決,平陳之后,頗變淳質,俗敝稍愈于古。蓋嘗疑之,禹別九州,揚居其一,歷三代秦漢隋唐,雖更徙分合不常,而名終勿易。

諗如前說,則隋以前揚人舉非良士美俗矣。是豈古圣人所以名州之意邪?考《太康地記》,謂東漸太陽之位,履正含文,天氣奮揚,故取名焉。余嘗為《續志》引斯言以冠篇首,因為一洗躁勁輕揚之恥云。

巴丘

《漫錄地里門》載,巴丘縣以巴山得名,縣有巴山故也。巴丘,晉屬廬陵,梁改置巴山郡,隋以來稱崇仁縣是也。以上吳說。

予按《臨江志》,建安四年,孫策下豫章,分置廬陵郡,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留周瑜鎮巴丘。裴松之注云:“巴丘縣。”前說謂晉屬廬陵,固無異矣。然《九域志》以新淦縣為古巴丘城,《輿地志》又以吳后主分石陽、新淦兩縣,置巴丘郡。隋平陳,開皇九年,章巡撫東南,遂廢巴丘郡,復以新淦屬廬陵。今縣南八十里峽江市有古巴丘廢城,六十里間有周瑜舊廟。今載瑜歸江陵治,行于巴丘,病卒,后人因祠之。然則巴丘在新淦明矣,豈崇仁又一巴丘邪?然皆謂屬廬陵,又何也?或云吳取荊州,周瑜鎮巴丘,乃今岳州巴陵郡,姑存之,以俟博古者訂焉。

賢女鋪

《漫錄》載南康有賢女鋪,蓋祥符間女子,姓劉氏,夫死誓不再嫁,父兄強之,因自沉于水,鋪因得名。然予嘗過之,壁間有碑記,其大略似謂初嘗議婚,已定而夫家貧,父兄悔之,別以許人。女曰:“一身而二適,雖未嫁,奈節何!”父兄強之,乃溺死。亦云舊名貞女,全與此不同,豈信傳聞之誤邪?

余干

饒之余干,號于越??肌堕}粵王傳》,無諸、搖皆勾踐之后。秦并天下,以其地為閩中郡。諸侯畔秦,無諸、搖率粵歸番陽令吳芮。又《嚴助傳淮南王諫伐閩越書》云:“越人欲為變,必先由余干界中。”韋昭注:“越邑,今鄱陽縣也。”于越得名以此。而余干之名縣不書所由起。按玉山縣有二溪,名上干、下干,合流至饒之東南,而水回環,因以名縣余干是也。

于越

于越之名,以于溪入越地,無以議為也。荀子云,“于越夷貉之子”,則有疑焉?!洞呵铩范ü迥陼对饺雲?,注云:“於,發聲也?!薄妒酚洝酚謺鵀橛谠?,注云“發聲也”,與“於”同。然則于、於皆越人夷語之發聲,猶吳人之言勾吳耳。予謂此於越恐合是于越。

管名

四明奉化縣凡八鄉,皆有一管名,如曰廣平、松賢、履信、鳴雁、黃甘、嵩溪、靈泉、棲鳳,他處未聞也。

堯廟

桂林有堯、舜廟。堯廟在堯山下,漓江中分,舜廟在西岸相望,皆有碑刻高崖,韓云卿文。韓擇木八分書,李陽冰篆額。蓋舜葬蒼梧,故于此立祠,無可疑者。堯廟則謂因山而立,郡人每歲于水際望祀。南軒先生亦有《祠唐帝詞》云:淳熙四年,靜江守臣張┉,既新陶唐帝祠。二月甲子,率官屬祗謁祠下,再拜稽首。退而歌曰:“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曾丘?;屎鸀楹跤诖肆??藹冠佩兮充庭,潔芳馨兮載陳。純衣兮在御,東風吹兮物為春?;手寿馄涮欤臅r序兮何言。出門兮四顧,渺宇宙兮茫然?!蹦宪幨菚r毀諸淫祀,而獨留此二廟,且修之。抑不知嘗考證其所始乎?蓋堯未嘗至南方,若因山而祀,則予曩游桂林,大抵回環之山皆積石,惟堯山則累土,故此山因土而名堯,恐非陶唐氏之堯。若廟而祀之,特此山之神可矣。若曰唐帝,恐成附會,故愿與博古者評之。(鯤案:堯山之堯廟,乃其后人所立。張衡《南都賦》云:遠世則劉后甘厥、龍醢視魯縣而來遷,奉先帝追孝,立唐祀于堯山。蓋劉累遷于魯縣,因立堯廟干縣之西山,故謂之堯山?!端涖唑克ⅰ飞趺鳎d伯特未之考耳。)

荊囗飛廟

四明城北鹽倉之西,有荊囗飛廟,無碑載神姓氏。考《淮南子》,荊有囗非,得寶劍于干。還,渡江中流,暴風揚波,兩蛟夾舟。囗非謂囗船者曰:“有如此而得活者乎?”曰:“未嘗見也。”于是囗非嗔目攘臂拔劍曰:“武士可以仁義說,不可劫而奪。此江中之腐肉朽骨棄劍而已,余又奚愛焉!”赴江刺蛟,遂斷其頭,舟人盡活,荊爵為執圭??鬃勇勚唬骸胺蛏戚d腐肉朽骨棄劍者,囗非之謂乎?”今廟稱荊依飛侯,《圖經》亦謂州北有蛟池。故老云,嘗有蛟自江來窟于此,人患之,故即其旁立囗飛廟以鎮之。是則真以為荊之囗非矣。然予觀《呂氏春秋》,荊有勇士次非,蓋是姓次名非。豈應以神姓名為廟號,而況加為侯封哉!且次與囗、非與飛字皆不同,而好事者附會斬蛟之說,以鎮蛟池,強名之,傳流至今,載在祀典,竟未有辨之者。《漢百官公卿表》: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弋為囗飛,掌弋射。則囗飛之名,實始于此。又《宣帝紀》神爵元年,發應募囗飛射士。服虔亦謂以材力名官。若據建隆中鄞令金翊《纂異記》,謂唐武德時,為鄞州。至開元中,改鄞為明,郡名奉化,城號甬東,地名句章,軍號囗飛。則此廟必因軍將之有功于人,故人為之祠爾。官于此者,合討論而正其名,庶幾神亦歆其祀也。

草鞋大王事

紹興癸丑,予客淮南。時右司陳子長損之,蜀人也,以庾節攝楚州。往訪之。從容言及蜀道上有百年古木,枝葉繁茂,陰可庇一畝。故東西行者多憩其下,或易扉屨,則以其舊拋掛于枝上以為戲,久而積千百兩。亦有卜心事者,往往皆應,人固神之。忽一士人應舉過之,旁無人焉,取佩刀削樹皮書曰:“草鞋大王,某年月日降?!蹦兄摺d┗赝?,則已立四柱小廟堂矣。士笑而不言。三年再至,則祠宇壯麗,亦有十數家于其側。驚而問焉,則備言其靈感。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號蓋某戲書,胡然而至此,盛邪?抑神何人也?”是夕,夢神紫綬而請見,告之曰:“予,此近老鋪兵也,平生不敢欺心,揀汰之后,每見負重而不能前者,因為送五里以息其肩,無他長也。不謂上帝錄是勞績,顧未有所處,得先輩書此號,遂受敕,俾血食。”士曰:“若何為而能靈感?”神曰:“是非予所能也,每有禱雨或休咎,即為奏帝。帝以其誠,隨扣得請爾?!笔吭唬骸叭粍t某之前程可問乎?”神曰:“諾?!痹傧?,夢神告曰:必俟某年而后登第,當至何官。已而皆驗。然則神亦何常之有,人茍有一善,上帝無不錄之,積惡亦然,可不知所擇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渝北区| 福建省| 邹平县| 如东县| 洛浦县| 滕州市| 竹北市| 株洲市| 灌云县| 信阳市| 大厂| 桃源县| 乳源| 阳东县| 偃师市| 和平县| 博乐市| 忻州市| 桑植县| 千阳县| 山东| 鲁山县| 紫金县| 海阳市| 青岛市| 顺昌县| 饶河县| 德清县| 桐乡市| 三江| 双柏县| 西乡县| 遂川县| 鄂托克前旗| 吉首市| 潍坊市| 屏南县| 青河县| 舞钢市|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