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監軍計圍何元帥 軍師義釋黃總兵
- 三春夢
- 佚名
- 6574字
- 2015-12-23 11:36:31
且說何元帥燒了敵糧,收軍來見軍師。鐘文岳道:“恭喜!賀喜!元帥建立奇功,貧道算定今晚,元帥定然成功,故而領眾軍到來助戰。”何元帥道:“蒙軍師相助,得以成功。”軍帥道:“好說了。”乃合軍一處,回歸潮城。主公與眾將俱出帥府迎接,進入內堂。主公與眾將等,見何元帥建立奇功,各各賀喜。劉進忠命大設宴席,與元帥眾將慶賀大功,是日暢飲,盡歡而散,及至次日,探軍入府報道:“稟上主公得知,康親王軍中無糧,回歸廣東。”這且不表。
且說康親王,回至廣東省,要重整軍馬糧草,再來征討潮軍。
劉進忠忽探軍報說,云、貴吳三桂余黨吳德生、李文達造反,康親王即速回京都見駕。
康熙主旨意:“敕令康親王鎮守湖廣,以防吳三桂逆黨。”康親王領旨退去。康熙主又敕命圣旨,到河南省,命安達王龔仁素領軍兵征討反賊劉進忠,其圣旨命兵部左侍郎甲辰科狀元嚴我斯為監軍,帶旨往河南省。嚴侍郎領旨,帶敕命出京,望河南前來;在路行了一月,來到河南省。安達王與眾文武迎接入城,嚴兵部開旨宣讀畢,安達王三呼萬歲,謝恩畢,設宴款待欽差。
至第三天,乃行令調四路總兵官,到廣東省,會軍一處,召南陽鎮總兵官鄭秀和、潞州總兵官余乾恒、湖州總兵官黃萬高、九江總兵官林嘉祿共四大鎮,各領軍兵,到廣東省聽令。偵探小軍飛報,奔到潮城帥府內堂稟道:“啟稟主公得知,河南省安達王龔仁素,奉康熙旨意,調召四路總兵官來廣東省會軍聚齊,征討潮軍,請主公定奪。”
劉進忠聽報,再命小軍另去打探:“得有實情,再來回報。”發付小軍去后,命人往請軍師并元帥、參謀、眾將,一齊入帥府議事。諸人聞召,即來相見。劉進忠開言道:“告知軍師得知,探馬報說,河南安達王,奉旨召各路四大鎮總兵官,至廣東會軍聚齊,要來征討潮州,請軍師如何準備拒敵?”鐘文岳道:“啟稟主公,要退安達王軍兵,可往東都與福建兩處,請軍馬到來,貧道自有主意。”
劉進忠聽軍師所說,命徐奇亮修造本章二道;另修書一封,到烏山請姜寨主領軍將到來,相助拒敵。劉進忠設宴,召詹兆奇、陳文禺、文殿左三人入堂。三人聽主公召,即至內堂相見,主公劉進忠道:“諸位將軍,本帥安排杯酒,與列位餞行。煩詹兆奇將軍,帶奏章一本,往東都請救兵到來助戰。陳文禺將軍,帶奏章一本,往福建搬請救兵,前來退敵。煩文將軍持書一封,往烏山請姜寨主領軍將來到相助。”三人領命,謝過主公,入席飲宴。宴畢,各領本章信書,別了主公起身,往分水關前去,不在話下。
且說文殿左到烏山,姜得興見劉大人有書到來,展開一看,書意便知,設宴與文兄開懷暢飲。至第三天,與文殿左帶領自家五將軍兵三千,離了山寨,望潮州前來。在路行了四五天,將近潮城。探軍報進帥府,劉進忠聽報,命守備李有祥出城迎接,同進帥府見劉進忠。劉進忠迎接:“有勞將軍,帶領軍將到來,本帥有失遠迎,休得見責。”姜得興道:“說哪里話來,元帥有召,安敢違令?”劉進忠道:“豈敢。”于是宴飲。這且休說。
再言鐘軍師入帥府,與劉進忠在堂上,議論敵軍之事。有小軍報稟:“啟稟大人,東都、福建兩路軍馬齊到,過了分水關,明天可到。”劉進忠聽報,次日命守備郭三坤、郭三元二人,至二十里外迎接;并帶小軍二百名,前往接引,一面命人備辦筵席,勞軍宴飲。眾將陪坐,宴罷。鐘軍師傳令,程卿到葫蘆山,召游擊朱廣龍領軍兵回城聽用,命福建武狀元劉炎領本部眾軍將一千名,鎮守葫蘆山,保守潮州城池。劉炎領命前去。
越數日,劉進忠在內堂,及下軍師、參謀、元帥等人商議拒敵計策,偵探小軍入堂跪報道:“稟上主公得知,安達王與四路總兵,領軍十二萬、大將八十員出了廣東省,望潮州進發。”劉進忠聽報軍情所說,轉頭對軍師道:“先生,龔仁素起軍將前來,未知先生如何布置?”鐘文岳道:“主公,清軍既出廣東,待貧道與鄒明公、劉統領、何元帥領眾將帶軍兵六萬,直抵壙邊扎營寨,擋住清軍來路。主公同楊雄杰將軍保守潮城,我等明日便可起軍。劉進忠聽說大喜,安排筵席召集眾將進入帥府,一同飲酒餞行,飲至定更后方散。過了一宵,次早軍師點齊眾將,來到校場祭旗畢,放炮起軍,望揭陽進發。
揭陽知縣馮楚欽、游擊李德俸,城上豎起降旗,開城迎接。大軍直抵普寧,普寧知縣趙義州、守城千總張名高二人出城,排香案相迎。軍兵行至壙邊,軍師傳令安下營寨,按住緩表。
先說安達王大軍起行,長驅直進,浩浩蕩蕩,來至牛母湖地方,探軍上前稟道:“啟上千歲得知,劉進忠賊營扎住壙邊。擋住我軍去路。”安達王聞報,傳命進軍,到云落山安營。
次日,大軍到達云落山,扎下營寨,明早安達王升坐中軍帳,與監軍嚴我斯商議開兵,去打壙邊賊營。嚴我斯道:“啟稟千歲,我之軍馬初到,敵軍以逸待功,未可輕敵。明早千歲車駕與下官同登高崗之上,觀看前后地勢,然后開兵,方是正理。”安達王依監軍之言,領大將二十員、小軍一百名,到于高崗,望周圍地勢。嚴侍郎望見左邊有一座高山,山形險峻,石勢嵯峨,即命小軍前往打探:“這是何所在?”片時間小軍前往打探,前來稟道:“啟稟千歲得知,那山是云落山,里面湖內,并無門路,山前只有東西兩條山門可進,乃是惠來、普寧兩縣兼界之所,名為牛母湖。”
嚴侍郎聽探軍所說,心中大喜道:“欲擒賊將,就在此處。”安達王道:“全仗侍郎妙策。”侍郎即召潞州總兵余乾恒上帳聽令道:“余將軍,命你帶軍五百名,前去分水湖東山門埋伏。”可如此如此,“不可違令。”
又召南陽總兵鄭秀和,上帳聽令道:“鄭將軍,命你領軍兵五百名,到分水湖,西山門埋伏,”可這般這般,“不可違令。”
二總兵點齊軍兵,暗暗往分水湖前去。嚴侍郎召湖州總兵黃萬高、九江總兵林嘉祿二將上帳聽令道:“二位將軍,命你等領軍兵二千名,攻打壙邊賊營。”可這般這般誘敵,”只可輸,不可贏。”
二將得令,領軍兵殺奔壙邊前來,至于營前。清軍擺成陣勢,令眾軍叫戰。小軍報知軍師,清軍前來討戰。鐘軍師即令何元帥與姜寨主領眾將帶軍出營迎敵。何英得令,同姜德興領軍兵出營,擺開軍馬。何英出陣前叱道:“送死的旗奴到來么?”黃萬高道:“反寇逆賊,敢夸大言,看我一刀。”縱起赤色馬,舞刀殺來。何元帥撥開雪花駒,舉起鉤鐮槍接戰。林嘉祿出馬沖殺前來,姜寨主持刀迎敵,兩軍陣上,金鼓如雷,喊殺連天,炮聲震地。
清將傅開容、馬時欽等一齊殺出,潮軍都司程國英、郭三坤眾將接住交鋒。潮軍一擁而上,清軍殺奔前來。黃萬高與何元帥,交鋒數合,轉馬逃走,何元帥撥馬隨后追趕。詹兆奇同張暢開、曾仲、張約超等,望見何元帥追趕清將,恐他有失。四將引二百余名軍兵,隨后趕來助戰。林嘉祿見黃萬高誘敵軍賊將追趕,林嘉祿亦詐敗,退走回營。姜得興與眾將,見清軍敗走,亦不追趕,收軍歸營,這且不表。
且說黃萬高望東山路跑入山門,何元帥從后面追入,張暢開拍馬向前諫道:“元帥,窮寇勿追,恐有埋伏。”何英言道:“將軍勿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張暢開等,隨元帥進入山門里面,清將不知去向。忽聽火炮響動,兩路埋伏清軍殺出,截住山門口。何元帥與眾將,知是中計,元帥即命退軍,殺回原路,只見山上箭石、火炮,打射落下如雨點一般,難以殺出。何元帥命眾軍從那邊山口殺出,上面亂箭、炮石,一齊打下來。小軍受傷,不敢奔殺向前。何元帥嘆道:“本帥貪敵,不聽諸位將軍之言,致中清兵之計。”眾軍將言道:“如今之計,怎么布置?”元帥道:“你等到此,不必著忙,可往里面探路。”小軍領命前去。
片時之間,回報道:“稟元帥得知,里面巖峻嶺,并無路徑,惟見山邊有幾間茅屋,內中有二人在那里。”元帥聞言大喜道:“既是如此,我等同到茅屋,問個明白。”眾將等依命,怎奈山路崎嶇,何英同詹兆奇各下馬步行,與眾
將軍來至里面茅屋。見那人問道:“老丈請了,未知先生尊姓大名?此處是何所在?望乞賜教。”那人道:“請問將軍是何處來的軍馬?”何英道:“本帥系潮城劉進忠帳前何英。因追清將在此,被他埋伏軍兵圍困,殺不出來,回營無路,伏望先生垂憐相救。”那人道:“好說了。元帥駕到,我等失迎,得罪得罪。”即喚出一少年,從后面拿出一張椅子來,請元帥與眾位將軍坐坐。
元帥坐定,那人行禮畢,坐在下面,開言道:“啟稟元帥得知,小可姓曾名奇漢,別號為包身膽。相伴只有一個少年,是小可兒子,名童陽,別名為飛山虎,家住前面山腳下嶺人氏,在此耕種。這里地名為分水湖,乃是惠來、普寧交界之處,里面俱是石壁重重疊疊,樹木參差,并無去路。”何元帥道:“這等說來,我等二百余人性命,豈不送命于此地乎?”曾奇漢道:“元帥勿憂,小可在山洞之內,積有米粟數十石,獻與帥爺為糧食,再做商議。”元帥大喜,命小軍造飯,曾奇漢將寨中養畜豬雞掠來宰殺,命童陽抱出兩甕白酒進上。元帥何英將一甕賞與小軍,一甕與眾將同曾奇漢父子共酌。
酒至半酣,曾奇漢問道:“元帥,何不命一員大將,到營中討救兵,前來解圍?”元帥道:“聽先生所說并無出路,安能得到營中請軍?”曾奇漢道:“啟稟帥爺,我兒善能爬山越嶺。”何英道:“小英雄若能爬山,到我營中請救兵來解圍,本帥自有重賞。”曾童陽道:“小子若是有酒吃,膽量就加一倍,漫說穿山越嶺,任他銅墻鐵壁,我飛山虎亦能穿得過去。”張約超道:“啟稟元帥,小將愿同小英雄到前營討救軍,早來解圍。”元帥大喜,命取大碗酒,與小英雄飲了。曾童陽就入屋內,取出一付雙刀,結束在身。張約超亦執兩把厚樸刀。二人別了元帥,從山后攀藤挽葛,穿過高峰,尋后面偏僻路徑,下了高山。
及至二更后,方到壙邊。山營前,張約超開聲說道:“我約超奉元帥將令,前來搬請救軍,你巡營軍,快快去稟知軍師。”小軍聽說是張將軍,慌忙入帳稟知軍師,即時傳令張約超前來。小軍引童陽、張將軍到帳前相見,備說一切。軍師聽報大驚道:“救兵如救火。”即召莫游擊上帳聽令道:“莫將軍,命你領劉成都、鄧陽江,梁朝紀、陳漢中,步軍鐵羅猴文殿左、文殿右、石太歲、拼命虎謝阿宗、白花蛇郭懷沛、鐵骨漢吳惠安、青草虬吳清、臭腳鬼謝二、過街鼠謝天、咬樹蟲劉士元、沖天火李天成,共十四將,各用青狐皮遮箭,帶軍兵二千名,由雙飛石張約超引路,攻打東山門路,不得違令。”
又召程國英、朱游擊上帳聽令道:“二位可領把總李順天、朱中原、石飛龍、楊智勇,步軍千年獺翁喜、海夜叉戴德、吊客星吳興、黑天狗吳杰、巡江鬼蘇德、紅孩兒鄭胡儒、小哪吒薛灶子、披毛星謝五、三目鬼馬九、金眼鯊郭盛世共十四將,各帶青狐皮遮箭,帶軍兵二千名,由飛山虎曾童陽引路,攻打西山門路,不可違令。”
又召千總張金星、林五常上帳聽令道:“二位將軍,命你們領步軍三都虎許文忠、金錢豹許文憲、大眉虎陳大巴、蛀石蟲陳十三共四將,領軍兵五百名,往東山門接應,不得違令。”
軍師又召千總趙世春、丁朝鳳上帳聽令道:“命二位領步軍黑面虎陳殿、柴頭大王黃便、獨只目唐國民、流星鬼謝奇峰共四將,帶軍兵五百名,往西山門接應,不可違令。”
又召馬參將上帳聽令道:“將軍,命你領千總許定國、許定邦、張景揚、劉星光,步軍周伯仁、周伯義、劉喜、劉笑、陳青梅、陳青蓮、方子進、方子達共十二將,帶軍兵到分水湖路口,擋住去路,將清營中來路截住,不可違令。”
眾將依令各領軍馬,火速飛奔前去,到了分水湖。話分兩頭。
先講莫朝梁軍馬,來到東西路口,張約超指道:“啟知莫將軍,這里就是東山門。”莫朝梁聽了,命眾軍將火炮攻打山寨,軍聲大震,炮響連天。清軍山上,箭石打將下來。潮軍著傷,不敢前進,鐵羅猴文殿左將身披青狐皮,手持防牌,冒著箭石,殺上山頂,把那清兵撞散。下面軍兵,一擁而上,將清兵殺得死亡甚多,炮火不絕。
里面山湖內,何元帥聽炮聲振動,想是外來救軍已到山門。時已四更初候,元帥即命詹兆奇、張暢開,領軍兵一半同包身膽曾奇漢相助,殺出東山門。何元帥與水里龍曾仲,帶軍兵一半,沖出西山門殺戮。此時東西兩路俱有分兵將殺進來,守山門清將,彼此兩頭,不能相救,前后受敵,黑夜砍殺,口音不同者被殺死無數。余乾恒等棄馬逃走,被張暢開趕到,手執鐵錘,將他打成肉泥。東山門路已平,合兵殺奔西山門前來。
且說朱廣龍軍馬,直抵山門。曾童陽道:“啟知將軍,此處便是西山門外。”朱廣龍聽說,令眾軍兵放火炮,攻打山門,軍兵領令,喊殺連天,炮聲不斷。鄭季和見有潮軍攻打山門,傳令眾軍兵,放箭亂射,將石子、灰罐打下來。千年獺翁喜等,身披青狐皮,手持防箭牌,從箭石林里奔殺上山門前來。何元帥乘勢殺來。逢著守山營總兵黃萬高,接住交鋒。不及數合,黃萬高心虛,抵敵不住,架開元帥兵器,轉馬望山坡下逃生。何元帥撥馬加鞭,隨后趕來。見鄭秀和與朱廣龍對壘,朱中原等眾將助殺,沖入清軍,被殺死者多,逃生者少。鄭秀和見賊軍眾多,難以抵敵,抹馬走入密林之中逃避。清軍有的走不及,為潮軍擒去者二百余人,西山門路亦已平定。
云落山清營內,聽見炮火之聲,安達王知是潮軍攻打分水湖,即令起大軍前去救護。有小軍上前報道:“啟稟千歲得知,此去分水湖路口,被潮軍大隊截住,我軍已無去路。”安達王道:“如此再去打探回報。”潮軍馬參將聽探軍報說,分水潮山門路已平,即速收回軍馬,與莫朝梁、朱廣龍等,合軍回營。
時已天色平明,上帳繳令,眾將齊到,獨不見何元帥一人,眾人大驚。軍師命小軍偵探元帥消息。鄒可玉道:“黑夜交鋒,難顧彼此,元帥恐死于亂軍之中。”軍師道:“元帥是主公愛將,倘有疏虞,叫貧道如何回見主公?”眾將將擒來之清軍二百余名,押至帳前,請軍師發落。眾清軍一齊來見,軍師道:“兩陣交鋒,各為其主,你等今已被擒,本帥怎忍加害?”吩咐左右,賞清軍酒肉,放他回歸清營,清軍叩謝道:“軍師如此好心,我等殺身難報此恩。”眾清軍吃畢,拜別回營。按下不表。
且說探軍回報道:“啟稟軍師得知,元帥不知下落。”軍師與眾將聽了著忙。片時間,巡營小軍至軍帥帳前稟道:“啟知軍師,前面來一大將,并擒捉一人帶于馬前,望俺營而來,好似元帥一般。”軍師聞報大喜,同眾將出營觀望,漸漸近來,果然元帥擒捉清將黃萬高,回來到營前下馬。帶了黃萬高,命軍士押上來,軍師滿面笑容,攜何元帥的手同眾將入營,到中軍帳下。何英道:“謝軍師起兵相救之恩。”軍師道:“好說了。起兵解圍,這是應該之事。元帥遲到,貧道同眾將十分憂慮,不想元帥又建立奇功。”
何英命小軍將黃萬高押至帳前,請軍師發落。小軍將清將押到帳前,黃總兵立定不跪。軍師望見其人,忙忙出帳,斥退小軍,親自解去其縛,叫小軍取過一只交椅,并黃將軍的盔甲到來。軍師拱手說道:“請將軍頂盔披甲。”納他椅上請坐,又深深下禮,言道:“黃將軍受驚,貧道之罪也。”黃萬高雙膝跪下,軍師兩手扶住。黃萬高言道:“被擒敗將,不殺已屬萬幸,何敢蒙軍師如此禮遇,如何報答?”軍師道:“好說了。”遂命設席相待,黃萬高道:“荷蒙盛情,歡飲三杯。”隨即起身告退。軍師命人牽過一匹馬與黃萬高。黃萬高拱手相別,上馬時對軍師言道:“深荷大德,不殺之恩無以為報。今且一別,后會有期。”言畢,出營望云落山前清營而去。
斯時,帳前眾將齊聲言道:“請教軍師,自古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元帥操心勞力,擒得一戰將到來,何以又將他放回?未知軍師有何主見?”軍師道:“列位有所不知,貧道觀此將義氣深重,勇烈蓋世,我等欲破安達王大軍,就在此人身上。”眾皆默默無言,軍師又喚曾奇漢父子上帳言道:“我等分水湖被困,蒙你相助,今已得勝,皆是你等功勞。”隨命人取出白金一百兩賞他,留他父子在帳前聽用。曾奇漢叩謝道:“小可以義氣為重,非貪財利,白金決不敢領。至于我父子二人,情愿在帳前聽令。”軍師大喜,命記上功勞簿內,設席與眾將賀功。按住不表。
且說那清將鄭秀和在密林中,候至天明,探望潮軍已退,單身獨馬,回歸云落山營,進帳請罪。安達王道:“分水湖失守,皆是黃萬高之罪,非將軍之過也。”鄭秀和叩謝出帳,忽有眾清將回到營中上帳前,拜見千歲稟道:“壙邊營中,有鐘軍師者,不殺我等,且又賞賜酒肉,放我等回歸,以此回營。”安達王道:“賊人有些好生之德。”
嚴監軍道:“賞賜酒食者,非好意者也。乃是買囑我軍之心耳。”
說話間,黃萬高回營來,上前叩見千歲。安達王道:“分水湖之敗,皆你之罪。無用匹夫,留之何用!”傳令左右押出營門,斬首示眾。左右上前,將黃總兵拴住,嚴監軍起身討保,叫聲“且緩”,啟稟千歲道:“黃將軍本該按軍法,但今賊寇未平,正是用人之際,暫且寬饒,候后日將功補罪。”安達王道:“死罪可饒,活罪難免,發落軍政司,重責四十大棍。”黃萬高被責,兩腿鮮血淋漓,小軍扶歸本帳養腿。要知黃萬高受這毒打,心內如何消受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