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論真觀

【原文】夫真觀者,智士之先覺,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為損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禍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觀本知末,又非躁競之情。收心簡事,曰損有為。體靜心閑,方可觀妙。然修道之身,必資衣食。事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須當虛襟以受之,明目而當之。勿以為妨,心生煩躁。若因事煩躁,心病已動,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資船舫。因何未度,先廢衣食。虛幻實不足營為,然出離虛幻,未能遽絕。雖有營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不同貪,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跡每同人,心常異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釋義】眼見前,不見后,見表不見內,視察一切,視者,覺也。眼只是晶體透明之器官,見是心,非眼。心不在焉,視而弗見,此處指真觀。覺徹悟真空之妙有謂之觀。即心經觀自在菩薩。道德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慧眼觀俗,見心同時也見表,謂之通觀。佛以無上妙智慧,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俗觀只見色相,不透心性,謂之觀相。真觀,認自本心,識自本性,在悟觀者是誰。觀自在菩薩的觀者是如來心,被觀者也是如來心。以心觀心即以觀,作何觀想?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觀何?返觀內照,返聞自性,聞者即是覺。自參自悟自覺,內不生觀念,外不起觀心。觀者,自在自如如即。照見五蘊皆空,念不生相,心不生法,無為自在,即是自然虛無大道。起觀想之念,生觀妙之障。有障觀何,蔽觀者昧。不生觀想之念,即去污除垢、止念還虛。萬事畢了然無一物。不觀之觀即真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綦江县| 南平市| 丁青县| 义马市| 济阳县| 阿拉善盟| 英吉沙县| 冕宁县| 南康市| 乌苏市| 沐川县| 广平县| 遵义市| 佳木斯市| 台湾省| 寿光市| 泗水县| 元氏县| 邵武市| 武穴市| 阳泉市| 新安县| 惠来县| 南投市| 兴海县| 收藏| 乌海市| 灵石县| 通化市| 灵川县| 安乡县| 昔阳县| 龙胜| 安国市| 贵南县| 富民县| 南充市| 信阳市| 滁州市|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