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一則,煙癖之盛行也。洋煙之流毒固多,而臺民殊甚,臺民殊又于腳夫、兵役為尤甚。或開喜筵也,設酒肴,謂之「坐席」;設煙榻,謂之「眠席」。有坐席、無眠席,雖盛饌亦不豐。或接賓朋也,無洋膏以暢敘幽情,雖傾杯亦不敬。而腳夫、差役等,皆以此為助申之具、補腳之方。所以不拘貧富,吸煙者十有五、六。吸之已甚,怠惰自甘,遂至無所不為。本佳子弟也,耽煙癮,則棄正歸邪;本勤樸人也,入煙癥,或賣妻鬵子。嗚呼!其毒不勝言哉!將欲勸戒,癖已深矣;雖嚴父慈母,亦難禁止。將欲絕其根源,我朝已與洋人和約,誠有未便;且今需費孔亟,餉務實煙餉為多。再四思維,惟有加重煙餉,似可行之;或加五倍、或加十倍,愈高愈妙。蓋餉高若如偷漏富厚者不戒無妨,貧賤者則不戒自戒矣;實與關餉各項,兩不相妨。若如偷漏必多,然臺屬通輪船者惟基隆、滬尾、安平三港,煙餉此三處收稅;其余塹港、囗水港、后壟、鹿子、打鼓等十二港惟通唐船,可交各港關卡查明:倘有私煙,將此以賞嚴查之人,仍議罰款。然如此弊竇必多,徒為胥吏生財;宜除私煙嚴禁議罰外,敢需索他費妄指私煙,許民控告以重懲之。如此,煙癖或可暫減其半也。

一則,中路透后山道路宜加修整也。今已中路設省,控制南北。所有修城各官員及兵丁、士庶皆會聚于此,講求修造省垣道里,人文必眾;則今設立規模,即傳為后日山后風氣,則中路透后山之路宜順便加修。或鐵路成后、或修省垣時,即議多設兵卡客館,崎嶇難行之道宜填平,以便馬轎;或二、三十里委哨官專司此事,統卡兵或修路、成巡查;務使此路平穩可行,自然往來人眾,山前后氣脈相通也。

今已設法福此臺民,故敢再贅數言,為爵撫憲大人數陳,以見福星高照,無美不備也。謹稟。

分巡臺澎兵備道札飭臺灣改省后全臺屯丁各歸該管縣營汛管帶并歸臺灣鎮統屬

欽命二品銜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兼按察使銜霍伽春巴圖魯唐,為通飭事。

照得臺灣南、北各屯弁丁,向隸卑南、中路兩廳專管。各弁中遇有升拔事故,由廳遴選,取造冊結,照例送道會鎮考驗拔補。其番民戶婚、田土訟事,皆由該廳審理。現在臺灣改建行省、添設郡縣,所有舊設之中路同知已奉裁撤,卑南同知改為臺東直隸州。其全臺屯丁,并奉每年按屯抽調,分班出防;未調屯丁,各歸該縣營汛管帶:均歸臺灣鎮統屬在案。嗣后各屯遇有補革弁缺即由該縣營汛照章遴選詳辦,其番民交涉訟案并由該管之廳、縣就近審理,以專責成;業經本道詳明兩院憲并咨臺藩司在案。茲奉爵撫憲批:『如詳辦理,仰即移飭遵照;仍候督部堂批示。繳』等因。奉此,除分別移飭外,合就札飭。札到該縣,即便移行遵照。嗣后各屯遇有革補弁缺,即由該廳、縣會同營汛遴選,照章詳送本轅會同臺灣鎮考驗辦理。其番民交涉訟案,并由該管之廳、縣就近審理,以專責成。毋違。此札。

光緒十四年五月十九日札(恒春縣)。

臺灣府轉行巡撫劉銘傳批飭請領墾照者務于六年內墾成田園報升管業并抄發清賦總局示稿

特授臺灣府正堂加六級紀錄九次程,為轉行事。

案蒙臺藩憲邵札:『奉爵撫憲劉札:「據署新竹縣令方稟稱:『竊臺灣地廣戶稀,本多未辟之田園;即有墾戶請領墾照,或番業戶出字給墾,開明四至,營業領照。立字后,開辟少,余埔多;或全無開辟、任聽荒廢,或年久失管、置之不問,或時移事遷、人已內渡,以至鄰近農民見有此等埔地,自出工本為之開辟,日辟日廣,成為手創之業。一經涉訟,在墾戶,則有墾照為憑,即欲收回營業。在佃戶,則所費工本實屬不少,與憑空強占者不同;一旦失業,無以為家:勢必滋生事端,結釁斗爭,釀成巨案。似此情理兩難之事,不一而足。現在清賦之后,各家界址均需清厘,是以爭界構訟之案,竟有十百起之多。若照墾照斷與業戶,則開者工本無歸;如竟斷與開辟之人,而有照管業者轉令有所借口:均非持平之道。卑職愚陋之見,擬定以十年為期:凡開辟已在十年以外,業主久不過問,無從辨白;且本系荒埔,自己無力,因許他人用本開成田園,忽然出而控爭、冀圖坐享現成者,均不得準其混爭。管業其不及十年之期,不過偶爾失于管顧,或一時籌措工本未即開田,并未許人接開,為時未久被人強占私霸者,即應斷歸墾戶;不然,年久月深,耕者已成世業,自屬不甘拋棄,即縣中亦無從辨其為占辟之業。其有荒廢百十余年之地,更不得漫無限制,執舊照即可坐管新田也。限以十年,適在不即不離之間;此等控案亦可定斷了結,以免鄉愚纏訟。是否有當?理合稟請察核訓示遵行』等情到本爵部院。據此,除批『請領墾照本無捐費,既經領照又不開墾;經旁人開辟田園,僅持空照欲坐享現成厚利,斷無是理。該縣所議十年為期太遠,著以六年為限;如在限外而無確據者,即行駁斥。仰清賦局給示曉諭并飭該縣遵照。繳』印發外,合行札司即便一體飭遵并臺灣、臺北兩府轉飭各廳縣遵照毋違」等因;并據該縣具稟前由各到司。奉據此,合就飭行。為此,札仰該府立即轉飭各廳縣遵照辦理,毋得違延。速速。此札』等因。蒙此,又蒙清賦總局憲札同前因,并抄發示稿一紙。除移行外,合就轉飭。

為此,札仰該縣官吏立即遵照辦理毋違。此札。

計抄黏一紙。

光緒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札(恒春縣)。

出示曉諭事。

照得今總局現奉爵撫憲批——據新竹縣稟,以「該縣所有墾戶領照后,或開辟不全、或全行任聽荒廢,至年久鄰近農民自出工本為之開辟成業:在墾戶,則有墾照為憑,即欲收回管業;在佃戶,則所費工本實屬不少,與憑空強占者不同。現在清丈之后,此等爭界構訟之案,竟有數十百起之多。若憑墾照斷與業戶,則開者工本無歸;如竟斷與開辟之人,而有照管業者有所借口:均非持平之道。議定以十年為期,以杜混爭強占」各緣由;奉批:『請領墾照本無捐費,既經領照又不開墾;經旁人開辟田園,僅持空照欲坐享現成厚利,斷無是理。該縣新議十年為期太遠,著以六年為限;如在限外而無確據者,即行駁斥。仰清賦局給示曉諭,并飭該縣遵照』等因。奉此,除飭遵外,合行出示曉諭。

為此,示仰該邑諸色人等知悉:爾等凡有報領墾照者,務當將遵照此次爵撫憲批定限期在六年之內,即當將照內界址埔地一律墾成田園,照例報明升科管業;若領照不墾,將有地荒廢至限外,一經旁人用本開辟成田,不得僅持空照坐享現成厚利,涉訟混爭。倘敢故違,定即重究不貸。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臺灣鎮札飭臺灣改省后全臺屯丁各歸該管縣營汛管帶并歸臺灣鎮統屬

欽命記名總鎮署福建臺澎水陸等處地方掛印總鎮統領鎮海中軍等營壯勇巴圖魯萬,為札飭事。

本年五月二十日,準臺灣道唐移開:『案照臺灣南、北各屯弁丁,向隸卑南、中路兩廳專管;各弁中遇有升拔事故,由廳遴選,取造冊結,照例送道會鎮考驗拔補。其番民戶婚、田土訟事,皆由該廳審理。現在臺灣改建行省、添設郡縣,所有舊設之中路同知已奉裁撤,卑南同知改為臺東直隸州。其全臺屯丁,并奉每年按屯抽調,分班出防;未調屯丁,各歸該縣營汛管帶:均歸臺灣鎮統屬在案。嗣后各屯遇有補革弁缺即由該縣營汛照章遴選詳辦,其番民交涉訟案并由該管之廳、縣就近審理,以專責成;業經敝道詳明兩院憲并咨臺藩司在案。茲奉爵撫憲批:「如詳辦理,仰即移飭遵照;仍候督部堂批示。繳」等因。奉此,除分飭遵照外,合就移請。為此備移,請煩查照施行』等由。準此,除照會埔里社廳查照外,合行札飭。

為此,札仰該縣即便遵照辦理。毋違。此札。

光緒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札(恒春縣)

臺灣府轉行巡撫劉銘傳具奏「臺灣光緒十三年八月至十二月調委署代理州縣各員缺」折稿

特授臺灣府正堂加六級紀錄九次程,為行知事。

本年五月十五日,蒙本道憲唐札開:『本年五月初九日,準臺藩司移:「奉爵撫部院劉札開:『為照本爵部院于光緒十四年四月初九日在臺北府城會同兼管福建巡撫事閩浙督部堂楊恭折具奏「臺灣光緒十三年八月起、至十二月底止調署委署代理州縣各員缺」一折,除俟奉到朱批另行恭錄行知外,行司即便移會臺灣道轉行查照。毋違』等因。奉此,合就移請轉飭遵照施行」等由;計黏抄折稿一紙到道。準此,除分行外,合就札飭。札到該府,即便轉照毋違。此札。計黏抄折稿一紙』等因。蒙此,除分行外,合就行知。

為此,札仰該縣官吏即便遵照。此札。

計黏抄折稿一紙。

光緒十四年六月初四日札(恒春縣)。

(雙銜)奏為匯報臺灣光緒十三年八月起、至十二月底止委署知縣員缺,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準部咨:『奉上諭:「各省州、縣,無論奉調、委署、代理,著每屆三個月匯奏一次。欽此」』。查臺灣分省已定,所有光緒十三年八月起,以前奉調、委署、代理各缺應歸閩省匯辦;其自十三年八月以后,就臺辦理。茲查光緒十三年八月起、至十二月底止,所有臺灣縣知縣沈受謙俸滿、調取引見,遺缺以試用通判沈光綬署理;又署理恒春縣知縣程邦基撤任,遺缺以候補知縣高晉翰署理:均經批準飭遵在案。

茲據藩司邵友濂具詳前來;除咨部查照外,臣等謹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謹奏。

臺灣布政使司通飭備價領用經征各款連單號批

欽命臺灣布政使司邵,為通飭知照事。

案照臺灣改設行省,自光緒十四年起各屬經征各款統行解司。所有應用布庫連單號批,先經札飭先期備價赴司請領,以資按款填解;并移準福藩司照抄各批式樣移送來臺,即經刊刷備領在案。合亟通飭。

為此,札仰該縣即便遵照,克日備價具領,派差來轅請領,以資填用。毋違。此札

光緒十四年六月初九日札(恒春縣)。

臺灣府行知臺藩司詳準巡撫養廉由臺支送津貼仍由內地照舊支送

特授臺灣府正堂加六級紀錄九次程,為行知事。

本年五月十八日,蒙本道憲唐札開:『本年五月初十日,準臺藩司移開:「光緒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奉爵撫憲劉批——本司詳「撫憲養廉由臺支送,其津貼仍由內地支送請示」緣由,奉批:『據詳已悉。臺地稅厘無款可提,系屬實在情形;本衙門津貼一項,應仍由內地照舊支送。仰候行福藩司暨福稅厘局查照。繳』等因到司。奉此,查此案先奉爵撫憲札飭并準福藩司備咨到司,即經議詳咨覆在案。茲奉前因,合就抄詳錄批移知,請煩轉飭所屬遵照施行」等由;計抄詳一紙到道。準此,除分行外,合就飭知。為此,札仰該府即便轉飭所屬遵照毋延。此札。計黏抄詳一紙』等因。蒙此,除移行外,合就行知。

為此,札仰該縣官吏立即遵照毋違。此札。

計黏抄詳一紙。

光緒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札(恒春縣)

為議詳事。

本年四月十七日,奉爵撫憲札開:『據福建張藩司詳稱:「竊查憲臺應支養廉津貼,已由司局支送至光緒十三年冬季止在案。前準臺灣藩司移知:『臺灣分省,一切收支款項,議自光緒十四年起由臺核辦』。憲臺應支光緒十四年正月起養廉津貼,應否由臺分別提支?抑應仍由內地支送?合就詳候察核批示遵辦」等情到本爵部院。據此,除批「查本爵部院本年春季分養廉,已據臺藩司詳送到院。至本年正月起津貼銀兩,候飭臺藩司一并酌議由臺辦理。仰即移會稅厘局知照。繳」印發外,札司酌議覆辦』等因。奉此,茲準福藩司備移到司。正在酌議詳辦間,奉札前因。本司伏查撫憲養廉,本系額編內地耗羨存公項下支銷。茲因臺、內分省,撫憲移駐臺灣,遵照部議名曰「福建臺灣巡撫」,仍屬聯成一氣,并非臺灣新設;是以福藩司具詳請示,亦系不分畛域之意。惟養廉,內地系在耗羨公費項下動支;臺灣此次辦理清丈,改定「一條鞭」賦則,雖不分正、耗而賦額有嬴,自可作正造銷,另請奏咨辦理。至津貼一項,內地系就稅厘局厘余項下支送。倘臺地厘余充裕,就臺提支,同屬公家之款,奚分彼此;無如臺地歲收稅厘無多,綜計厘余不敷局用一切開銷,委屬無款可提。本司悉心酌議,自光緒十四年正月起,爵撫憲養廉銀兩由臺支送;其津貼一項,仍由內地照舊支送。是否有富?理合具文詳請,伏候憲臺察核批示祗遵!

為此,備由并乞照詳施行。

一、詳爵撫憲。

臺灣府行知閩浙總督兼管福建巡撫楊昌浚啟用改鑄關防

特授臺灣府正堂加六級紀錄九次程,為行知事。

本年六月初八日,蒙臺藩憲邵札開:『奉總督部堂楊憲牌:「照得本部堂于光緒十四年四月初四日恭疏題報接受「閩浙總督兼管福建巡撫關防」啟用日期并移揭部、科查照;所有出題日期,合就行司,即便會同臺灣道通行遵照。毋違」等因;計抄黏疏稿到司。奉此,合就行知。為此,札仰該府官吏即便移行所屬體遵照。毋違。此札』。計黏抄一紙。又蒙本道憲唐札同前因各到府。蒙此,除移行外,合就行知。

為此,札仰該縣官吏立即遵照。毋違。此札。

計黏抄一紙。

光緒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札(恒春縣)。

謹題:為恭報接受「閩浙總督兼管福建巡撫關防」開用日期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张家川| 双城市| 松阳县| 九台市| 从江县| 汤原县| 盐边县| 奈曼旗| 平远县| 哈巴河县| 大冶市| 霍州市| 巴南区| 吉木萨尔县| 寻乌县| 澄迈县| 荆州市| 禹州市| 广丰县| 福建省| 霍邱县| 霍山县| 东山县| 金塔县| 舒兰市| 阳朔县| 曲周县| 昭平县| 陵川县| 瓦房店市| 依安县| 自贡市| 海盐县| 洛浦县| 通河县| 芒康县| 蓝山县| 唐河县| 衡阳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