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瘧門
  • (清)陳夢雷
  • 948字
  • 2015-12-22 09:41:06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瘧病證治

瘧疾有風暑食痰、老瘧、瘧母。大法風暑當發汗,夏月多在風涼處歇,遂閉其汗而不泄故也。惡飲食者必自飲食上得之。

無汗者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者要無汗,養正氣為主,帶散。

一日一發者,受病一月;間日一發者,受病半年;三日一發者,受病一年;二日連發住一日者,氣血俱病。

瘧病感虛者,須以人參白朮一二貼托住其氣,不使下陷,后使他藥。內傷挾外邪同發,內必主痰,外以汗解散,二陳湯加柴胡、黃芩、常山、草果煎服。

久瘧不得汗者,二陳湯加檳榔,倍蒼朮、白朮;一方加柴胡、葛根、川芎。一補一發,不可直截。

老瘧病,此系風暑干于陰分,用血藥引出陽分則散,方宜川芎、撫芎、紅花、當歸、炒蘗、蒼朮、白朮、甘草、白芷,露一宿,次早服。

治瘧一日間一日發者,補藥帶表藥,后以截瘧丹截之。若在陰分者,用藥掣起陽分方可截,即前藥之屬。

程充云:按瘧在陰分,須掣起陽分者,即《格致論》中云:臟傳出至腑,亂而失期也,又當因其汗之多寡而為補養升發之術。下陷,謂陽氣下陷入陰血中。無汗要有汗,多用蒼朮、干葛、升麻、柴胡、川芎之屬。此丹溪治瘧之微旨,學者所當知也。

世用砒霜等毒,不可輕用。俗謂脾寒,此因名而迷其實也。茍因飲食所傷而得,亦未必全是寒,況其他乎?其在陽分者易治,陰分者難治。瘧母必用毒藥消之,行氣消堅為主。東垣謂寒瘧屬太陽,熱瘧屬陽明,風瘧屬少陽;在三陰經則不分,總曰溫瘧。此言誠是,但三陰經說不明。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陰瘧也;寅申巳亥日者,厥陰瘧也;辰戌丑未日者,太陰瘧也。

瘧脈多弦,但熱則弦而帶數,寒則弦而帶遲。亦有病久而脈極虛,微而無力,似乎不弦,然而必于虛微之中見弦,但不搏手耳,細察可見也。

瘧又名痁疾者,其證不一。素問又有五臟瘧、六腑瘧,詳矣。初得病勢正熾,一二發間,未宜遽截,不問寒熱多少,宜用清脾飲,或草果飲,或二陳湯加草果半錢,或平胃加草果半錢、柴胡半錢,又或養胃湯加川芎、草果各半錢。熱少者進取微汗,寒多者宜快脾湯。服后寒仍多者,養胃湯加附子、桂枝各半錢,獨寒尤宜。不效則七棗湯。熱多者宜驅瘧飲,或參蘇飲每服加草果半錢。大熱不除,宜小柴胡湯。渴甚者則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許。獨熱無寒,亦與小柴胡湯。熱雖劇不甚渴者,本方加桂四分,或以柴胡桂枝湯。候可截則截之。

瘧母久不愈者,宜四獸飲,間服山甲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博白县| 白城市| 唐山市| 深泽县| 宽城| 尤溪县| 贵州省| 察哈| 吴桥县| 舞阳县| 咸丰县| 崇阳县| 独山县| 汝城县| 铜山县| 永康市| 寿宁县| 乌拉特后旗| 海丰县| 增城市| 慈利县| 阿巴嘎旗| 大同县| 小金县| 宁乡县| 宣城市| 油尖旺区| 宽城| 虹口区| 天祝| 防城港市| 蒙自县| 天台县| 梅河口市| 琼结县| 吕梁市| 龙川县| 武山县| 富宁县|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