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二虎丹 【中藏經】 治瘧。
辰砂 硫黃
右,熱多加辰砂,寒多加硫黃,并研細棗肉為丸如龍眼大,當發日,新水七分一盞化下。
柴胡去半夏加(艸舌)蔞湯 【《金匱要略》】 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
人參 黃芩 甘草各三兩 (艸舌)蔞根四兩 柴胡八兩 生姜二兩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二服。
清中驅瘧飲 【張三錫,下同】 治瘧初起,先寒后熱,胸膈飽悶,或戰后大渴。
半夏 橘紅 柴胡 黃芩 檳榔 草果 山楂 青皮 厚樸 蒼朮
右,姜棗煎。囗干熱多加花粉、黃連,瀉加五苓。
六丁散 治瘧,氣壯脈有力者,量輕重虛實增減。
檳榔一錢二分 貝母一錢五分 丁香 草果 知母 常山各一錢
右,水酒各一碗,煎一碗,露一宿,五更溫服。
加減調中益氣湯 消瘧,治導仍不止,體倦脈弱,或脈虛大者。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檳榔 山楂 青皮 柴胡 蒼朮 黃芩 升麻 半夏 久瘧在陰分者,加芎歸。
白朮散 治邪氣留于經絡,與衛氣相并,日發瘧疾,寒熱交作者。初受風寒者尤宜。
麻黃 白朮 茯苓 桂心各七分 陳皮 青皮 桔梗 白芷 甘草炙 半夏制 紫蘇 烏梅肉各六分
右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正氣散徐氏 退寒瘧,正胃氣,進飲食。脾胃虛怯者,用之尤宜。
藿香 草果各二兩 半夏制 陳皮 厚樸 砂仁 甘草炙,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生姜棗子煎,俟瘧未發前,和渣服。
柴葛二陳湯 【《辨疑》】 治一切瘧,傷暑濕勞食等證。
柴胡 干葛 白朮 半夏制 黃芩陰瘧即除之 陳皮 蒼朮制 川芎 甘草各五分
右(囗父)咀,作一服,水二盞,生姜三片,煎服。干葛、川芎、蒼朮乃發散外邪之藥,久瘧者及發散過者除之。不思飲食,加山楂、麥芽、枳實各五分。痰盛,加貝母、知母。寒痰停飲,加草果仁。陽分汗多,加人參、黃芪,去葛根。陰分加酒芍藥、川當歸、川芎、生地黃各八分,或加升麻以提之。久瘧微邪,潮熱,加四君子湯,去祛邪之藥。欲截,加常山、檳榔、青皮、貝母各一錢。
二朮柴葛湯 一名驅邪湯。治諸瘧必用之劑。
白朮 蒼朮 柴胡 葛根 陳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若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加枯芩、茯苓、半夏各一錢;熱甚頭痛,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囗渴加石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若間日或三日發,午后或夜發者邪在陰分,加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黃、酒炒知母各一錢,酒黃芩、酒紅花各四分,提在陽分可截之。若間一日,連發二日或日夜各發者,氣血俱病,加人參、黃芪、白茯苓各一錢以補氣,川芎、地黃、歸芍以補血。若陽瘧多汗,用黃芪、人參、白朮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朮、白朮、黃芩、葛根以發之。若陰瘧多汗,用當歸、白芍、熟地、黃芪、黃蘗以斂之,無汗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以發之。胃氣弱飲食少,或服截藥,傷脾胃而食少者,加人參、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傷食痞悶,或有食積者,加神曲、麥芽、枳實各一錢,黃連五分。痰甚,加生姜、半夏、南星、枳實炒各一錢,黃連、黃芩各六分。若欲截之,加檳榔、常山、青皮、黃芩各一錢,烏梅肉三個。日久虛瘧,寒熱不多,或無寒,但微熱者,邪氣已無,只八珍湯加柴胡、黃芩、黃芪、陳皮,以滋補氣血。
香薷飲 治傷暑發瘧。
香薷二錢 厚樸 扁豆炒,各一錢 右囗 父咀,水盞半,烏梅一個,煎八分,臨時入姜汁一匙溫服。
沃雪湯 治山嵐瘴瘧。
蒼朮炒 甘草鹽浸炙,各三兩 防風 白芍藥 厚樸 干葛各四兩 (石卜)硝兩半,研
右(囗父)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煎一盞,不拘時熱服。服畢少時,以姜、蔥作羹或作粥吃了,避風坐臥,身體潤即愈。兩滓又合煎服。
香椿散 治瘴瘧,惡心,四肢疼痛,囗吐酸水,不思飲食,憎寒壯熱,發過引飲;并啞瘧。
香椿嫩葉三兩,酒浸炒 向日南壁土 甘草炙 陳芽茶各二兩
右為細末,每服四錢,用酒調下。如患久者,更入甘遂、柴胡各半兩,空心臨臥服。
破塊丸 治瘴瘧,結成氣塊,腹中不能消散。
蓽茇 大黃各一兩,俱生用
右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冷酒下,日三服。
桂附二陳湯 治寒瘧,但寒少熱多,定腰足冷。
附子炮裂 半夏制 陳皮 白茯苓 肉桂 炙甘草
右(囗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二十四味斷瘧飲 治久瘧。
常山酒炒 草果 檳榔 知母酒炒 陳皮 青皮 川芎 枳殼 柴胡 黃芩 荊芥 白芷 人參 紫蘇 蒼朮 白朮 半夏 良姜 茯苓 桂心 葛根 甘草 杏仁 烏梅各等分
右(囗父)咀,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發日早服。
鱉甲烏梅丸 治久瘧不愈。
鱉甲酢炙一個 常山酒炒褐色,二兩 知母 貝母 檳榔各兩半 烏梅肉五錢 人參七錢 青皮去白一兩 草果仁八錢
右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酒下。忌豬羊雞半月。
浸酒藥 治久瘧,服諸藥不效者。
常山炒 蒼朮制,各一兩 草果 青皮 陳皮 貝母 甘草各五錢 烏梅肉 人參各四錢 鱉甲炙,一個
右(囗父)咀,用老酒半旋入瓶中浸藥,每晨服一二杯。忌怒勞冷食。
斬鬼丹 【《發明》】 截瘧。
人信五錢,用明礬五錢,蓋罐內火煅,微有黑煙出,取起放土地上冷定,入雄黃三錢,明亮者
右共研勻,極細,五月五日,五家粽角為丸如小豆大,未發前,面東涼水下三丸,嚼破吞之妙。小兒一丸,以吐為度。
秘方鬼哭丹 治諸瘧疾。
菉豆一兩 信石明者,三錢
右碾極細,以蒸餅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丸,發日早五更,以新汲水朝東吞下。忌濕面生冷葷腥。
煮藥豆法 治久瘧瘧母痞塊者,不宜用消痞丸散等破氣并熱藥,只宜用制豆法,食盡二升,自然消愈。
大黑豆二升 常山半斤 血竭五錢,另研 枳實四兩
右用水一斗,先銼常山、枳實,煮十余沸,入豆候熟,去二味,再入血竭末,用文武火熬盡汁,取出曬干,每日食之。一二合后,可灸章門二穴,其痞自消。
瘧疾方 【《醫貫》】 不論新久,男婦皆可服。
白朮土炒 白茯苓 川芎各六分 白芍酒炒 陳皮去白 當歸 山楂蒸取肉 知母鹽水炒 黃蘗鹽水炒各八分 甘草 黃連姜汁炒 青皮各三分 軟柴胡 半夏姜汁煮透曬干 條芩酒洗,各五分 枳殼麩炒,二分 姜一片
水煎服。寒熱退,去柴胡,加人參三分。孕婦不可用枳殼。
桂枝羌活湯 【河間,下同】
桂枝 羌活 防風 甘草炙,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迎發而服之。吐者加半夏曲等分。
麻黃羌活湯 治瘧病,頭痛項強,脈浮惡風無汗者。
麻黃去節 羌活 防風 甘草炙,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如吐者,加半夏曲等分。
麻黃桂枝湯 治瘧如前病證而夜發者。
麻黃一兩,去節 甘草炙,三錢 黃芩五錢 桃仁三十個,去皮尖 桂枝三錢
右五味,同為細末,依前服。桃仁味苦甘辛,肝者血之海,血聚則肝氣燥,經所謂邪氣深遠而入血,故夜發乃陰經有邪。此湯發散血中風寒之劑。
白芷湯 治瘧病,先以大柴胡湯下過,外微邪未盡者。
白芷一兩 知母一兩七錢 石膏四兩
右為粗末,同前煎服。
桂枝芍藥湯 治瘧發寒熱大爭。
桂枝三錢 黃芪 知母 石膏 芍藥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七錢至一兩,水煎,如前藥服之。
桂枝黃芩湯 服桂枝芍藥湯,寒熱轉大者,以此與服。
柴胡一兩二錢 黃芩 人參 甘草各四錢半 半夏四錢 石膏 知母各五錢 桂枝二錢
右為粗末,依前服之。
麻黃黃芩湯
麻黃一兩,去節 桃仁三十枚,去皮 黃芩五錢 甘草炙,三錢 桂枝二錢半
右為細末,同前服法。桃仁味苦甘辛,肝者血之海,血受邪則肝氣燥,經所謂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故桃仁散血緩肝,謂邪氣深遠而入血,故夜發,乃陰經有邪。此湯發散血中風寒之劑。
桂枝石膏湯
桂枝五錢 石膏 知母各一兩半 黃芩一兩
右為粗末,分作三服,水一盞,同煎服。
大柴胡湯
柴胡半斤 黃芩 芍藥各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兩,切 枳實四枚,炙 大棗十二枚,劈 大黃二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桂姜湯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粗皮 (艸舌)蔞根四兩 干姜 黃芩 牡蠣煅,各二兩 甘草炙,一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加桂枝湯 【仲景,下同】 《脈經》云:朝發暮解,暮發朝解。
知母六兩 甘草炙,二兩 桂去粗皮,三兩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右銼散,每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即愈。
蜀漆散
蜀漆燒去腥 云母燒三日夜 龍骨等分
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匕。如溫瘧,加蜀漆一錢,臨發時服一錢匕。
牡蠣湯 治牡瘧。
牡蠣四兩,熬 麻黃 蜀漆各三兩 甘草二兩
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
人參柴胡飲子子和
人參 柴胡 黃芩 甘草 大黃 當歸 芍藥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對金飲子 【《局方》,下同】 治寒熱瘧疾愈后,調理脾胃。
橘紅炒赤黃色,半斤 厚樸姜制 蒼朮制 甘草炙,各二兩
右(囗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一方加草果,倍用蒼朮,名草果平胃散。
人參養胃湯 加桂,治感寒發瘧。
草果 茯苓 人參去蘆,各半兩 甘草炙,七錢 橘紅七錢半 厚樸去粗皮姜制 蒼朮湯洗炒 半夏湯洗,各一兩 藿香洗去土,五錢
右(囗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烏梅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熱服。脈弱無力,或寒多者,加干姜、附子。如脈洪有力熱多者,加黃芩、黃連、柴胡。樸、蒼、藿香發散也;半、果、茯、橘,刦痰也。人參,惟虛人最宜。
四獸湯 【《簡易方》】 治食瘧諸瘧,和胃消痰。
半夏制 人參 茯苓 白朮 橘紅 草果 生姜 烏梅 大棗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右以鹽少許,淹食頃,濕紙厚裹,慢火煨香熟,每服四錢,水一碗,煎半碗,溫服。
治瘴木香丸 【《直指方》,下同】
牽牛一斤,淘去浮者焙,搗取末,四兩 雞心檳榔 橘紅各二兩 青木香 熟附子 厚樸制 人參 官桂 京三棱 羌活 獨活 干姜炮 甘草炙 川大黃銼焙 川芎 芍藥各半兩 肉豆蔻六個
右為末,瓷器密收。臨用秤牽牛末一兩、諸藥末共一兩研和,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橘皮煎湯下,以通利為度。
觀音丸 取下暑毒瘴毒。
半夏生 烏梅肉 母丁香 巴豆不去油,各十枚
右為末,姜面糊丸麻子大,上下以厚紙蓋貼,有油,又再易紙。每服五丸,臨臥冷水下。此方,舟人于海角遇一白衣授之。
清脾飲 【《濟生方》,下同】 治瘴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囗苦咽干,小便赤濇。
青皮 厚樸姜制 白朮 草果 柴胡 茯苓 黃芩 半夏湯洗七次 甘草炙,各等分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未發前服。忌生冷油膩。
七棗湯 治五臟氣虛,陰陽相勝,痎瘧發作無時,或寒多熱少,或單寒者。
附子一枚,炮裂,以鹽水浸再炮,如此七次,不浸去皮臍。又方以川烏代附子,以水調陳壁土為糊,浸炮七次
右,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碗,姜七片,棗七枚,煎七分,臨發日早溫服。
驅瘧飲 【《局方》,下同】
前胡 柴胡各四兩 桂心 桔梗 厚樸 半夏各三兩 黃芪 干姜炮 甘草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四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柴樸湯
柴胡 獨活 前胡 黃芩 白茯苓 半夏曲 蒼朮 厚樸 陳皮 藿香各一錢 甘草三分
水二鍾,生姜五片,煎一鍾,發日五更服。氣弱加人參、白朮。食不克化,加神曲、麥芽、山楂。
加味香薷飲
香薷二錢 厚樸制 扁豆炒 白朮炒 陳皮 白茯苓 白芍藥炒 黃芩各一錢 甘草炙 黃連姜汁炒 豬苓 澤瀉各五分 木瓜七分
右,生姜煎服。囗渴,實者加天花粉、葛根、知母,虛者加五味子、麥門冬、人參。
交加雙解飲子 治瘧疾,癖瘴氣,神效。
肉豆蔻 草豆蔻各二枚,一枚面裹煨,一枚生用 厚樸一寸,一半用姜汁浸炙,一半生用 甘草大者二兩,一半炙用,一半生用 生姜二塊,如棗大,一塊濕紙裹煨,一塊生用 每服分一半,用水一碗,煎至一大盞,去滓空心服。
雄黃散
雄黃 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溫水調下,以吐為度。
鱉甲煎丸 仲景 治瘧母。
烏扇燒 黃芩 鼠婦熬 大黃 桂枝 石葦 厚樸 紫葳 阿膠各七錢半 干姜 人參 瞿麥 桃仁各五錢 赤硝 鱉甲炙,各三兩 柴胡 蜣螂熬,各一兩五錢 蜂窠炙,一兩 芍藥 丹皮 (上庶下蟲)蟲炒,各一兩二錢半 葶藶炒 半夏各二錢半
右二十三味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于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內諸藥煎,為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用鱉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上庶下蟲)蟲五分,無鼠婦、赤硝二味,以鱉甲煎和諸藥為丸。
瘧母丸
青皮 桃仁 紅花 神曲 鱉甲酢煮為君 三棱 蓬朮 海粉 香附俱用酢煮 麥芽
右為末,神曲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鱉甲飲子 【《濟生方》】 治瘧疾久不愈,脅下痞滿,腹中結塊,名曰瘧母。
鱉甲酢炙 白朮 黃芪 草果 檳榔 川芎 橘紅 白芍藥 甘草炙 厚樸制,各等分
右(囗父)咀四錢,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烏梅少許,煎七分,溫服無時。
消癖丸 治瘧母停水結癖,腹脅堅痛。
芫花炒 辰砂研細,等分
右為細末,蜜丸小豆大,每服十丸,濃棗湯下,下后即服養胃湯。
碧霞丹 【《百一選方》】 治久瘧不愈。
肉桂去粗皮細研,按南方丙丁火 青黛別細研,按北方壬癸水 硫黃去沙石細研,按中央戊己土 白礬別細研,按西方庚辛金 巴豆肉去油別研,按東方甲乙木
右件等分,五月一日修治,用紙裹,以盤盛,依方位排定。忌貓犬婦人見之。安頓神前,端午日午時,用五家粽尖和藥令勻,丸梧子大。令患人以綿裹一丸塞鼻中,男左女右,于未發前一日安之,約度尋常發過少許方除。
芎歸鱉甲飲 治勞瘧,表里俱虛,真元未復,疾雖暫止,少勞復來。
川芎 當歸 鱉甲酢炙 茯苓 青皮 陳皮 半夏 芍藥
右(囗父)咀,各等分,每貼二兩,用水二鍾,生姜五片,棗二枚,烏梅一枚,煎至一鍾,食遠服。熱多加柴胡,熱少加草果。
四將軍飲 治寒熱瘧疾作而仆厥,手足俱冷,昏不知人,此雖一時至急,用之有驗。
附子炮去皮,二錢 訶子二錢半 陳皮三錢 甘草一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七片,棗七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祛瘧飲 三發后可用,因其衰而減之,立效。
知母鹽酒炒,五錢 貝母九分 橘紅 山楂肉 枳殼各一錢五分 檳榔八分 柴胡七分 紫蘇一錢 甘草炙,三分
用水二鍾,煎至一鍾,滓亦用水二鍾,煎至八分,俱露一宿,臨發日天明服頭煎,未發前一個時辰服二煎。
又方 治瘧。乃史崇質得之四明胡君,屢試屢驗。
黃芪蜜炙,一錢六分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砂仁 草果 陳皮去白 五味子各一錢 甘草七分 烏梅三枚,去核
水二鍾,生姜三片,棗二枚,煎一鍾,溫服。
柴胡桂枝湯 【《入門》,下同】 治少陽瘧,寒熱乍往乍來。
柴胡二錢 桂枝 黃芩 人參 白芍藥 半夏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銼,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柴胡加桂湯 治少陽瘧往來寒熱,極驗。
柴胡二錢 黃芩 桂枝各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四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麻黃白朮湯 【直指方下同】 治風瘧。
麻黃 桂枝 青皮 陳皮 川芎 白芷 半夏曲 紫蘇葉 赤茯苓 白朮 桔梗 細莘 檳榔 甘草各七分
右剉,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 治三陰經溫瘧,或夜發者。
柴胡 生干地黃各二錢 人參 半夏 黃芩 甘草 川芎 當歸 赤芍藥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柴胡知母湯 【節齋】 治熱瘧及瘴瘧。
柴胡 知母各一錢半 蒼朮 黃芩 干葛 陳皮 半夏 川芎各一錢 甘草炙,七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烏梅二枚,水煎,清晨服,午前又一服。久瘧加人參、當歸。
爭功散 【《得效方》】 治熱瘧多效。
知母 貝母 柴胡 常山 梔子 檳榔 地骨皮 甘草各一錢 蟬退二七個
右剉,作一貼,入桃柳枝各五寸,煎服;未效,加過路葛藤五寸,同煎服。
龍虎湯 【《醫鑒》】 治熱瘧火盛,舌卷唇焦,鼻如煙熏,六脈洪緊。
石膏二錢半 柴胡 黃連各一錢半 黃芩 知母 黃蘗各一錢 梔子八分 半夏七分 粳米百粒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柴陳湯 【《入門》】 治痰瘧。
柴胡 半夏各二錢 人參 黃芩 陳皮 赤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冷附湯 【《得效方》,下同】 瘧疾無過是痰實而脾胃弱,停于胸膈,所以五更冷服,使藥下達,壯脾胃,去痰實也。
大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右切片,分二貼,每一貼入姜十片,水煎去滓,露一宿,五更初冷服。
露姜飲 治痰瘧。
生姜四兩,連皮搗爛,止取自然汁
約明日當發,隔夜安排,將紗片蓋,露一宿,五更初與童便合飲之,或有痰吐出,任之即安。
平陳湯 【《入門》,下同】 治食瘧。
蒼朮 半夏各二錢 甘草七分 厚樸 陳皮 赤茯苓各一錢二分半
右銼,一貼,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常山飲 治勞瘧。
常山 知母 草果各一錢半 良姜一錢 烏梅肉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
五勞丸 【《直指方》】 治勞瘧及瘴瘧。
常山三兩半 桃仁一兩二錢 辣桂七錢半 淡豉 烏梅肉各二兩半
右日干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四十丸。
六和湯丹溪 治瘧久不愈。
常山二錢 知母 貝母 人參 草果 白芷 烏梅 檳榔 柴胡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酒水相半同煎,露一宿,臨發日服之。
烏頭七棗湯 【《直指方》】 治勞瘧及寒瘧。
大川烏一個,以鹽水浸炮七次,去皮臍
右銼,分二貼,每貼入姜七片,棗七枚,蔥白三莖,水煎,稍冷,先吃棗,乃服藥。
地龍飲 【《得效方》】 治瘴瘧,大熱煩躁
生地龍大者三條,研細
用姜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許,新汲水調下。熱熾加龍腦少許。
十將軍丸丹溪 治久瘧及瘧母。
縮砂 檳榔 常山 草果各二兩 三棱 蓬朮 青皮 陳皮 烏梅 半夏各一兩
右,先將常山、草果,酒酢各一碗浸一宿,后入八味同浸,至晚炭火煮干為末,酒酢各半,打糊和丸梧子大,白湯下三四十丸,日二服。服至八兩,即除根。本方,常山、草果各二兩,余八味各一兩,名老瘧丸,治同。
一補一發丹 【《入門》】 治久瘧,內傷挾外感間發,內治痰,外發汗。
赤茯苓一兩 半夏 陳皮 柴胡 黃芩 蒼朮 葛根各七錢 常山三錢
右為末,面糊和丸梧子大,白湯下七十丸。
辰砂丸 【《得效方》】 治久瘧,不損元氣。
辰砂 阿魏真者,各一兩
右研勻,稀米糊和丸皂角子大,空心以人參湯化下一丸。
養胃丹 【《醫鑒》】 治久瘧二三年不愈者。
蒼朮 常山酒蒸,各二兩 半夏 陳皮去白 厚樸各一兩半 赤茯苓 藿香 草果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烏梅肉四十九個
右為末,姜湯打糊和丸梧子大,姜湯下五七十丸。
老瘧飲 【《入門》】 一名痎瘧飲。治老瘧結成癥癖在腹脅,諸藥不愈。
紫蘇葉 川芎各四分 蒼朮 草果 桔梗 青皮 陳皮 良姜各七分 白芷 赤茯苓 半夏 枳殼 桂心 干姜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鹽少許,水煎,空心服。
秘方清脾丸丹溪 治瘧三日一發,或十日一發。
白朮一兩半 半夏 青皮 黃芩各一兩 人參 檳榔 草果 蓬朮 厚樸各五錢 姜黃 甘草各三錢
右為末,飯丸梧子大,白湯下六七十丸。
黃甲丸 【《醫鑒》】 治瘧母成塊,久不愈。
朱砂 阿魏 穿山甲酥炙 檳榔各五錢 雄黃 木香各二錢半
右為末,泡黑豆去皮搗成泥,和丸梧子大,空心,姜湯服。
草果平胃散 【《得效方》】 治脾虛作瘧,不問寒熱先后,宜服。
蒼朮二錢 厚樸 陳皮 青皮 大腹皮 檳榔 草果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截瘧常山飲 【《正傳》,下同】
常山 草果 檳榔 知母 烏梅 穿山甲炮 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酒水相半煎,露一宿,臨發日早晨溫服,得吐為順。一方加半夏、柴胡,去穿山甲。如吐,加厚樸,又或加青皮、陳皮。
截瘧七寶飲 一名七寶湯。
常山 陳皮 青皮 檳榔 草果 厚樸 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酒水相半,入姜五片,烏梅二枚,同煎,露一宿,早晨溫服,必須吐而愈。
截瘧飲子 治久瘧不愈,一服便差,永不發如神。
常山一錢半 檳榔一錢 丁香半錢 烏梅一個
右銼,作一貼,好酒一盞,浸一宿,臨發日,清晨溫服。
人參截瘧飲 【《萬病回春》】 虛人截瘧宜用,一切瘧并可截。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當歸 青皮 厚樸 柴胡 黃芩 知母 常山酒浸 草果仁 鱉甲酥炙,各八分 桂枝 甘草各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烏梅一枚,桃仁七個,水煎,露一宿,臨發日五更空心服;渣再煎,朝時服,糖拌烏梅下藥。切忌雞、魚、豆腐、面食熱物。
鬼哭丹丹溪 治痎瘧。
常山一斤銼,酢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曬干 檳榔各四兩 半夏 貝母各二兩
右為末,雞子清和面,入藥末拌勻,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隔夜臨睡冷酒吞下,次日早再一服。
不二飲 【《醫鑒》,下同】 一名止瘧散,一名知母散。治諸瘧疾,一劑截住,神效。
雞心檳榔要一雌一雄,若重二錢,則余藥各二錢 常山 知母 貝母各等分
右銼,作一貼,酒一鍾,煎至八分。不可過熟,熟則不效。露一宿,臨發日五更面東溫服,冷服亦可。直至巳時食干物,若吃水便吐。煎時不得令婦人見。
勝金丸 能截一切瘧。
常山四兩,酒浸一宿曬干 蒼朮泔浸曬 檳榔 草果各二兩
右為末,將浸常山余酒煮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前一日臨臥時溫酒送下便臥,至當發日雞鳴時服七十丸。忌生冷熱物。一方無蒼朮、草果,湯下五十丸。
玉露散 【子和,下同】 治瘧。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花粉各四兩 甘草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五錢,新水調下。
溫脾散
紫河車 菉豆各一兩 甘草半兩 砒一錢,另研
右為細末,后入砒研勻,每服半錢,新水調下。如是隔日發,直待臨睡服藥;如頻日發,只夜深服。忌葷酒魚兔等。
萬安散 【《濟生方》,下同】 治一切瘧疾,得病之初,以其氣壯,進此藥以取效。氣虛胃弱及妊婦,不宜服之。
蒼朮泔水浸去黑皮,銼炒 厚樸姜汁炒 檳榔 陳皮去白 常山酒浸一宿 甘草炙
右六味,各一錢半重,和勻用水二盞,酒一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夜露一宿。當發日分作兩服,燙溫早晨進一服,俟其發時,再進一服。忌食熱物片時。
紅丸子 專治食瘧。
蓬朮 京三棱酢煮,各二兩 青皮炒香,三兩 阿魏一分,酢化 胡椒一兩
右為末,別用陳倉米末同阿魏,酢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用姜湯吞下。或因食生果成瘧,用麝香湯吞下。一方有干姜、礬紅。
狐膽丸 【《圣惠方》】 治邪瘧發作無時。
狐膽一個 朱砂 砒霜各半兩 阿魏 麝香 黃丹 菉豆粉各一分
右為末,于五月五日午時粽子尖和丸梧子大,空心及發前冷酢湯服二丸。忌熱物。
果附湯 【《濟生方》】 治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草果仁 附子炮去皮臍
右等分(囗父)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截瘧方 【丹溪,下同】
柴胡 草果 常山 知母 貝母 檳榔
右用酒水同煎,露一宿,臨發前二時服。
又方 治瘧寒熱頭痛如破,渴飲冰水,外多汗出。
人參 白朮 黃芪 黃芩 黃連 山梔 川芎 蒼朮 半夏 花粉
右(囗父)咀,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又方 治瘧病發渴。
生地 麥門冬 天花粉 牛膝 知母 葛根 炒蘗 生甘草
右(囗父)咀,水煎。
截瘧青蒿丸
青蒿半斤 冬瓜葉 官桂 馬鞭草
右焙干為末,水丸胡椒大,每一兩分四服,于當發之前一時服盡。一方青蒿一兩,冬青葉、馬鞭草、桂各二兩。未知孰是,姑兩存之,以俟知者。
又方 瘧疾后服之。
白朮 半夏各一兩 黃連 陳皮各半兩 白芍三錢
右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姜湯下。
草果飲子
草果 川芎 紫蘇葉 白芷 良姜 炙甘草 青皮去白,炒 陳皮去白
右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留渣、兩服并一服,當發日進三服,不以時。
參蘇飲
橘紅 枳殼 桔梗 甘草炙,各半兩 半夏 干葛 蘇葉 前胡 人參 茯苓各七錢半
右銼,每服五錢,水盞半,生姜七片,棗一個,煎微熱服。一方有木香半兩。
小柴胡湯
柴胡八兩 黃芩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半夏半升
右銼每五錢,水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
小柴胡加桂湯
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一兩
右,服法與本方同。
桂枝加黃芪知母石膏湯
桂枝湯加黃芪、知母、石膏各四錢半
右,服法與本方同。
白芷石膏三物湯
白芷一兩 知母一兩七錢 石膏四兩
右為粗末,每半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趁鬼丹 治一切瘧疾神效。
砒一錢 大豆七錢 甘草七寸 雄黃 輕粉 荷葉各半錢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重午,日未出,不見雞犬婦人修合,每服一丸,無根水下。平日夜視北斗,來日服。忌熱物。
蒼朮湯 治秋深久瘧,胃中無物,又無痰癖,腹高而食少,俗謂瘧氣入腹。
蒼朮 草烏頭各一錢 杏仁三十個
右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升,煎至一半,均作三服,一日服盡,迎發而服。
克效餅子 【《寶鑒》,下同】 治一切瘧疾。
定粉 龍腦 麝香各半兩 朱砂一兩一分 荷葉 菉豆粉 炙甘草各五兩 信炙,二兩半
右為細末,煉蜜丸,每兩作二十丸,捏作餅,金箔二十五張為衣。每服一餅,以新汲水磨化。每日發者,未發前服;間日發者,不發夜服;隔數日發者,一日夜服;連日發者,凌晨服。
伏翼丸 【《圣惠方》】 治久瘧不止。
蝙蝠一枚,炙 蛇蛻皮一條,燒 鱉甲一枚,酢炙 蜘蛛一枚,去足炙 麝香五分
右為末,五月五日午時研勻,入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溫酒下五丸。
瞻仰丸 【《局方》】 治一切瘧。
常山四兩,炒存性 草果二兩,炒存性
右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臥時冷酒服五十丸,五更再服。忌鵝羊熱物
三圣丸 治諸瘧,不拘遠近大小。
恒山 檳榔各一兩 鯪鯉甲煨焦,一兩半
右為末,糯粉糊丸菉豆大,黃丹為衣,每服三五十丸如上。
定齋草果飲子 【《良方》,下同】 快脾治瘧。
草果 厚樸姜制,各二錢 蒼朮米泔水浸,三錢 半夏曲 陳皮各一錢半 甘草半錢 烏梅一個
右(囗父)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不拘時服。寒多者加干姜、附子,熱甚者加柴胡,瘴瘧加檳榔,所加者各等分。一方加人參。一方熱多者加石膏。
虎頭骨丸 治一切瘧疾。
虎頭骨酥炙,二兩 朱砂細研 牡蠣粉 桂心 川大黃銼炒 知母各一兩 乳香研 甘草炙 烏梅肉炒 附子炮 枳 麩炒 木香 常山 麝香研,各半兩 桃仁三七枚,去皮尖雙仁炒 生姜一塊,如雞子大,半煨半生
右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用桃枝湯下。
五行神驗丸 治一切瘧疾。
靛花二兩,東方 桂心一兩,南方 干姜一兩,西方 巴豆一兩,北方 硫黃一兩,中央 麝香少許
右將五般藥于盤內,據五方安排定,取四月二十八日夜安桌子上,于中庭露,以香一爐,當虔心。如是露七夜,至端午日早修合,將巴豆去殼,湯煮五十沸,搗研,余藥為散,入麝香,以薄糊調靛花末為丸如櫻桃大。合時忌女子等見。丸子焙干,于盒內盛。發日,凈手取,以綿裹香,火炙令熱,男左女右,預前帶安耳中,便利時除卻。凈手后再安耳中,不得女子捻觸。女子患,男子與安。忌一切葷腥果子。一方無麝香。
神圣藥師餅 治瘧疾等證。
砒 雄黃各一錢半 白面七錢半 干胭脂一錢
右各研極細和勻,滴水和為餅子如棋子大,每服三餅,臨臥細嚼,冷水送下。忌濕面葷腥生硬冷物。分作三十服。虛實大小,加減服之。
截瘧散
雞骨常山 茯神去皮木 肉桂去粗皮,各等分 甘草減半,熱多加之
右,不犯鐵器,為粗散,每服半兩,用常酒大半碗浸一宿,于當發日早晨,空心去渣冷服。服后,不可吃熱湯。渣再浸,或略煎,近發時再服。一方不用肉桂、茯神,卻用檳榔、烏梅,要在人增損也。凡瘧須是發作三五次后,卻用截之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