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鱉甲丸 【《良方》,下同】 治肝瘧,色蒼蒼然,顫掉氣喘,久不瘥者;或久熱勞微動如瘧。
鱉甲去裙襕,酢浸炙 蜀漆葉 烏梅肉炒 常山 知母各一分 甘草炙 苦參 萎蕤 石膏各半兩 香豉一合,微炒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未發前米飲下,臨發再服。
知母湯 治肝瘧,上焦壅滯,心煩頭疼,寒熱不止,肌肉消瘦,不下食。
知母 地骨皮 升麻各一兩 犀角鎊 人參 鱉甲去裙襕,酢炙黃 麥門冬去心焙 柴胡 石膏各二兩 生甘草酒拌 虎頭骨酥炙,一兩半
右為粗末,搗篩,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入香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一方無虎頭骨,有赤茯苓一兩。
木香犀角丸 治肝瘧。
木香 羚羊角鎊 犀角鎊,各一兩半 升麻 元參 豬苓 檳榔各二兩半 鱉甲酥炙 甘草炙,各二兩 豉炒,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酒或米飲送下,月再服,體熱即去。一方無甘草、檳榔,加大黃五兩。
甘草湯 治心熱為瘧不止,或止后熱不渴,乍來乍去,令人煩心,甚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者。
甘草一兩 蜀漆三兩 常山 鱉甲各四兩 石膏五兩 香豉一合 梔子 烏梅各十三枚 竹葉切,二升
右(囗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麝香丸 治心瘧。
麝香 黃丹炒紫色 砒霜各一分 朱砂一兩 金箔三十片
右細研令勻,用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男左女右中指節上用緋絹裹系一丸,發前以冷酢湯下一丸。忌食熱物。
朱砂丸 治心瘧。
杏仁十枚,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常山一兩 光明砂半兩,細研
右為末,研入朱砂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粥飲下十五丸,欲發時再服。
橘皮甘草湯 治脾臟不和,瀉痢,瘧疾,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等病。陸景淵方,曾以治瘧甚效。
橘皮生用 甘草炙 厚樸去皮姜汁制,各一兩 羌活 防風 肉豆蔻 白茯苓各二錢五分 川芎半兩 吳茱萸一錢
右(囗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
人參飲 【《良方》,下同】 治脾瘧。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兩 烏梅三枚,去核焙 草豆蔻十枚,去皮
右銼為末,每服五錢,用濕紙裹煨熟,用水二盞,生姜一片,棗一枚,劈碎,煎至一盞,未發前溫服。
獨蒜丸 能截脾寒。
大蒜不以多少
右于五月五日搗爛,次入礬紅,拌勻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大蒜湯嚼下。
良姜丸 醒脾治瘧。
良姜二兩
右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紫蘇湯空心下二十丸。
人參丸 洽肺瘧心寒熱善驚,如有所見。
人參 鱉甲去裙襕酢炙 常山 甘草炙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 肉蓯蓉酒浸切焙 升麻各三分 桂心去粗皮,五錢 烏梅肉炒 龍齒研,各一兩 丹砂研 阿魏研,各一分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用米飲下,未發時并二服。
杏仁丸 治肺瘧。
杏仁四十枚,湯泡去皮尖雙仁炒 常山三分 丹砂別研,五錢 甘草一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未發,米飲下,日再服之。
烏梅丸 治腎瘧,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大便難,目眴,手足寒;及諸瘧久不瘥者。
烏梅肉炒,一兩五錢 常山三分 豉一合,炒 麝香別研,一錢 虎頭骨酥炙 附子炮去皮臍 肉蓯蓉酒浸焙,各五錢 桂心 知母焙,各一分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一兩
右搗研為末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飲下,未發服。一方無知母。
蓯蓉丸 治腎瘧。
肉蓯蓉酒浸切焙 烏梅肉炒 桂心 甘草炙 升麻各五錢 淡豉炒 桃仁湯浸去皮尖炒研 常山各三分
右搗研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未發日,空腹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得。至發時,更服二十丸。
升麻湯 治足少陽瘧,身體解(亻亦),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
升麻 鱉甲去裙襕酢炙 淡竹葉各一兩 常山一兩五錢 犀角屑 麥門冬去心焙 知母各三兩 甘草炙,五錢
右(囗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犀角湯 治足少陽瘧,解(亻亦),熱多汗出。
犀角鎊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升麻 知母 鱉甲酢炙去裙襕,各一兩半 石膏研,二兩
右(囗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于未發前溫服。
柴胡湯 治足太陽瘧寒熱。
柴胡 常山 知母焙 鱉甲去裙襕酢炙黃 青蒿干者 甘草炙 枳殼麩炒 官桂各一兩
右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柳枝心七枚,蔥白二寸,細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發前再服。
順氣湯 治足陽明胃瘧,胸脅支滿腹大。
厚樸姜汁制 橘紅焙 白朮 半夏制,各一兩 干姜炮 柴胡 甘草炙,各五錢
右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棗二枚,劈破,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枳殼湯 治胃瘧,心腹脹滿不食。
枳殼去瓤麩炒,三兩 厚樸去皮姜制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各二兩
右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一棗大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藥餛飩 治證同前。
良姜 吳茱萸 胡椒各一分
右為細末,豬脾一條銼,作臛,加五味炒之,一半滾藥,一半不滾藥,并作餛飩,有藥者,以墨點之,遇點者吞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
大補元煎 【《景岳全書》,下同】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證。
人參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 熟地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 山藥炒 杜仲各二錢 枸杞 當歸各二三錢,泄瀉者去之 炙甘草一二錢 山茱萸一錢,畏酸吞酸者去之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右歸飲 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 山藥炒 枸杞 肉桂各一二錢 制附子一二三錢 杜仲姜制各二錢 山茱萸肉一錢 甘草炙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福飲 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隨宜 熟地隨宜 白朮炒,一錢五分 當歸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姜三五片。
一陰煎 凡瘧疾傷寒屢散之后,取汗既多,脈虛氣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比亦汗多傷陰,水虧而然也,皆宜用此加減主之。
熟地黃三五錢 生地黃 白芍藥 麥門冬 丹參各二錢 牛膝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加減一陰煎 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黃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黃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
三陰煎 凡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是皆少陽厥陰陰虛血少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陰煎;無火者,宜此主之。
當歸二三錢 熟地黃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芍藥酒炒 棗仁各二錢 人參隨宜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五陰煎 凡真陰虧損,脾虛瘧痢等證,忌用潤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錢或一兩 山藥炒 芍藥炒,各二錢 白朮炒 炙甘草各一二錢 扁豆炒,二三錢 茯苓一錢五分 人參隨宜 五味子二十粒
水二鍾,加蓮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大營煎 治真陰精血虧損等證。
當歸三二錢或五錢 熟地三五七錢 枸杞 杜仲各二錢 炙甘草 肉桂去皮,各一二錢 牛膝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小營煎 治血少陰虛,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當歸 芍藥酒炒 山藥炒 枸杞各二錢 熟地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補陰益氣煎 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神效。
人參一二三錢 當歸 山藥酒炒,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之 柴胡一二錢,無外邪者去之
水二鍾,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片,食遠溫服。
休瘧飲 此止瘧最妙之劑也。若汗散既多,元氣不復,或以衰老,或以弱質,而瘧有不能止者,俱宜用此。
人參 白朮炒 當歸各三四錢 炙甘草八分 何首烏制,五錢
水一鍾,煎七分,食遠服,渣再煎。或用陰陽水各一鍾,煎一鍾,渣亦如之,俱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后食遠再服一鍾。
大和中飲 治飲食留滯積聚等證。
陳皮一二錢 枳實一錢 砂仁五分 山楂 麥芽各二錢 厚樸 澤瀉各一錢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小和中飲 治瘧病胸膈脹悶。
白茯苓 陳皮 厚樸各一錢五分 山楂肉 扁豆炒,各二錢 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
一柴胡飲 凡感四時不正之氣,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芍藥二錢 黃芩 生地黃 陳皮各一錢五分 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二柴胡飲 凡遇四時外感無火者,宜此主之。
陳皮 厚樸 柴胡各一錢五分 半夏二錢 細辛一二錢 生姜三五七片 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三柴胡飲 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有感冒,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 當歸二錢,溏泄者以熟地代之 生姜三五片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四柴胡飲 凡人元氣不足,外感風寒,宜此主之。
柴胡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生姜三五七片 當歸二三錢,泄瀉者少用 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溫服。
五柴胡飲 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
柴胡一二三錢 芍藥炒,一錢五分 當歸 白朮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
正柴胡飲 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痎瘧初起等證。
柴胡一二錢 防風 甘草各一錢 芍藥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生姜三五片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熱服。
麻桂飲 治陰暑瘧疾,夏月用之,不必厚蓋,但取津津微汗。
官桂一二錢 當歸三四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隨宜用,或不用亦可 麻黃二三錢
水一鍾半,加生姜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時服。
大溫中飲 治一切陽虛寒瘧陰暑之證。
當歸泄瀉者以山藥代之 熟地 白朮土炒,各三五錢 甘草炙,一錢 人參二三錢,甚者一兩,或不用 柴胡二三四錢 麻黃 肉桂干姜炒,各一二錢,或用煨生姜三五七片
水二鍾,煎七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取微汗。
柴陳煎 治傷風兼寒,多痰瘧等證。
柴胡二三錢 陳皮一錢半 甘草一錢 半夏 茯苓各二錢 生姜三五七片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柴芩煎 治傷寒表邪未解,外內俱熱,瘧痢等證。
柴胡 黃芩 梔子 澤瀉 木通各二錢 枳殼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柴胡白虎煎 治陽明溫瘧,表邪不解等證。
柴胡 黃芩 麥門冬各二錢 石膏三錢 細甘草七分
水一鍾半,加竹葉二十片,煎服。
歸柴飲 治營虛不能作汗,及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者。
當歸一兩,溏泄代以冬朮 柴胡五錢 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服。或加生姜三五片,或加陳皮一錢,或加人參
雪梨漿 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
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于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渣,退陰火極速也。
理陰煎 通治真陰虛弱等證。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炙甘草一二錢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干姜炒黃色,一二三錢 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
養中煎 治瘧病中氣虛寒者。
人參一二三錢 山藥炒黃 白茯苓各二錢 扁豆炒,二三錢 甘草炙,一錢 干姜炒,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溫胃飲 治中寒瘧病。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炒,二錢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或不用 干姜炒黑,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胃關煎 治脾腎虛寒瘧病。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 扁豆炒,各二錢 吳茱萸制,五七分 炙甘草一二錢 焦干姜 白朮炒,各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牛膝煎 截瘧大效。凡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宜此主之。
牛膝二錢 當歸 陳皮各三錢
右用好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至八分,溫服。
何人飲 凡氣血俱虛,久瘧不止,宜此截之。
何首烏三錢至一兩,隨輕重用之 當歸二三錢 人參三五錢或至一兩 陳皮二三錢,大虛者不用 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于發前二三時溫服。若善飲者,以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追瘧飲 凡血氣未衰,屢散之后,而瘧有不止者,用此截之。
何首烏一兩制 當歸 甘草 半夏 青皮 陳皮 柴胡各三錢
右用井水河水各一鍾,煎一鍾,渣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食遠再服一鍾。
木賊煎 凡瘧疾形實氣強多濕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 青皮各五錢 木賊 厚樸各三錢 白朮 蒼朮 檳榔各一錢
酒二鍾,煎八分,露一宿,于未發之先二時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