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瘧門
  • (清)陳夢雷
  • 956字
  • 2015-12-22 09:41:06

證治要訣 【明 戴思恭】

瘧病證治

瘧證不一,其名亦殊。初得之病勢正熾,一二發間,未宜遽截,不問寒熱多少,且用清脾飲、草果飲、或二陳湯加草果半錢,或生料平胃散加草果半錢、前胡半錢。亦有非瘧非勞等疾,而自成寒熱,乃是痰飲為之,不可不審,去痰行飲則愈。

初發之際,風寒在表,雖寒熱過后而身體常自疼,常自畏風,宜草果飲或養胃湯,每服加川芎、草果各半錢。熱少者進取微汗;寒多者宜快脾湯,或養胃湯,每服加草果半錢。服藥后寒仍多者,養胃湯,每服加熟附、官桂各半錢,獨寒者尤宜。不效則七棗湯。熱多者宜驅瘧飲或參蘇飲,每服加草果半錢。大熱不除,宜小柴胡湯;渴甚則佐以五苓散入辰砂少許。獨熱無寒,宜小柴胡湯;熱雖劇不甚渴者,于本方加桂四分。熱多而脾氣怯者,柴樸湯。寒熱俱等者,常服宜如上項二陳湯、平胃散加料之法,發日進柴胡桂姜湯,候可截則截之。有獨熱用清脾飲效者,內煩加參作一錢重,然恐非特可治獨熱也。

食瘧是飲食傷脾得之,或瘧已成不忌囗,或寒熱正作時吃食,其人噫氣吞酸,胸膈不利,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草果、砂仁各半錢,仍佐以紅丸子、七香散。

暑瘧,其人面垢囗渴,雖熱已退,后無事之時亦常有汗,宜養胃湯一貼,香薷飲一貼,和勻作二服。渴甚汗出多者,加味香薷飲,間進辰砂五苓散。不問未發,其人嘔吐痰食俱出,宜多進二陳湯,每服草果加之半錢。又恐伏暑蘊結為痰,宜消暑丸,更于暑證中求之。有四五發已后,一應諸證并可截瘧丹,未愈再進。

久瘧經年累月,名曰瘧母,又名勞瘧。不宜十分攻之,所謂久瘧不治者是也。進四獸飲,間山甲丸。瘧愈后調理,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人參、茯苓各半錢,或用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半,即異功散。

外有傷寒,往來寒熱如瘧,勞病往來寒熱亦如瘧。謂之如瘧,非真瘧也。然傷寒寒熱如瘧,初必惡風寒,發熱頭痛,體疼,自太陽經而來;勞病寒熱如瘧,初必五心發煩熱,勞倦,咳嗽,久乃成寒熱,與正瘧自不同。諸病皆有寒熱,如失血、痰飲、癥瘕、積聚、小腸(疒頹)氣、風寒暑濕、食傷發勞、勞瘵、瘡毒、腳氣,已各見本證,其余不能盡舉。亦有不如發瘧之傳為寒熱者,須問其元有何病而生寒熱,則隨病施治。寒熱發作有期者瘧也,無期者諸病也。

近世因寒熱發作,見其指甲青黑,遂名曰沙,或戛、或挑、或灌以油茶,且禁其服藥。此病即是南方瘴氣,生料平胃散加草果、檳榔正宜所治,豈有病而無藥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财经| 吴川市| 安阳市| 华宁县| 康马县| 句容市| 杨浦区| 鹤壁市| 达孜县| 梧州市| 镇赉县| 揭西县| 济南市| 莎车县| 濉溪县| 梁河县| 闸北区| 延寿县| 浏阳市| 宁明县| 玉树县| 高碑店市| 哈尔滨市| 桓台县| 岐山县| 金寨县| 广昌县| 如皋市| 洪泽县| 门头沟区| 辽中县| 永清县| 顺义区| 武鸣县| 上犹县| 泰州市| 定日县| 灵川县| 乌拉特前旗|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