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 大黃(各一錢五分) 山梔 黃芩 薄荷(各一錢) 甘草(三分) 芒硝(二分五厘)上作一服。加蜜少許。煎服。
妙香散麝香(一錢) 人參 桔梗 甘草(各五錢) 木香(二錢) 茯苓 茯神 黃 遠志 山藥(各一兩) 辰砂(三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四制黃柏丸滋陰降火。
黃柏(去皮凈)、一斤分作四分。每分四兩足。一分童便炒褐色。一分乳浸炒。一分蜜拌炒。一分鹽酒拌。炒褐色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下。
坎離丸降心火。滋腎水。
黃柏(童便浸一晝夜銼片炒褐色) 凈半斤 知母(童便浸半日銼片炒凈半斤)上各為末。煉蜜為丸。辰砂三錢為衣。每服八九十丸。
空心蓮子湯。或用山藥糊丸亦可。
補門方(計方三條)
茸附丸益真氣。補虛損。壯筋骨。生津液。
鹿茸(一兩炙) 熟地黃(四兩) 附子(二兩面裹煨) 牛膝(一兩五錢) 山藥(三兩) 肉蓯蓉(二兩) 杜仲(二兩五錢去皮炒去絲)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食前服。以食壓之。
八味丸益陰。強腎。山藥(二兩) 白茯苓(一兩五錢) 牡丹皮(去木兩半) 山茱萸(去核二兩) 澤瀉(一兩五錢) 熟地黃(四兩) 附子(面裹煨) 桂心(各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水送下。
天王補心丹養心。安神。生血。
人參 黃 當歸 白術 熟地(各一兩五錢) 甘草(五錢) 麥門冬 茯神(各一兩) 遠志(七錢) 酸棗仁(一兩二錢)。每服一二丸。白湯化下。
氣門方(計方二條)
二十味木香流氣飲治諸氣痞塞不通。胸膈膨脹。面目四肢浮腫。
半夏 香附 濃樸 枳殼 青皮 紫蘇 陳皮(各八分) 甘草 肉桂 丁皮 草果(各四分)莪術 大腹皮 藿香 白芷 赤茯苓 白術 木瓜 檳榔(各七分) 木香 木通(各一錢)麥門冬 石菖蒲 人參(各五分)上作一服。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熱服。木香分氣丸治氣不順。脾胃心腹脅肋脹滿。嘔吐等癥。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干姜 姜黃 當歸 白術 玄胡 三棱 莪術 赤茯苓 肉果(各等分)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酒下。
血門方(計方二條)
補陰丸滋陰補腎。養血生精。
黃柏(炒) 知母(炒) 龜板(各三兩酥炙) 熟地(五兩) 白芍藥(酒炒) 枸杞子 鎖陽 天門冬(去心各二兩) 五味(一兩) 干姜(三錢冬五錢)上為末。加豬脊髓三條。和藥搗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漸加至九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牛膝膏治便血。血淋。
牛膝(去蘆二兩)以水五鐘。煎至一鐘。入射少許。空心服。
痰門方(計方二條)
豁痰湯治一切痰疾。此方與滾痰丸相表里。用治痰之圣藥也。
柴胡(去苗一錢五分) 半夏(制一錢五分) 片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人參(八分有火不用) 蘇葉(帶梗) 濃樸(姜制) 南星(各八分) 薄荷 姜活 枳殼(各五分) 木香(二分)上作一服。姜三片。煎服。
滾痰丸治一切痰火。
大黃(酒蒸) 黃芩(酒炒各八兩) 青礞石( 一兩) 沉香(五錢)上用薄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滾白湯下。
郁門方(計方一條)
四磨飲治一切郁氣。痞悶不快。
木香 檳榔 枳實(各一錢) 沉香(減半)上四味。以滾水一碗。作一次磨服。酒磨亦妙。
醫案
先魯大父春嚴公性嗜醫少從平湖陸聲野先生游盡發其秘活人指不勝屈每遇奇疾而奏奇效者則筆之以示子弟十余年間存案千余條自比游遭大醫之嫉遂散失無存近從所遺殘書帙中僅搜獲數十條因附梓以公 同好是亦江海之一勺耳然其全味從可知矣曾孫象先百拜謹識一男子素酒色過度、患傷寒、初用發散得汗稍解、繼而大熱六七日晝輕夜劇、六脈沉細而數。無力。此陽癥得陰脈法所難治。遂告以該用附子。彼家驚訝請他醫用石膏并芩連等藥、更甚、群議欲用大黃、予急走告曰。仲晾書云。承。氣。入。胃。陰。盛。
乃。亡敢用大黃以殺人乎。彼家自謂必死。哀泣求救。于予。予遂用濃姜汁探之。以安眾心。服下稍靜。遂用附子五錢。干姜五錢。以蔥白汁轉送。一服后。大汗熱退。身涼而愈。吁若用大黃。立刻斃。矣生殺之機。反掌喑耳。可不慎哉。
一女人年三十余、經不調已半載矣、忽夫經商遠歸、狂遂不行、三四月后、腹大如盤、幾醫皆云是孕、彼家亦自謂是孕無疑、但日漸黃瘦、晡時潮熱、請予診視、兩寸細數。兩關微弦而澀。兩尺短澀而微。或見敬伏。予告曰。非孕脈。乃血聚結成氣塊之癥。若是孕、兩尺當往來不絕。訣云、尺按不絕。此為有孕。叔和云、澀脈如如刀刮竹女人得之乃敗血為病彼不信至秋七八月間。腹如雙胎狀。至一年不生。漸大如豉。復請予診視。其脈如舊。更加瘦弱。遂用調脾胃補元氣藥二十余劑。待稍健再用桃仁承氣湯加歸尾赤芍藥五靈脂之類。三大劑行下黑物如水浸木耳狀。竟能走動。調理半年而安。后復經調受孕。次年冬生一子。壯健倍常。
一男子素過飲酒、常患內痔、出膿血不止、請醫用峻藥熏搽、內服寒涼躁藥、痔雖少愈、而咳嗽聲啞、潮熱、喉痛疊作、飲食不思、遂致危篤、請余診視、六脈細澀而緊。右寸獨大。
面青辱赤。謂其家人曰。此痔患流毒而然也。蓋肺與大腸為表里肺移熱于大腸。大腸積熱而生痔。此時則大腸熱復歸于肺故有此諸癥以麥冬清肺飲。間以人參養榮湯。各十余劑。晚用犀角一錢。柏枝湯下。月余全好。
一婦人年五十余、素自奉甚濃、常有脾泄病、忽患胸脅脹痛、口干、煩渴、虛汗如雨、舌上時有黑胎、大小便遺出不知、初用黃連人參白虎湯二帖。而煩渴止舌胎去再用麻黃根散加歸參術。大劑數服虛汗止。胸脅寬而痛減再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加麥冬。調理二十劑而安。
一婦年四十四五、兩脅胃脘、更換作痛、脹滿、脅止則胃脘痛、胃脘止則脅痛、每痛則虛汗如雨、水漿不入、口不能呼、惟揚手擲足而已、六脈沉伏。初延醫用理中湯,加青皮柴胡枳殼愈痛、或云∶諸痛不宜補以其有火故也、遂更醫用越鞠二陳,加青皮柴胡藿香枳桔蒼術倍山梔、一服愈劇、六脈愈虛弱如蛛絲之狀。予視之曰。事急矣。非參 不可。遂用大劑參歸術陳皮、一服而痛減半、遂飲食繼用補中益氣。去升麻。調理得痊。至四年上。又因憂慮病發。大痛如初。虛汗惡食嘔吐。再根據前用參 一劑。其痛愈甚。又加喘急。氣壅。此參助火也。乃用桂枝大黃湯一劑。已寬十之三。再用白術茯苓陳皮甘草青皮柴胡藿香桂枝黃芩香附山梔仁、二三劑。仍用十全大補湯調湯調理二月而安吁。同是病也同是治也何先后之效不同蓋先病者虛也后病者郁火也茍不察此。寧免虛虛實實之禍哉。
一男子因勞力飲食不節、復感寒、頭痛發熱、肢節痛無汗、惡寒、遂用麻黃湯加干葛白芷一服。汗出熱退頭痛體痛未除。又加胸脅脹。嘔吐。再以小柴胡加枳桔木香陳皮。脅脹嘔吐稍定。虛汗煩躁渴甚。用人參白虎湯。煩渴雖止。又復頭疼發熱。小腹急痛。詢之大小便利。
意必是外減去而內傷。未除再用大柴胡湯下二三行。諸癥悉去后用補中益氣湯數服而安。
一婦人年三十余、因乍洗澡胃風、患頭痛、發熱、自汗、惡風、煩躁而渴、先因自用姜蔥煎醋表汗、重虛腠理、愈加冷汗不止、請予治、診其六脈、細數無力。兩寸略大初用桂枝湯。
加川芎白芷黃芩石膏。煩躁略安。而冷汗與渴未止。續用人參白虎湯。而渴止。頭疼冷汗反甚知其榮衛俱虛遂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加麻黃根二錢。數帖而安。
一男子年近四十、因官事奔走受熱、患血痢、日夜十五六次、中脘連小腹痛如刀割、水不入者二日、診其六脈、弦細而數。遂用四物湯。加黃連枳殼地榆。二服而痛稍止。痢亦減三五行。仍然不食。知其熱毒積深。再用枳殼大黃三倍大黃湯。兼用盒臍法大利死血一桶許。痛略止。能食薄粥一二盞。續用豆蔻香連丸一二兩而痢俱止。后用苓參白術散一料。方得全安。
一男子年五十余,因食冷肥肉數片又食冷粥二碗次早 頭看木匠。因感胃寒邪,遂頭痛發熱、惡寒、無汗,此內傷外感俱重。先用麻黃湯。加川芎白芷蔥白,一服而汗出。頭痛發熱仍舊。又加胸膈脹滿。知其表已解。而里未消復用大柴胡下之。而前癥略寬。其燥渴反劇。再用白虎湯一服。而煩渴止。病全愈。
一童子年十五。稟弱。患胃脘當心而痛。發作有時。夜重日輕,初因食豬舌一片,遂痛起,醫家遂用藿香正氣散,加消導之藥、一劑不效、又用桂枝芍藥湯,加干姜烏梅川椒亦不效、請余視余因記丹溪心痛條云∶始痛宜以溫散。久則郁熱宜以寒涼藥治之。再用桂枝大黃湯。痢三四行。遂痛止。后用調脾胃藥得痊。
一女年十一、患胃脘陣痛、六脈沉澀、初時醫者用桂枝芍藥湯,加青皮藿香柴胡半夏等藥不效、又用木香分氣丸、其痛愈劇、如請余治、余細詢之、因久坐石凳看戲、故得此痛、遂用茅氏五積散。二劑而安。此女先一年冬月。曾因食生冷胃脘痛。用藿香正氣散下木香丸五六丸而安。吁、病同而感受各略治之安可執定一方一法耶。
一小兒上吐下瀉、日夜無度、用錢氏白術散。去木香。加扁豆。一服而止。后連治數人皆效。
又一小兒年未適、急驚垂死、以荊芥薄荷燈心竹葉。金銀煎。下玉樞丹半粒而愈。
一婦人年六十余、素有氣痛之癥。每惱怒必發、近因勞役、過食面傷、兼有惱怒、忽大痛、久水不納、初用藿香半夏曲陳皮香附扁豆芍藥桂枝枳實等藥、服下不多時、大痛、藥皆盡吐、飲食不進、雖少進亦吐、后于前方加黃連五分、方解石二錢、滑石八分、入銀一塊、同煎、用作三次徐徐服。遂不吐。亦少進飲食。后用寬中下氣藥數服而安。蓋此癥有火填塞胃口。故用連膏去其火假銀性使下。行是以藥食皆得進而病安也。
一婦人年四十五六、因與人相爭投水、患身熱頭痛、胸悶嘔惡、手足不能動履、身如被杖、診之六脈洪大。重按皆濡。初用五積散二劑、熱痛皆正。但濕未去。故手足未利。身體仍痛。再用川芎、當歸、赤芍、熟地、濃樸、蒼術、陳皮甘草、半夏枳殼、香附、烏藥、真桑寄生、續斷、羌活、獨活、防風、蘄蛇、每劑二兩、作大劑十帖而安。再用六味地黃丸。加木瓜蒼術一料除根。
一男子患傷寒、因勞役而得、初起如瘧狀、發熱頭痛、嘔連惡寒、六脈弦數而緊。無汗。初用柴截散一服不效、再用小柴胡加枳桔、繼以胸蒲而痞、嘔不止、大渴、見水就吐、余視之、知其邪火在膈上。作吐。遂以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一劑熱退膈寬。嘔吐即除。后以兩尺脈弱。右關沉濡。以補中益氣加麥冬黃柏知數劑全愈。
一婦人年四十八九、三年前因惱怒患吐酸水、嘈雜、上膈膨悶、中脘隱痛、嘔惡、六脈弦澀。此氣膈也。初用四物。去地黃、二陳,加白術扁豆、黃連、香附、八劑后。加人參粟米。
食后用黃連干炒一兩、白術二兩、枳實一兩、木香五錢、半夏、橘紅、蘿卜子、姜汁浸蒸餅、丸服、食前用。人參一兩、白術一兩、茯苓八錢、甘草三錢、白芍一兩、當歸一兩、御米一兩、山藥一兩、蓮子一兩、蘆根汁、人乳、姜汁、童便、蜜少許熬膏丸、各服一斤。相間服。三月全愈。
一男子年五十、因憂郁、繼因勞役、患胸膈脹悶、飲食少進、每食必屈曲而下、大便閉結、口臭舌干、診之六脈弦澀。予曰∶此火盛燥血脾土受傷若不治必成膈也。遂用大劑四物。加白術桃仁、間以二陳。加姜炒黃連山梔、二十劑而大便潤。五十劑而胸膈寬。食前用養胃丹人參一兩、白術一兩、茯苓一兩、陳皮一兩五錢,去白、當歸、白芍、半夏曲、黃連、扁豆、山藥、御米、粟米、各一兩、甘草五錢、外用蘆根自然汁、姜汁、竹瀝、童便、人乳牛乳、羊乳、蜜各一盞。共和為丸。空心服下。午用保和丸。加木香黃連、吳萸、同炒枳實老米糊丸、食后服調理半年全愈。
一婦人患崩一日忽下一物如豬肚狀。大小腹急痛。下午發熱、嘔惡不食、診之六脈沉澀。予云此陰 。也因崩久氣血虛而脫下遂用八物湯。去地黃。加升提藥。外用疏風藥熏洗。三日全收。再用十全大補湯。去桂、并用紫石英丸。調理至一月復元。此病往往產后亦有之。治法當與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