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面門
  • (清)陳夢雷
  • 7026字
  • 2015-12-21 10:42:57

升麻黃連湯 【《寶鑒》】  治面熱。

升麻 干葛各一錢 白芷七分 白芍 甘草各五分 黃連酒炒,四分 犀角 川芎 荊芥穗 薄荷各三分 右銼,先用水半盞,浸川芎、荊芥穗、薄荷外,都作一貼,水二盞,煎至一盞,入浸三味,再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忌酒面五辛。

升麻附子湯 【《入門》】  治面寒。

升麻 附子炮 葛根 白芷 黃芪炙,各七分 人參 草豆蔻 制甘草各五分 益智仁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連須蔥白三莖,同煎服,食前。

沖和順氣湯 【《寶鑒》】  治面虛腫。

葛根一錢五分 升麻 白芷 防風各一錢 黃芪八分 人參七分 甘草四分 白芍藥 蒼朮各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三枚,水煎服,早飯后午飯前。

升麻胃風湯 【東垣】  治胃毒風腫。

升麻二錢 白芷一錢二分 甘草一錢五分 當歸 葛根 蒼朮各一錢 麻黃不去節,五分 柴胡 槁本 羌活 黃蘗 草豆蔻各三分 蔓荊子二分 右銼,作一站,入姜二片,棗二枚,水煎服,食后。

犀角升麻湯 【《本事》】  治陽明胃經風熱毒,面上腫。

犀角一錢五分 升麻 羌活 防風各一錢 川芎 白附子 白芷 黃芩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食后臨臥各一服。

加味消毒飲 【《醫林》】  治搭腮腫。

荊芥 防風 惡實 甘草 連翹 羌活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醫鑒》一名驅風解毒散。

蘗連散 【《得效方》,下同】  治面上熱毒惡瘡。

黃蘗制 黃連 胡粉炒,各等分 右為細末,豬脂調勻,頻涂瘡上。

硫黃膏 治面上生瘡,或鼻臉赤紫,及風刺粉刺,諸藥不效。

生硫黃 白芷 瓜蔞根 膩粉各五錢 全蝎三個 蟬殼五枚 芫青七枚,去翅足 右為末,另以香油、黃蠟和合,如面油法,火上镕熬,取下,乃入藥末,在內和勻,每用少許,臨臥洗面后,涂面上,勿近眼。數日赤自消。風刺粉刺,一夕見效。

白附子散 【《醫鑒》,下同】  治面上熱瘡或斑點。

白附子 密陀僧 白茯苓 白芷 宮粉各等分 右為末,蘿卜煎湯,洗面后羊乳調成膏,敷患處,明早洗去。無羊乳,則以人乳代。

清上防風湯 清上焦火,治頭面瘡癤風熱毒。

防風一錢 連翹 白芷 桔梗各八分 荊芥 梔子 黃連酒炒 枳殼 薄荷各五分 甘草生三分 酒炒片芩 川芎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入竹瀝五匙服。

玉容散 治面上(黑干)(黑曾),或生燥瘡,或生痤痱,粉刺之類,并皮膚瘙癢,能去垢膩。

皂角一斤 升麻二兩六錢五分 白芷 白芨 天花粉 菉豆粉各三錢三分半 甘松 縮砂 白丁香各一錢六分半 楮實子一兩六錢五分 糯米三合半 右為末,和勻,常用洗面。一方加樟腦二錢。

連翹散 治面生谷嘴瘡,俗名粉刺。

連翹 川芎 白芷 片黃芩 川黃連 沙參 荊芥 桑白皮 梔子 貝母 甘草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食后服。《回春》一名清肺散。

紅玉散 治面上一切酒刺、風刺、黑黡斑子。

白芨三分 白芷 藿香 牙皂各二錢 甘松 木賊 細辛 三柰子 白丁香 杏仁 密陀僧各一錢 花粉 白茯苓各一錢半 樟腦五分 右為末,臨臥用津唾調,或乳汁調,敷面上,明早溫水洗去,其面如玉。

玉容西施散 【《醫林》】  治證同上。

菉豆粉二兩 白附子 白芨 白蘞 白僵蠶 白芷 天花粉各一兩 甘松 三柰子 茅香各五錢 零陵香 防風 槁本各二錢 肥皂角一梃,去皮弦 右為細末,每洗面用之,面色如玉。

涂容金面方 【《醫鑒》,下同】

朱砂 干胭脂各一錢 官粉三錢 小腦五錢 烏梅肉五個 川芎少許 右為細末,臨睡時津唾調,搽面上,天明溫水洗面,美如童顏,乃神仙妙用之法。

白礬散 治粉刺。

枯白礬一兩 生硫黃 白附子各二錢 右為末,津唾調搽,臨臥上藥,明早洗去。

又方 【《回春》】  治粉刺及鼻皶。

雄黃 鉛粉各一錢 硫黃五分 右為末,臨臥乳汁調涂,明早溫水洗去。

洗面藥方 治面有(黑干)(黑曾),或生瘡及粉刺之類,并去皮膚瘙癢垢膩潤澤肌膚。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搗 菉豆八合,揀凈另搗 糯米一升二合 甘松七錢 白芨二兩,肥者,銼 楮實五兩 三柰子 縮砂連皮 升麻 白丁香臘月收,揀凈,各五錢 右七味,同為細末訖,和菉豆、糯米粉及皂角末,一處攪勻,用之效。

面油摩風膏 治證同上。

麻黃二分 升麻根二錢,去皮 羌活去皮,一兩 防風二錢 當歸身 白芨各一錢 白檀五分 右以綿裹定前藥,于銀

石器中,用油五兩同熬,得所澄清去渣,以黃蠟一兩,再煎熬為度。

瑩肌如玉散

香白芷七錢 麻黃去節,二錢 白蒺藜 白芨 白丁香 白牽牛 小椒 白蘞各一兩 升麻 當歸梢各五錢 白附二錢五分 楮實子四錢 白茯苓三錢 連翹一錢五分 右為細末,每用五分多少洗之。

葶藶大棗瀉肺湯 【仲景,下同】  治肺癰,面目浮腫。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 大棗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

木防己湯 治支飲心下堅痞,面色黧黑。

木防己三兩 石膏十二枚,雞子大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湯 服前藥不愈,此方主之。

木防己 桂枝各二兩 人參 白茯苓各四兩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四物湯 治陰血虛損,面黃或腫。

熟地 當歸各三錢 川芎一錢 芍藥二錢 右,水二鍾煎服。

八珍湯 【《局方》】  治氣血兩虛面黃或腫。

人參 白朮 茯苓 白芍藥各二錢 熟地黃 當歸各三錢 川芎 炙甘草各一錢 右,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證同上兼陽虛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芍藥各二錢 熟地 當歸各三錢 川芎 黃芪 炙甘草 肉桂各一錢 右,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 【《局方》】  治虛腫。

人參 黃芪 當歸 白朮 制甘草 桂心陳皮各一錢 熟地 五味子 白茯苓各七分 白芍一錢五分 遠志五分右,姜棗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東垣】  治證同上。

人參 黃芪炒 白朮炒 甘草制,各一錢五分 陳皮五分 當歸一錢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右,姜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參苓白朮散 治證同上。

人參 山藥炒 白扁豆去皮,姜汁炒 蓮肉去心,一斤八兩 桔梗炒黃色 白茯苓去皮 砂仁 薏仁炒 炙甘草各一斤 白朮二斤,米泔浸,炒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或加姜棗水煎服;或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白湯任下。

六君子湯 治證同上。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制甘草 陳皮 半夏各一錢五分 右,水煎服。

逍遙散 【《元戎》】  治陰虛面熱。

當歸 芍藥 白朮 茯神 甘草 柴胡各等分 右,姜水煎服。

六味地黃丸 【《金匱》】  治陰虛面熱。

熟地黃八兩,蒸搗 山茱萸肉 山藥炒,各四兩 澤瀉 丹皮 白茯苓各三兩 右為細末,和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白湯,或淡鹽湯任下。

八味地黃丸崔氏 治腎陽虛火上炎面熱。

六味地黃丸 加肉桂 制附子各一兩 右,丸法如前。

加減八味地黃丸陳氏 治證同上。

六味地黃丸 加肉桂一兩 五味子炒,四兩 澤瀉切片,蒸五次焙用 右,丸法如前。

黃芪散 【《良方》】  治氣虛面腫。

黃芪蜜制 糯米炒 阿膠炒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葛花解酲湯 【東垣】  治酒齄。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縮砂仁 白豆蔻 葛花各一錢 青皮炒 陳皮 豬苓 澤瀉各七分 神曲 木香各五分右,生姜五片,水二鍾,煎七分,食遠稍熱服。

調胃承氣湯 【仲景】  治時毒面腫,又治面熱。

大黃去皮,酒浸,四兩 甘草炙,二兩 芒硝八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煮令沸,少少溫服。

大黃湯 治證同上。

丹皮 瓜蔞仁各三錢 桃仁去皮尖 大黃煨 芒硝各二錢 右,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麻黃湯 【仲景,下同】  治證同上。

麻黃 桂枝各三兩 甘草一兩 杏仁七十個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渣,溫服八合。

小柴胡湯 治證同上,又治肝病,寒熱往來如瘧,面色青。

柴胡 半夏各八兩 人參 黃芩 生姜 甘草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葛根湯 治時毒面腫。

葛根四兩 麻黃去節 生姜各三兩 桂去皮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荊防敗毒散河間 治證同上。

柴胡 荊芥穗 防風 羌活 獨活 前胡 川芎 枳殼 人參 甘草 桔梗 茯苓各等分 右切細,加薄荷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小續命湯 【《千金》】  治證同上。

麻黃去節 人參 黃芩 芍藥 川芎 防己 炙甘草 杏仁炒 官桂各一兩 防風一兩半 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用水一鍾半,加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排風湯 【《局方》】  治證同上。

防風 白朮 當歸酒浸 芍藥 肉桂 杏仁 川芎 白蘚皮 甘草炙,各一錢 麻黃去節 茯苓 獨活各三錢 右分二服,姜三片,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羌活勝濕湯 治風濕面腫,時毒痄腮。

羌活 獨活各二錢 槁本 防風各一錢五分 蔓荊子 川芎 炙甘草各五分 右,水二鍾,煎八分,食后溫服。

白虎湯 【仲景】  治陽明熱壅,面腫熱,時毒發頤。

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 糯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露飲 治肺熱時毒。

枇杷葉去毛 生地 熟地 天冬 黃芩 麥冬 石斛 茵陳 枳殼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七分,食后服。

普濟消毒飲 【東垣】  治時毒。

酒黃芩 酒黃連各五錢 人參三錢 橘紅 元參 生甘草 桔梗 柴胡各二錢 板藍根 薄荷 連翹 鼠粘子 馬屁勃各一錢 升麻 白僵蠶炒,各七分 右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

烏金散 【《三因》】  治時毒。

黃丹炒 細墨煙各一兩 右為末,研勻,每服三錢。食后先用水漱口,待心中熱渴欲水,便以冷水調下。

萬病解毒丹 治證同上,一名玉樞丹,一名紫金錠。

山慈姑俗名金燈籠,去皮洗極凈,焙,二兩 文蛤一名五倍子,捶破洗刮內浮,焙干,二兩 千金子一名續隨子,去殼揀色極白者,用紙包裹,換紙研數拾次,去盡油,以紙無油成霜為度,一兩 麝香揀盡血毛皮,細研,三錢 紅芽大戟去蘆根,洗凈焙干,一兩五錢 右各研為細末和勻,以糯米粥為劑,每料分作四十粒,于端午、重陽、七夕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于木臼中杵數百下,不得令婦人、孝子、不具足人、雞犬之類見之。切宜秘惜,不可廣傳,輕之無效。

紫金丹 治證同上。

川烏炮 草烏炮,各一兩 五靈脂 骨碎補 木鱉子去殼 青皮 金毛狗脊 防風 烏藥 自然銅酢焠七次 地龍去土 威靈仙 茴香 陳皮 黑牽牛各半錢 乳香 紅娘子 沒藥 麝香各二錢五分 禹余糧酢炒,四兩 右為細末,酢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調下。

柴胡梔子散 治證同上。

柴胡 梔子炒 丹皮各一錢 白茯苓 川芎 白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五分 右,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 【仲景,下同】  治面寒。

人參 白朮土炒 干姜炒 炙甘草各三兩 附子一二三錢或炮用亦可 右,水煎服。

四逆湯 治證同上。

炙甘草二兩 干姜炮,三兩 生附子一枚,破八片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次溫服。

姜附湯【良方】 治證同上。

干姜一兩 附子一枚,生用 右每服五錢,水煎服。

奪命丹 治時毒面腫。

蟾酥酒化 輕粉 麝香各五分 枯礬 銅綠 寒水石煅乳香 沒藥各一錢 朱砂三錢 蝸牛二十個,另研,無亦可 右為末,用蝸牛或酒糊搗丸,菉豆大,每服二三丸,溫酒蔥湯下。

沖和膏 治證同上。

紫荊皮炒五兩 獨活炒,三兩 赤芍藥炒,二兩 菖蒲 白芷各一兩 右為末,蔥頭煎湯調搽。

升麻湯 治證同上。

川升麻 桔梗炒 薏苡仁 地榆 赤芍藥炒 黃芩炒 牡丹皮 生甘草各一錢 右,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溫胃飲 【《景岳全書》,下同】  治脾腎氣虛,面目浮腫。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炒,三錢 當歸一二錢 焦干姜一二三錢 陳皮 甘草各一錢 右,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胃關煎 治證同上。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 扁豆炒,各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焦干姜 白朮炒,各一二三錢 吳茱萸制,五七分 右,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廓清飲 治陽明壅實二便秘結,頭面滿脹者。

枳殼二錢 厚樸一錢五分 大腹皮一二錢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錢 茯苓連皮 澤瀉各二三錢 陳皮 蘿卜子生搗,各一錢,如不脹能食者去之 右,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治胃火煩渴,頭面浮腫者。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梔子或倍之 豬苓 枳殼 車前子各一錢 右,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抽薪飲 治陽明實熱上炎,而頭面浮腫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錢半 小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

托里消毒散 【東垣,下同】  治面頰一切腫毒。

人參隨證增減 黃芪鹽水拌炒 當歸 川芎 芍藥炒 白朮炒 茯苓各一錢 甘草 連翹各五分 金銀花 白芷各七分右,水煎服。

梔子仁湯 治證同上。

豆豉百粒 梔子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錢 升麻 柴胡 黃芩 石膏 杏仁 甘草各二錢 右,水煎服。

人參敗毒散 治證同上。

人參 白茯苓 枳殼炒 甘草 川芎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各等分 右,姜三片,水一鍾半,煎服;或為細末,沸湯點服。

消風散 【《局方》】  治證同上。

荊芥穗 炙甘草 人參 川芎 防風 羌活 蟬蛻炒 薄荷 僵蠶炒 茯苓各二錢 陳皮 厚樸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茶清調下。

如意金黃散 治證同上。

天花粉十斤 黃蘗 姜黃 大黃各五斤 白芷三斤 厚樸 陳皮 甘草 蒼朮 南星各二斤 右,以上共為嘴片,曬極干燥,磨三次,方用密絹羅廚篩出,瓷壇收貯,勿令泄氣。

真君妙貼散 治證同上。

明凈硫黃十斤,為末 蕎面 白面各五斤 右共一處,用清水微拌,干濕得宜,木箱內曬成面片,單紙包裹,風中陰干,收用。臨時再研極細,用新汲水調敷。

冰螄散 治證同上。

大田螺五枚,去殼,曬干 冰片一分 硇砂二分 白砒一錢二分,面裹煨熟 右,用曬干螺肉切片,同煨熟;白砒研為細末,加硇片,再研。小罐密收。

黃芪內托散 治證同上。

川芎 當歸 黃芪各二錢 白朮炒 金銀花 天花粉 牙皂針各一錢 甘草 澤瀉各五分 右,水三鍾,煎八分,食前服。

翠云散 治證同上。

銅綠 膽礬各五錢 輕粉 石膏煅,各一兩 右共研極細末,瓷罐收貯,濕瘡干滲,干瘡公豬膽汁調點,三日點三次,其瘡自干而愈。

柴胡葛根湯 治證同上。

柴胡 天花粉 干葛 黃芩 桔梗 牛蒡子 連翹 石膏各一錢 甘草五分 升麻三分 右,水二鍾,煎八分,不拘時服。

牛蒡甘桔湯 治證同上。

牛蒡子 桔梗 陳皮 天花粉 黃連 川芎 赤芍 甘草 蘇木各一錢 右,水二鍾,煎八分,食后服。

玉容丸

甘松 山柰 細辛 白芷 白蘞 白僵蠶 白芨 防風 荊芥 山梔仁 槁本 天麻 羌活 獨活 陀僧 枯礬 檀香 川椒 菊花各一錢 紅棗肉七枚 右為細末,用去凈弦膜皂角一斤,同槌作丸。如秋冬,加生蜜五錢;如皮膚粗槁,加牛骨髓三錢。早晚洗之,肌膚自然瑩潔如玉,溫潤細膩。

玉肌散

菉豆半升 滑石 白芷 白附子各二錢 右共為細末,每用三匙,早晚洗面時湯調,洗患上。

灰米膏 治面身黑痣黑靨及粉刺。

石灰一塊 右用堿水調稠,將白糯米插入灰內,留半米在外,經一宿候米色變如水晶,痣上用針微微撥破,置少許水晶者于上,半日,靨痣之汗自出,乃去藥自落矣。二三日勿著水。

珍珠散 治證同上。

琥珀 珍珠粉 鐵粉 花粉 朱砂 寒水石 牙硝 大黃酒浸 生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薄荷湯調下。

消腫散 治證同上。

大黃 水仙子 山藥 苧根 青露 小赤豆 寒水石 水姜 香蛤粉 花蕊石 右,將前藥搗和;如干,加酢蜜調勻。

勝金丹 治證同上。

麝香 白砒制,各五分 真蟾酥一錢 雄黃 辰砂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錢五分 天龍去頭足,制 全蝎炮制 穿山甲炙,各三錢 僵蠶去絲炙,五錢 右為細末,和勻,每服三分,赤沙糖調蔥頭酒送下。

七圣散 治證同上。

枳殼去瓤,麩炒 天麻各一兩 大黃 地骨皮 白蒺藜 芎藭各五錢 薏苡仁七錢五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不拘時。忌食生冷油膩豬雞。

追疔奪命湯 治證同上。

羌活 獨活 青皮多用 防風多用 赤芍藥 黃連 細辛 甘草節 蟬蛻 腳連即雞爪黃連 僵蠶各等分 加河車、澤蘭、金銀花,右(口父)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加澤蘭,少用葉,金銀花各一兩,生姜十片,同藥擂爛,好酒旋之,熱服;不吃酒者,水煎為妙。然后用酒水各一盞半,生姜十片煎之,熱服汗出為度。病退減后,再加大黃二錢煎之,熱服;再以利一兩次,去余毒為妙。有膿加何首烏、白芷。便秘加青木香、大黃、牽牛、梔子。

劫瘴消毒散 治證同上。

百丈光即天瓠,一名土人參 苦花子 金腦香 大小青 紫金藤 生藍葉 水棠根 烏苞根 嫩柏根 青王叉 山烏豆 雞屎子 晚祥西 貍咬柴 土木香 臭木待根 右,薄荷煎服。

洗瘴散 治證同上。

柏葉 樸葉 柳枝 連叉葉 右,水煎淋洗之。

袪瘴散 治證同上。

苦花丁一名苦花椒 右擂水服。夏月冷服,冬月溫服。

連翹敗毒散 治發頤,初腫服此消之。

連翹上 羌活 獨活 荊芥 防風 柴胡 桔梗 川芎 牛蒡子新瓦上炒,研 歸尾酒洗 天花粉俱中 紅花酒洗 蘇木 升麻 甘草俱下 右,用水酒各一鍾,同煎至一鍾,去滓,徐徐溫服。未消,加穿山甲蛤粉炒一錢。腫至面者,加香白芷一錢,漏蘆五分。大便燥實者,加酒浸大黃一錢五分,壯者倍用之。凡內有熱或寒熱交作者,倍用柴胡,加酒洗黃芩一錢,酒炒黃連一錢。

加味消毒飲子 治搭腮腫。

防風 荊芥 連翹 牛蒡子 羌活 甘草等分 右為粗末,水煎三兩服,散毒,然后用藥涂腮腫處。切不可先便用藥涂,致毒氣入喉中不救。

內托消毒散 治發頤,有膿不可消者,已破未破服之。

黃芪上 人參 防風 白芷 川芎 當歸 桔梗 連翹 升麻 柴胡 銀花 甘草節俱中 右,用水酒各一鍾,同煎一鍾,去滓,徐徐溫服。瘡破者以真武膏貼之;四圍赤腫不退者,仍以后藥涂之,兼服蠟礬丸最妙。

消毒救苦散 治面頰瘡癤,消腫散毒。

大黃三錢 黃芩 黃連 黃蘗 白蘞 白芨 芙蓉葉 大薊根 南星 半夏 紅花 歸尾 檀花 赤小豆 白芷各一錢五分 (石卜)硝 雄黃另研末,各一錢 右為末,用米酢調,涂敷四圍,留頭。如干即又敷。

敷毒方 治發頤時毒。

腫見消 生白芨 白蘞 土大黃 生大薊根 野苧麻根 右,共搗成餅,入(石卜)硝一錢,和勻,貼腫上,留頭勿貼,如干即換之。若更加山慈菇,金線重樓根尤妙。

百合散 治頤頦瘡,一名獨骨瘡。

百合 黃蘗各一兩 白芨二錢五分 蓖麻子五十粒研 右為末,用(石卜)硝水和作餅貼之,日三五次。

二金散 治大人小兒蝕透腮頰,初生如米豆,名含腮瘡。

雞內金 郁金 右等分為末,先用溫漿水盥漱了,貼之。

芙蓉敷方 治腮頷腫痛或破成瘡。

芙蓉葉不拘多少 右搗爛,敷之,以帛扎定,日一換。

神效力 治痄腮。

赤小豆不拘多少 右為細末,以新汲水調敷瘡上,及四邊赤腫處,干則再敷之。

涂面方 涂(黑干)(黑曾),不令生瘡。

豬苓 麻黃 桂枝 白蒺藜 白蘞 白附子 連翹 防風 白芷 當歸身 白芨 升麻根 右等分為末,洗面用之,臨臥唾調少許,涂面上。

白附丹 治男子婦人面上黑斑點。

白附子一兩 白芨 白蘞 白茯苓 密陀僧 白石脂 定粉研細,各等分 右為細末,用洗面藥洗凈,臨睡用人乳汁,如無用牛乳或雞子清調和,丸如龍眼大,遂旋用溫漿水磨開敷之。

袪風白芷散 治面上風癬瘡。

白芷三錢 黃連 黃蘗 黃丹各二錢 白茯苓一錢五分 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用油調搽癬瘡上,或加孩兒茶二錢,麝香二分亦可。

升麻牛蒡子散郭氏 治時毒瘡疹,脈浮洪,在表者瘡發于頭面胸膈之際。

升麻 牛蒡子炒 桔梗 甘草 葛根 元參 麻黃一錢 連翹二錢 右(口父)咀,姜三片,水二盞,作一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博| 余庆县| 大冶市| 鄂伦春自治旗| 麻栗坡县| 汽车| 鄂温| 隆尧县| 崇明县| 依安县| 泗洪县| 康平县| 昌黎县| 涿州市| 察隅县| 毕节市| 吉木萨尔县| 大冶市| 康保县| 大悟县| 南丰县| 鄂托克前旗| 沂水县| 孟连| 常宁市| 泽州县| 喀什市| 屯昌县| 星子县| 江城| 内乡县| 六盘水市| 大悟县| 从江县| 涞水县| 颍上县| 揭西县| 铅山县| 民勤县| 凌海市| 监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