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鉛紅散 治風熱上攻陽明經絡,面鼻紫色,斑刺癮疹。
舶上硫黃,白礬灰各五錢 右為末,少許入黃丹,染與病人面色同,每上五分,津液涂之。
天麻散 治頭頂痛、頭面腫、拘急,風傷榮衛,發燥熱。
炙甘草二兩 川芎 細辛 苦參 地骨皮 菖蒲 何首烏 蔓荊子 薄荷葉 杜錢黎 牛蒡子 荊芥穗 蚵蚾草 威靈仙 防風 天麻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蜜水調下,茶水亦可,不計時。
升麻牛蒡子散 治時毒。
升麻 赤芍藥 干葛 青木香 甘草 防風 白芷 荊芥 牛蒡子 桔梗 金銀花 元參 麻黃 連翹 藍葉,右,薄荷煎服。
芩連敗毒散 治時毒腫發熱,左脈浮數者。
防風 荊芥穗 黃連 黃芩 連翹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桔梗 金銀花 藍葉 元參 升麻 牛蒡子 赤芍藥 白芷 甘草 干葛 青木香 右,生姜薄荷煎服。發熱無汗,加麻黃。
葛根牛蒡湯 治時毒腫痛而便利調和者。
葛根 貫眾 甘草 豆豉 牛蒡子半生半炒,各二錢 右,水煎服。
返魂丹 治時毒瘴氣,疔瘡惡瘡。
黃丹 山甲炮 白礬枯 銅青 乳香 沒藥 輕粉 蟾酥各一錢 麝香二分五厘 右為末,酒煮面糊丸胡椒大,每服二丸,蔥白一根嚼爛裹丸,溫酒吞下。
漏蘆湯 治時毒頭面紅腫,咽喉閉塞,水藥不下;或素有臟腑積熱,發為腫毒疙瘩,一切腫瘍惡瘡便實者。
漏蘆 升麻 大黃 黃芩 青木香 藍葉 元參 牛蒡子 桔梗 連翹 甘草 苦參 右,薄荷煎服。
五利大黃湯 治時毒焮赤腫痛,煩渴便秘,脈實數者大效。
大黃 黃芩 升麻 梔子 芒硝 右,薄荷煎服。加連翹、元參、大青、甘草,名梔子仁湯。
加減解毒丸 治時毒,疔瘡,瘴氣,癰疽發背,無名腫毒;解砒霜、光粉、鼠、莽蛇、犬、蜈蚣、白蟻、蜂蠆、菌菇、惡瘡等毒。可以磨服,可以磨涂,大效如神。
五倍子三兩 山慈姑二兩 大戟一兩五錢 朱砂 雄黃各三錢 麝香二錢 續隨子去殼,一兩 右為末,秫米粉煮糊,杵搗為丸,印作錠子,陰干。每服一錠,井華水磨化服,冬月薄荷湯磨化服。一切腫毒,米泔水磨涂;或用芙蓉葉搗汁磨涂,更妙。凡修合此藥,要端午、七夕、重陽日,或選天德、月德、日德、天醫日最佳,合時要凈室焚香,至誠修制,勿令孝婦雞犬見之,效驗不可具述。
漏蘆散 治臟腑積熱,發為腫毒,時疫疙瘩,頭面洪腫,咽嗌堵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惡疫癘。
漏蘆 升麻 大黃 黃芩各一兩 板藍葉 元參各二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服。熱甚,加芒硝二錢半。
消毒丸 治時毒疙瘩惡證。
大黃 牡蠣煅 白僵蠶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新水化下一丸。無時,用桔梗、鼠粘子湯化下尤妙。
防風通圣散 治時毒熱毒,便秘熱燥。若時毒饑饉之后,胃氣虧損者,須當審察,非大滿大實不用。
防風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大黃 芒硝 連翹 薄荷 麻黃 桔梗 石膏 滑石 黃芩各一兩 甘草二兩白朮 山梔子 荊芥穗各二錢五分 右,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量人虛實。
通圣消毒散 治時毒腫痛,表里俱實者。
防風 荊芥 連翹 赤芍藥 歸尾 青木香 黃芩 麻黃 梔子 牛蒡子 黃連 黃蘗 石膏 滑石 大黃生 (石卜)硝 川芎 桔梗 元參 藍葉 甘草 右,薄荷煎服。大便利,去大黃、(石卜)硝。
中和湯 治時毒,脈浮,在半表半里者。
菖蒲 牛蒡子 川芎 羌活 防風 漏蘆 荊芥 麥門冬 前胡 甘草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兩,水煎服。
芩連消毒飲 治時毒發熱惡寒,頭項腫痛,脈洪數。
防風 荊芥 連翹 柴胡 牛蒡子 黃芩 川芎 羌活 桔梗 藍葉 射干 青木香 黃連 甘草 金銀花 白芷 右,薄荷煎服。
瀉陰火升陽湯 【東垣,下同】 治肌熱煩熱,面赤食少,喘咳痰盛。
羌活 甘草 黃芪 蒼朮各一兩 升麻八錢 柴胡一兩半 人參 黃芩各七錢 黃連酒炒 石膏各五錢,秋深不用 右(口父)咀,每服一兩或五錢,水煎服。
三黃補血湯 治六脈俱大,按之空虛,面赤善驚,上熱。乃手少陰心脈也。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墜之劑大瀉其氣,以墜氣浮,以辛甘微苦,峻補其血。
丹皮 黃芪 升麻各一錢 柴胡錢半 熟地 川芎各二錢 生地三錢 當歸 白芍各五錢 右(口父)咀 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稍熱服,食前。
補中湯 治面黃汗多,目赤,四肢沉重,減食,腹中時時痛,咳嗽,兩手寸脈短,右手脈弦細兼濇,關脈虛。
升麻 柴胡 當歸各二分 神曲炒三分 澤瀉四分 大麥蘗 蒼朮各五分 黃芪二錢五分 炙甘草八分 五味子二十個紅花少許 右(口父)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菊葉湯 治一切風,頭目昏眩,嘔吐,面目浮腫者。
菊花去梗 羌活 獨活 旋覆花 牛蒡子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后。
密補固真丹 治脾腎真元虛損,面黧身悴,目黃口燥,發墮爪退,風虛偏枯,中滿膈氣,一切脾胃虛證,常服補養,宣通氣血。
天南星五錢 半夏制 神曲 麥糵 茴香炒 三棱炮 白附子 干生姜 川烏頭生,各一兩 巴豆七個 牽牛三兩代赭石二兩 官桂一分 右為末,水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溫水下。除泄瀉外,并加大黃一兩。
天水散 治面熱。
滑石六兩 炙甘草一兩 右為極細末,水調服。
七白散 治面上(黑干)(黑曾)。
白蘝 白朮 白牽牛 白附子 白芷 白芍 白僵蠶各等分 右為末,用洗面。
破棺散 治厥陰面目俱青,心下硬,四肢冷,脈細而欲絕用之。
硫黃酒煮 朱砂研,各一兩 右二味,酒丸雞頭大,入室中勿令人知。同病人身沃長掘一坑,深一尺,入粟稈火燒坑子極熱,醋五升,氣出,衣被鋪坑。以酒化一丸服之后,令病人坑上臥,少時汗出。
五皮散 治男子婦人脾胃停滯,頭面四肢悉腫,心腹脹滿,上氣促急,胸膈煩悶,痰涎上壅,飲食不下,行步氣奔,于狀如水病。先服此藥,能疏理脾氣,消退虛腫。切不可亂服瀉水等藥,以致脾元虛損,所患愈甚。此藥平良無毒,多服不妨。
生姜皮 桑白皮 陳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硬物。
當歸補血湯 治血氣損傷,或妄服峻劑,致氣血益虛,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病多得饑飽勞役者。
黃芪蜜炙,一兩 當歸酒炙,二錢 右,水煎服。
十補丸 治腎臟虛冷,面頰黧黑,足寒耳聾,膝軟,小便不利等證。
附子炮 五味各二兩 山茱萸 山藥 桂心牡丹皮 鹿茸炙 澤瀉 茯苓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鹽湯送下。
涼膈散 治上焦積熱煩渴,面赤頭昏,咽燥喉痛,口瘡,便溺赤濇,并宜服之。
連翹去心,四兩 大黃 (石卜)硝 山梔子 黃芩 薄荷葉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五七錢,水煎。
梔子仁湯 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等證。
郁金 枳殼麩炒 升麻 山梔子仁炒,各等分 右,每服五錢,水煎服。
異功散 治久咳不已,或腹痛少食,面腫氣逆;又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面黃等證。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甘草 陳皮各等分 右,每服三五錢,姜棗水煎服。
神效黃芪湯 治頭面手足麻木不仁,目緊縮小,及羞明畏日,或視物不明。
黃芪二兩 人參八錢 陳皮五錢 甘草炙 白芍藥 蔓荊子各一兩 右,每服五錢,水煎臨臥熱服。如麻木不仁,雖有熱證,不用黃蘗,更加黃芪。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弱,四肢怠惰,時值秋燥之令,體重節痛,口干燥,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灑淅惡寒,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
羌活 獨活 防風各五錢 柴胡 甘草炙 人參 半夏 黃芪炙,各一兩 白茯苓 澤瀉 白朮各三錢 白芍藥 黃連 陳皮各四錢 右,每服三五錢,姜棗水煎服。
茯苓滲濕湯 【《寶鑒》】 治黃疸,寒熱嘔吐,渴欲飲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全不思食,不得臥。
茵陳七分 白朮 黃連 豬苓 陳皮 澤瀉 蒼朮米泔浸一宿,炒,各五分 白茯苓六分 山梔子炒 防己 秦艽 葛根各四分 右,水二鍾,煎七分,食前服。
大菟絲子丸 【《和劑》】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酸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菟絲子洗凈,酒浸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 鹿茸去毛,酥炙 澤瀉 石龍芮去土,各一兩 石斛去根 熟地黃 防風去蘆白茯苓去皮 牛膝酒浸一宿,焙干 山萸肉 肉蓯蓉酒浸,焙 杜仲去粗皮,炒去絲 補骨脂去毛,酒炒 沉香 蓽澄茄 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三兩 五味子 桑螵蛸酒浸,微炒 覆盆子去枝葉并萼 芎藭各半兩 右為細末,酒煮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鹽湯送下。
又方 治酒皶雀斑等疾,亦可點痣,最妙。
黃丹五文 硇砂三十文,研極細末 巴豆十粒,去殼,心膜紙捶去油 酒藥餅五十文,罐子盛 右,同入餅藥罐子中,慢火煎兩三沸,取下,續入研細生礦灰三錢,雞子清調勻,雀斑用小竹棒挑藥點患處,覺小腫,即洗去,不洗,恐藥力太猛。
又方 治面上風瘡。
大楓油五十文 草烏一個,為末 輕粉一百文 麝香一百文 右,先將草烏入油內熬,令勻取出;少時下輕粉、麝香末攪勻。每用少許擦患處,令熱,旬日瘥。一方無輕粉,用生姜擦患處敷藥。
五皮散 【《和劑》】 治風濕客于脾經,氣血凝滯,以面目虛浮四肢腫滿。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熱服。
導滯通經湯 【《寶鑒》】 治脾濕有余,及氣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腫。
木香 白朮 桑皮 陳皮各五錢 白茯苓去皮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
葶藶丸 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不安,小便赤色。
甜葶藶隔紙炒 貝母煨黃色 木通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防己各二兩 右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白皮煎湯,食前送下。
元參升麻湯 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木舌舌腫,或連面頰兩項腫痛。
元參 升麻 犀角 赤芍藥 桔梗 貫眾 黃芩 甘草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不拘時服。
羌活當歸散 治風毒血熱,頭面生瘡,或赤腫,或成塊,或癮疹瘙癢,膿水淋漓。
羌活 當歸 川芎 黃連酒浸,炒 鼠粘子蒸 防風 荊芥 甘草 黃芩酒炒 連翹 白芷 升麻各一錢 右,用酒拌曬干,水煎服。
菊花散 治一切風,頭眩目昏,面浮腫。
菊花 旋覆花 牛蒡子 羌活 獨活 甘草炙,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鍾,生姜三片,煎至一鍾,食遠服。
白蘚皮湯 治肺受風,面白色枯,頰時赤,皮膚干燥,鼻塞干痛,此為虛風。
白蘚皮 麥冬 白茯苓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細辛 白芷各一兩半 桑皮 石膏研,各二兩 右,每服三錢,水三盞,先煮大豆三合,取汁一盞,去豆下藥,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時服。
大楓油 治肺風,面赤鼻赤。
草烏尖七個 大楓油五十文 真麝香五十文 右,以草烏尖為末,入麝研勻,次用大楓油磁盒子盛,于火上調勻;先以生姜擦患處,次用藥擦之,日三次,兼服后何首烏丸,即除根本。
何首烏丸 治肺風,面赤鼻赤。
何首烏一兩五錢 防風 黑豆去皮 荊芥 地骨皮洗,各一兩 桑白皮 天仙藤 苦參 赤土各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后茶清下。一方有槁本一兩。
透冰丹 治一切風毒上攻,頭面腫癢,痰涎壅塞,心胸不利,口舌干濇,風毒下注,腰腳沉重,腫痛生瘡,大便多秘,小便赤濇。
川大黃 山梔子 蔓荊子 白茯苓 益智子 白芷 威靈仙洗,焙干,各五錢 麝香研,一錢 香墨煅,酢淬訖,細研,一錢 茯神半兩 川烏二兩,河水浸半月,焙干,鹽炒 天麻 仙靈脾葉洗焙 右為細末,煉蜜和如麥飰相似,以真酥涂杵臼,搗萬杵;如干旋入蜜,令得所,和成劑。每服旋丸如梧子大,用薄荷自然汁同溫酒化下兩丸。如卒中風,涎潮昏塞,煎皂莢白礬湯,放溫,化四丸灌之。癱瘓風,每日服三五丸,漸覺有效;常服一丸,疏痰利鬲,用溫酒下,食后服。或小兒驚風,入膩粉少許,薄荷汁化下半丸立效。治瘰疬,蔥湯化下一丸。忌動風毒物。
冬瓜子散 治面鼻酒皶如麻豆,疼痛,黃水出。
梔子仁二兩 冬瓜子仁 柏子仁 白茯苓 葵子微炒 枳實麩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米飲調下。
荊芥散 治肺風皶皰。
荊芥穗二兩 防風 杏仁去皮尖 白僵蠶炒 蒺藜炒,去刺 炙甘草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下。
蓖麻子膏 治酒皶鼻及肺風,面赤生瘡。
蓖麻子 輕粉 瀝青 硫黃俱研 黃蠟各二錢 右,以麻油一兩熬成膏,以磁器盛之,每用小許涂于患上最妙。
茵陳散 治牙齒疼痛,面上赤腫疼痛,及去骨槽風熱。
茵陳 白僵蠶 連翹 半夏 荊芥穗 麻黃 升麻 獨活 大黃 薄荷 黃芩 丹皮 射干 羌活各二錢半細辛五錢 牽牛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先煎湯熟,下藥末,攪一攪,急瀉出,食后連渣熱服。
大追風散 治久新偏正頭痛,肝臟久虛,血氣衰弱,風毒上攻,頭目眩運,心煩,百節酸疼,鼻塞聲重,項背拘急,皮膚瘙癢,面上游風,狀如蟲行,一切頭風,兼治婦人血風攻注。此藥消風化痰,清利頭目。
川烏炮,去皮臍 防風 白僵蠶炒,去絲 川芎 石膏煅甘草炙 荊芥各一兩 南星 天麻 地龍去土,炒 全蝎去毒,炒 白附子炮 羌活 白芷各五錢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 草烏炮 雄黃各一錢五分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臨睡時候,用細茶湯調勻送下。
清震湯 【《保命》】 治頭面疙瘩,憎寒拘急,發熱,狀如傷寒。
升麻 蒼朮用米泔水浸一宿,各四錢 荷葉一個,全者用之 右,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后服。
人參蛤蚧散 【《寶鑒》】 治三二日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氣,酥炙黃色 炙甘草三兩 杏仁去皮尖,炒五兩 人參 白茯苓 貝母 桑白皮 知母各三兩 右共為細末,用磁器內盛,每日如茶點服最妙。
菊花散 【《千金方》,下同】 治頭面游風。
菊花一兩 細辛 附子 桂心干姜 巴戟 人參 石楠 天雄 白茯苓 秦艽 防己 防風 白朮 山茱萸 薯蕷各三兩 蜀椒五合 右十七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治頭面上風。
松脂 石鹽 真蜜蠟 杏仁各一兩 熏陸香二兩 蓖麻仁三兩 右六味,熟搗作餅,凈剃百會上發,貼膏,膏上安紙,三日一易,若癢刺,藥上不久風定。
犀角湯 治風毒熱頭面腫。
犀角 生姜各二兩 苦參 栝蔞根 防風各一兩 石膏六兩 黃芩 青木香 升麻各三兩 防己一兩五錢 竹葉二握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內消,不利。
防風散 治頭面遍身風腫。
防風二兩 白芷一兩 白朮三兩 右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摩膏 治頭中二十種病,面上游風發禿落者。
蜀椒 莽草各二兩 桂心 (艸閭)茹 附子 細辛各一兩五錢 半夏 干姜各一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生豬肪二十兩合搗,令肪消盡,藥成,先沐頭令凈,然后以藥摩顖上,日一即愈。如非十二月合,則用生烏麻油和涂頭皮,沐頭令凈乃用之,一頃,生發如昔,必效。一方無蜀椒、莽草、半夏、干姜。
王不留行湯 治頭面久瘡,去蟲止痛。
王不留行 東引茱萸根皮 桃東南枝各五兩 蛇床子 牡荊子 苦竹葉 蒺藜子各三升 大麻仁一升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二斗半,煮取一斗,洗瘡,日再。并療癰疽、妒乳、月蝕、瘡爛。
鴟頭酒 治風頭眩轉,面上游風。
飛鴟頭五枚 獨活二兩 茯神 枳實 干姜 葛根 桂心貫眾 天雄炮 蜀椒 人參 細辛各三兩 薯蕷 芎藭各四兩 山萸一升 石楠一作石膏 麥門冬去心,各五兩;一作天門冬 右十八味,(口父)咀,絹囊盛,清酒四斗,漬六宿,初服二合,日再服,補和,以知為度。一方無茯神。
清涼拔毒散 【《瘡瘍全書》,下同】 治面毒。
白芨 雄黃 麝香 乳香 山慈姑 天花粉 黃蘗 烏藥 右為末,雞子清調敷,蜜水潤之。
參朮內托散 補托前證。
人參 白朮 粉甘草 犀角屑 貝母 黃連 防風 黃芩酒炒 羌活 桔梗 當歸 生地 白芍 前胡 天花粉 右(口父)咀,水二鍾,姜三片,煎服。因病之逆從而加減之。
犀角郁金散 治前證,能托積毒。
犀角屑 郁金 真珠 牛黃 粉甘草 乳香 真粉 辰砂 煉蜜為丸,噙化。
清肝流氣飲 治痄腮毒。
枳殼 桔梗 黃芪 前胡 羌活 生甘草 石膏 防風 川芎 白芍藥 荊芥 白芷 生地 薄荷 右,水煎服。
托里流氣飲 補托前證。
人參 黃芪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甘草炙 防風 厚樸 烏藥 官桂 木香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患處用圍藥敷之。
千斤內托散 治發頤。
桔梗 厚樸 白芷 防風 人參 黃芪炙 川芎 甘草 當歸 官桂 黃芩 白朮炒 水煎服。
不換金散 治證同上。
半夏 厚樸 蒼朮 陳皮 人參 白茯苓 藿香 木香 右(口父)咀,水煎溫服,后再服乳香護心散,仍貼金絲膏。
驅風破毒散 治骨槽風。
白礬 巴豆去殼油 紅內硝 草烏尖 薄荷 豬牙皂角各等分 右為細末吹之。
又方 治證同上。
天麻 防風 草烏 蓽茇 細辛 乳香另研 川芎 硼砂 薄荷 麝香另研 溫水漱口,或鼻內吹之。
清熱消疳散 治證同上。
干葛 升麻 生甘草 貝母 黃連 黃芩 白茯苓 桔梗 薄荷 防風 荊芥 羌活 青皮 牡丹皮 當歸 白芍 生地 鼠粘子 水二鍾,燈心三十莖,煎服。虛加人參、白朮;年久加草龍膽;熱加柴胡、前胡。
珍珠冰片散 治證同上。
珍珠制 紅絨末 人中白煅 雞內金煅,存性 銅青 青靛 黃連 孩兒茶 細芽茶各一錢 枯礬二錢 冰片五分麝香二分 右為細末,先用蚌水繳凈患處,每摻入之,一日夜一二十次方愈。男婦皆然,并服煎劑。
白礬散 【《景岳全書》,下同】 治面上肺風。
白礬 硫黃 乳香各等分 右為末,綿裹擦之;或加茄汁,調敷患處更妙。
硫黃散 治面生粉痣。
硫黃 輕粉各一錢 杏仁五分 右為末,用蜜酒調,于臥時涂上,早洗去,效;或用津唾調搽更妙。
連子胡同方 治雀斑。
白芷 甘菊花去梗,各三錢 白果二十個 紅棗十五個 珠兒粉五錢 豬胰一個 右,將珠粉研細,余俱搗爛,拌勻,外以蜜拌酒釀頓化,入前藥蒸過,每晚搽面,早洗去。
黃連消毒散 【東垣】 治時毒面腫。
川黃連炒 羌活各一分 黃芩 黃蘗 桔梗 槁本 防己各五分 當歸尾 連翹 防風 獨活 知母炒 生地黃各四分 人參 甘草各三分 黃芪 蘇木 陳皮 澤瀉各二分 右,水煎服。
仙方活命飲 治證同上。
穿山甲蛤粉炒黃 白芷 防風 花粉 乳香 赤芍藥 當歸尾 沒藥研 貝母 皂刺 甘草各一錢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右,酒一碗,煎數沸,溫服。
清陽散火湯 治骨槽風,牙根盡處結腫,連及耳項作痛。
升麻 白芷 黃芩 牛蒡子 連翹 石膏 防風 當歸 荊芥 白蒺藜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