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 花間集新注
- 佚名
- 4472字
- 2015-12-20 16:01:14
這首詞中的“九嶷山,三湘水”,“水云間,山月里”,“鼓清琴,傾綠蟻”,“任東西,無定止”,與前面幾首中的“楚山青,湘水綠”,“草芊芊,花簇簇”、“酒盈杯,書滿架”、“下長汀,臨深渡”等等,都是在急促的音節中,運用了對偶排比,工整流暢,如珠走盤,音韻四旋,增強了詞的美學效果
巫山一段云其一有客經巫峽,停橈向水湄。楚王曾此夢瑤姬,一夢杳無期
塵暗珠簾卷,香消翠幄垂。西風回首不勝悲,暮雨灑空祠
【注】橈(ráo 饒)——船漿。《淮南子?主術訓》:“夫七尺之橈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為資。”此以“橈”借代為船
水湄(méi 眉)——岸邊,水與草相結合處。《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毛傳:“湄,水岸也。”楚王句——意思是楚王曾夢游此地與神女相會。見溫庭筠《歸國遙》“其三”注。瑤姬:美麗的仙女。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精魄為草實,為靈芝。”一夢句——意思是夢后再也沒有相會之期
塵暗二句——意思是天色暗淡,珠簾空卷;香氣已消,翠幕低垂
西風二句——西風蕭瑟,回首楚王夢神女之舊事,心中惆悵不盡;只見暮雨晚風,吹打著空祠。空祠:楚王曾為神女立廟于巫山,號曰“朝云”
【析】這首詞是就題詠巫山神女之事
上片開頭兩句鋪敘客經巫峽,停舟水邊;次二句因地懷古,詠楚王夢神女后遺恨無窮
下片“塵暗”二句寫神女廟內的寂寞環境;結尾二句是祠外暮雨空蒙的景色,在“回首”句中寄寓了詞人沉摯的吊古之情
其二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注】古廟——指楚王為巫山神女所立的廟
青嶂(zhang 丈)——蔥翠的山峰,如屏障高聳橫空。據陸游《入蜀記》卷六載: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
行宮——帝王出游臨時住的宮室,這里是指楚王云夢澤畔高唐觀的舊址。《入蜀記》又載:早抵巫山縣,游楚故高官,俗謂之細腰宮。有一池,亦當時宮中燕游之地,今湮沒略盡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麗。枕:行宮靠水而筑,如枕水上,碧流:指池水
妝樓——昔日行宮里嬪妃富女們梳妝的樓閣
云雨句——云雨朝朝暮暮如故。《高唐賦》:神女對楚王說:“妾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煙花句——美麗的景色過了一年又一年
行客句——意思是不聞猿啼,飄泊的旅客本來就已經有許多愁了,更何況又聞猿啼呢!《水經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析】這首詞是緣題寫景
上片首二句互文見義,寫神女廟、細腰宮的依山傍水的美麗景色,這是就眼前實景寫起的。次二句由實而虛,在山色水聲中心馳神往,追懷古事,用“水聲山色鎖妝樓”七字,寫盡楚王的荒淫,“聲”、“色”二字,皆為雙關,一個“鎖”字,透露了當年宮女的幽禁之苦與作者的深深同情
下片“云雨”二句虛實合寫,古今同詠,在空靈飄渺中,把時移景遷,世態變幻的慨嘆悠然吐出。結尾二句,轉折使用猿啼淚落,往復低徊,沉吟詠嘆,感人至深
第一首詞以“客”起,第二首以“客”結,看似無心之筆,實為有意在先。二首詞皆可看成行“客”的吊古傷今之作
臨江仙其一簾卷池心小閣虛,暫涼閑步徐徐。芰荷經雨半凋疏。拂堤垂柳,蟬噪夕陽馀。不語低鬟幽思遠,玉釵斜墜雙魚。幾回偷看寄來書。離情別恨,相隔欲何如?【注】低鬟——低頭
雙魚——釵上的花飾
【析】這首詞寫少婦思夫
上片重在寫景,“池心小閣”是地點,“夕陽”是時間。雨后夕陽,拂堤垂柳,蔓荷凋疏,蟬聲陣陣,景色是凄清的。這景中的人在上片只是“閑步徐徐”,加上“簾卷”“閣虛”,這已暗示了她的心思
下片寫情。“幾回偷看寄來書”中的一“偷”字,可知是情竇初開的少女。“不語”二句以嬌羞之態,傳思人之情。結尾二句,作問語,直抒相隔難耐,離情別恨深切
其二鶯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起來閨思尚疏慵。別愁春夢,誰解此情悰? 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舊歡無處再尋蹤。更堪回顧,屏畫九疑峰
【注】鶯報——鶯啼報曉
疏慵——疏慢懶散,精神不振
情悰(cóng 叢)——歡樂之情
悰:歡樂。謝朓《游東田》詩:“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九疑峰——九疑山色,指畫屏上所繪
【析】這首詞寫婦人早起的情態
上片“鶯報”兩句寫晴日早上室內室外景象;“起來”三句寫婦人早起的疏慵之態,以及無人理解的春夢、閨思、別愁
下片“強整”二句,用“小池一朵芙蓉”作比,寫出婦人臨鏡的美艷
“舊歡”三句,又用屏上九疑之峰難辨,喻“舊歡無處再尋蹤”,使疏慵情態可見可感
南鄉子其一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注】漠漠——煙霧迷蒙的樣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臨野渡——靠近荒野渡口處
【析】這首詞寫在江南暮春煙雨中的思鄉之情
首三句寫出江南水鄉煙雨茫茫的風光;后三句于潮退水平、扁舟野渡、暮色迷離之中滲透著淡淡的鄉愁
其二蘭棹舉,水紋開,竟攜藤籠采蓮來。回塘深處遙相見,邀同宴,綠酒一卮紅上面
【注】藤籠——采蓮時所用的藤筐
綠酒——酒上有綠色的浮泡,又稱“綠蚊”
厄(zhī支)——酒杯
【析】這首詞寫采蓮女的生活片斷
開頭三句寫采蓮女攜籠、舉樟、采蓮的輕盈動作;后三句描繪她們相邀于回塘深處痛飲的場面。“綠酒”一句,嬌態如見
其三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注】扣舷歌以楫擊船邊而歌唱。舷(xián 賢):船的兩邊
真珠——珍珠。蚌殼內所生的圓形顆粒,可作貴重的妝飾品和藥品。古時珠崖郡和合浦郡均以產珍珠著名
山月過——月亮從山間穿過。這是行船時所見
豆蔻花——多年主草本植物,初夏開淡黃花,密集成穗狀,秋結實,多生于我國南方
【析】這首詞描繪了采珍珠女郎傍晚歸來的情景
頭三句寫水風輕蕩,放歌歸來的愉快;后三句寫“扣舷歌”時美麗晚景:山月在天,煙景迷離,曲岸小橋,花垂萬朵。情景歷歷如繪
其四夕、回回回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注】彩舫(fáng 仿)——有彩繪的小船
棹(zào 趙)歌——少女們唱的船歌
偎伴——伴侶們相互依偎著
爭窈窕(yǎotiǎo 咬朓)——意思是各自都有美好的姿態
【析】這首詞寫了一群游女的一個生動活潑的場面
開頭三句敘述游女駛舟蓮塘,棹歌驚起鴛鴦;后三句描繪了“驚起睡鴛鴦”之后,少女們的瞬間情態:笑語盈盈、偎伴爭美、折荷遮面。尤其最后一句,是以一個極其自然合理的動作,表達了她們對生活的樂趣而又帶有羞澀的心情
其五傾綠蟻,泛紅螺,閑邀女伴簇笙歌。避暑信船輕浪里,閑游戲,夾岸荔枝紅蘸水
【注】綠蟻——酒,米酒未過濾時上泛酒糟,如蟻,呈淡綠色
紅螺——酒杯。泛:溢出
信船——縱任小舟飄蕩
【析】這首詞描繪了南方女伴江上泛舟游樂的情景
前三句寫南方女子悠閑相邀,泛舟飲酒、奏樂歌唱的歡快場面。后三句重在突出信舟乘涼戲游時,所見兩岸荔枝紅透的景色,設色明情
其六云帶雨,浪迎風,釣翁回棹碧灣中。春酒香熟鱸魚美,誰同醉?纜卻扁舟篷底睡
【注】回棹——回船
碧灣中──長滿水草的水灣處
春酒香熟——春酒已釀成,香氣撲鼻。華本注:“春酒句,與前詞‘帶香游女偎伴笑’,同屬拗句,《詞律》以為‘伴’字是平聲之訛;‘春酒香熟’,是酒香春熟之誤。不知李秀才本調詞十首,此句拗者二,平起句格者三,仄起句格者五,惡得有其三,以漫其五哉?故此句句格,平仄不拘。”鱸(lú盧)魚——魚名。體長側扁,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味美
纜卻——以繩系住船
篷底——船篷下
【析】這首詞寫南方漁翁的自在生涯
開頭三句寫盡漁翁或出沒于風雨之中,或回棹在碧灣之處的勞動情景;后三句寫他自足自樂的曠達生活。也可以說詞人身臨其境,也陶醉融化在這個環境里了
其七沙月靜,水煙輕,芰荷香里夜船行。綠鬟紅臉誰家女?遙相顧,緩唱棹歌極浦去
【注】極浦——遠浦,遙遠的水邊
【析】這首詞紀水鄉夜行
前三句境界清幽:月白、沙凈、水明、煙輕,是靜的;“芰荷香里夜船行”是動中之靜。后三句用綠鬟紅臉的少女,緩歌歸去作點綴,使畫面生氣盎然
其八漁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樹望中微。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聽猩猩啼瘴雨
【注】越南——今閩粵一帶。越通粵
望中微——望去微茫一片
待潮——待潮漲而便于船起錨
送春浦——送客于春江岸邊。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詞后釋道:“送字疑誤,此處應用平聲字。”猩猩——又稱褐猿,前肢特長,體高一米多,樹棲,能直立行走。李白《遠別離》詩:“猩猩煙兮鬼嘯雨。”瘴雨——瘴氣所凝聚而成的雨。瘴:南方山林間的濕熱蒸氣,可使人致病。杜甫《夢李白》詩:“江甫瘴病地,逐客無消息。”【析】這首詞寫行客于漁市日暮的感受
前三句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南方日暮,市散人稀,煙樹迷茫的景象,這是行客所見。后三句是行客春浦待船,猩啼瘴雨給他的感受
其九攏云髻,背犀梳,焦紅衫映綠羅裾。越王臺下春風暖,花盈岸,游賞每邀鄰女伴
【注】犀梳一一以犀角制作的梳子
焦紅——即“蕉紅”,用紅蕉花染成的深紅色
越王臺——遺址在今廣東省廣州市北越秀山上,漢時南越王趙佗所筑
【析】這首詞寫鄰女相邀郊游
前三句是女伴們的形象。后三句點明地點(“越王臺下”)、時間(“春”)、環境(“花盈岸”),最后一句為倒筆
其十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暗里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注】刺桐——又名“海桐”,落葉喬木,枝上有黑色棘刺,花有橙紅、紫紅等色
回眸(móu 謀)——回轉目光
深屬意——表示深切的情意。屬(zhǔ主)意:留意、寄托著情意。劉琨《答盧諶詩序》:“不復屬意于文,二十馀年矣。”遺雙翠——故意丟失頭上的雙翠羽(首飾)
【析】這首詞寫了南方少女的情意
開頭三句直敘在晚晴天里、刺桐花下,越王臺前,偶然相遇。后三句連續寫了少女的幾個“深屬意”的動作:“暗里回眸”、“遺雙翠”、“騎象”、“過水”,可以說是殷勤企望,暗托深情
李扆《南鄉子》十首,皆志風土,“均以淺語寫景,而極生動可愛,不下劉禹錫巴渝竹枝,亦《花間集》中之新境也”(李冰若《栩莊漫記》)
這些詞可以說是反映了當時南方社會比較安寧、富裕的面貌,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女冠子其一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蘸壇開,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步虛聲縹緲,想象思徘徊。曉天歸去路,指蓬萊
【注】月午——月掛中天,即午夜
丹桂——桂樹的一種,葉如桂,皮赤色。左思《吳都賦》:“洪桃屈盤,丹桂灌叢。”金磬二句——意思是金磬在清涼的晨露中響起,珠旗在翠階上樹立。磬(qìng 慶):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如缽,銅制成。幢(chuang 床):儀仗中的一種旗幟。《漢書?韓延壽傳》:“總建幢棨。”翠苔:碧色苔蘚,多生于臺階潮濕處
步虛聲——道士誦經之聲。見鹿虔扆《女冠子》“其二”注
蓬萊——這里指的是海上仙島
【析】這首詞只詠女道士所處的環境和單調的生活。庸詞陳調,意無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