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 花間集新注
- 佚名
- 4950字
- 2015-12-20 16:01:14
檀郎——對郎君的美稱。潘岳小名為檀奴,姿儀美好,后來就以“檀郎”或“檀奴”作為對美男子或所愛慕的男子之稱。李商隱《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詩:“謝傅門庭舊末行,今朝歌管屬檀郎。”金帶——枕頭上的裝飾物,這里指枕頭
畫屏——床頭上的枕屏
【析】這首詞也是寫妻子對丈夫的憶念
上片開頭三句寫“朱扉”內(nèi)外境況,一片寂寞。后三句寫女主人公對落花而恨丈夫不歸、淚痕滿面的形象
下片“對斜暉”三句寫女主人公日暮登樓懷想,所謂“豈堪想著”,只是想后的無可奈何之辭。結(jié)尾三句寫她夜晚室內(nèi)的幽冷,表現(xiàn)憶念之情更切
后庭花其一鶯啼燕語芳菲節(jié),瑞庭花發(fā)。昔時(shí)歡宴歌聲揭,管弦清越
自從陵谷追游歇,畫梁塵黦。傷心一片如圭月,閑鎖宮闕
【注】芳菲節(jié)——春光明媚的時(shí)節(jié)
瑞庭——庭院。瑞:吉祥之意
揭——舉,揚(yáng)
陵谷——暗喻變遷,改變。《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黦(yue 月)——黃黑色
圭月——玉色的月亮。圭:玉器的一種
【析】這首詞深寓家國之恨
上片寫“芳菲節(jié)”。在“鴦啼燕語”、“瑞庭花發(fā)”、“管弦清越”的綺麗繁華景象之中,插入“昔時(shí)歡宴歌聲揭”一句,點(diǎn)明上片是寫過去的盛景
下片“自從”二字,承上啟下,“陵谷追游歇”十個(gè)字慨嘆無限,“傷心”二句,寫盡家國之恨,吊古之情,雋永清越,意境如“西風(fēng)殘423 照,漢家陵闕”。王國維曾評曰:“周密《齊東野語》云:‘毛詞新警而不為儇薄,余尤愛其《后庭花》,不獨(dú)意勝,即以調(diào)論,亦有雋上清越之致,視文錫蔑如也。’”其二輕盈舞妓含芳艷,競妝新臉。步搖珠翠修蛾斂,膩鬟云染
歌聲慢發(fā)開檀點(diǎn),繡衫斜掩。時(shí)將纖手勻紅臉,笑拈金靨
【注】步搖——古時(shí)婦女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多為貴族婦女所戴。晉傅玄《艷歌行》:“頭安金步搖,耳系明月珰。”膩——油光
檀點(diǎn)——涂有檀紅的口,又稱“檀口”
笑拈金靨——含笑而以手指弄靨飾。金靨:女子酒窩處的黃色妝飾品
見溫庭筠《菩薩蠻》“其四”注
【析】這首詞寫歌舞妓的形象。上片寫舞姿。下片寫歌態(tài)。如李冰若所評:“堆綴麗字,羌無情致。”(《栩莊漫記》)其三越羅小袖新香蒨,薄籠金釧。倚欄無語搖輕扇,半遮勻面
春殘日暖鶯嬌懶,滿庭花片。怎不教人長相見?畫堂深院
【注】蒨(qiàn 茜)——大紅色,同“茜”。《爾雅?釋草》:“茹蘧”,郭璞注:“今之蒨也,可以染絳。”杜牧《村行》詩:“籬窺蒨裙女。”薄寵金釧——薄紗籠著帶金釧的手腕
勻面——面上涂脂粉
【析】這首詞寫男子對女子的愛慕
上片寫男子所見的女子的嬌姿媚態(tài)
下片寫男子于春殘之時(shí),面對女子所居的“畫堂深院”所抒發(fā)的愛慕之情,他怨天尤人,發(fā)出為什么不讓他們經(jīng)常相見的慨嘆,這也是對美好愛情生活向往的一種表現(xiàn)
酒泉子其一閑臥繡帷,慵想萬般情寵。錦檀偏,翹股重。翠云欹,暮天屏上春山碧
映香煙霧隔。蕙蘭心,魂夢役,斂蛾眉
【注】慵想句——懶得去想往日萬般受寵愛的深情
錦檀——錦繡的檀枕
翹股——金釵之類的首飾
翠云欹——鬟髻偏斜
蕙蘭心——指女子的芳心
魂夢役——被夢魂中的情感所牽役
【析】這首詞寫在帳中枕上,女子對往日愛情的眷戀。拼湊麗字,了無情味
其二鈿匣舞鸞,隱映艷紅修碧。月梳斜,云鬢膩。粉香寒,曉花微斂輕呵展,裊釵金燕軟。日初升,簾半卷,對妝殘
【注】鈿匣——梳妝盒
舞鸞——鸞鏡中的人影
艷紅修碧——紅潤的臉,黛色的長眉。以其色借代其物
月梳——如月形的梳子,可別于發(fā)上
曉花句——意思是早晨的花微閉,輕輕呵口氣就展開了
金燕——釵的形狀
對妝殘——意思是對鏡理宿妝
【析】這首詞寫女子早晨臨鏡梳妝的情景,文筆細(xì)膩。“曉花微斂輕呵展”,如見其人精心打扮的過程
菩薩蠻其一梨花滿院飄香雪,高摟夜靜風(fēng)箏咽。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態(tài)。屏掩斷香飛,行云山外歸
【注】香雪——喻梨花
風(fēng)箏——懸掛在屋檐下的金屬片,風(fēng)起作聲,又稱“鐵馬”。李商隱《燕臺》詩:“西樓一夜風(fēng)箏急。”和夢稀——連夢也稀少了
燕語句——意思是燕子叫而驚醒了愁思
行云句——指夜間的幻夢與君相會,如同巫山行云,醒時(shí),又如云歸去
【析】這首詞寫深閨憶夫
上片寫思婦居于高樓深閨,只見斜月照簾,梨花滿院,但聽風(fēng)箏如咽,結(jié)末一句直寫怨情,想念丈夫,怎么連做夢也夢不到,這是進(jìn)一層寫法
下片寫室內(nèi)景況:小窗燈閉,燕語驚愁、屏掩香斷,巫山行云,如幻如夢。緊接上片“夢稀”二字,凄清怨抑,情景俱佳
其二繡簾高軸臨塘看,雨翻荷芰真珠散。殘暑晚初涼,輕風(fēng)渡水香。無聊悲往事,怎奈牽情思?光景暗相催,等閑秋又來
【注】高軸——高卷。軸:簾軸,此作動詞用
光景——時(shí)光
【析】這首詞寫夏末初秋的情思
上片寫卷簾所見、所感、所聞,以雨翻荷芰顯示殘暑涼意
下片逆寫秋來悲思,由光景暗催引起,無限怊悵
其三天含殘碧融春色,五陵薄幸無消息。盡日掩朱門,離愁暗斷魂。鶯啼芳樹暖,燕拂回塘滿。寂寞對屏山,相思醉夢間
【注】五陵——漢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渭水北岸今咸陽附近,因地近都城長安,附近遷來很多富豪,風(fēng)俗奢縱,多紈绔子弟
屏山——屏風(fēng)上的山景
【析】這首詞寫女子的哀怨
上片寫春色雖好,薄情子弟卻無消息,只有整天閉門傷神
下片寫觸景感懷,把相思之情,寄于醉夢之中。情緒平淡,無有新意
李珣(約855—約930 年),字德潤,黃休復(fù)的《茅亭客話》說他的祖籍是在波斯,后家于梓州(今四川省三臺附近),他是前蜀的秀才,國亡不仕
李珣的詞“不盡為閨情之類,頗多抒寫瀟灑的處士心懷”(伊碪《花間詞人研究》),尤其能用清婉的筆調(diào),真切地描繪南方風(fēng)物,在《花間集》中,他確實(shí)算是別具一格的
浣溪沙其一入夏偏宜淡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翠鈿檀注助容光
相見無言還有恨,幾回拼卻又思量,月窗香徑夢悠飏
【注】郁金——草名,可制黃色染料,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與百合科郁金香不同。梁武帝:《河中之水歌》:“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翠鈿句——意思是翠色釵鈿,紅色胭脂,更加增添了她美艷的容光。檀注:涂口紅。李后主《一斛珠》詞:“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gè)。”拼卻——拋棄。意思是賭氣要與之?dāng)嘟^
夢悠飏——夢境迷離,有飄飄然之感
【析】這首詞寫女子對戀人懷念的心情
上片寫初夏時(shí)分女子的淡薄妝束和美麗容光
下片刻畫了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回想與情人相見了,原來準(zhǔn)備許多要說的話又無從說起,而內(nèi)心里還有一些離別的怨恨;幾次想與情人斷絕關(guān)系,但情絲總把他們纏在一起。最后情景合寫,表現(xiàn)了她月夜窗下思念情人的迷離之狀
其二晚出閑庭看海棠,風(fēng)流學(xué)得內(nèi)家妝,小釵橫戴一枝芳
鏤玉梳斜云鬢膩,縷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殘陽?【注】風(fēng)流——風(fēng)韻
內(nèi)家妝——皇宮內(nèi)的妝束,即宮女們的妝扮模樣。封建時(shí)代,皇宮為“大內(nèi)”,也稱“內(nèi)家”。王建《宮詞》之五十:“盡送春求出內(nèi)家,記巡傳把一枝花。”一枝芳——一支鮮花
鏤玉梳——雕花的玉梳子
【析】這首詞寫一艷麗女子妝扮入時(shí)。妙在首尾二句,遙相呼應(yīng),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白雨齋詞話》評:“如畫!”其三訪舊傷離欲斷魂,無因重見玉樓人,六街微雨樓香塵
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遇花傾酒莫辭頻
【注】無因——沒有機(jī)緣
玉樓人——華麗樓閣中的美人
六街——泛指繁華的鬧市。唐代長安城中左右有六條大街。司空圖《省試》:“閑系長安千匹馬,今朝似滅六街塵。”鏤香塵——意思是雨灑在落花鋪遍的地上。香塵:據(jù)《拾遺記》載:石季倫屑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床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跡者賜以真珠
早為二句——意思是:本來就因沒有逢到巫山神女那樣的艷事而遺憾,更兼目前又虛度了錦江美好的春色。巫山夢:見韋莊《歸國遙》“其三”注
錦江:在今四川省成都平原,傳說古人織錦濯其中,較他水鮮明。因此江經(jīng)成都,三國蜀漢時(shí)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成都又名“錦官城”,簡稱“錦城”
錦城、錦江,春景格外嬌媚。杜甫《登樓》詩:“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析】這首詞抒發(fā)了男子對女子的一往深情
上片“訪舊傷離”籠罩全篇,然不寫舊日鐘情與離恨,只重筆描寫“無因重見玉樓人”的遺憾、傷感,且將這種情感融于“六街微雨縷香塵”的茫然景象之中,極為纏綿凄惻
下片“早為”、“那堪”,自然呼應(yīng),進(jìn)一步表達(dá)對玉樓美人的懷想
結(jié)尾一句,在頹喪語中寄托著無可如何的一片真情
其四步)回回回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閑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
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紋簟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注】絕音塵——斷絕了音信
翠疊句——畫屏上翠山重疊,隱約可見
冷鋪句——鋪上冰涼的簟席,簟紋如水波潾潾
【析】這首詞也是寫男子對女子的想念
上片由蓮花想到似花的情人,想到舊歡如夢,音信斷絕。順理成章,出語自然
下片用室內(nèi)清冷處境,襯托對情人的思念,結(jié)尾一句寫不忍聽一聲新秋蟬鳴,情韻無極
李珣這四首《浣溪沙》,筆觸清麗,情深意切,正如《栩莊漫記》所說:“其詞溫厚而不儇薄。”漁歌子其一楚山青,湘水綠,春風(fēng)淡蕩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xù)
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樽,云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注】淡蕩——水動蕩的樣子,此指風(fēng)吹不動
芊芊——草茂盛的樣子
棹歌——漁歌
信浮沉——聽任漁舟自在地起落。喻己于世,聽其自然
釣回句——釣得魚回,已是月色滿江,舟歇于河彎曲處
云滿屋——月光和江霧籠罩,如云滿屋
【析】這首詞寫處士的生涯與心懷
上片是楚湘山水畫,江山秀美,風(fēng)物可愛,語言流利,表達(dá)了詞人對大自然美的迷戀。是下片“漁夫”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
下片描繪了“漁夫”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從外到內(nèi),“不見人間榮辱”。這是封建時(shí)代正直知識分子,受壓抑、打擊、挫折之后的一種理想的追求,絕意仕進(jìn),與世無爭,雖是一種無力的消極反抗,但也體現(xiàn)了他們對那個(gè)社會的強(qiáng)烈不滿
其二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xiāng),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注】荻(dí狄)——植物名,多年生草本,秋季抽生草黃色扇形圓錐花序,生長在路邊和水旁
瀟湘——兩水名,今湖南境內(nèi),見溫庭筠《遐方怨》“其一”注
橘洲——在長沙市境內(nèi)湘江中,又名下洲,舊時(shí)多橘,故又稱“橘子洲”,或名“水鷺洲”、“水陸洲”、“長島”。《水經(jīng)注?湘水》:“湘水又北經(jīng)南津城西,西對橘洲。”杜甫《酬郭十五判官》詩:“喬口橘洲風(fēng)浪促,系帆何惜片時(shí)程?”垂綸(lún 輪)——垂釣。綸:較粗的絲線,常指釣魚線
【析】這一首詞也是處士的寫照
寫法與前一首完全一樣,不同的是,前首的背景是春光;這一首的背景是秋色。在秀淡可愛的詞句中,表達(dá)了詞人的隱逸情緒
其三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山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歌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云遮處。下長汀,臨淺渡,驚起一行沙鷺
【注】楚岸——生有叢樹的河岸。楚:叢莽。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詩:“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或解:楚江之岸。長江西陵峽到濡須口一段,古稱楚江
浦——通大河的水渠。《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卷下“治水”:“或五里七里為一縱浦,又七里或十里而為一橫塘,因塘浦之土以為堤岸,使塘浦闊深。”又解:浦為水濱,因水濱多蒲葦之類,故曰“深浦”
罷垂綸——收起垂釣的魚竿
酌醑(xu 許)——飲美酒。庚信《燈賦》:“中山醑清。”長汀——水中長形的洲地。【析】這首詞看起來只寫了漁夫生活的樂趣,實(shí)際上這漁夫,也還是處士的化身
寫法與前二首相同,只是時(shí)間是春末夏初。“漁夫”生活愈美,則詞人對世態(tài)的感慨與激憤也就愈深,只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罷了。正如李冰若所說:“詞雖緣飾題意,而風(fēng)趣灑然,此首不作說明語尤佳也。”(《栩莊漫記》)其四九疑山,三湘水,蘆花時(shí)節(jié)秋風(fēng)起。水云間,山月里,棹月穿云游戲
鼓清琴,傾綠蟻,扁舟自得逍遙志。任東西,無定止,不議人間醒醉
【注】九疑山——山名,傳說舜葬于此山,峰秀嶺奇。見鹿虔扆《虞美人》注。三湘水——湘水發(fā)源與漓水合流后稱漓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后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稱為蒸湘,總名三湘。這里指湘江水域
棹月穿云——月和云倒映水中,舟行其上,棹點(diǎn)水中月,舟穿水中云
綠蟻——酒。濁酒有滓,初熱時(shí)如蟻浮于酒面,呈淡綠色。謝朓《在郡臥病呈沈尚書》詩:“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dú)持。”【析】這首詞的背景是秋天
關(guān)鍵也在最后一句:“不議人間醒醉”。表達(dá)了詞人對功名的厭棄,他雖沉湎于醉飲,不問是非,實(shí)際上包含了主人公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的無限哀痛以及對社會的無比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