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絲——蜘蛛等蟲類吐的絲縷,隨風在空中飄游,游絲多出現在春天晴日。狂惹:輕狂地逗引風吹。莎(suǎ梭)——莎草,多生于潮濕地
【析】這首詞寫的是閨婦早春見梅而相思的情景
上片寫梅花在清寒之中,碧水之上,含苞待放的景象。用“冰清淡薄”來表現“寒”,用“杏梢紅”來表現“暖”,用“游絲狂惹風”來點綴,全是一派早春氣色
下片因景抒情。見階前碧草,留連夢境,帶著離愁別緒,又逢早春寒梅
著一“又”字,表現離別經年。“相思難重陳”,意思是相思之情已陳述過多次,但這又有什么用呢?“重”字,頗見精神,況周頤評:此詞“近于清言玉屑矣”!山花子其一鶯錦蟬縠馥麝臍,輕裾花早曉煙迷。囗囗戰金紅掌墜,翠云低。星靨笑偎霞臉畔,蹙金開襜襯銀泥。春思半和芳草嫩,碧萋萋
【注】鶯錦蟬縠——如鶯羽般的錦綢,如蟬翼般的薄紗
馥(fǜ復)——香氣濃郁
麝臍——麝香。麝香在麝的腹臍內,其陰囊近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氣濃烈。傳說商汝山中多麝,絕愛其臍,為人逐急,即投巖,舉爪剔其香,就縶,猶拱四足保其臍
輕裾句——意思是輕薄的衣服上鮮花和煙云。裾(jū居):衣服的前襟,也稱大襟。《漢書?鄒陽傳》:“囗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花早——指花初發。囗囗句——釵頭上的囗囗閃著金光,紅穗須下垂。戰金:金光閃爍。紅掌:釵的垂須
翠云——比喻頭發
星靨——酒窩處的妝飾。見溫庭筠《歸國謠》“其二”注
蹙金——金線盤繡
襜(chān 攙)——短衣
銀泥——涂染著銀色
【析】這是一首寫閨婦春思的詞
上片拼湊了“錦”、“縠”、“麝”、“花”、“囗囗”、“紅掌”、“翠云”等一連串金玉琳瑯的字眼,來寫女主人公豪華的妝束,全無風味
下片著重寫她的情思。星靨妝飾著她容光如霞的笑臉,表現她面目之俊美;蹙金外衣襯著銀光閃閃的內衣,表現她衣著華麗。結尾二句,寫她春思之情與芳草同生,雖有情味,然無新意
其二銀字笙寒調正長,水紋簟冷畫屏涼。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妝。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佯弄紅絲蠅拂子,打檀郎
【注】銀字——管樂器名。《唐書?禮樂志》:“本屬清樂,形類雅音,有銀字之名,中管之格,皆前代應律之器也。”《古今詞話?詞品》:“銀字制笙,以銀作字,飾其音節。‘銀字笙調’,蔣捷句也;‘銀字吹笙’,毛滂句也。”據此,銀字是笙管上音階的標記之類
玉腕句——潔白的手腕上帶著金圈。金扼(è厄)臂:手臂上所帶的金圈、金鐲之類的飾物
試香——以手試探香爐
蠅拂子——撲打蠅蚊的器物,用絲或馬尾制成
擅郎——晉潘安小字檀奴,姿儀秀美。后以檀郎為美男子的代稱。羅隱《七夕》詩:“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這里是對郎君的愛稱
【析】這首詞寫少年夫婦閨房媳戲的情形
上片寫室內環境和少婦的妝束。笙寒調長,簟冷屏涼,是秋夜的氣氛描寫。“玉腕重因金扼臂”,表明衣著不多,才能見到玉腕,所以接著就說“淡梳妝”
下片刻畫她的行動。“試香纖手暖”,“嘗酒絳唇光”,雖是客觀描述,其實則是其夫君的所見所感。結尾二句,她竟拿起紅絲蠅拂,佯打檀郎;一個撒嬌少婦的情態,畢露眼前。后片寫得情趣橫生。正如《古今詞話》說:“《花間集》狀物描情,每多意態,直如身履其地,眼見其人。和凝之‘幾度試香纖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 .是也。”何滿子其一正是破瓜年紀,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纖腰
【注】破瓜年紀——十六歲的少女,舊說“瓜”字可分剖成二個八字,二八即為十六。晉孫綽《情人歌》:“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饒——憐愛
精神——這里指風韻
鸚鵡舌——言語靈巧
【析】這首詞是寫男子對少女的愛慕之情
首句寫女子正是青春年少之時,第二句泛寫她含情時,常常得到人的愛慕。第三句用“桃李精神”來描繪她的風韻,用“鸚鵝舌”來表現她語言靈巧。第四句筆鋒一轉,表示了對她的青春虛度的惋惜感情。結尾兩句,設想新穎,用語明快。既突出了少女的美姿,又表現了主人公對少女的愛慕
其二寫得魚箋無限,其如花鎖春暉。目斷巫山云雨,空教殘夢依依。卻愛熏香小鴨,羨他長在屏帷
【注】魚箋——書信。鎖春暉——籠罩于春光之中
小鴨——形狀如鴨的香爐
羨他句——羨慕小鴨香爐長在屏風帷幕之內,同所思念的女子為伴
【析】這首詞與前首一樣,寫男子思念女子之情
首句說男主人公寫了許多書信,表現他對女主人公的追求。第二句是寫女子在深閨中有如鎖著的一朵鮮花。第三句是寫他的春思,用“巫山云雨”來表現他對愛情生活的向往。第四句意思一轉,愿望都變成了夢幻。最后兩句,與前首構思相同,形如鴨狀的香爐為無情之物,然而卻能長在屏帷之中,與伊為伴。和凝《河滿子》兩首的結尾,情味深切,為世所推重
薄命女天欲曉,宮漏穿花聲鐐繞,窗里星光少。冷霧寒侵帳額,殘月光沉樹杪
夢斷錦帷空悄悄,強起愁眉小
【注】宮漏——宮中漏壺,以滴水計時
帳額——帳門上面的橫條形裝飾
眉小——因皺眉而顯得短小
【析】這首詞寫思婦在東方欲曉時的孤凄之感。前五句寫環境,天將明時,萬籟俱靜,只聽得殘漏點點滴滴,穿花繞室。窗口外,星光稀疏,月下樹梢,冷霧帶著寒意,浸透帳簾,這些,都給人沉寂清凄之感。最后兩句,寫思婦的情態,她春夢初醒,覺錦帳里唯我一人,好不孤凄,她沉默無語,滿腹憂愁,只從眉頭上表現出來了。《栩莊漫記》曰:“明艷似飛卿,佳詞也。”望梅花春草全無消息,臘雪猶馀蹤跡。越嶺寒枝香自坼,冷艷奇芳堪惜。何事壽陽無處覓,吹入誰家橫笛?【注】臘雪——臘月所下的雪
越嶺——指梅嶺,位于廣東、江西交界處,相傳漢武帝時,有姓庾的將軍筑城嶺下,故又名大廈嶺。唐代為通粵要道,張九齡督所屬部開鑿新路,多植梅樹。杜甫《哭李常侍峰》詩之二:“短日行梅嶺,寒山落桂林。”自坼——指梅花自開
何事句——為何壽陽公主無處可尋?有“物是人非”之感。《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宋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農歷正月初七)臥于含章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妝”
牛嶠《紅薔薇》詩:“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何事:何為,表疑問。杜甫《上水遣懷》:“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吹入句——誰家橫笛吹奏《梅花落》曲,樂府橫吹曲中有《梅花落》之類,唐大角曲亦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悔花。”【析】這是一首詠梅懷古的詞
頭兩句寫冬春相交之季,青草未萌,殘雪猶存的景象,為梅花開放作鋪墊。三、四兩句正面詠梅,越嶺寒枝,暗香浮動,冷艷奇芳,令人喜愛。結尾兩句,因梅而懷古,想到了南朝宋武帝時壽陽公主的故事,而今,壽陽公主安在?而詠梅花的樂曲,卻流傳了下來。潛藏著“物是人非”的幽意。全詞語言明凈流暢,韻味清麗
天仙子其一柳色披衫金縷鳳,纖手輕拈紅豆弄,翠蛾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臺夢,一片春愁誰與共?【注】柳色——深綠色
金縷風——用金絲繡成的鳳凰圖形
拈(niān 年陰平)——用姆指、食指和中指夾
紅豆弄——弄紅豆。弄:玩
翠蛾雙斂——雙眉微皺。翠蛾:代指眼眉
桃花洞——指仙女所居處
瑤臺夢——指仙女思凡之夢。瑤臺:泛指仙人所居之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十:“昆侖山者,西方曰須彌,山對七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層。??傍有瑤臺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李商隱《無題》:“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析】這首詞是詠天臺山神女之事
第一句寫仙女的穿著。第二句寫她玩賞紅豆以寄相思之情。第三句寫其面部表情。四、五句寫她身居仙境,而夢人間。結句點題,表明仙女的孤凄,春愁無與人共。語言含蓄,情在詞中
其二洞口春紅飛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綠,阮郎何事不歸來?懶燒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斷續
【注】春紅——春花。以花色借代花
蔌蔌(sùsù素素)——紛紛下落的樣子。元稹《連昌宮詞》:“又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阮郎——阮肇,此泛指所愛之人。見溫庭鴛《思帝鄉》注
懶燒金——懶于去燃金爐
慵篆玉——懶于去燒盤香。篆(zhuǎn 賺)玉:指用以熏香的料,盤香之類。“篆”在此用為動詞,與上句“燒金”互文,意思相同
【析】這一首是承前首,繼續寫仙女春愁
首句刻畫了暮春落花紛紛的景象。第二句寫仙女含愁的模樣。第三句將春愁的內容具體化,是因為阮郎一去不歸。傳說漢代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溪邊有二女子,忻然如舊相識,乃留劉、阮止焉,居數月,而還人間,已隔數世,遂復入天臺,迷不知其處矣。這里的“阮郎”,也就是仙女所戀的男子,仙女怨他,何事不歸?“懶燒金,慵篆玉。”寫仙女因相思而懶于燃爐燒香,以表相思之苦。結尾用“流水落花”的殘春景色,收束全篇,進一步抒發仙女良辰空度之情,并照應首句“紅飛蔌蔌”的殘景。此二首詞均為借仙女之身,而抒凡人之情
春光好其一紗窗暖,畫屏間,亸云鬟。睡起四肢無力,半春閑。玉指剪裁羅勝,金盤點綴酥山。窺宋深心無限事,小眉彎
【注】亸(duǒ朵)——下垂
羅勝——花勝,首飾的一種
金盤句——金盤中,點綴著蠟脂做成的小山。酥山:牛羊乳油之類凝結后制作的觀賞物品
窺宋句——窺探宋玉的一片深情。窺宋:意思是追求愛情。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詞,性又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
宋玉曰:“臣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太白,施朱太赤,然此女登墻三年窺臣,臣至今未許。”小眉——細眉
【析】這首詞寫女子春閨心事
上片頭三句寫室內女主人正在睡覺,“亸云鬟”是臥時鬟髻下垂的樣子
后兩句寫她春眠初起,四肢無力的倦懶之態
下片寫她因閑得無聊,一會兒去裁剪花勝,一會兒又去制作玩物。然而這些都掩飾不了她內心的痛苦。她想念情人的無限心事,在彎彎的細眉上表露出來。此詞無有特色
其二蘋葉軟,杏花明,畫船輕。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注】軟——柔嫩
明——鮮艷
綠汀(tīng 廳)——芳草叢生的水邊平地
棹歌——船歌
紅粉——借代為女子
幾含情——屢次含著深情。李頎《采蓮曲》:“時逢島嶼泊,幾伴鴛鴦眠。”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幾見林抽筍,頻驚燕引雛。”【析】這首詞寫春游的情景
上片寫在葉嫩花明的春光里,畫船輕蕩,鴛鴦戲浴,漁歌聲聲,給人以輕快明暢之感
下片“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二句,連用兩個“春”字,兩個“無”字,兩個“半”字,寫盡春光駘蕩之狀。后兩句寫人情,與上片“鴛鴦”呼應,突出“紅粉相隨”。少女們相互媳戲追隨,在南浦游玩,各得其樂。這首詞寫得明快,有生活氣息,擺脫了濃厚的富貴味,堪稱佳詞
采桑子蝤蠐領上河梨子,繡帶雙垂,椒戶閑時,競學樗蒲賭荔枝
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無事顰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注】蝤蠐(qiúqí求其)——天牛一類的幼蟲,體白而長,《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毛傳:“蝤蠐,蝎蟲也。”孔穎達疏:“蝤蠐在木中,白而長,故以此喻頸。”河梨子——又名河(hē嗬)梨勒、訶子。常綠喬木,產于我國南方,果實像橄欖,古代婦女依其形而繡作衣領上的花飾
繡帶——上衣的繡花束帶,非裙帶
椒戶——香房。椒為香料,以其未和泥涂室,取其香暖。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子弟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競學句——寫少女閑而無事,競學賭博游戲,并以荔枝作賭注。樗蒲(chūpú初葡):古代的一種游戲,如現代的擲骰子(色子)。唐李肇《國史補》載:樗蒲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關,人執六馬,其骰五枚,分上黑下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擲之,全黑為盧,其采十六,二雉二黑為雉,其采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采十;全白為白,其采八;四者貴采也,六者雜采也。貴采得連擲,打馬過關,余采則否
叢頭鞋子——鞋子頭作花叢狀
紅編細——紅色的細帶,系鞋之用
窣金絲金絲拖曳
翻教反使
【析】這首詞寫了一個天真少女的形象
上片寫她的上裝和天真無邪的情態,她閑著無事,竟學起賭博來,還把荔枝作賭注以論輸贏,豈不好笑
下片寫她的下裝,著重寫了鞋和裙。結尾二句,寫她本無事皺眉,可是多心的阿母,反疑女兒是不是情竇初開,有了春思。后一句應理解為“反使阿母疑春思”之意。湯顯祖評:“末句一語,翻空出奇。”柳枝其一軟碧搖煙似送人,映花時把翠蛾顰。青青自是風流主,慢飐金絲待洛神
【注】軟碧搖煙柔軟碧色的枝條,搖蕩著綠色煙霧。寫柳枝形態
翠蛾顰——將柳枝擬人化,其翠葉如蛾眉常皺
洛神——見牛希濟《臨江仙》“其五”注
【析】這首詞詠魏王堤上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