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南中——泛指我國南方。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詩:“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桄(guang 光)榔——南方常綠喬木,樹干高大。據(jù)《述異記》載:西蜀石門山,有樹曰桄榔,皮里出屑如面,用作餅,食之,與面相似。因謂之桄榔面。蓼:水草之一種
紅豆——紅豆樹產(chǎn)于嶺南,秋日開花,其實成豆莢狀,內(nèi)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鮮紅,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析】這首詞寫南方水村的一個勞動場面
首句點明地區(qū),次句寫“南中”桄榔枝葉茂密陰濃、蓼花淡紅的自然環(huán)境。后面三句,范圍愈來愈?。河伞澳现小钡胶舆厓砂度思遥粡摹拔⒂旰蟆钡健笆占t立”?!皹涞桌w纖抬素手”,最具情致,是勞動場面的集中寫照,形象生動,歡快之情自見
其七袖斂鮫綃,采香深洞笑相邀。藤杖枝頭蘆酒滴,鋪葵蔗,豆蔻花間趖晚日
【注】鮫(jiao 交)綃——薄綢名。傳說這種綃是為鮫人所織?!妒霎愑洝肪砩希骸澳虾3鲺o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余金。以為服,入水不濡?!滨o人是傳說中的美人魚。張華《博物志》:“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而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弊笏肌秴嵌假x》:“泉室潛織而卷綃?!碧僬榷洹蕴偎剖终?,懸著酒壺,酒溢出來了,將葵草所編之席鋪地而坐。豆蔻句——夕陽西下,散步于豆蔻花間。(suō梭):走,散步之意
【析】這首詞寫南方老人之樂
開頭二句寫他們挽袖采香,相逢于洞里,笑語相約。“藤杖”句從拄杖攜酒兩方面寫出了老人的特征和神情,恬然自樂。最后兩句寫他們酌酒于葵席之上,漫步于豆蔻之間,樂而忘歸
其八翡翠,白蘋香里小沙汀。島上陰陰秋雨色,蘆花撲,數(shù)只漁船何處宿?【注】翡翠——碧藍色的烏。(jiaojing 交精):水鳥名,頭頸赤褐色,體上面多白,胸部有蓑毛,雜碧綠色,喙長腳高,產(chǎn)于我國南方
蘆花撲——蘆葦花白,如柳絮,風(fēng)吹四散,故曰“撲”
【析】這首詞是南方秋雨水濱的寫照
“翡翠”兩句寫水中沙洲,和白蘋是近景?!皪u上”二句從高處、遠處寫來,織成秋雨綿綿、蘆花飛撲的迷離之景。最后一句,以問語虛寫漁船,加強了朦朧的氣氛,特具水鄉(xiāng)煙波風(fēng)情,余韻悠遠
歐陽炯的《南鄉(xiāng)子》八首,都是描繪南方風(fēng)物,真切自然,樸而不俗,全無粉脂氣息,獨有清新情調(diào),是《花間集》中難得的一組好詞。湯顯祖曾對這幾首詞的寫法作過總的評價:“短詞之難,難于起得不自然,結(jié)得不悠遠。諸詞起句無一重復(fù),而結(jié)語皆有余思,允稱令作?!鲍I衷心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fēng),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摟深閣,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滿衣猶自染檀紅。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攏。春欲暮,殘絮盡,柳條空
【注】三五夜——十五之夜,即月圓之夜
【析】這首詞寫女子春怨。上片寫女子的美麗和她在月圓時的幽恨。開頭四句,雙管齊下,花人并寫,分不出哪是鮮花,哪是人面,“爭笑東風(fēng)”四字,將“花”寫活,將人寫艷?!伴]小樓深閣、春景重重”二句,點出女主人公的身份和春景濃郁的環(huán)境,為下片張目?!叭逡埂比涫菍懪魅斯毷厣铋|,見月圓而生恨
下片抒發(fā)美人遲暮,空閣懷人的春怨。全由上片“恨”字生發(fā)?!扒槲匆选比鋵懪c情人兩地相思,情不能達,終日紅淚沾衣,此其一恨;“恨不如雙燕,飛舞簾櫳”,是怨人不如燕那樣享受自由與幸福的愛情生活,此其二恨;“春欲暮”三句寫韶光即逝,紅顏難保,白白送走了好天良夜,此其三恨。全詞超忽而來,茫然而去,毫端神妙,感人肺腑
賀明朝其一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zhuǎn)。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碧梧桐鎖深深院,誰料得兩情,何日教譴綣?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注】石榴裙帶——石榴花色的裙帶,即鮮紅色
繾綣(qiǎnquǎn 遣犬)——感情融洽,難分難舍。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詩:“臨當(dāng)背面時,裁詩示繾綣?!薄疚觥窟@首詞寫男子對情人的懷念
上片追憶與女子初次見面的情景,由“憶昔”領(lǐng)起,“花間初識面”,含義有二:一是所見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見之人,面亦如花?!凹t袖”二句正面寫女子的嬌羞之態(tài);“石榴裙帶”三句寫其細微動作,側(cè)面表現(xiàn)她的柔媚之情
下片是現(xiàn)實的懷想,分兩層寫出:“碧梧”三句,念及情人深閨難出,繾綣無期;“羨春來雙燕”三句,就眼前景,人與物比,羨雙燕朝暮雙飛,襯托自己的孤獨;同時也含有雙燕自由而多情,朝暮能與自己相會,而所愛之人卻難相見
其二憶昔花間相見后,只憑纖手,暗拋紅豆。人前不解,巧傳心事,別來依舊,辜負春晝。碧羅衣上蹙金繡,睹對對鴛鴦,空裛淚痕透。想韶顏非久,終是為伊,只恁偷瘦
【注】蹙(cù促)——收縮,這里指折疊后出現(xiàn)了皺紋
裛(yì邑)——沾濕,浸染之意
韶顏——年輕美麗的容顏
恁(nèn 嫩)——這樣
【析】這首詞是寫女子思念男子
上片“憶昔”直貫到“巧傳心事”,追憶花間定情。“別來”二句是對現(xiàn)實即分別后的感嘆:兩情雖然深厚,可惜不能共處而辜負了春光
下片也分兩層,第一層是睹羅衣上的對對鴛鴦而懷念情人,淚濕衣襟;第二層從反面表達女主人公對男子的忠貞愛情,雖青春不常,但為他憔悴,也不后悔。語言堅決,情感真摯
歐陽炯的這兩首《賀明朝》極為濃艷,上接溫庭筠,下開柳屯田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注】金陵——古地名,今南京市。戰(zhàn)國時楚威王滅越置金陵邑,秦改為秣陵,兩漢仍用此稱,三國時孫權(quán)建都于此,更名建業(yè),晉更為建康,唐武德八年,又名金陵,位于長江南岸
六代——這里指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六代。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惫锰K臺——吳王夫差所筑,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姑蘇山上,見薛昭蘊《浣溪沙》“其七”注
如西子二句——宛如昔年西施的妝鏡,照映江城
【析】這是一首懷古的詞章
全詞以寫金陵的現(xiàn)實境況為主。開頭三句點出金陵之地,寫出岸草平遠,落霞明滅,水聲不斷,給人凄清之感?!八疅o情”一句又帶出“六代繁華”二句,詩人有恨,連及流水無情,歷代繁華的金陵,是被逝波暗暗帶走,亡國之痛,夾入其間。最后兩句,由月想及西子鏡,望見姑蘇臺,無限感慨
前面著一“空”字,深含景物依舊,江城雖在,世態(tài)已變的滄桑之感
鳳樓春風(fēng)譬綠云叢,深掩房攏,錦書通。夢中相見覺來情,勻面淚臉珠融。因想玉郎何處去,對淑景誰同?小樓中,春思無窮。倚欄颙望,暗牽愁緒,柳花飛起東風(fēng)。斜日照簾,羅幌香冷粉屏空。海棠零落,鶯語殘紅
【注】綠云叢——頭發(fā)蓬松細膩
覺來慵——醒來后神情倦怠
勻面句——擦面時臉上淚珠消融
淑景——美景
颙望——聚精會神地望著。颙(yóng 傭陽平):昂頭,或不轉(zhuǎn)頭
【析】這首詞寫閨中春思
上片春閨夢醒后的愁思。“夢中相見覺來慵”句,是上片的主干,“夢中相見”并未寫明,但已在“錦書通”、“玉郎何處去”中暗暗作了回答;重心放在“覺來慵”三字上。“鳳髻”二句是“慵”,“勻面淚臉珠融”也是“慵”,“對淑景誰同”則更“慵”。由“慵”而“思”,由“思”而“愁”,筆墨暗藏其間
下片寫小樓相思。因“思”而“望”,“柳花”以下,皆為望中之景,寄寓了春思之情。結(jié)尾二句,情在景中,零落殘紅,豈非淚痕血點!和凝(公元898 年—955 年),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杜f五代史》說他“幼而聰敏,姿狀秀拔,神采射人。少好學(xué),韋一覽者,咸達其大義。年十七舉明經(jīng)??十九登進士第”。他官運亨通,歷事梁、唐、晉、漢、周五朝
和凝所作詩文甚富,曾有集百余卷。少好為曲子,布于汴洛,時號為“曲子相公”。他的詞也是以描寫艷情見長,其中更有一些歌頌升平的可厭句子;但也有清新疏淡之作,“清中含艷,愈艷愈清”,“能狀難狀之情景”(況周頤語),其詞風(fēng)介于溫韋之間
小重山其一春入神京萬木芳。禁林鶯語滑,蝶飛狂。曉花擎露妒啼妝。紅日永,風(fēng)和百花香。煙鎖柳絲長。御溝澄碧水,轉(zhuǎn)池塘。時時微雨洗風(fēng)光。天衢遠,到處引笙簧
【注】神京——京都
禁林——皇城中的叢林
鶯語滑——鶯啼聲流利清脆。白居易《琵琶行》:“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難?!鼻妫╭íng 晴)露——托著露珠
妒啼妝——嬌美含淚的姿態(tài)
洗風(fēng)光——洗滌著大自然
天衢遠——皇城中的道路深遠
【析】這首詞寫京都春景
上片描繪了春日神京的明媚春色。首句點明時地,接著用“木”、“花”、“露”、“紅日”構(gòu)成了一幅春景畫,又用“鶯語滑”、“蝶飛狂”和“風(fēng)”,使靜景增添動態(tài)。“滑”、“狂”二字,可聞聲睹形。“曉花擎露”句,把花捧玉露比擬成少女嬌妒含淚之態(tài),堪稱細膩
下片著重寫皇宮周遭的春光:煙柳如絲,溝池澄碧,微雨洗塵,景象清麗?!坝鶞稀迸c上片“禁林”相映,“微雨”與上片“紅日”間出,時晴時雨,別有情致。最后兩句,把自然景色與人間升平景象結(jié)合起來了,春光大好,笙歌飛揚。全詞妙聲艷色,境界明朗,正如楊慎《詞品》所評:“藻麗有富貴氣。”其二正是神京爛熳時。群仙初折得,郄詵枝。烏犀白纻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柳色展愁眉。管弦分響亮,探花期。光陰占斷曲江池,新榜上,名姓徹丹墀
【注】神京——京都
群仙——指新及第的進士
郄詵枝——登科的意思。郄詵(quèshēn 卻身,詵或讀xīn 辛):人名
據(jù)《晉書?郄詵傳》載:郄詵對武帝曰:“臣舉賢良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昆山之一片玉?!钡坌?
烏犀白纻——烏黑色的帶鉤,潔白的夏布衫。寫新進士的穿著。烏犀(xī西):帶鉤。白纻(zhù):用苧麻纖維織成的白色夏布
精神出——意氣風(fēng)發(fā)的樣子
御陌——京城中的道路
分響亮——分外響亮。分(fèn 奮):格外
探花期——及第之后在曲江上宴飲之時。據(jù)《陔余叢考》載:唐代殿試及第曲江宴,以榜中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得名花,則二人受罰。宋初猶然,非指及第第三人
光陰句——宴飲的熱鬧場面占盡曲江池畔。光陰:光景,指新進士游宴之情景
徹——通,這里有傳布的意思
丹墀(chì池)——宮殿臺階上的平地以紅漆涂之,呈丹色,故稱“丹墀”
【析】這首詞寫新及第的進士的歡快情景
上片刻畫這些才子們中進士之后得意洋洋的情態(tài)。他們穿著白纻春衫,于春花爛漫之時,在京都垂鞭策馬,精神抖擻
下片緊接上片而寫,由于他們的歡快,柳也為之展眉,管弦也分外響亮,為他們在曲江畔的游宴而助興。結(jié)尾兩句,將歡快的原由點出,是因為在朝廷發(fā)布的新榜上,有著他們的名姓。全詞給人暢快舒坦之感。和凝曾主持過貢舉之事,所取皆一時之秀,故有此作
臨江仙其一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涳濛。翠鬟初出繡簾中,麝煙鸞佩惹蘋風(fēng)
碾玉釵搖囗囗戰(zhàn),雪肌云鬢將融。含情遙指碧波東,越王臺殿蓼花紅
【注】香老——香盡花殘
霧縠——如薄紗的霧氣
涳濛(kōngméng 空蒙)—迷茫的樣子
翠鬟——女子發(fā)髻,借代為閨中少女
鸞佩——女子佩飾的玉器
碾玉句——用碾玉石做成飾有囗囗的金釵,隨風(fēng)抖動
越王臺——春秋時越王勾踐的宮殿,在今浙江紹興一帶
【析】這首詞寫了閨婦的無名思緒
上片頭二句,設(shè)置了一個春殘花老、霧籠小樓的幽靜環(huán)境。“翠鬟初出”二句,寫女主人公出簾,但她此刻沉默無語,只有香煙裊裊,微風(fēng)拂拂,境界沉寂
下片“碾玉釵搖”二句,寫她的頭飾華麗和肌膚白嫩,筆墨平庸。結(jié)尾二句,出人意外的設(shè)想,顯得情意深遠,意境開闊。是追古,還是懷遠,給讀者以充分想象的余地
其二披袍窣地紅宮錦,鶯語時囀輕音。碧羅冠子穩(wěn)犀簪,鳳凰雙飐步搖金
肌骨細勻紅玉軟,臉波微送春心。嬌羞不肯入鴛衾,蘭膏光里兩情深
【注】披袍——長衣
宮錦——宮庭中所用的高級綢料
碧羅冠子——鳳冠名
犀簪——用犀角制的簪
鳳凰句——鳳凰釵、金步搖,隨步抖動,二者都是首飾
紅玉軟——膚色柔美。《西京雜記》:“趙飛燕與女弟昭儀,皆色如紅玉,為當(dāng)時第一,并寵后宮?!碧m膏光——燈光
【析】這首詞是寫閨中男女合歡之事
上片用了“紅宮錦”、“碧羅冠子”、“鳳凰”等詞,極力描寫女子穿著華麗,用“鶯語時囀”來比擬她嬌滴滴的話音
下片進一步刻畫她的嫵媚之態(tài),顏如紅玉,秋波含情。結(jié)尾兩句,出言率露,然情意未盡,實為情場老手之語。況周頤曾評此詞道:“奇艷絕倫,所謂古蕃錦也。嬌羞二句,尤能狀難狀之情景?!逼兴_蠻越梅半坼輕寒里,冰清淡薄籠藍水。暖覺杏梢紅,游絲狂惹風(fēng)。閑階莎徑碧,遠夢猶堪惜。離恨又迎春,相思難重陳
【注】越梅——嶺南梅花。此處非實指
半坼——花苞初開。坼(chè徹):裂開
藍水——此處泛指碧藍的春水